第二章 稚子学步,村事风波
时光荏苒,春去秋来,转眼便是一年多光景。
66年的夏末,清河镇顾家坳的空气里弥漫着成熟庄稼的清香,田埂上的野草疯长,枝头的蝉鸣此起彼伏,透着一股子热烈又鲜活的气息。
林依依家的土坯房被打理得井井有条,院子里用篱笆围出了一小块菜园,里面种着茄子、辣椒、黄瓜,绿油油的一片,生机勃勃。屋檐下挂着几串晒干的野菜和玉米棒子,墙角堆着整齐的柴火,处处透着过日子的踏实劲儿。
屋子里,传来一阵欢快的咿呀声和清脆的笑声,热闹极了。
“念军,慢点走,别摔着!”
“思军,跟姐姐学,一步一步来!”
林依依坐在炕边,手里缝着小衣服,眼神温柔地看着地上蹒跚学步的一双儿女。
顾念军和顾思军已经满周岁了,褪去了婴儿时期的皱巴巴,长得粉雕玉琢,格外讨人喜欢。姐姐念军继承了林依依的眉眼,皮肤白皙,眼睛又大又亮,性子活泼大胆;弟弟思军则更像顾廷深,五官硬朗,眼神沉稳,就是胆子小了点,做什么都喜欢跟在姐姐身后。
此刻,念军正扶着炕沿,小心翼翼地迈着小短腿,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她走得不算稳,身子摇摇晃晃的,像只笨拙的小鸭子,可脸上却满是兴奋的笑容,嘴里还咿咿呀呀地喊着,仿佛在炫耀自己的本事。
思军跟在姐姐身后,小手紧紧抓着念军的衣角,不敢松开。他试着抬起一只脚,又赶紧放下,眼神里满是犹豫,嘴里发出委屈的哼哼声,显然是害怕摔倒。
“思军不怕,娘在这儿呢!” 林依依放下手里的活计,伸出手,鼓励道,“来,走到娘这儿来,娘给你糖吃。”
思军看着林依依伸出的手,又看了看前面已经走出两步的姐姐,鼓起勇气,松开了抓着姐姐衣角的手,小心翼翼地迈了一步。
“真棒!思军真勇敢!” 林依依笑着鼓掌。
得到夸奖,思军眼睛一亮,又往前迈了一步。可就在这时,他脚下一滑,身子一歪,眼看就要摔倒。
林依依正要起身去扶,旁边突然冲过来一个小小的身影,伸出胖乎乎的小手,稳稳地扶住了思军的胳膊。
“弟弟,小心点!”
是招娣。
如今的顾招娣已经四岁多了,再也不是当初那个瘦骨嶙峋、怯生生的小丫头了。在林依依的精心照顾下,她长得白白胖胖,脸上带着健康的红晕,头发乌黑顺滑,梳着整齐的羊角辫,穿着林依依用细棉布给她做的小花褂,看起来活泼又可爱。
她的性子也变得开朗了许多,不再怕生,见了村里的人会主动打招呼,脸上总是挂着甜甜的笑容,村里的大人小孩都喜欢她。
“谢谢姐姐。” 思军依偎在招娣怀里,小声说道。
“不用谢,弟弟要勇敢哦。” 招娣像个小大人一样,拍了拍思军的后背,然后牵着他的手,慢慢往前走,“跟我来,我带你去找娘。”
念军见弟弟被姐姐牵走了,也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看,然后迈着小短腿,跟在他们身后,一起朝着林依依走去。
“娘!” 三个孩子簇拥着来到林依依面前,仰着小脸,满是邀功的神情。
林依依笑着把三个孩子都搂进怀里,在他们的小脸上各亲了一下:“我的宝贝们真厉害!念军会自己走路了,思军也勇敢了,招娣更是个好姐姐,懂得照顾弟弟妹妹了!”
她从口袋里掏出三块水果糖,分给三个孩子:“这是奖励你们的,吃完糖,招娣带弟弟妹妹在院子里玩,娘去做饭好不好?”
“好!” 三个孩子异口同声地答应着,拿着糖开心地跑了出去。
看着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嬉戏的身影,林依依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这一年多来,她一直遵循着系统“苟住”的宗旨,低调生活,不惹是非,一门心思照顾孩子,打理家务。
系统也一如既往地靠谱,时不时会发放奖励,从精米白面、肉蛋糖油,到孩子们的衣物、药品,甚至还有一些稀罕的干货和调料。林依依总是按照系统教的借口,把这些物资合理化——精米是娘家托人捎来的,布料是远房表姐在市里供销社留的,肉是跟村里打猎的大叔换的,偶尔拿出的饼干糖果,就说是黑市上偷偷换的。
村里人虽然好奇她家里的日子怎么突然好了起来,但一来林依依性子温和,从不张扬,二来她的借口合情合理,再加上她是军嫂,大家也不好多问,只当是她娘家条件不错,又或者是顾廷深在部队里待遇好。
林依依和张桂兰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张桂兰还是经常过来帮忙,林依依也总是不忘孝敬她,时不时给她塞块布料、送点吃的,逢年过节还会给她做新衣服。张桂兰逢人就夸二儿媳懂事孝顺,把三个孩子带得好,对林依依的满意度直线上升。
顾廷深虽然不能经常回家,但每隔一两个月就会寄信回来,有时候还会寄钱和全国粮票。信里的内容很简单,无非是报平安,让她照顾好自己和孩子,字里行间却透着浓浓的牵挂。林依依也会定期给她回信,告诉她家里的情况,孩子们的趣事,让他安心。
日子就这样平静而温馨地过着,林依依觉得,这样的“苟住”生活,简直不要太惬意。
这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招娣就起了床。她洗漱完毕,跑到厨房里,看着正在做饭的林依依,小声说道:“娘,我今天想去跟村里的小红姐姐她们一起去捡野菜。”
小红是村里大队长的女儿,比招娣大两岁,性子爽朗,经常带着村里的小孩去田埂上、山坡上捡野菜、挖草药。
林依依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好啊,不过要注意安全,不能去太远的地方,也不能跟别人吵架打架,知道吗?”
“知道啦!” 招娣开心地跳了起来,“娘,我会捡很多很多野菜回来,晚上给你做野菜饼吃!”
“好,娘等着。” 林依依笑着摸了摸她的头,从系统空间里拿出一个小小的竹篮,递给她,“用这个篮子装,小心点,别摔着。”
这个竹篮是系统奖励的,小巧玲珑,做工精细,比村里小孩用的破篮子好多了。林依依解释说是娘家给的,专门给招娣捡东西用。
招娣接过篮子,爱不释手,小心翼翼地挎在胳膊上,然后跑到院子里,跟正在玩耍的念军和思军说了一声:“弟弟妹妹,姐姐去捡野菜了,你们在家要听话哦!”
