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二十一年,春。
寒意未消的初春,帝国四方却已躁动不安。国运昌隆带来的扩张冲动与内部积弊的反复发作,如同冰封河面下汹涌的暗流,在新年的序幕刚刚拉开时,便撞出了一连串刺耳的裂响。
(一) 北疆:雪原惊变 将星陨落
定北城的炉火依旧,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紧张。骆养性派出的锦衣卫精锐缇骑,已如同幽灵般渗透进入北疆军镇和边境部落。他们行动诡秘,利用特殊的侦缉手段和皇帝赋予的临机专断之权,很快便摸到了一些吴三桂灰色贸易网络的蛛丝马迹,尤其是几条涉及生铁和火药流向罗刹的隐秘线路。
吴三桂并非毫无察觉。军中一些心腹的莫名“失踪”和几处秘密仓库的异常,让他如同惊弓之鸟。他知道,朝廷的刀已经架在了脖子上。是束手就擒,还是……
就在他犹豫不决之际,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朱由检以“巡边”为名,突然率领三千亲卫“铁血骑”离开总督府,行进路线隐隐呈现出对吴三桂主力侧翼的包抄态势!同时,朝廷的正式调令也抵达军营:擢升吴三桂为“蓟镇总兵”,即日启程赴任。
明升暗降,调虎离山!吴三桂彻底明白了朝廷的意图。他看着帐外那些跟随他出生入死的骄兵悍将,一股狠厉之气直冲顶门。
“朝廷不仁,休怪吴某不义!”他猛地抽出佩刀,狠狠劈在案几上,木屑纷飞。“传令下去,罗刹人承诺的支援即日可到!愿意跟着我吴三桂博一场富贵的,随我诛杀朱由检,共据北疆!不愿者……杀无赦!”
是夜,风雪骤急。吴三桂以“定王遇袭”为假信号,骗开了朱由检前锋营的营门,随即率精锐亲兵发起突袭!与此同时,他早已勾结好的部分蒙古部落和暗中集结的罗刹哥萨克骑兵,也从侧翼对朱由检的本队发起了猛攻!
北疆雪原,瞬间陷入了惨烈无比的内战与混战!火光映照着飞舞的雪花,燧发枪的爆鸣与冷兵器的碰撞声、垂死者的哀嚎声响彻夜空。朱由检虽早有防备,但没料到吴三桂敢如此果断地发动叛乱,更没料到罗刹人会如此迅速地介入。一时间,明军阵脚大乱。
然而,朱由检毕竟坐镇北疆十八载,其麾下“铁血骑”与“神机炮营”乃是真正的百战精锐。初期的混乱过后,各部在基层军官的指挥下迅速稳住阵脚,凭借严密的阵型和优势火力,开始反击。尤其是“神机炮营”,在判明敌我后,冒着误伤的风险,对叛军和罗刹骑兵最密集的区域进行了数轮猛烈的炮火覆盖,极大地遏制了叛军的攻势。
混战中,吴三桂如同一头疯虎,直扑朱由检的中军大旗。他凭借着个人武勇和麾下死士的拼杀,竟然真的连续突破数道防线,看到了那杆在风雪中猎猎作响的“定”字王旗!
“朱由检!纳命来!”吴三桂嘶吼着,策马挺枪,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冲杀过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朱由检身边一名一直沉默的亲卫队长,猛地举起一支造型奇特的短管燧发铳——这是龙安格物院最新试制的、装备给高级将领护卫的“手铳”,虽只一发,但近距威力极大!
“砰!”
