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温(十)
陈磊南调的通知正式下来了,出发日期定在半个月后。这一次,林秀芬没有让恐慌占据上风。她开始有条不紊地,像完成一项项必须通过的功课,为儿子的离开、也为自己更长久的独居生活做准备。
她翻出建国那套沉甸甸的工具箱,打开,里面的工具摆放整齐,锃亮如新,仿佛还在等待主人的下一次使用。她拿起那把最常用的螺丝刀,冰凉的金属触感让她停顿了片刻,然后紧紧握住。她开始在网上搜索视频教程——“如何更换保险丝”、“水管接口漏水紧急处理”、“家用电器简单故障排查”。
第一次尝试是修理书房那盏接触不良的台灯。她戴着老花镜,对照视频,小心翼翼地拧开底座,露出里面错综复杂的电线。红色、蓝色、黄色……她看得头晕,手心冒汗。有那么一瞬间,她想放弃,打电话找物业。但看着视频里讲解人从容的动作,她咬咬牙,又拿起了电笔。
“妈,你干嘛呢?”陈磊晚上视频时,看到她背后的书桌上摊着的工具和零件,吓了一跳。
“哦,台灯坏了,我看看能不能修好。”她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常。
“等我回去修啊!或者你叫物业,别自己弄,危险!”
“没事,我看着教程呢,很简单。”她甚至把镜头对准那些电线,“你看,就是这根松了。”
儿子在屏幕那头沉默了几秒,再开口时,声音有些哑:“妈……您真是……”
她没有停下。接下来几天,她检查了家里所有的插座开关,给门轴上油,甚至学着清理了抽油烟机内部积存的油垢。过程笨拙,有时甚至需要反复好几次,但每完成一项,那份微小的成就感,就像一块坚实的砖,在她心里慢慢垒砌,抵御着对未来的不安。
她还开始认真地向儿子学习使用手机里那些她以前从未在意过的功能。如何在线缴纳水电煤,如何预约挂号,如何在可靠的生鲜平台下单。
“妈,这个‘加入购物车’,就是先把想买的放一起,最后一起付钱。”
“这个地图,你输入地址,它就会告诉你怎么坐车,还会说话导航。”
她拿着笔记本,一字一句地记下步骤,像个小学生。儿子耐心讲解,她认真操作,错了就重来。当她第一次独立在网上下单,成功收到一箱蔬菜时,她对着那箱绿油油的菜,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儿子出发前最后一周,带她去银行,办理了一些必要的授权和关联业务。走出银行大门,阳光明媚,陈磊看着身边头发已见花白,却努力挺直脊背的母亲,百感交集。
“妈,以后……您就真得自己多跑跑了。”
“嗯,知道。”林秀芬点点头,目光扫过街上熙攘的人流,“总要学的。”
出发的前一晚,母子俩一起包了顿饺子。和面,剁馅,擀皮。厨房里热气腾腾,仿佛回到了建国还在时的某个寻常周末。只是沉默的时候多了些,空气中流淌着一种克制的不舍。
“到了那边,照顾好自己,按时吃饭。”林秀芬把包好的饺子整齐地码在盖帘上。
“您也是。有事一定给我打电话,视频也行。别怕麻烦我。”
“知道。”
第二天送站,依旧是在火车站。只是这一次,林秀芬没有让泪水模糊视线。她帮儿子理了理衣领,拍了拍他肩膀上并不存在的灰尘。
“去吧,到了报个平安。”
陈磊重重地点头,用力抱了抱母亲,转身汇入人流。
这一次,林秀芬没有在站台上停留太久。她转过身,拿出手机,熟练地打开叫车软件,定位,确认呼叫。几分钟后,一辆白色轿车停在她面前。她核对了一下车牌号,拉开车门,坐了进去。
“师傅,去锦华苑小区。”
车子平稳地汇入车流。她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儿子发来的信息:“妈,我上车了。”
她回复:“好,我也打到车了,在回家路上。”
家,那个即将再次只剩下她一个人的家。她知道,推开门,依旧是冰冷的寂静。但她似乎已经不那么害怕了。工具箱放在显眼的位置,手机里存好了各种应急联系方式,冰箱里有她刚学会网购来的食物。
她不再是那个需要被完全照顾、离了依靠就惶惶不可终日的林秀芬了。生活的重压,正一点点地将她锤炼出新的形状——更独立,也更坚韧。那来自过去的“余温”,依然是她心底最柔软的珍藏,但已不再是她无法前行的桎梏。
车子在小区门口停下。她付了车费,道了谢,拎着自己的包,步伐稳定地走向那个熟悉的单元门洞。
未来的日子还很长,独居的挑战也绝不会少。但此刻,她感觉自己像一棵经历过严冬的老树,根系在黑暗中向着泥土更深处扎去,沉默地,等待着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陈磊南调的通知正式下来了,出发日期定在半个月后。这一次,林秀芬没有让恐慌占据上风。她开始有条不紊地,像完成一项项必须通过的功课,为儿子的离开、也为自己更长久的独居生活做准备。
她翻出建国那套沉甸甸的工具箱,打开,里面的工具摆放整齐,锃亮如新,仿佛还在等待主人的下一次使用。她拿起那把最常用的螺丝刀,冰凉的金属触感让她停顿了片刻,然后紧紧握住。她开始在网上搜索视频教程——“如何更换保险丝”、“水管接口漏水紧急处理”、“家用电器简单故障排查”。
第一次尝试是修理书房那盏接触不良的台灯。她戴着老花镜,对照视频,小心翼翼地拧开底座,露出里面错综复杂的电线。红色、蓝色、黄色……她看得头晕,手心冒汗。有那么一瞬间,她想放弃,打电话找物业。但看着视频里讲解人从容的动作,她咬咬牙,又拿起了电笔。
“妈,你干嘛呢?”陈磊晚上视频时,看到她背后的书桌上摊着的工具和零件,吓了一跳。
“哦,台灯坏了,我看看能不能修好。”她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常。
“等我回去修啊!或者你叫物业,别自己弄,危险!”