念军和思军抬起头,对着她挥了挥小手,咿咿呀呀地喊着,像是在跟她告别。
招娣蹦蹦跳跳地出了门,很快就和村里的几个小孩汇合了。
林依依站在门口,看着女儿的身影消失在村道尽头,心里有些欣慰,又有些担心。不过她知道,孩子总是要长大的,不能一直护在身边,让她多跟村里的小孩接触接触,也是好事。
早饭过后,林依依把念军和思军放进推车里(推车是顾廷深寄钱回来,林依依托人在市里买的),推着他们去菜园里干活。
她打算把菜园里的茄子和辣椒摘一些,一部分留着自己吃,一部分送给张桂兰和大哥家。另外,再拔点青菜,晚上做野菜饼。
念军和思军坐在推车里,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小手不停地指着菜园里的蔬菜,咿咿呀呀地说着什么。林依依一边干活,一边耐心地给他们讲解:“这是茄子,紫紫的,炒着吃可香了;这是辣椒,红红的,有点辣,爸爸喜欢吃;这是青菜,绿油油的,煮面条最好吃了……”
就在这时,村里的大喇叭突然响了起来,播放着激昂的革命歌曲,紧接着,大队长顾长河的声音传了出来:“各位村民注意了!各位村民注意了!今天上午十点,全体社员到村大队部集合,召开互助组工作安排会议,不准迟到,不准缺席!重复一遍……”
林依依愣了一下,互助组?
村里的互助组是去年成立的,主要是为了集中劳动力,一起耕种村里的集体土地,按劳分配工分。一开始大家积极性还挺高,可时间久了,问题就出来了。
林依依对此并不感兴趣,她现在的目标就是苟住,好好过日子,不想参与村里的这些事情。不过顾长河是大队长,又是顾廷深的本家叔叔,面子上还是要过得去的。
“算了,反正也没什么事,去看看也好,省得被人说闲话。” 林依依心里想着,把摘好的蔬菜放进篮子里,推着孩子们回了家,把他们交给正好过来串门的张桂兰照看,自己则朝着大队部走去。
大队部就在村子的中心位置,是一间宽敞的土坯房,外面有一个很大的晒谷场。林依依到的时候,晒谷场上已经来了不少人,大家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听说今天要重新分配互助组的干活任务,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肯定是真的,最近好几个人都反映,有些组里有人偷懒耍滑,干多干少都一样拿工分,大家心里都不平衡。”
“可不是嘛!就说李家婶子,每次干活都借口腰疼腿疼,躲在一边歇着,到了分粮分物的时候,却一点都不含糊,凭什么呀?”
“还有王家小子,干活磨磨蹭蹭,还总偷奸耍滑,把重活累活都推给别人,这样下去可不行!”
林依依找了个角落的位置站定,安静地听着大家的议论,没有说话。她知道,村里的这些矛盾迟早会爆发,她只需要当个旁观者,不掺和进去就行。
没过多久,顾长河拿着一个本子走了出来,身后跟着几个村干部。
“大家安静一下!” 顾长河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主要是有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关于互助组的干活分配问题。最近我收到不少反映,说有些社员在干活的时候偷懒耍滑,影响了大家的积极性。为了公平公正,经村干部商量决定,从今天起,互助组实行‘按件计工’,干多少活,拿多少工分,谁也别想占便宜!”
顾长河的话刚说完,晒谷场上就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太好了!早就该这样了!”
“对!按件计工,公平公正!”
“看那些偷懒的以后还怎么耍滑!”
林依依也觉得这个决定挺好,这样一来,大家干活的积极性会更高,也能减少很多矛盾。
“第二件事,” 顾长河继续说道,“最近县里供销社来了一批紧俏物资,有肥皂、洗衣粉,还有一些细棉布和棉花。按照咱们村的人口分配,每家每户可以买两块肥皂,一包洗衣粉,有小孩的家庭可以多买一尺细棉布。等会儿散了会,大家拿着户口本去大队部登记,明天统一去县里供销社购买。”
又是一阵欢呼。肥皂、洗衣粉、细棉布,这些都是平时很难买到的紧俏货,大家自然高兴。
会议很快就结束了。大家纷纷围到大队部门口登记,林依依也跟着排起了队。
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声。
“李翠花!你怎么回事?你家明明只有两个孩子,怎么能多登记一尺布?” 一个尖利的女声响起。
林依依抬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蓝布褂子、身材微胖的女人正和登记的村干部争吵。这个女人是村里的李家婶子,就是刚才大家议论的那个爱偷懒的人。
“我怎么不能多登记了?” 李翠花梗着脖子,大声说道,“我娘家侄子最近来我家住了,他也是个孩子,凭什么不能多买一尺布?”
“你娘家侄子又不是咱们村的人,户口也不在这儿,凭什么占咱们村的指标?” 村干部皱着眉头说道。
“怎么就不能占了?他在我家住,吃我的喝我的,就算是咱们村的人了!” 李翠花胡搅蛮缠道,“我告诉你,今天这布我必须多买一尺,不然我就不依!”
“你这是不讲道理!” 村干部也生气了,“这指标是按村里户口分配的,不是你想多要就能多要的!”
“我不管!我就要!” 李翠花说着,就想上前去抢登记本。
周围的人都围了过来,议论纷纷。
“李翠花也太不讲理了吧?娘家侄子又不算村里的人,怎么能占指标?”
“就是啊!大家都按规矩来,凭什么她就能搞特殊?”
“以前干活偷懒,现在买东西还想占便宜,真是太过分了!”
李翠花见大家都指责她,脸上有些挂不住,索性撒起泼来:“你们都欺负我!我男人不在家,你们就欺负我孤儿寡母!我今天就要多买一尺布,谁也别想拦着我!” 她说着,就坐在地上哭了起来,撒泼打滚。
村干部被她弄得束手无策,脸色很难看。
林依依站在人群外,冷冷地看着这一幕,没有说话。她最不喜欢这种撒泼打滚的人,也不想掺和进去。
就在这时,顾长河走了过来。他看到地上撒泼的李翠花,脸色一沉:“李翠花!你闹够了没有?”
李翠花见大队长来了,哭声顿了一下,但还是继续哭道:“大队长,你可得为我做主啊!他们欺负我,不让我多买一尺布!”
