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递员的绿色自行车刚停在村口,二柱就拎着一封沉甸甸的信封往公司跑,嗓门大得传遍半条街:“青山哥!晓芸姐的信!”
许青山正在看油坊的生产报表,闻言立刻放下笔,三步并作两步迎上去。信封上的字迹娟秀熟悉,正是周晓芸的手笔,边角被磨得有些毛糙,显然经过了长途辗转。他指尖摩挲着信封上的邮票,小心翼翼拆开,一股淡淡的墨水香扑面而来,夹杂着些许城市的烟火气。
信里的字密密麻麻,既有对磨盘沟的牵挂,也有对许青山的思念:“青山,见字如面。城里的账目越来越复杂,却总想起在磨盘沟和你一起核对账本的日子,想起张婶做的红薯糕,甜得踏实。”她提到自己在省图书馆查资料时,看到国外农业发展的报道,字里行间满是兴奋,“我发现国外有个‘农产品深加工’的说法,不是只把红薯做成粉条、红薯糕就完了,还能提炼淀粉、做果脯、酿甜酒,甚至用薯渣做饲料,一根红薯能卖出好几份价钱,这就是‘提高附加值’!”
周晓芸还在信里写了具体的见闻:“省报上登了黑龙江垦区的例子,他们把大豆加工成豆油、豆粕,把牛奶做成奶粉、奶油,产品卖到了外地,利润比单纯卖原料高了好几倍。还有陕西的村子,把红薯做成三蒸三晒的果脯,又甜又筋道,特别受欢迎 。咱们磨盘沟的红薯品质好,要是能多琢磨几种加工方法,肯定能更赚钱!”
信的末尾,她画了个简单的草图,标注着“红薯—淀粉—粉条—红薯干—薯渣饲料”的链条,旁边写着:“这是我想的闭环思路,你参考看看,等我学好本事,就回去帮你一起干。”
许青山捧着信纸,反复读了三遍,眼前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他之前只想着完善现有产业链,却从没意识到,一根红薯能有这么多“花样”。他想起村里每年都有不少红薯因为储存不当腐烂,要是能加工成耐存放的果脯、淀粉,不仅能减少浪费,还能让村民的收入再上一个台阶。
“这晓芸妹子,真是咱磨盘沟的福星!”许青山激动地一拍桌子,立刻让人去叫王振山、赵铁柱和陈向东。
办公室里,许青山把信读给众人听,陈向东眼睛一亮:“农产品深加工!我在书上看到过,这是城里现在提倡的思路,把初级农产品做成精加工产品,附加值能翻好几倍!比如红薯淀粉,除了做粉条,还能做凉粉、糕点,用途广着呢 !”
王振山皱着眉:“咱现在粉条、红薯糕卖得好好的,再折腾这些,会不会太麻烦?而且咱也不懂这些技术啊。”
“技术可以学,麻烦怕啥?”许青山指着信里的草图,“晓芸说的对,一根红薯不能只卖一次钱。你看,红薯干能存到冬天卖,淀粉能卖给城里的糕点厂,薯渣还能喂猪,这不就是咱之前想的循环产业链吗?”
赵铁柱也来了劲:“对啊!上次建油坊咱也啥都不会,还不是学会了?只要能多赚钱,咱就干!”