一声闷响,吴三桂胯下战马应声而倒,将他重重摔落在冰冷的雪地上。不待他挣扎起身,数名朱由检的亲卫已经一拥而上,冰冷的刀枪瞬间架在了他的脖子上,将其死死按住。
主帅被擒,叛军瞬间土崩瓦解。在绝对的力量差距和朱由检后续部队的围剿下,这场突如其来的叛乱,在爆发后不到两个时辰,便被迅速扑灭。吴三桂被生擒,其主要党羽或被阵斩,或束手就擒。那些参与叛乱的蒙古部落和罗刹哥萨克,见势不妙,仓皇逃窜,被明军骑兵衔尾追杀,损失惨重。
朱由检站在狼藉的战场上,风雪吹动他的披风。他看了一眼被捆成粽子、面如死灰的吴三桂,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只有一丝沉重。清理叛徒容易,但要抚平这场内乱带来的创伤,重建北疆的信任与秩序,还需耗费无数心力。此战虽然胜利,但也暴露了北疆驻军内部的问题和罗刹人蠢蠢欲动的野心。
兰州城,卢象升与奥斯曼使者签署正式盟约的仪式,庄重而隐秘。盟书以汉文、突厥文双语书写,用了最上等的明黄绢帛和金粉。然而,在这份象征和平与合作的盟书背后,却是无形的地缘博弈和即将洒落的鲜血。
协议生效后的第一批“礼物”,便是奥斯曼提供的、关于波斯帝国在里海东岸几个关键要塞的详细布防图,以及一支由奥斯曼火器工匠组成的“技术交流团”(实为帮助明军熟悉西方火炮操作与弱点)。作为回报,大明开放了河西走廊的特定商路,允许奥斯曼商队以优惠税率采购大批生丝、瓷器和……五千支刚刚出厂、打上了特殊标记的“泰昌一式”步枪。
就在盟书墨迹未干之际,卢象升策划的“西域—中亚地理人文考察队”已然启程。这支由三百名精锐骑兵、五十名格物院学者、二十名通译(包括几名刚刚结业的西域官学堂优秀学员)组成的队伍,携带着先进的测绘仪器和自卫武器,浩浩荡荡地西出阳关。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记录山川地理、风土人情,更肩负着实地验证奥斯曼情报、寻找通往里海最佳路径、以及秘密接触那些对波斯统治不满的中亚部族的使命。
卢象升站在城头,目送着考察队消失在戈壁的尘烟中。他知道,这支队伍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在为帝国未来的西进战略,铺就一块坚实的基石。西线的和平交往之下,战争的阴云正在波斯帝国的上空悄然汇聚。
王承恩亲率的“西洋巡弋特混舰队”,在历经数月航行后,终于穿过马六甲海峡,正式进入了波谲云诡的印度洋。碧蓝的海水一望无际,陌生的星象指引着方向,也预示着未知的挑战。
很快,挑战便不期而至。在靠近锡兰(斯里兰卡)附近海域时,前锋的快船发现了三艘悬挂着葡萄牙旗帜的战舰,正在围攻几艘显然是来自古里(卡利卡特)的商船。
“升战斗旗!全舰队呈攻击队形,迫近敌舰!”王承恩毫不犹豫地下令。作为胸怀四海的郑和精神的继承者,他对于维护这片海域的秩序有着本能的执着。
大明舰队的突然出现,让葡萄牙战舰措手不及。他们试图放弃猎物,转向迎敌。但王承恩根本不给他们调整阵型的机会。“破浪号”一马当先,凭借其优越的航速和强大的火力,在进入有效射程后,侧舷炮火齐鸣!
轰!轰!轰!