“哼!谁欺负你了?” 顾长河冷哼一声,“规矩就是规矩,按户口分配,谁也不能搞特殊!你娘家侄子户口不在咱们村,就不能占村里的指标!赶紧起来,不然我就按扰乱公共秩序处理,扣你家的工分!”
工分是农民的命根子,扣工分可是大事。李翠花一听,哭声立刻停了下来,慢慢从地上爬起来,嘴里嘟囔着:“扣就扣,有什么了不起的……” 虽然还是不服气,但也不敢再撒泼了。
顾长河瞪了她一眼:“赶紧登记,按规矩来!再敢闹事,别怪我不客气!”
李翠花不敢再说话,乖乖地登记了,拿着登记条,灰溜溜地走了。
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大家继续排队登记,脸上都带着笑容,显然对顾长河的处理很满意。
林依依也顺利登记完,拿着登记条,准备回家。
就在这时,一个温柔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林依依同志,等一下。”
林依依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干净整洁的粗布衣裳、面带温和笑容的女人站在她身后。这个女人是村里的小学老师,姓陈,为人和善,平时和林依依也有过几次交流。
“陈老师,有事吗?” 林依依笑着问道。
“是这样的,” 陈老师说道,“我听说你家招娣很懂事,也很聪明,明年就该上学了吧?我想着,要是你方便的话,今年下半年可以让她先去学校旁听,跟着学学认字,明年正式入学也能轻松点。”
林依依愣了一下,随即心里一喜。招娣明年确实该上学了,能提前去旁听,当然是好事。陈老师主动提出,也是一番好意。
“真的吗?那太好了!” 林依依连忙说道,“谢谢陈老师,我回去问问招娣的意思,要是她愿意,就麻烦你多费心了。”
“不客气,都是应该的。” 陈老师笑着说道,“招娣是个好孩子,聪明又懂事,好好培养,将来一定有出息。”
和陈老师道别后,林依依心情很好地回了家。
回到家,张桂兰正带着三个孩子在院子里玩。招娣已经回来了,竹篮里装满了新鲜的野菜,有荠菜、马齿苋、灰灰菜,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草药。
“娘,你回来啦!” 招娣看到林依依,开心地跑了过来,“你看,我捡了好多野菜,还有一些草药,小红姐姐说,这些草药可以卖钱呢!”
林依依看着篮子里满满的野菜和草药,心里很欣慰:“招娣真能干!这些野菜够我们吃好几顿了,草药的话,等晒干了,娘拿去市里看看能不能卖掉。”
“嗯!” 招娣重重地点点头,然后好奇地问道,“娘,你去大队部开什么会了?是不是有什么好事呀?”
“是啊,有好事。” 林依依笑着把登记条递给她看,“供销社来了紧俏物资,明天可以去买肥皂、洗衣粉,还有细棉布,娘给你和弟弟妹妹各做一件新衣服。”
“太好了!谢谢娘!” 招娣开心地跳了起来。
林依依又把陈老师的提议告诉了她:“招娣,陈老师说,让你今年下半年去学校旁听,跟着学学认字,你愿意去吗?”
“上学?” 招娣眼睛一亮,脸上满是向往,“我愿意!我想上学,我想认字!”
“好,那娘明天就去跟陈老师说一声。” 林依依笑着摸了摸她的头,“以后上学了,要好好听课,认真学习,做个有文化的人。”
“嗯!我一定好好学!” 招娣用力点点头,眼神里满是坚定。
看着女儿开心的样子,林依依心里也暖暖的。她知道,让孩子接受教育,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方式。虽然现在条件艰苦,但她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三个孩子都能上学,将来成为有用的人。
第二天一早,林依依就带着登记条,跟着村里的其他人一起去了县里的供销社。
供销社里人山人海,挤满了各个村来买紧俏物资的人。大家排着长长的队伍,脸上都带着期待的笑容。
林依依找了个相对人少的队伍排了起来。她按照登记的数量,买了两块肥皂,一包洗衣粉,还有三尺细棉布(因为她有三个孩子,多争取了一尺)。
买完东西,林依依没有立刻回去,而是去了市里的黑市。她想把招娣捡的草药卖掉,再换点钱和粮票。
黑市就在一个偏僻的小巷子里,人来人往,很是热闹。林依依找了个收购草药的小贩,把晒干的草药卖了,换了五块钱和十斤全国粮票。
然后,她又在黑市上逛了逛,用系统给的一些细粮,换了一些粗粮和红薯干。虽然系统给的细粮好吃,但在这个年代,总是吃细粮太扎眼,换成粗粮和红薯干,既能掩人耳目,又能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逛完黑市,林依依正准备回去,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是隔壁村的王大娘。王大娘和张桂兰关系不错,经常来顾家坳串门。
“依依?你也来市里了?” 王大娘看到林依依,笑着走了过来。
“是啊,王大娘,我来供销社买点东西。” 林依依笑着说道,“您也来买东西?”
“不是,我是来给我家老头子抓药的。” 王大娘叹了口气,“他最近总说腰疼,吃了好多药都不管用,听说市里有个老中医看得好,我就来试试。”
“那您找到了吗?老中医看得怎么样?” 林依依关心地问道。
“找到了,老中医给开了个药方,说吃几副就能好。” 王大娘笑着说道,“就是这药有点贵,一副药就要三块钱,我身上带的钱不够,正发愁呢。”
林依依心里一动。王大娘人很好,以前经常帮张桂兰照顾招娣,她应该帮帮她。
“王大娘,我这儿有五块钱,您先拿着用。” 林依依从口袋里掏出五块钱,递给她,“先把药抓了,身体要紧。”
“这怎么好意思呢?” 王大娘连忙推辞,“你家里还有三个孩子要养,用钱的地方多,我不能要你的钱。”
“王大娘,您就拿着吧。” 林依依把钱塞进她手里,“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互相帮忙是应该的。等您家老头子病好了,再把钱还我就行了。”
“那……那谢谢你了,依依。” 王大娘感动得热泪盈眶,“你真是个好人!以后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你尽管开口!”
