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共鸣追迹,沉默方舟-《大唐剑圣录》

  起源碎片与维生系统的共振,如同在干涸河床上掘出了一口微小的泉眼。虽然水流细弱,却真切地延缓了死亡的脚步。维生系统的能量读数稳定在了一个极低但不再快速下跌的水平,扳手和火花终于能从时刻盯着能量枯竭倒计时的绝望中,稍稍喘一口气。

  希望带来的力量是巨大的。扳手开始更加系统地尝试修复飞船的被动探测阵列,希望能捕捉到更多关于那个神秘信号的细节。火花则埋头研究起源碎片共鸣时产生的能量波动特征,试图反向推导出更多信息,或者至少找到增强共振效率的方法。

  婠婠成为了与碎片沟通的主要桥梁。她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一种深度的冥想状态,意识与碎片内部那流转的宇宙景象交织。随着联系的加深,那些涌入她脑海的信息碎片不再那么狂暴和杂乱,开始呈现出某种模糊的“脉络”。她仿佛在阅读一本被撕碎、又被胡乱粘贴起来的古老史书,字句残缺,但隐约能窥见一些章节的标题。

  她看到了“监督者议会”在星海间播撒文明火种的辉煌,看到了“混沌海”如同宇宙背景辐射般无声蔓延的恐怖,也看到了“摇篮”计划从万众一心的希望工程,逐渐演变成某种冰冷、排外的自律系统的悲剧性转折。

  这些信息洪流让她精神疲惫,却也极大地拓展了她的认知。她开始理解,他们卷入的,是一场横跨亿万年、关乎宇宙根本秩序的战争残响。

  与此同时,那个被捕捉到的微弱信号,在扳手不眠不休的调试下,渐渐清晰了一些。它确实是一种古老的、高度结构化的信息编码,其核心内容似乎是……一段循环播放的识别信号和一份极其简略的星图更新补丁。

  “这像是一个……信标?”扳手分析着数据,“不是求救信号,更像是某种……导航辅助?或者,‘自己人’之间的位置同步?”

  最令人振奋的是,将这段信号中蕴含的星图信息,与婠婠从碎片中得到的那个残缺坐标进行比对,竟然吻合!碎片提供的坐标缺失的距离和维度参数,被这个信号补全了大部分!

  一个明确的、 albeit 极其遥远的坐标,终于出现在了“影隼”号的导航星图上——尽管那星图本身大部分区域仍是黑暗。

  目标,出现了。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距离太远了。以“影隼”号目前仅能维持基本维生和低速机动的状态,即使朝着那个方向航行,恐怕也需要耗费数百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抵达——这显然不现实。

  希望之后,是更深的无力感。

  就在此时,婠婠在又一次深度冥想中,有了新的发现。她感受到,起源碎片对那个遥远坐标的“指向性”异常强烈。而且,碎片内部流转的能量,似乎在模拟着某种……跃迁的韵律。

  一个大胆的猜想在她心中成型。

  “碎片……它或许不仅能提供能量,还能……指引方向,甚至……影响时空?”她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扳手和火花。

  “你是说……它可能帮助我们进行空间跳跃?就像它之前打开那条现实裂隙一样?”火花瞪大了眼睛。

  “不完全是。”婠婠摇头,努力组织着语言,“那次是引爆混沌节点,力量狂暴且不可控。这次……我感觉它更像是一把钥匙,或者一个……共鸣器。它需要找到一个能与它产生更强共鸣的‘锁孔’。”

  她的目光投向导航星图上那个遥远的坐标。

  “那个信号源,那个补全了坐标的地方……或许就是‘锁孔’。”

  这个猜想让所有人心跳加速。如果成功,他们就能瞬间跨越无尽虚空,抵达可能的避难所或盟友之地。如果失败……在能量匮乏的情况下强行进行超空间活动,后果不堪设想。

  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他们开始着手准备。扳手和火花集中所有剩余能量,优先修复了飞船的姿态控制和短途推进器,确保在必要时能进行精细调整。婠婠则继续深化与碎片的连接,试图更清晰地理解那种“共鸣跃迁”的机制。