震耳欲聋的炮声打破了印度洋的宁静。实心铁球带着凄厉的呼啸,狠狠砸向葡萄牙战舰。木质船体在重炮轰击下,木屑横飞,惨叫声不绝于耳。一艘较小的葡萄牙战舰很快被打得千疮百孔,开始倾斜下沉。
另外两艘敌舰试图还击,但他们的火炮射程和威力明显逊于明军,炮弹大多落在“破浪号”周围的海面上,激起冲天的水柱。明军舰队另外两艘改装宝船也从侧翼包抄过来,密集的炮火如同死亡之网,将剩余两艘敌舰牢牢罩住。
不到半个时辰,战斗结束。两艘葡萄牙战舰升起白旗投降,另一艘沉没。明军以微不足道的损失,取得了进入西洋后的首场海战胜利。
王承恩站在“破浪号”舰首,看着被俘虏的敌舰和那些面如土色、金发碧眼的佛郎机水手,心中豪情万丈。他下令救起落水的商船船员,并将部分缴获的物资归还给他们。这一举动,通过那些获救商人之口,迅速在印度洋沿岸传播开来——“来自东方的巨龙,拥有无敌的舰队和公正的胸怀”。
南境的龙旗,以一场干净利落的胜利,在西洋的万顷碧波上,刻下了第一道深深的印记。
张献忠派出的秘密调查小队,由麾下最机敏且身负武艺的斥候组成。他们悄然潜入已成为鬼蜮的京都废墟,搜寻反抗军可能隐藏的据点或物资储备点。
断壁残垣,焦木枯骨,空气中弥漫着死亡与怨恨的气息。调查小队在废墟深处小心翼翼地搜寻。终于,在一处被烧毁的皇宫偏殿地基下,他们发现了一个隐秘的地窖入口。
地窖内景象令人震惊。这里显然被改造成了一个秘密的武器作坊和储藏点!里面堆放着不少私自打造的日本刀、长枪,甚至还有少量通过隐秘渠道流入的火绳枪和火药。墙壁上刻满了充满仇恨符号和激进口号的日文。
更令人不安的是,小队在地窖深处找到了几本以密语书写的册子,经过随行通译的初步破译,发现其中不仅记录了各地零散抵抗力量的联系方式,还提及了一个名为“残月”的秘密组织,其核心成员似乎都是原日本皇室或大名的死忠武士,他们并未放弃,而是转入地下,试图整合各方力量,策划更大规模的反扑。册子中隐约提到,这个组织在本州中部山区可能还有一个更为隐蔽的基地。
就在小队试图带走这些关键证据时,埋伏在地窖外的几名“残月”组织成员突然发动了袭击!他们利用对地形的熟悉,从暗处射出冷箭和投掷手里剑。
一场短促而激烈的搏杀在废墟中爆发!调查小队虽然装备精良,但在对方偷袭和熟悉地形的优势下,依然付出了两人伤亡的代价,才将伏击者全部击杀。他们不敢久留,带着缴获的册子和部分武器样本,迅速撤离了京都。
消息传回,张献忠勃然大怒,同时也感到一丝棘手。他原本以为鬼冢信玄死后,东瀛抵抗力量已不足为虑,没想到还有如此组织严密的余孽潜伏。他立刻增派兵力,对京都废墟进行彻底搜查和封锁,同时命令各地驻军,根据册子上的线索,加大对“残月”组织的清剿力度。东瀛的平定,远未到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刻。
四方奏报几乎在同一日送达御前。
北疆叛乱已平,但内耗不小;西线考察队已出发,盟约初定;南境海战告捷,扬威西洋;东瀛发现潜伏反抗组织,局势复燃。
朱常洛看着这一份份沾染着鲜血、野心、荣耀与隐忧的奏章,脸上无喜无悲。他首先对北疆之事做出裁决:“吴三桂及其主要党羽,罪证确凿,押解进京,凌迟处死,夷三族。其叛行,昭告天下,以儆效尤。北疆诸军,有功者赏,被动卷入者酌情宽宥。定王朱由检,平叛有功,赐金帛,犒赏三军。北疆总督府即刻进行整顿,肃清余毒,严防罗刹。”
接着,他针对东瀛的发现,下达了严厉指令:“着张献忠,全力清剿‘残月’逆党,务必斩草除根,勿使星火燎原。对所有已归顺之日裔,加强甄别与监管,凡有通敌嫌疑者,宁可错杀,不可错放!”
处理完这些紧急事务,他才将目光投向西方和南方:“卢象升、王承恩,做得不错。传旨嘉奖,望其再接再厉,扬我国威!然西洋局势复杂,佛郎机人必不甘心,王承恩需谨慎行事,稳扎稳打。”
吩咐完毕,朱常洛独自走到那巨大的寰宇全舆图前。代表着北疆的红色区域,因这场内乱而略显黯淡,但根基未损;西线的线条正向中亚延伸;南境的蓝色海域上,一面小小的龙旗模型被插在了锡兰岛附近;而东瀛的岛屿上,则被朱常洛亲手点上了一个猩红的标记,代表着「残月”的威胁。
他的眼神锐利而冰冷。“内患不除,外拓难安。北疆、东瀛,需用铁腕彻底肃清!西洋、西域,则需持利剑稳步向前!”