“不客气,王大娘。” 林依依笑着说道,“您赶紧去抓药吧,别耽误了。”
和王大娘道别后,林依依就带着东西回了家。
回到家,招娣和念军、思军都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她买回来的东西。
“娘,这是什么呀?好香啊!” 招娣指着肥皂,好奇地问道。
“这是肥皂,可以用来洗衣服、洗手,洗得可干净了。” 林依依笑着说道,“还有这个,是洗衣粉,洗衣服的时候放一点,泡沫可多了。”
她又拿起细棉布,说道:“这是细棉布,娘给你们做新衣服,让你们穿得漂漂亮亮的。”
“太好了!谢谢娘!” 三个孩子开心地欢呼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林依依趁着孩子们睡觉的时候,开始给他们做新衣服。她的手艺很好,针脚细密,款式也好看。没过多久,三件小巧玲珑的新衣服就做好了。
招娣的是一件粉色的小花褂,念军的是一件蓝色的小褂子,思军的是一件黄色的小褂子。三个孩子穿上新衣服,开心得不得了,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炫耀自己的新衣服。
村里的人看到了,都纷纷夸奖孩子们长得可爱,衣服做得好看,羡慕林依依手巧,日子过得好。林依依总是笑着回应,不骄不躁,依旧保持着低调。
这天下午,林依依正在院子里晒衣服,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张桂兰焦急的声音:“依依!依依!不好了!出事了!”
林依依心里一惊,连忙跑出去:“娘,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张桂兰气喘吁吁地说道:“是……是招娣!招娣在山上出事了!”
“什么?” 林依依脸色一下子变得惨白,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招娣怎么了?她出什么事了?”
“刚才小红跑来说,招娣和她们一起去山上捡野菜,不小心掉进山沟里了!” 张桂兰急得直哭,“这可怎么办呀?招娣那么小,掉进山沟里,会不会有事啊?”
林依依的脑子一片空白,手脚冰凉。招娣是她的心头肉,她怎么能出事?
“娘,你别着急!” 林依依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小红呢?她在哪里?山沟在哪里?”
“小红在村口等着呢,她说山沟就在村后面的山坡上。” 张桂兰说道。
“好!我现在就去!” 林依依说完,转身就往屋里跑,拿起墙角的锄头和绳子,又从系统空间里偷偷拿出一瓶外伤药(借口是娘家带来的),然后朝着村口跑去。
跑到村口,果然看到小红站在那里,脸上满是惊慌和自责。
“林阿姨!对不起!都是我的错!我没有看好招娣!” 小红看到林依依,哭着说道。
“小红,别说这些了,招娣在哪里?快带我们去!” 林依依焦急地说道。
“就在后面的山坡上,我现在就带您去!” 小红说完,转身就往山坡上跑。
林依依和随后赶来的张桂兰紧紧跟在后面。
一路上,林依依的心里像揣了一只兔子,怦怦直跳。她不停地在心里祈祷,祈祷招娣平安无事。
很快,她们就来到了山坡上。小红指着前面一个不深的山沟,说道:“林阿姨,招娣就在那里!”
林依依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招娣躺在山沟底下,一动不动。
“招娣!” 林依依大喊一声,不顾一切地冲了下去。
她跑到招娣身边,小心翼翼地把她抱起来。招娣的额头上磕破了一个口子,流了不少血,脸上和身上都沾满了泥土,看起来很是狼狈。
“招娣!招娣!你醒醒!” 林依依颤抖着声音喊道,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也许是听到了林依依的声音,招娣慢慢睁开了眼睛,看到林依依,委屈地哭了起来:“娘……我疼……”
“没事了,招娣,娘来了!娘在这里!” 林依依抱着她,心疼得直掉眼泪,“哪里疼?告诉娘,哪里疼?”
“额头……还有腿……” 招娣小声说道。
林依依连忙检查了一下,发现招娣的额头磕破了,左腿也有些红肿,应该是摔伤了,但没有伤到骨头,也没有生命危险。
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林依依抱着招娣,失声痛哭:“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吓死娘了……”
张桂兰也跑了下来,看到招娣没事,也忍不住哭了起来:“没事就好,没事就好……真是菩萨保佑……”
林依依拿出随身携带的外伤药,小心翼翼地给招娣的额头消毒、上药,然后用干净的布条包扎好。
“娘,我不是故意的。” 招娣靠在林依依怀里,小声说道,“我看到山沟里有很多好看的野花,想摘给你,结果不小心掉下来了。”
林依依心里一酸,摸了摸她的头:“娘知道,招娣是个孝顺的好孩子。以后不许再这么调皮了,要注意安全,知道吗?”
“嗯,我知道了,娘。” 招娣点点头,乖巧地说道。
林依依抱着招娣,在张桂兰和小红的帮忙下,慢慢爬上了山坡。
回到家,林依依把招娣放在炕上,给她清洗了脸上和身上的泥土,又给她的左腿敷上了消肿的药膏(也是系统给的)。
张桂兰则去厨房给招娣熬了点小米粥,让她补充营养。
看着女儿虽然受了伤,但精神状态还不错,林依依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她暗暗庆幸,还好山沟不深,招娣只是受了点皮外伤,要是再严重一点,她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宿主,别太担心了,招娣只是小伤,养几天就好了。” 系统的声音在脑海里响起,“这次也是个教训,以后让孩子出门,一定要多叮嘱几句,注意安全。”
“我知道了。” 林依依在心里说道。
接下来的几天,林依依寸步不离地照顾着招娣。招娣虽然受了伤,但性子依旧开朗,每天躺在床上,听林依依讲故事,和念军、思军一起玩游戏,一点都不无聊。
村里的人听说招娣摔伤了,都纷纷来看望她,给她送来了鸡蛋、红糖等营养品。林依依一一谢过,心里很是温暖。
经过几天的精心照顾,招娣的伤势很快就好了。额头的伤口结了痂,左腿也不肿了,又能像以前一样蹦蹦跳跳了。
不过,这次的事情也给林依依敲响了警钟。她知道,虽然要让孩子自由成长,但安全问题也不能忽视。以后招娣再出门,她一定会多叮嘱几句,让她注意安全,也会尽量让她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活动。
日子又恢复了平静。招娣痊愈后,并没有因为这次的意外而变得胆小,反而更加懂事了。她知道娘担心她,每次出门都会主动告诉林依依去哪里,什么时候回来,也会格外注意安全。
秋天很快就到了,田里的庄稼成熟了,金黄色的稻谷随风摇曳,一派丰收的景象。村里的人都忙着收割庄稼,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林依依家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在系统的帮助下,她家里的物资越来越丰富,三个孩子也健康快乐地成长着。招娣已经开始去学校旁听,每天回来都会给林依依讲学校里的趣事,还会写几个刚学会的字给她看。念军和思军也越来越活泼可爱,已经能说一些简单的句子了。
顾廷深也寄来了信,说他年底可能会回来探亲。林依依和孩子们都很期待,盼着他能早点回来,一家人团聚。
时光荏苒,春去秋来,转眼便是一年多光景。
66年的夏末,清河镇顾家坳的空气里弥漫着成熟庄稼的清香,田埂上的野草疯长,枝头的蝉鸣此起彼伏,透着一股子热烈又鲜活的气息。
林依依家的土坯房被打理得井井有条,院子里用篱笆围出了一小块菜园,里面种着茄子、辣椒、黄瓜,绿油油的一片,生机勃勃。屋檐下挂着几串晒干的野菜和玉米棒子,墙角堆着整齐的柴火,处处透着过日子的踏实劲儿。
屋子里,传来一阵欢快的咿呀声和清脆的笑声,热闹极了。
“念军,慢点走,别摔着!”