“没事,我看着教程呢,很简单。”她甚至把镜头对准那些电线,“你看,就是这根松了。”
儿子在屏幕那头沉默了几秒,再开口时,声音有些哑:“妈……您真是……”
她没有停下。接下来几天,她检查了家里所有的插座开关,给门轴上油,甚至学着清理了抽油烟机内部积存的油垢。过程笨拙,有时甚至需要反复好几次,但每完成一项,那份微小的成就感,就像一块坚实的砖,在她心里慢慢垒砌,抵御着对未来的不安。
她还开始认真地向儿子学习使用手机里那些她以前从未在意过的功能。如何在线缴纳水电煤,如何预约挂号,如何在可靠的生鲜平台下单。
“妈,这个‘加入购物车’,就是先把想买的放一起,最后一起付钱。”
“这个地图,你输入地址,它就会告诉你怎么坐车,还会说话导航。”
她拿着笔记本,一字一句地记下步骤,像个小学生。儿子耐心讲解,她认真操作,错了就重来。当她第一次独立在网上下单,成功收到一箱蔬菜时,她对着那箱绿油油的菜,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儿子出发前最后一周,带她去银行,办理了一些必要的授权和关联业务。走出银行大门,阳光明媚,陈磊看着身边头发已见花白,却努力挺直脊背的母亲,百感交集。
“妈,以后……您就真得自己多跑跑了。”
“嗯,知道。”林秀芬点点头,目光扫过街上熙攘的人流,“总要学的。”
出发的前一晚,母子俩一起包了顿饺子。和面,剁馅,擀皮。厨房里热气腾腾,仿佛回到了建国还在时的某个寻常周末。只是沉默的时候多了些,空气中流淌着一种克制的不舍。
“到了那边,照顾好自己,按时吃饭。”林秀芬把包好的饺子整齐地码在盖帘上。
“您也是。有事一定给我打电话,视频也行。别怕麻烦我。”
“知道。”
第二天送站,依旧是在火车站。只是这一次,林秀芬没有让泪水模糊视线。她帮儿子理了理衣领,拍了拍他肩膀上并不存在的灰尘。
“去吧,到了报个平安。”
陈磊重重地点头,用力抱了抱母亲,转身汇入人流。
这一次,林秀芬没有在站台上停留太久。她转过身,拿出手机,熟练地打开叫车软件,定位,确认呼叫。几分钟后,一辆白色轿车停在她面前。她核对了一下车牌号,拉开车门,坐了进去。
“师傅,去锦华苑小区。”
车子平稳地汇入车流。她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儿子发来的信息:“妈,我上车了。”
她回复:“好,我也打到车了,在回家路上。”
家,那个即将再次只剩下她一个人的家。她知道,推开门,依旧是冰冷的寂静。但她似乎已经不那么害怕了。工具箱放在显眼的位置,手机里存好了各种应急联系方式,冰箱里有她刚学会网购来的食物。
她不再是那个需要被完全照顾、离了依靠就惶惶不可终日的林秀芬了。生活的重压,正一点点地将她锤炼出新的形状——更独立,也更坚韧。那来自过去的“余温”,依然是她心底最柔软的珍藏,但已不再是她无法前行的桎梏。
车子在小区门口停下。她付了车费,道了谢,拎着自己的包,步伐稳定地走向那个熟悉的单元门洞。
未来的日子还很长,独居的挑战也绝不会少。但此刻,她感觉自己像一棵经历过严冬的老树,根系在黑暗中向着泥土更深处扎去,沉默地,等待着下一个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