帝国的意志,如同出鞘的寒刃,清晰地指向了四方。接下来的,将是一场伴随着内部清理与外部开拓的、更加复杂而艰巨的征程。
寒意未消的初春,帝国四方却已躁动不安。国运昌隆带来的扩张冲动与内部积弊的反复发作,如同冰封河面下汹涌的暗流,在新年的序幕刚刚拉开时,便撞出了一连串刺耳的裂响。
(一) 北疆:雪原惊变 将星陨落
定北城的炉火依旧,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紧张。骆养性派出的锦衣卫精锐缇骑,已如同幽灵般渗透进入北疆军镇和边境部落。他们行动诡秘,利用特殊的侦缉手段和皇帝赋予的临机专断之权,很快便摸到了一些吴三桂灰色贸易网络的蛛丝马迹,尤其是几条涉及生铁和火药流向罗刹的隐秘线路。
吴三桂并非毫无察觉。军中一些心腹的莫名“失踪”和几处秘密仓库的异常,让他如同惊弓之鸟。他知道,朝廷的刀已经架在了脖子上。是束手就擒,还是……
就在他犹豫不决之际,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朱由检以“巡边”为名,突然率领三千亲卫“铁血骑”离开总督府,行进路线隐隐呈现出对吴三桂主力侧翼的包抄态势!同时,朝廷的正式调令也抵达军营:擢升吴三桂为“蓟镇总兵”,即日启程赴任。
明升暗降,调虎离山!吴三桂彻底明白了朝廷的意图。他看着帐外那些跟随他出生入死的骄兵悍将,一股狠厉之气直冲顶门。
“朝廷不仁,休怪吴某不义!”他猛地抽出佩刀,狠狠劈在案几上,木屑纷飞。“传令下去,罗刹人承诺的支援即日可到!愿意跟着我吴三桂博一场富贵的,随我诛杀朱由检,共据北疆!不愿者……杀无赦!”
是夜,风雪骤急。吴三桂以“定王遇袭”为假信号,骗开了朱由检前锋营的营门,随即率精锐亲兵发起突袭!与此同时,他早已勾结好的部分蒙古部落和暗中集结的罗刹哥萨克骑兵,也从侧翼对朱由检的本队发起了猛攻!
北疆雪原,瞬间陷入了惨烈无比的内战与混战!火光映照着飞舞的雪花,燧发枪的爆鸣与冷兵器的碰撞声、垂死者的哀嚎声响彻夜空。朱由检虽早有防备,但没料到吴三桂敢如此果断地发动叛乱,更没料到罗刹人会如此迅速地介入。一时间,明军阵脚大乱。
然而,朱由检毕竟坐镇北疆十八载,其麾下“铁血骑”与“神机炮营”乃是真正的百战精锐。初期的混乱过后,各部在基层军官的指挥下迅速稳住阵脚,凭借严密的阵型和优势火力,开始反击。尤其是“神机炮营”,在判明敌我后,冒着误伤的风险,对叛军和罗刹骑兵最密集的区域进行了数轮猛烈的炮火覆盖,极大地遏制了叛军的攻势。
混战中,吴三桂如同一头疯虎,直扑朱由检的中军大旗。他凭借着个人武勇和麾下死士的拼杀,竟然真的连续突破数道防线,看到了那杆在风雪中猎猎作响的“定”字王旗!
“朱由检!纳命来!”吴三桂嘶吼着,策马挺枪,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冲杀过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朱由检身边一名一直沉默的亲卫队长,猛地举起一支造型奇特的短管燧发铳——这是龙安格物院最新试制的、装备给高级将领护卫的“手铳”,虽只一发,但近距威力极大!
“砰!”