“思军,跟姐姐学,一步一步来!”
林依依坐在炕边,手里缝着小衣服,眼神温柔地看着地上蹒跚学步的一双儿女。
顾念军和顾思军已经满周岁了,褪去了婴儿时期的皱巴巴,长得粉雕玉琢,格外讨人喜欢。姐姐念军继承了林依依的眉眼,皮肤白皙,眼睛又大又亮,性子活泼大胆;弟弟思军则更像顾廷深,五官硬朗,眼神沉稳,就是胆子小了点,做什么都喜欢跟在姐姐身后。
此刻,念军正扶着炕沿,小心翼翼地迈着小短腿,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她走得不算稳,身子摇摇晃晃的,像只笨拙的小鸭子,可脸上却满是兴奋的笑容,嘴里还咿咿呀呀地喊着,仿佛在炫耀自己的本事。
思军跟在姐姐身后,小手紧紧抓着念军的衣角,不敢松开。他试着抬起一只脚,又赶紧放下,眼神里满是犹豫,嘴里发出委屈的哼哼声,显然是害怕摔倒。
“思军不怕,娘在这儿呢!” 林依依放下手里的活计,伸出手,鼓励道,“来,走到娘这儿来,娘给你糖吃。”
思军看着林依依伸出的手,又看了看前面已经走出两步的姐姐,鼓起勇气,松开了抓着姐姐衣角的手,小心翼翼地迈了一步。
“真棒!思军真勇敢!” 林依依笑着鼓掌。
得到夸奖,思军眼睛一亮,又往前迈了一步。可就在这时,他脚下一滑,身子一歪,眼看就要摔倒。
林依依正要起身去扶,旁边突然冲过来一个小小的身影,伸出胖乎乎的小手,稳稳地扶住了思军的胳膊。
“弟弟,小心点!”
是招娣。
如今的顾招娣已经四岁多了,再也不是当初那个瘦骨嶙峋、怯生生的小丫头了。在林依依的精心照顾下,她长得白白胖胖,脸上带着健康的红晕,头发乌黑顺滑,梳着整齐的羊角辫,穿着林依依用细棉布给她做的小花褂,看起来活泼又可爱。
她的性子也变得开朗了许多,不再怕生,见了村里的人会主动打招呼,脸上总是挂着甜甜的笑容,村里的大人小孩都喜欢她。
“谢谢姐姐。” 思军依偎在招娣怀里,小声说道。
“不用谢,弟弟要勇敢哦。” 招娣像个小大人一样,拍了拍思军的后背,然后牵着他的手,慢慢往前走,“跟我来,我带你去找娘。”
念军见弟弟被姐姐牵走了,也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看,然后迈着小短腿,跟在他们身后,一起朝着林依依走去。
“娘!” 三个孩子簇拥着来到林依依面前,仰着小脸,满是邀功的神情。
林依依笑着把三个孩子都搂进怀里,在他们的小脸上各亲了一下:“我的宝贝们真厉害!念军会自己走路了,思军也勇敢了,招娣更是个好姐姐,懂得照顾弟弟妹妹了!”
她从口袋里掏出三块水果糖,分给三个孩子:“这是奖励你们的,吃完糖,招娣带弟弟妹妹在院子里玩,娘去做饭好不好?”
“好!” 三个孩子异口同声地答应着,拿着糖开心地跑了出去。
看着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嬉戏的身影,林依依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这一年多来,她一直遵循着系统“苟住”的宗旨,低调生活,不惹是非,一门心思照顾孩子,打理家务。
系统也一如既往地靠谱,时不时会发放奖励,从精米白面、肉蛋糖油,到孩子们的衣物、药品,甚至还有一些稀罕的干货和调料。林依依总是按照系统教的借口,把这些物资合理化——精米是娘家托人捎来的,布料是远房表姐在市里供销社留的,肉是跟村里打猎的大叔换的,偶尔拿出的饼干糖果,就说是黑市上偷偷换的。
村里人虽然好奇她家里的日子怎么突然好了起来,但一来林依依性子温和,从不张扬,二来她的借口合情合理,再加上她是军嫂,大家也不好多问,只当是她娘家条件不错,又或者是顾廷深在部队里待遇好。
林依依和张桂兰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张桂兰还是经常过来帮忙,林依依也总是不忘孝敬她,时不时给她塞块布料、送点吃的,逢年过节还会给她做新衣服。张桂兰逢人就夸二儿媳懂事孝顺,把三个孩子带得好,对林依依的满意度直线上升。
顾廷深虽然不能经常回家,但每隔一两个月就会寄信回来,有时候还会寄钱和全国粮票。信里的内容很简单,无非是报平安,让她照顾好自己和孩子,字里行间却透着浓浓的牵挂。林依依也会定期给她回信,告诉她家里的情况,孩子们的趣事,让他安心。
日子就这样平静而温馨地过着,林依依觉得,这样的“苟住”生活,简直不要太惬意。
这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招娣就起了床。她洗漱完毕,跑到厨房里,看着正在做饭的林依依,小声说道:“娘,我今天想去跟村里的小红姐姐她们一起去捡野菜。”
小红是村里大队长的女儿,比招娣大两岁,性子爽朗,经常带着村里的小孩去田埂上、山坡上捡野菜、挖草药。
林依依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好啊,不过要注意安全,不能去太远的地方,也不能跟别人吵架打架,知道吗?”
“知道啦!” 招娣开心地跳了起来,“娘,我会捡很多很多野菜回来,晚上给你做野菜饼吃!”
“好,娘等着。” 林依依笑着摸了摸她的头,从系统空间里拿出一个小小的竹篮,递给她,“用这个篮子装,小心点,别摔着。”
这个竹篮是系统奖励的,小巧玲珑,做工精细,比村里小孩用的破篮子好多了。林依依解释说是娘家给的,专门给招娣捡东西用。
招娣接过篮子,爱不释手,小心翼翼地挎在胳膊上,然后跑到院子里,跟正在玩耍的念军和思军说了一声:“弟弟妹妹,姐姐去捡野菜了,你们在家要听话哦!”