许青山看着众人的热情,心里有了主意:“向东,你帮我整理一份深加工的详细方案,查一查红薯淀粉、果脯的制作方法;铁柱,你带人先试试做红薯干,就按晓芸说的‘三蒸三晒’,先做一小批试试水;振山叔,你去县里问问,能不能请农技站的人来指导指导。”
众人领命而去,办公室里只剩下许青山,他再次拿起周晓芸的信,摩挲着那熟悉的字迹,心里满是温暖与动力。相隔千里,晓芸的心始终和磨盘沟连在一起,她不仅是他的牵挂,更是他事业上的“智力后盾”。这封家书,不仅带来了思念,更带来了改变磨盘沟的新方向。
夜色渐浓,许青山在油灯下画着新的产业链草图,红薯地、油坊、粉条厂旁边,又添上了“淀粉车间”“果脯坊”的字样。他知道,农产品深加工这条路或许会有挑战,但有晓芸的智力支持,有团队的齐心协力,磨盘沟一定能走出一条更宽、更远的致富路。
许青山正在看油坊的生产报表,闻言立刻放下笔,三步并作两步迎上去。信封上的字迹娟秀熟悉,正是周晓芸的手笔,边角被磨得有些毛糙,显然经过了长途辗转。他指尖摩挲着信封上的邮票,小心翼翼拆开,一股淡淡的墨水香扑面而来,夹杂着些许城市的烟火气。
信里的字密密麻麻,既有对磨盘沟的牵挂,也有对许青山的思念:“青山,见字如面。城里的账目越来越复杂,却总想起在磨盘沟和你一起核对账本的日子,想起张婶做的红薯糕,甜得踏实。”她提到自己在省图书馆查资料时,看到国外农业发展的报道,字里行间满是兴奋,“我发现国外有个‘农产品深加工’的说法,不是只把红薯做成粉条、红薯糕就完了,还能提炼淀粉、做果脯、酿甜酒,甚至用薯渣做饲料,一根红薯能卖出好几份价钱,这就是‘提高附加值’!”
周晓芸还在信里写了具体的见闻:“省报上登了黑龙江垦区的例子,他们把大豆加工成豆油、豆粕,把牛奶做成奶粉、奶油,产品卖到了外地,利润比单纯卖原料高了好几倍。还有陕西的村子,把红薯做成三蒸三晒的果脯,又甜又筋道,特别受欢迎 。咱们磨盘沟的红薯品质好,要是能多琢磨几种加工方法,肯定能更赚钱!”
信的末尾,她画了个简单的草图,标注着“红薯—淀粉—粉条—红薯干—薯渣饲料”的链条,旁边写着:“这是我想的闭环思路,你参考看看,等我学好本事,就回去帮你一起干。”
许青山捧着信纸,反复读了三遍,眼前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他之前只想着完善现有产业链,却从没意识到,一根红薯能有这么多“花样”。他想起村里每年都有不少红薯因为储存不当腐烂,要是能加工成耐存放的果脯、淀粉,不仅能减少浪费,还能让村民的收入再上一个台阶。
“这晓芸妹子,真是咱磨盘沟的福星!”许青山激动地一拍桌子,立刻让人去叫王振山、赵铁柱和陈向东。
办公室里,许青山把信读给众人听,陈向东眼睛一亮:“农产品深加工!我在书上看到过,这是城里现在提倡的思路,把初级农产品做成精加工产品,附加值能翻好几倍!比如红薯淀粉,除了做粉条,还能做凉粉、糕点,用途广着呢 !”
王振山皱着眉:“咱现在粉条、红薯糕卖得好好的,再折腾这些,会不会太麻烦?而且咱也不懂这些技术啊。”
“技术可以学,麻烦怕啥?”许青山指着信里的草图,“晓芸说的对,一根红薯不能只卖一次钱。你看,红薯干能存到冬天卖,淀粉能卖给城里的糕点厂,薯渣还能喂猪,这不就是咱之前想的循环产业链吗?”
赵铁柱也来了劲:“对啊!上次建油坊咱也啥都不会,还不是学会了?只要能多赚钱,咱就干!”
许青山看着众人的热情,心里有了主意:“向东,你帮我整理一份深加工的详细方案,查一查红薯淀粉、果脯的制作方法;铁柱,你带人先试试做红薯干,就按晓芸说的‘三蒸三晒’,先做一小批试试水;振山叔,你去县里问问,能不能请农技站的人来指导指导。”
众人领命而去,办公室里只剩下许青山,他再次拿起周晓芸的信,摩挲着那熟悉的字迹,心里满是温暖与动力。相隔千里,晓芸的心始终和磨盘沟连在一起,她不仅是他的牵挂,更是他事业上的“智力后盾”。这封家书,不仅带来了思念,更带来了改变磨盘沟的新方向。
夜色渐浓,许青山在油灯下画着新的产业链草图,红薯地、油坊、粉条厂旁边,又添上了“淀粉车间”“果脯坊”的字样。他知道,农产品深加工这条路或许会有挑战,但有晓芸的智力支持,有团队的齐心协力,磨盘沟一定能走出一条更宽、更远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