一声闷响,吴三桂胯下战马应声而倒,将他重重摔落在冰冷的雪地上。不待他挣扎起身,数名朱由检的亲卫已经一拥而上,冰冷的刀枪瞬间架在了他的脖子上,将其死死按住。
主帅被擒,叛军瞬间土崩瓦解。在绝对的力量差距和朱由检后续部队的围剿下,这场突如其来的叛乱,在爆发后不到两个时辰,便被迅速扑灭。吴三桂被生擒,其主要党羽或被阵斩,或束手就擒。那些参与叛乱的蒙古部落和罗刹哥萨克,见势不妙,仓皇逃窜,被明军骑兵衔尾追杀,损失惨重。
朱由检站在狼藉的战场上,风雪吹动他的披风。他看了一眼被捆成粽子、面如死灰的吴三桂,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只有一丝沉重。清理叛徒容易,但要抚平这场内乱带来的创伤,重建北疆的信任与秩序,还需耗费无数心力。此战虽然胜利,但也暴露了北疆驻军内部的问题和罗刹人蠢蠢欲动的野心。
兰州城,卢象升与奥斯曼使者签署正式盟约的仪式,庄重而隐秘。盟书以汉文、突厥文双语书写,用了最上等的明黄绢帛和金粉。然而,在这份象征和平与合作的盟书背后,却是无形的地缘博弈和即将洒落的鲜血。
协议生效后的第一批“礼物”,便是奥斯曼提供的、关于波斯帝国在里海东岸几个关键要塞的详细布防图,以及一支由奥斯曼火器工匠组成的“技术交流团”(实为帮助明军熟悉西方火炮操作与弱点)。作为回报,大明开放了河西走廊的特定商路,允许奥斯曼商队以优惠税率采购大批生丝、瓷器和……五千支刚刚出厂、打上了特殊标记的“泰昌一式”步枪。
就在盟书墨迹未干之际,卢象升策划的“西域—中亚地理人文考察队”已然启程。这支由三百名精锐骑兵、五十名格物院学者、二十名通译(包括几名刚刚结业的西域官学堂优秀学员)组成的队伍,携带着先进的测绘仪器和自卫武器,浩浩荡荡地西出阳关。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记录山川地理、风土人情,更肩负着实地验证奥斯曼情报、寻找通往里海最佳路径、以及秘密接触那些对波斯统治不满的中亚部族的使命。
卢象升站在城头,目送着考察队消失在戈壁的尘烟中。他知道,这支队伍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在为帝国未来的西进战略,铺就一块坚实的基石。西线的和平交往之下,战争的阴云正在波斯帝国的上空悄然汇聚。
王承恩亲率的“西洋巡弋特混舰队”,在历经数月航行后,终于穿过马六甲海峡,正式进入了波谲云诡的印度洋。碧蓝的海水一望无际,陌生的星象指引着方向,也预示着未知的挑战。
很快,挑战便不期而至。在靠近锡兰(斯里兰卡)附近海域时,前锋的快船发现了三艘悬挂着葡萄牙旗帜的战舰,正在围攻几艘显然是来自古里(卡利卡特)的商船。
“升战斗旗!全舰队呈攻击队形,迫近敌舰!”王承恩毫不犹豫地下令。作为胸怀四海的郑和精神的继承者,他对于维护这片海域的秩序有着本能的执着。
大明舰队的突然出现,让葡萄牙战舰措手不及。他们试图放弃猎物,转向迎敌。但王承恩根本不给他们调整阵型的机会。“破浪号”一马当先,凭借其优越的航速和强大的火力,在进入有效射程后,侧舷炮火齐鸣!
轰!轰!轰!
