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的月亮(437)-《荷叶闲客中短篇小说选集四》

  国际学校的月亮

  王玉剑站在玮希国际学校的大理石门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门框的冰冷边缘。这座耗资数亿打造的校园在晨光中熠熠生辉,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光芒,宛若一座现代城堡。

  “你就别摆那张臭脸了。”曾如虹整理着女儿王琪星的衣领,头也不抬地说,“都已经决定了。”

  十五岁的琪星戴着耳机,目光越过父亲的肩膀,投向校园里三三两两穿着精致校服的学生。她嘴角微微上扬,对新环境的好奇压过了离家的不安。

  王玉剑叹了口气。他忘不了自己那段挑灯夜战的高中岁月,忘不了那堆叠如山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更忘不了高考结束后,和同学们把课本撕碎抛向空中的那个下午。那是痛苦与荣耀并存的记忆,是他从一个小镇青年蜕变的证明。

  “数理化基础不打牢,以后会吃亏的。”他喃喃自语,像是做最后的抵抗。

  曾如虹终于抬头瞥了丈夫一眼:“你那套题海战术早过时了。现在要的是创造力,是国际视野!”

  琪星突然摘下一只耳机:“爸,妈,我能进去了吗?约好跟新室友一起吃早餐的。”

  王玉剑看着女儿迫不及待的神情,把话咽了回去,只是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周末早点回家,你妈给你做粉蒸肉。”

  第一个月,琪星的变化让王玉剑暗自吃惊。她开始用“我觉得”“我认为”开启对话,会在饭桌上讨论全球变暖和性别平等,甚至对家里的企业管理提出“建议”。曾如虹对此欣喜若狂,而王玉剑却隐隐不安。

  “她才十五岁,懂什么企业管理?”夜深人静时,他对妻子抱怨,“这些学校就教会学生夸夸其谈。”

  转折点出现在期中家长日。王玉剑独自参加——曾如虹出差深圳。玮希的教室宽敞明亮,墙上贴满了色彩斑斓的海报和项目计划,与他记忆中挂满公式定理和励志标语的教室天差地别。

  数学老师是个年轻的英国人,展示着学生们的作业:一份关于“黄金比例在艺术与设计中应用”的研究报告。

  “琪星的作品非常具有创造性,”老师热情洋溢,“她用了VR技术展示黄金比例在建筑中的应用,虽然计算部分有些小错误,但创意很棒!”

  王玉剑皱起眉头:“计算错误不扣分吗?”

  老师愣了一下,随即笑道:“我们更注重概念理解和应用能力,计算技巧可以通过练习提升。”

  随后在科学课上,王玉剑看到了更让他愕然的画面:学生们四人一组,用各种材料设计防震建筑模型,吵闹声充斥着实验室。老师穿梭在各组之间,偶尔提点几句,但绝不直接给出答案。

  “这能学到什么?”王玉剑忍不住问身旁一位家长。

  那位家长耸耸肩:“快乐教育嘛。我儿子以前在公立学校天天做题到半夜,现在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