念军和思军抬起头,对着她挥了挥小手,咿咿呀呀地喊着,像是在跟她告别。
招娣蹦蹦跳跳地出了门,很快就和村里的几个小孩汇合了。
林依依站在门口,看着女儿的身影消失在村道尽头,心里有些欣慰,又有些担心。不过她知道,孩子总是要长大的,不能一直护在身边,让她多跟村里的小孩接触接触,也是好事。
早饭过后,林依依把念军和思军放进推车里(推车是顾廷深寄钱回来,林依依托人在市里买的),推着他们去菜园里干活。
她打算把菜园里的茄子和辣椒摘一些,一部分留着自己吃,一部分送给张桂兰和大哥家。另外,再拔点青菜,晚上做野菜饼。
念军和思军坐在推车里,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小手不停地指着菜园里的蔬菜,咿咿呀呀地说着什么。林依依一边干活,一边耐心地给他们讲解:“这是茄子,紫紫的,炒着吃可香了;这是辣椒,红红的,有点辣,爸爸喜欢吃;这是青菜,绿油油的,煮面条最好吃了……”
就在这时,村里的大喇叭突然响了起来,播放着激昂的革命歌曲,紧接着,大队长顾长河的声音传了出来:“各位村民注意了!各位村民注意了!今天上午十点,全体社员到村大队部集合,召开互助组工作安排会议,不准迟到,不准缺席!重复一遍……”
林依依愣了一下,互助组?
村里的互助组是去年成立的,主要是为了集中劳动力,一起耕种村里的集体土地,按劳分配工分。一开始大家积极性还挺高,可时间久了,问题就出来了。
林依依对此并不感兴趣,她现在的目标就是苟住,好好过日子,不想参与村里的这些事情。不过顾长河是大队长,又是顾廷深的本家叔叔,面子上还是要过得去的。
“算了,反正也没什么事,去看看也好,省得被人说闲话。” 林依依心里想着,把摘好的蔬菜放进篮子里,推着孩子们回了家,把他们交给正好过来串门的张桂兰照看,自己则朝着大队部走去。
大队部就在村子的中心位置,是一间宽敞的土坯房,外面有一个很大的晒谷场。林依依到的时候,晒谷场上已经来了不少人,大家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听说今天要重新分配互助组的干活任务,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肯定是真的,最近好几个人都反映,有些组里有人偷懒耍滑,干多干少都一样拿工分,大家心里都不平衡。”
“可不是嘛!就说李家婶子,每次干活都借口腰疼腿疼,躲在一边歇着,到了分粮分物的时候,却一点都不含糊,凭什么呀?”
“还有王家小子,干活磨磨蹭蹭,还总偷奸耍滑,把重活累活都推给别人,这样下去可不行!”
林依依找了个角落的位置站定,安静地听着大家的议论,没有说话。她知道,村里的这些矛盾迟早会爆发,她只需要当个旁观者,不掺和进去就行。
没过多久,顾长河拿着一个本子走了出来,身后跟着几个村干部。
“大家安静一下!” 顾长河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主要是有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关于互助组的干活分配问题。最近我收到不少反映,说有些社员在干活的时候偷懒耍滑,影响了大家的积极性。为了公平公正,经村干部商量决定,从今天起,互助组实行‘按件计工’,干多少活,拿多少工分,谁也别想占便宜!”
顾长河的话刚说完,晒谷场上就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太好了!早就该这样了!”
“对!按件计工,公平公正!”
“看那些偷懒的以后还怎么耍滑!”
林依依也觉得这个决定挺好,这样一来,大家干活的积极性会更高,也能减少很多矛盾。
“第二件事,” 顾长河继续说道,“最近县里供销社来了一批紧俏物资,有肥皂、洗衣粉,还有一些细棉布和棉花。按照咱们村的人口分配,每家每户可以买两块肥皂,一包洗衣粉,有小孩的家庭可以多买一尺细棉布。等会儿散了会,大家拿着户口本去大队部登记,明天统一去县里供销社购买。”
又是一阵欢呼。肥皂、洗衣粉、细棉布,这些都是平时很难买到的紧俏货,大家自然高兴。
会议很快就结束了。大家纷纷围到大队部门口登记,林依依也跟着排起了队。
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声。
“李翠花!你怎么回事?你家明明只有两个孩子,怎么能多登记一尺布?” 一个尖利的女声响起。
林依依抬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蓝布褂子、身材微胖的女人正和登记的村干部争吵。这个女人是村里的李家婶子,就是刚才大家议论的那个爱偷懒的人。
“我怎么不能多登记了?” 李翠花梗着脖子,大声说道,“我娘家侄子最近来我家住了,他也是个孩子,凭什么不能多买一尺布?”
“你娘家侄子又不是咱们村的人,户口也不在这儿,凭什么占咱们村的指标?” 村干部皱着眉头说道。
“怎么就不能占了?他在我家住,吃我的喝我的,就算是咱们村的人了!” 李翠花胡搅蛮缠道,“我告诉你,今天这布我必须多买一尺,不然我就不依!”
“你这是不讲道理!” 村干部也生气了,“这指标是按村里户口分配的,不是你想多要就能多要的!”
“我不管!我就要!” 李翠花说着,就想上前去抢登记本。
周围的人都围了过来,议论纷纷。
“李翠花也太不讲理了吧?娘家侄子又不算村里的人,怎么能占指标?”
“就是啊!大家都按规矩来,凭什么她就能搞特殊?”
“以前干活偷懒,现在买东西还想占便宜,真是太过分了!”
李翠花见大家都指责她,脸上有些挂不住,索性撒起泼来:“你们都欺负我!我男人不在家,你们就欺负我孤儿寡母!我今天就要多买一尺布,谁也别想拦着我!” 她说着,就坐在地上哭了起来,撒泼打滚。
村干部被她弄得束手无策,脸色很难看。
林依依站在人群外,冷冷地看着这一幕,没有说话。她最不喜欢这种撒泼打滚的人,也不想掺和进去。
就在这时,顾长河走了过来。他看到地上撒泼的李翠花,脸色一沉:“李翠花!你闹够了没有?”
李翠花见大队长来了,哭声顿了一下,但还是继续哭道:“大队长,你可得为我做主啊!他们欺负我,不让我多买一尺布!”