震耳欲聋的炮声打破了印度洋的宁静。实心铁球带着凄厉的呼啸,狠狠砸向葡萄牙战舰。木质船体在重炮轰击下,木屑横飞,惨叫声不绝于耳。一艘较小的葡萄牙战舰很快被打得千疮百孔,开始倾斜下沉。
另外两艘敌舰试图还击,但他们的火炮射程和威力明显逊于明军,炮弹大多落在“破浪号”周围的海面上,激起冲天的水柱。明军舰队另外两艘改装宝船也从侧翼包抄过来,密集的炮火如同死亡之网,将剩余两艘敌舰牢牢罩住。
不到半个时辰,战斗结束。两艘葡萄牙战舰升起白旗投降,另一艘沉没。明军以微不足道的损失,取得了进入西洋后的首场海战胜利。
王承恩站在“破浪号”舰首,看着被俘虏的敌舰和那些面如土色、金发碧眼的佛郎机水手,心中豪情万丈。他下令救起落水的商船船员,并将部分缴获的物资归还给他们。这一举动,通过那些获救商人之口,迅速在印度洋沿岸传播开来——“来自东方的巨龙,拥有无敌的舰队和公正的胸怀”。
南境的龙旗,以一场干净利落的胜利,在西洋的万顷碧波上,刻下了第一道深深的印记。
张献忠派出的秘密调查小队,由麾下最机敏且身负武艺的斥候组成。他们悄然潜入已成为鬼蜮的京都废墟,搜寻反抗军可能隐藏的据点或物资储备点。
断壁残垣,焦木枯骨,空气中弥漫着死亡与怨恨的气息。调查小队在废墟深处小心翼翼地搜寻。终于,在一处被烧毁的皇宫偏殿地基下,他们发现了一个隐秘的地窖入口。
地窖内景象令人震惊。这里显然被改造成了一个秘密的武器作坊和储藏点!里面堆放着不少私自打造的日本刀、长枪,甚至还有少量通过隐秘渠道流入的火绳枪和火药。墙壁上刻满了充满仇恨符号和激进口号的日文。
更令人不安的是,小队在地窖深处找到了几本以密语书写的册子,经过随行通译的初步破译,发现其中不仅记录了各地零散抵抗力量的联系方式,还提及了一个名为“残月”的秘密组织,其核心成员似乎都是原日本皇室或大名的死忠武士,他们并未放弃,而是转入地下,试图整合各方力量,策划更大规模的反扑。册子中隐约提到,这个组织在本州中部山区可能还有一个更为隐蔽的基地。
就在小队试图带走这些关键证据时,埋伏在地窖外的几名“残月”组织成员突然发动了袭击!他们利用对地形的熟悉,从暗处射出冷箭和投掷手里剑。
一场短促而激烈的搏杀在废墟中爆发!调查小队虽然装备精良,但在对方偷袭和熟悉地形的优势下,依然付出了两人伤亡的代价,才将伏击者全部击杀。他们不敢久留,带着缴获的册子和部分武器样本,迅速撤离了京都。
消息传回,张献忠勃然大怒,同时也感到一丝棘手。他原本以为鬼冢信玄死后,东瀛抵抗力量已不足为虑,没想到还有如此组织严密的余孽潜伏。他立刻增派兵力,对京都废墟进行彻底搜查和封锁,同时命令各地驻军,根据册子上的线索,加大对“残月”组织的清剿力度。东瀛的平定,远未到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刻。
四方奏报几乎在同一日送达御前。
北疆叛乱已平,但内耗不小;西线考察队已出发,盟约初定;南境海战告捷,扬威西洋;东瀛发现潜伏反抗组织,局势复燃。
朱常洛看着这一份份沾染着鲜血、野心、荣耀与隐忧的奏章,脸上无喜无悲。他首先对北疆之事做出裁决:“吴三桂及其主要党羽,罪证确凿,押解进京,凌迟处死,夷三族。其叛行,昭告天下,以儆效尤。北疆诸军,有功者赏,被动卷入者酌情宽宥。定王朱由检,平叛有功,赐金帛,犒赏三军。北疆总督府即刻进行整顿,肃清余毒,严防罗刹。”
接着,他针对东瀛的发现,下达了严厉指令:“着张献忠,全力清剿‘残月’逆党,务必斩草除根,勿使星火燎原。对所有已归顺之日裔,加强甄别与监管,凡有通敌嫌疑者,宁可错杀,不可错放!”
处理完这些紧急事务,他才将目光投向西方和南方:“卢象升、王承恩,做得不错。传旨嘉奖,望其再接再厉,扬我国威!然西洋局势复杂,佛郎机人必不甘心,王承恩需谨慎行事,稳扎稳打。”
吩咐完毕,朱常洛独自走到那巨大的寰宇全舆图前。代表着北疆的红色区域,因这场内乱而略显黯淡,但根基未损;西线的线条正向中亚延伸;南境的蓝色海域上,一面小小的龙旗模型被插在了锡兰岛附近;而东瀛的岛屿上,则被朱常洛亲手点上了一个猩红的标记,代表着「残月”的威胁。
他的眼神锐利而冰冷。“内患不除,外拓难安。北疆、东瀛,需用铁腕彻底肃清!西洋、西域,则需持利剑稳步向前!”
帝国的意志,如同出鞘的寒刃,清晰地指向了四方。接下来的,将是一场伴随着内部清理与外部开拓的、更加复杂而艰巨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