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无懈可击的账本-《重回1977:我靠摆烂种田致富》

  查账组的算盘声从清晨响到日暮,指尖划过周晓芸留下的账本,纸页边缘被翻得发毛,却始终没找出半分破绽。

  那账本是周晓芸亲手装订的,蓝布封皮上用毛笔写着“磨盘沟农工商联合公司财务明细”,里面的字迹娟秀工整,每一笔收支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原料采购要附农户签字的收据,销售回款要粘银行存款回执,甚至连维修机器换个螺丝钉的五毛钱,都写清了用途、经手人、证明人。更绝的是,她还在每页账本末尾加了备注,比如“3月15日采购红薯2000斤,因雨水多,单价较上月涨0.02元,已与3个村的农户核实”,细节细到让查账组的老会计都忍不住点头。

  “刘副主任,这账……确实没毛病。”一名会计擦着汗,把账本递过去,语气里满是无奈。他们查了三天,从原料成本核到销售利润,从工人工资算到年终分红,连小数点后两位都反复核对,别说“投机倒把”的证据,就连一点账目混乱的痕迹都没有。

  刘副主任接过账本,狠狠翻了几页,眼神像刀子似的在纸页上刮。他本以为磨盘沟一个农村公司,账目肯定漏洞百出,没想到周晓芸留下的账本比县城国营厂的还规范,这让他准备好的一腔“兴师问罪”的话,全堵在了喉咙里。

  “没毛病?”刘副主任把账本摔在桌上,封皮上的蓝布都震得脱了线,“分红呢?普通劳力一年分红一千二,比县城干部工资还高,这符合政策吗?”他猛地站起来,手指着墙上的分红榜,“集体经营要兼顾公平,他们这么搞,就是在制造贫富差距,破坏集体主义风气!”

  许青山早有准备,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正是当初公社批准成立公司的批复,还有县里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可按贡献分配”的政策说明:“刘副主任,咱的分红方案是按公司章程来的,多劳多得,符合政策要求。而且,公司每年提取10%作为发展基金,还帮邻村搞红薯种植,带动大家一起富,这怎么能叫破坏风气?”

  会计老张也上前一步,指着账本里的公益支出记录:“您看,这是咱给村里小学修教室的钱,这是给孤寡老人的补助,分红多了,村民们也在反哺集体,从来没忘本。”

  查账组的老会计也忍不住帮腔:“刘副主任,从财务角度看,这账本做得无可挑剔,分红也是按制度执行,没违规。”

  刘副主任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看着满屋子支持许青山的人,又看着那本无懈可击的账本,恼羞成怒却无从反驳。他狠狠瞪了许青山一眼,撂下一句“此事我会上报县革委会”,便带着查账组摔门而去。

  办公室里瞬间响起掌声,工人们纷纷围上来,对着账本啧啧称赞:“还是晓芸妹子厉害,这账记得,谁来查都不怕!”“要不是这规范的账本,咱的分红说不定真要被搅黄了!”

  许青山抚摸着账本上周晓芸娟秀的字迹,心里满是感激。他想起周晓芸临走时说的“帮你管更大的账”,如今,她留下的不仅是一本清晰的账本,更是磨盘沟应对风险的底气。规范管理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护身符,这一次,他们靠着这本无懈可击的账本,赢得了漂亮的一仗。

  但许青山也清楚,刘副主任不会就此罢休,上报县革委会的威胁像一块石头压在心头。他转身对老张说:“把所有政策文件整理好,再写一份详细的分红说明,咱行得正坐得端,就算告到县里,也不怕!”

  夜色里,账本被妥善收好,纸页间仿佛还留着周晓芸的温度。磨盘沟的灯光亮得格外坚定,那是规范管理的胜利之光,也是他们对抗外部压力的勇气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