“哼!谁欺负你了?” 顾长河冷哼一声,“规矩就是规矩,按户口分配,谁也不能搞特殊!你娘家侄子户口不在咱们村,就不能占村里的指标!赶紧起来,不然我就按扰乱公共秩序处理,扣你家的工分!”
工分是农民的命根子,扣工分可是大事。李翠花一听,哭声立刻停了下来,慢慢从地上爬起来,嘴里嘟囔着:“扣就扣,有什么了不起的……” 虽然还是不服气,但也不敢再撒泼了。
顾长河瞪了她一眼:“赶紧登记,按规矩来!再敢闹事,别怪我不客气!”
李翠花不敢再说话,乖乖地登记了,拿着登记条,灰溜溜地走了。
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大家继续排队登记,脸上都带着笑容,显然对顾长河的处理很满意。
林依依也顺利登记完,拿着登记条,准备回家。
就在这时,一个温柔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林依依同志,等一下。”
林依依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干净整洁的粗布衣裳、面带温和笑容的女人站在她身后。这个女人是村里的小学老师,姓陈,为人和善,平时和林依依也有过几次交流。
“陈老师,有事吗?” 林依依笑着问道。
“是这样的,” 陈老师说道,“我听说你家招娣很懂事,也很聪明,明年就该上学了吧?我想着,要是你方便的话,今年下半年可以让她先去学校旁听,跟着学学认字,明年正式入学也能轻松点。”
林依依愣了一下,随即心里一喜。招娣明年确实该上学了,能提前去旁听,当然是好事。陈老师主动提出,也是一番好意。
“真的吗?那太好了!” 林依依连忙说道,“谢谢陈老师,我回去问问招娣的意思,要是她愿意,就麻烦你多费心了。”
“不客气,都是应该的。” 陈老师笑着说道,“招娣是个好孩子,聪明又懂事,好好培养,将来一定有出息。”
和陈老师道别后,林依依心情很好地回了家。
回到家,张桂兰正带着三个孩子在院子里玩。招娣已经回来了,竹篮里装满了新鲜的野菜,有荠菜、马齿苋、灰灰菜,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草药。
“娘,你回来啦!” 招娣看到林依依,开心地跑了过来,“你看,我捡了好多野菜,还有一些草药,小红姐姐说,这些草药可以卖钱呢!”
林依依看着篮子里满满的野菜和草药,心里很欣慰:“招娣真能干!这些野菜够我们吃好几顿了,草药的话,等晒干了,娘拿去市里看看能不能卖掉。”
“嗯!” 招娣重重地点点头,然后好奇地问道,“娘,你去大队部开什么会了?是不是有什么好事呀?”
“是啊,有好事。” 林依依笑着把登记条递给她看,“供销社来了紧俏物资,明天可以去买肥皂、洗衣粉,还有细棉布,娘给你和弟弟妹妹各做一件新衣服。”
“太好了!谢谢娘!” 招娣开心地跳了起来。
林依依又把陈老师的提议告诉了她:“招娣,陈老师说,让你今年下半年去学校旁听,跟着学学认字,你愿意去吗?”
“上学?” 招娣眼睛一亮,脸上满是向往,“我愿意!我想上学,我想认字!”
“好,那娘明天就去跟陈老师说一声。” 林依依笑着摸了摸她的头,“以后上学了,要好好听课,认真学习,做个有文化的人。”
“嗯!我一定好好学!” 招娣用力点点头,眼神里满是坚定。
看着女儿开心的样子,林依依心里也暖暖的。她知道,让孩子接受教育,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方式。虽然现在条件艰苦,但她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三个孩子都能上学,将来成为有用的人。
第二天一早,林依依就带着登记条,跟着村里的其他人一起去了县里的供销社。
供销社里人山人海,挤满了各个村来买紧俏物资的人。大家排着长长的队伍,脸上都带着期待的笑容。
林依依找了个相对人少的队伍排了起来。她按照登记的数量,买了两块肥皂,一包洗衣粉,还有三尺细棉布(因为她有三个孩子,多争取了一尺)。
买完东西,林依依没有立刻回去,而是去了市里的黑市。她想把招娣捡的草药卖掉,再换点钱和粮票。
黑市就在一个偏僻的小巷子里,人来人往,很是热闹。林依依找了个收购草药的小贩,把晒干的草药卖了,换了五块钱和十斤全国粮票。
然后,她又在黑市上逛了逛,用系统给的一些细粮,换了一些粗粮和红薯干。虽然系统给的细粮好吃,但在这个年代,总是吃细粮太扎眼,换成粗粮和红薯干,既能掩人耳目,又能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逛完黑市,林依依正准备回去,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是隔壁村的王大娘。王大娘和张桂兰关系不错,经常来顾家坳串门。
“依依?你也来市里了?” 王大娘看到林依依,笑着走了过来。
“是啊,王大娘,我来供销社买点东西。” 林依依笑着说道,“您也来买东西?”
“不是,我是来给我家老头子抓药的。” 王大娘叹了口气,“他最近总说腰疼,吃了好多药都不管用,听说市里有个老中医看得好,我就来试试。”
“那您找到了吗?老中医看得怎么样?” 林依依关心地问道。
“找到了,老中医给开了个药方,说吃几副就能好。” 王大娘笑着说道,“就是这药有点贵,一副药就要三块钱,我身上带的钱不够,正发愁呢。”
林依依心里一动。王大娘人很好,以前经常帮张桂兰照顾招娣,她应该帮帮她。
“王大娘,我这儿有五块钱,您先拿着用。” 林依依从口袋里掏出五块钱,递给她,“先把药抓了,身体要紧。”
“这怎么好意思呢?” 王大娘连忙推辞,“你家里还有三个孩子要养,用钱的地方多,我不能要你的钱。”
“王大娘,您就拿着吧。” 林依依把钱塞进她手里,“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互相帮忙是应该的。等您家老头子病好了,再把钱还我就行了。”
“那……那谢谢你了,依依。” 王大娘感动得热泪盈眶,“你真是个好人!以后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你尽管开口!”
