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供应链突围-《重回1995:错位人生》

  “良率62%。”工程师把最新的报表拍在桌上,“过线了!”

  一屋子人同时松了口气。有人笑着骂了一句脏话,更多的人只是抹了一把汗。

  “别急着庆祝。”魏武敲敲桌,“Spc还没稳,dppm还高。继续干。”

  墙上的燃尽图像一座被啃掉一半的山,山体边缘是“黑带”们画上去的红线:

  “焊点cpk>1.33;温漂cpk>1.2;回流炉温区闭环偏差≤±2c;助焊剂残留‘零泄漏’。”

  每一条红线背后,是无数个车间夜晚的汗水,是一台十五年的旧炉子被拆了又装,校了又调。

  ——

  “发布。”林杰说。

  “第一批国产替代网控板、存储控制器、电源管理模块,面向企业级客户开放。”

  门户开设了一个新栏目:“供应链突围”。

  第一篇推送只有一张照片:一群穿着工装的人站在工厂门口,脸上沾着焊锡、油污和一点点止不住的笑。

  标题只有四个字:“我们行了。”

  评论区里,有人写:“我爸就是这样的手。”

  ——

  资本市场一向爱风,也爱墙头。此前喊得最响的“断供论”终于没了回声。相反,几家曾经观望的整机厂代表赶到江城,坐满了会议室。

  “我们不谈‘压价’,我们谈‘质量红黄牌’。”林杰开场,“黄牌整改、红牌暂停,谁都一样。我们用‘长期主义’换你们的‘耐心’。”

  “物流周期?”

  “我们做‘能交付证明’。”林杰举起一叠文件,“每一批出厂都附上‘过程与结果’的双重证明——Spc曲线 现场抽检视频。”

  “你们真把自己当‘公共设施’了?”有人笑。

  “我们真把自己当‘公共设施’了。”林杰回以笑容。

  ——

  周末,“工匠学院”的第一届“黑带”毕业。十几个老师傅换上干净的工装,站在台上拘谨地挠头。

  “讲两句?”林杰把话筒递过去。

  “不会讲。”一个师傅摇头,又突然抬起头,“就一句——谢谢你们没嫌我们旧。”

  掌声落下的那刻,很多人眼睛都是红的。

  ——

  晚上,林杰一个人去了厂区的后门。那里的墙很旧,墙根有一丛野花,风一吹就摇。

  他给陈静发了一条消息:“我看见我们的骨头了。”

  “嗯?”

  “那些老师傅,那些工人,那些被修好的炉子。”

  “好看吗?”

  “好看。”

  ——

  第三天,第一车“国产网控板”发往昆仑试点工地。司机是厂里老王,装车时手一直抖:“我跑了二十年货,这一次,像拉着自家孩子。”

  抵达现场时,塔吊的影子正斜着,从地上爬到墙上。安装就位,系统通电,绿灯亮起,日志清清楚楚地写着:

  “版本:V1.0.0;出厂批次:KUN-001;责任人:xxx;现场抽检:通过。”

  老王把帽子往下一按,悄悄用袖子抹了一把眼。

  ——

  当晚,林杰把一份“奖金发放清单”签了字:

  “凡参与‘黑带’共研的一线工人,按出勤与改进建议计‘改良奖’;凡提出有效改善、使dppm下降>10%的,另奖。”

  “我们不是‘嘴上尊重工人’。”他在批注里写,“我们要‘账上尊重工人’。”

  ——

  第二天,某大型系统集成商代表提出了苛刻的“入围测试”。

  “我们不怕测。”林杰把测试矩阵摊开,“你们派人盯,我们开摄像头——全程直播给业内看。”

  测试现场,网控板在极端温度、强电磁干扰、潮热循环里轮番“受虐”,日志像雪一样刷天地落。

  “通过。”

  对方代表收回那张写满怀疑的脸,伸出手:“欢迎回来。”

  “我们没走。”林杰握住他,“我们只是绕了一条更难的路。”

  ——

  门户把“质量红黄牌”样例公开:

  “某供应商焊点不良率上升,黄牌,整改;某供应商温漂超阈,红牌,暂停。”

  评论区里有人说:“第一次看到把‘坏消息’也晒出来的。”

  林杰在后台批注:“我们怕黑,不怕黑色的事实。”

  ——

  第三方媒体的“暗访”节目在周末播出。

  镜头里,一个年轻记者换上工装,跟着夜班在车间里走了六个小时:贴片、回流、AoI、x-Ray、功能测试……

  “我第一次知道‘良率’这两个字,有这么多人的汗在里面。”

  弹幕里有人说:“看哭了。谢谢你们,让我家那台机器,不会在夜里突然停下。”

  老王把节目录下来,回家给女儿看:“这就是爸爸的世界。”

  ——

  管理例会上,林杰给“突围周目标”定了三条:

  “一,良率稳在60%以上,目标65%; 二,Spc全部‘绿’; 三,‘质量红黄牌’与‘能交付证明’对外日更。”

  “我们不追‘一夜爆表’,我们追‘天天达标’。”

  会后,他把一张“改良提案”贴上墙:

  “建议:更换某工位扭矩枪品牌; 预期:降低虚焊概率0.6%; 责任人:xxx; 截止日:xxx。”

  每一张小小的纸,都在往“可靠”这两个字上添一笔。

  夜里十一点,最后一台回流炉停下,红灯熄灭,绿灯亮起。魏武在炉口站了很久,终于把护目镜摘下。

  “回家。”他对大家说。

  有人抬头看了看墙上的钟,又看了看那台被修过无数次的旧炉子,笑着小跑起来:“回家。”

  夜风很温柔。

  有人在门口回头看了一眼厂牌,轻声说:“明天见。”

  ——

  8d复盘会(节选):

  “d1团队:工艺、设备、品保、财务、供应链; d2问题描述:回流后虚焊率异常; d3临时遏制:抽检加严5倍,疑似批次隔离; d4根因:助焊剂残留 温区漂移; d5纠正:更换助焊剂、温区闭环、风刀重校; d6验证:AoI x-Ray一致性通过; d7预防:Sop更新、培训、双人互检; d8表扬:xxx、xxx。”

  财务在旁边补充:

  “供应链金融白名单:本周放款7家,平均账期从45天降到30天;风控用‘红黄牌’挂钩,违规即暂停。”

  “工匠学院—软件班”也在当天开课。

  讲师把‘良率’拆成几个‘能看懂的故事’:

  “把每一次失败当‘错题本’;把每一次改进当‘加分题’。”

  老王坐最后一排,低头记了满满一页。他知道,明天拉货的时候,会更挺胸一点。

  ——

  第三周的日报上,林杰加了一行:“供应链金融—白名单”。

  “凡入选‘黑带共研’的小厂,账期缩短,预付款比例上调;现金流稳住,产线才稳。”

  财务提醒风险,他点头:“我们用‘质量红黄牌’对冲,把钱放在‘做对事的人’手里。”

  报表下方,是一张打印得不太清楚的合影:车间里一群人围着那台修好的旧炉子,举着大拇指。

  “你们才是城的骨头。”林杰在合影背后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