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台下人外身-《红楼修仙:代师授徒林黛玉》

  这两个字一出,底下顿时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

  在座的都是公侯伯爵府里的贵眷,什么好戏没瞧过。

  可翻来覆去,无非就是那么几出。

  乍然听闻有新戏可看,一个个都来了兴致,交头接耳,脸上满是好奇与期待。

  林黛玉与探春对视一眼。

  彼此都在对方的眼中,显然猜到一块去了。

  贾母听了,果然高兴,伸出手指点了点王熙凤的额头。

  “你这猴儿,惯会拿这些事来哄我。”

  “也罢,难为你瞒了这么久,费了这份心。”

  老太太笑呵呵地一挥手。

  “既然是新戏,那也别等着了,这就开锣吧!”

  得了贾母的令,王熙凤清脆地拍了拍手。

  “开戏——!”

  一声悠长的吆喝响起。

  戏台两侧的丝竹管弦,瞬间奏响。

  那乐声清越,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出戏的开场,带着一股江南水乡特有的温婉与空灵。

  众人立刻屏息凝神,将目光齐齐投向那方猩红的戏台。

  只见幕布拉开,两个身形纤细的女孩儿,袅袅婷袅地走了出来。

  一个身着白衣,一个身着青衣。

  年纪都不过十二三岁,脸上薄施粉黛,眉眼间却已是风情初具。

  尤其是那演白衣女子的,一双眸子水光潋滟,顾盼之间,竟真有几分不似凡尘的仙气。

  她一开口,声音婉转清亮,如莺啼,如泉响。

  唱的正是那西湖断桥,烟雨朦胧,白娘子与许仙初遇,借伞定情的一折。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官人,这伞……”

  台上的故事,娓得人心醉。

  台下的姑娘们,看得目不转睛。

  这故事实在新奇,闻所未闻。

  那白衣的女子,竟是蛇妖所化,却这般多情善良。

  那青衣的丫鬟,活泼娇俏,伶牙俐齿。

  便是那看似迂腐的许仙,也透着一股子憨直的可爱。

  情节引人入胜,曲调优美动听,一时间,满园的嬉笑言谈都静了下来,只剩下戏台上那缠绵悱恻的唱腔,与风过竹林的沙沙声。

  林黛玉一看,果然如此,凤姐姐竟把白娘子的故事搬上戏台。

  探春亦是惊讶,只是这出戏还没唱完,不知道凤姐姐下一步打算怎么做。

  戏文一折一折地往下唱。

  情节愈发紧张,台下众人的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

  当唱到许仙听了法海的话,用雄黄酒让白娘子现了原形,自己却被生生吓死,白娘子为救官人,闯昆仑仙境求仙草。

  可就在这最关键的时刻。

  “锵——!”

  一声刺耳的锣响,划破了这紧张的气氛。

  台上的音乐,戛然而止。

  戏,唱完了。

  园子里,陷入了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愣住了,脸上还带着方才那未褪尽的紧张与激动。

  片刻之后,寂静被打破。

  “这……这就完了?”

  一个胆大的姑娘,忍不住开口抱怨。

  “后面呢?那白娘子救活她官人没有?”

  “那个叫法海的秃驴,也太可恶了!后来怎么样了?”

  “就是啊!怎么能在这儿停了!这不成心吊人胃口吗?”

  议论声如同潮水般涌起,瞬间便传遍了整个园子。

  方才还端庄娴静的大家闺秀们,此刻都顾不上仪态了,一个个义愤填膺,俨然一副要给这断章的戏班子寄刀片的架势。

  站在台上的几个小戏子,哪里见过这等阵仗,一个个手足无措,几乎要吓哭了。

  眼看着场面就要失控。

  一阵清脆爽朗的笑声,压过了所有的嘈杂。

  “各位太太,各位妹妹,且稍安勿躁。”

  王熙凤不知何时已走到了园子中央,脸上依旧是那副八面玲珑的笑容。

  她环视一周,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大家伙儿别急,也别怪这几个孩子。”

  她伸手指了指台上那几个快要哭出来的小戏子。

  “不是她们不肯往下唱。”

  王熙凤笑得愈发神秘,微微扬起下巴,一字一句地说道。

  “是这戏文,本就只有这么多。”

  这话一出,满园的喧嚣,竟诡异地静了一瞬。

  紧接着,便是更大的哗然。

  “什么?”

  “戏文就这么多?”

  方才那个胆大的姑娘,是镇国公府的嫡小姐,素来也是个爽利性子,当即便站了起来。

  “凤奶奶,您这话可就不对了。”

  “既然戏文没写全,又何必急着请我们来看?”

  “这故事刚到要紧处便停了,您这不是成心叫我们心里长草,不上不下的,难受得紧么。”

  她一番话说得又快又急,却也说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

  王熙凤听了,脸上不见丝毫慌乱,反而露出一副“哎呀,我怎么没想到”的懊恼模样。

  “我的好妹妹,你这话可真是说到点子上了。”

  “只是你哪里知道,这戏可长了去了,后面还有好些个戏码呢。”

  “若是等那教习师傅把戏文全都谱写出来,再让这几个小丫头片子练熟了,还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去。”

  “再说,咱们府里这戏班子,也不能光指着这一出戏吃饭不是?总得练些别的,也好换换花样。”

  那镇国公府的姑娘,显然不吃她这一套,嘴角一撇。

  “我不管那些。”

  “今日既是凤奶奶请我们来的,总得让我们尽兴而归才是。”

  “否则,这事要是传了出去,说你们荣国府待客不周,专会吊人胃口,您这张脸上,怕也不大光彩吧?”

  这话,就说得有些重了。

  园中的气氛,瞬间便有些紧绷。

  贾府的姑娘们,连同那些丫鬟婆子,心都提了起来,几双眼睛担忧地望向王熙凤。

  就连上首坐着的贾母,也微微眯起了眼,看着自己的孙媳妇,想瞧瞧她要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诘难。

  谁知,这番话,正中王熙凤下怀。

  只见她非但不恼,反而用帕子按了按眼角,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脸上满是自责。

  “哎哟,我的好妹妹,你可真是骂醒我了!”

  “都怪我,都怪我思虑不周,只想着让大家看个新鲜,却没成想,反倒坏了大家的兴致。”

  她环视一周,对着众人福了一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