“不客气,王大娘。” 林依依笑着说道,“您赶紧去抓药吧,别耽误了。”
和王大娘道别后,林依依就带着东西回了家。
回到家,招娣和念军、思军都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她买回来的东西。
“娘,这是什么呀?好香啊!” 招娣指着肥皂,好奇地问道。
“这是肥皂,可以用来洗衣服、洗手,洗得可干净了。” 林依依笑着说道,“还有这个,是洗衣粉,洗衣服的时候放一点,泡沫可多了。”
她又拿起细棉布,说道:“这是细棉布,娘给你们做新衣服,让你们穿得漂漂亮亮的。”
“太好了!谢谢娘!” 三个孩子开心地欢呼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林依依趁着孩子们睡觉的时候,开始给他们做新衣服。她的手艺很好,针脚细密,款式也好看。没过多久,三件小巧玲珑的新衣服就做好了。
招娣的是一件粉色的小花褂,念军的是一件蓝色的小褂子,思军的是一件黄色的小褂子。三个孩子穿上新衣服,开心得不得了,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炫耀自己的新衣服。
村里的人看到了,都纷纷夸奖孩子们长得可爱,衣服做得好看,羡慕林依依手巧,日子过得好。林依依总是笑着回应,不骄不躁,依旧保持着低调。
这天下午,林依依正在院子里晒衣服,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张桂兰焦急的声音:“依依!依依!不好了!出事了!”
林依依心里一惊,连忙跑出去:“娘,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张桂兰气喘吁吁地说道:“是……是招娣!招娣在山上出事了!”
“什么?” 林依依脸色一下子变得惨白,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招娣怎么了?她出什么事了?”
“刚才小红跑来说,招娣和她们一起去山上捡野菜,不小心掉进山沟里了!” 张桂兰急得直哭,“这可怎么办呀?招娣那么小,掉进山沟里,会不会有事啊?”
林依依的脑子一片空白,手脚冰凉。招娣是她的心头肉,她怎么能出事?
“娘,你别着急!” 林依依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小红呢?她在哪里?山沟在哪里?”
“小红在村口等着呢,她说山沟就在村后面的山坡上。” 张桂兰说道。
“好!我现在就去!” 林依依说完,转身就往屋里跑,拿起墙角的锄头和绳子,又从系统空间里偷偷拿出一瓶外伤药(借口是娘家带来的),然后朝着村口跑去。
跑到村口,果然看到小红站在那里,脸上满是惊慌和自责。
“林阿姨!对不起!都是我的错!我没有看好招娣!” 小红看到林依依,哭着说道。
“小红,别说这些了,招娣在哪里?快带我们去!” 林依依焦急地说道。
“就在后面的山坡上,我现在就带您去!” 小红说完,转身就往山坡上跑。
林依依和随后赶来的张桂兰紧紧跟在后面。
一路上,林依依的心里像揣了一只兔子,怦怦直跳。她不停地在心里祈祷,祈祷招娣平安无事。
很快,她们就来到了山坡上。小红指着前面一个不深的山沟,说道:“林阿姨,招娣就在那里!”
林依依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招娣躺在山沟底下,一动不动。
“招娣!” 林依依大喊一声,不顾一切地冲了下去。
她跑到招娣身边,小心翼翼地把她抱起来。招娣的额头上磕破了一个口子,流了不少血,脸上和身上都沾满了泥土,看起来很是狼狈。
“招娣!招娣!你醒醒!” 林依依颤抖着声音喊道,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也许是听到了林依依的声音,招娣慢慢睁开了眼睛,看到林依依,委屈地哭了起来:“娘……我疼……”
“没事了,招娣,娘来了!娘在这里!” 林依依抱着她,心疼得直掉眼泪,“哪里疼?告诉娘,哪里疼?”
“额头……还有腿……” 招娣小声说道。
林依依连忙检查了一下,发现招娣的额头磕破了,左腿也有些红肿,应该是摔伤了,但没有伤到骨头,也没有生命危险。
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林依依抱着招娣,失声痛哭:“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吓死娘了……”
张桂兰也跑了下来,看到招娣没事,也忍不住哭了起来:“没事就好,没事就好……真是菩萨保佑……”
林依依拿出随身携带的外伤药,小心翼翼地给招娣的额头消毒、上药,然后用干净的布条包扎好。
“娘,我不是故意的。” 招娣靠在林依依怀里,小声说道,“我看到山沟里有很多好看的野花,想摘给你,结果不小心掉下来了。”
林依依心里一酸,摸了摸她的头:“娘知道,招娣是个孝顺的好孩子。以后不许再这么调皮了,要注意安全,知道吗?”
“嗯,我知道了,娘。” 招娣点点头,乖巧地说道。
林依依抱着招娣,在张桂兰和小红的帮忙下,慢慢爬上了山坡。
回到家,林依依把招娣放在炕上,给她清洗了脸上和身上的泥土,又给她的左腿敷上了消肿的药膏(也是系统给的)。
张桂兰则去厨房给招娣熬了点小米粥,让她补充营养。
看着女儿虽然受了伤,但精神状态还不错,林依依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她暗暗庆幸,还好山沟不深,招娣只是受了点皮外伤,要是再严重一点,她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宿主,别太担心了,招娣只是小伤,养几天就好了。” 系统的声音在脑海里响起,“这次也是个教训,以后让孩子出门,一定要多叮嘱几句,注意安全。”
“我知道了。” 林依依在心里说道。
接下来的几天,林依依寸步不离地照顾着招娣。招娣虽然受了伤,但性子依旧开朗,每天躺在床上,听林依依讲故事,和念军、思军一起玩游戏,一点都不无聊。
村里的人听说招娣摔伤了,都纷纷来看望她,给她送来了鸡蛋、红糖等营养品。林依依一一谢过,心里很是温暖。
经过几天的精心照顾,招娣的伤势很快就好了。额头的伤口结了痂,左腿也不肿了,又能像以前一样蹦蹦跳跳了。
不过,这次的事情也给林依依敲响了警钟。她知道,虽然要让孩子自由成长,但安全问题也不能忽视。以后招娣再出门,她一定会多叮嘱几句,让她注意安全,也会尽量让她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活动。
日子又恢复了平静。招娣痊愈后,并没有因为这次的意外而变得胆小,反而更加懂事了。她知道娘担心她,每次出门都会主动告诉林依依去哪里,什么时候回来,也会格外注意安全。
秋天很快就到了,田里的庄稼成熟了,金黄色的稻谷随风摇曳,一派丰收的景象。村里的人都忙着收割庄稼,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林依依家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在系统的帮助下,她家里的物资越来越丰富,三个孩子也健康快乐地成长着。招娣已经开始去学校旁听,每天回来都会给林依依讲学校里的趣事,还会写几个刚学会的字给她看。念军和思军也越来越活泼可爱,已经能说一些简单的句子了。
顾廷深也寄来了信,说他年底可能会回来探亲。林依依和孩子们都很期待,盼着他能早点回来,一家人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