  几天后,一切准备就绪。

  “影隼”号调整方向,对准了星图上那个遥远的坐标。婠婠站在舰桥,双手紧握起源碎片,将其贴在额前,将全部精神集中,引导着碎片的能量与那个遥远的目标建立连接。

  起初,什么也没有发生。

  就在扳手和火花以为失败之时,婠婠手中的碎片突然变得灼热!其内部宇宙生灭的景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流转!一道无形的、却能让空间本身产生细微褶皱的波动,以碎片为中心,如同涟漪般扩散开来,瞬间跨越了无尽虚空,与遥远彼方的某个存在建立了连接!

  嗡——

  整艘“影隼”号轻轻一震,并非引擎推动,而是空间本身的“挪移”感。舷窗外的星空仿佛被无形之手拉扯、扭曲,化作一片流光溢彩的通道。这种感觉与常规跃迁截然不同,更加……柔和,更加定向,仿佛被某种力量“牵引”着前行。

  过程短暂得如同幻觉。

  几秒钟后,扭曲感消失,飞船轻轻一顿,恢复了常态。

  而舷窗外的景象,已然彻底改变。

  他们不再身处那片死寂的虚无。前方,悬浮着一座庞大得超乎想象的人造结构。

  它并非空间站那种规则的几何形态,而更像是由无数大小不一的六边形银色模块拼接而成的、如同蜂巢或种子荚般的奇异构造。它静默地悬浮在虚空中,表面光滑如镜,反射着远处星云的光芒,没有任何可见的引擎或武器端口,也探测不到明显的能量辐射,仿佛一座沉睡的、金属铸就的山脉。

  那个古老的信号,正是从这座“沉默方舟”的内部发出的。

  “这就是……坐标指向的地方?”扳手喃喃自语,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火花快速扫描着对方,结果令人困惑:“结构完整度……近乎100%。没有任何生命迹象读数,能量反应……低到几乎无法探测,就像……一块巨大的金属陨石。”

  但起源碎片在靠近这里后,明显变得更加“活跃”,其内部的能量流转变得平稳而有力,甚至开始反向为婠婠补充消耗的精神力。

  这座“方舟”,就是碎片所寻找的“锁孔”。

  “影隼”号缓缓靠近,如同微尘靠近巨轮。他们绕着这座庞大的结构飞行了半圈,终于在其“赤道”位置附近,发现了一个与其规模相比微不足道、但足以容纳“影隼”号进入的对接舱门。舱门紧闭,严丝合缝。

  如何进去?信号只是识别和坐标,并没有包含接入协议。

  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婠婠手中的起源碎片,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

  她感应到碎片传递出一股强烈的“指向性”意念,引导她将碎片对准那个对接舱门中心一个不起眼的、与碎片形状隐约吻合的凹槽。

  她依言而行。

  当碎片靠近凹槽的瞬间,一道柔和的光线从凹槽中射出,扫描过碎片表面,尤其是那道灰色的剑意纹路。

  几秒钟的寂静后,舱门内部传来一阵低沉而顺畅的机械运转声。

  厚重的银色舱门,无声无息地向内滑开,露出了一条灯火通明、内部结构简洁而先进的通道。

  门,开了。

  “影隼”号缓缓驶入。舱门在身后悄然闭合。

  飞船停稳在宽敞的机库中,外部环境数据显示:重力正常,大气成分适宜,温度恒定。一切都完美得不像话。

  他们成功抵达了目的地,进入了一座神秘的、沉睡的方舟内部。

  这里会是安全的避风港吗?是监督者议会留下的遗产?还是另一个未知的陷阱?

  答案,就隐藏在这座沉默巨构的深处。

  而杨越,依旧在维生舱中沉睡,他的寂灭剑意与这座方舟之间,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新的探索,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