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第四日,晒谷场的青石板结了层透亮的冰。
韩林蹲在石板前,指尖刚触到那层冰面就顿住了——往年的冰该是蒙着层白霜,像撒了把碎盐,此刻却清得能照见人影,冰纹里还凝着细小的气泡,像谁把星星揉碎了冻在里面。更奇的是,冰面中央竟浮着片鹅黄的银杏叶,叶尖挂着的冰珠折射出虹光,明明是寒冬,看着倒像春深。
先生!小桃儿裹着件靛青棉袄从巷口跑来,发梢沾着细雪,怀里抱着个粗陶盆,阿婆说灶屋的腊肠全蔫了!今早我去挂腊味,见房梁上的腊肠都缩成了小棍,肠衣上还结着层薄冰,敲起来响......她把陶盆往石凳上一放,盆底的冰碴子发出细碎的响,您闻闻,这冰里带着股苦杏仁味!
韩林俯身捡起块碎冰,凑到鼻端轻嗅,果然有股清苦的凉。他哈了口气在冰面,白雾腾起时,冰纹里竟映出模糊的画面——二十年前的冬至,他和阿公在晒谷场堆雪人,阿公用红辣椒给雪人安鼻子,小桃儿的奶奶端着热乎的红薯粥过来,雾气里飘着甜香。
这冰不对。老龟驮着半筐荸荠从篱笆外爬进来,龟壳上的冰碴像缀了串碎钻,我活了三百岁,只在嘉庆十八年见过这阵仗。那年冬至,村后的冰湖全化了,后来是村东头的老木匠用松木雕了百只雪鹿,才把请回来。它伸出前爪,在地上画了道弯弯曲曲的线,那雪魄的栖身地就在这冰湖下的雪洞。
松涛的异响
冰湖的路比往年难走。韩林踩着冰壳往前,每一步都作响,像踩碎了满地的琉璃。小桃儿举着个竹篾灯笼在前头照路,灯笼纸被北风吹得猎猎响,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冰面上,像两尾游动的鱼。老龟驮着半筐荸荠爬在最后,龟壳上的冰碴裂开蛛网纹,雪魄在雪洞的冰渊里。
冰渊?韩林抬头望了望天——阴云低垂,雪粒子簌簌往下落,打在冰面上响。冰湖四周的松树林本该是墨绿的,此刻却像被抽干了精气神,松针焦黑,松脂凝固成暗黄的块,连最耐冻的翠竹都耷拉着脑袋,竹节上凝着层薄霜。
小桃儿突然拽住他的衣袖,指着松树林中央的一棵老松树。那树的枝桠上挂着几缕灰白的雾凇,本该是晶莹剔透的,此刻却蒙着层灰,像被谁泼了盆脏水。今早我去拾柴,见树底下有堆黑渣子,她压低声音,阿公说那是挖山剩下的矿渣。
韩林顺着她的手指望去,果然见老松树下有片暗褐的土地,混着碎石和黑渣,与四周的白霜格格不入。更让他心惊的是,那片地的边缘,竟有几个深褐色的脚印,鞋底沾着矿渣,正往村外延伸。
跟我去冰湖。韩林扯下腰间的布带系紧,老龟,你也来。
雪洞的裂痕
冰湖的冰面比韩林记忆中薄。他蹲下身,用枯枝敲了敲冰层,声里带着空洞的回响——往年这时候,冰层该有半尺厚,能承受住十个壮汉的重量,可今年却薄得像张纸,仿佛轻轻一戳就会碎。
小桃儿突然拽住他的衣袖,指着冰面中央的一道裂缝。裂缝里渗出股股热气,把周围的冰都烤化了,顺着裂缝汇成条细流——那水流泛着暗褐,像被泡开的茶叶,正滴答滴答往冰湖下淌。
那是...雪泪?韩林皱眉。他记得雪洞的冰渊最是阴寒,往年这时候该结着丈把厚的冰,哪来的热气?
是雪魄在疼。老龟用龟甲轻轻敲了敲冰面,我活了三百岁,只在同治五年见过这阵仗。那年冬至,冰湖的雪洞全裂了,后来是村西头的绣娘用冰丝绣了百只雪蝶,才把请回来。它伸出前爪,在地上画了道弯弯曲曲的线,那雪魄的栖身地就在这裂缝后的冰渊。
话还没说完呢,冰缝里就传来“咔嚓”一声响。两人赶紧抬头一瞧,嘿,几个扛着炸药的外乡人正往湖边闯呢,打头的那个胖子,裹着件藏青羽绒服,嘴里还叼着根雪茄,骂骂咧咧的:“什么破雪魄啊,能值几个钱?这湖底下可全是水晶矿呢,能让咱村赚八百万!”“住手!”小桃儿举着根树枝就冲了过去,“这湖是雪魄的家,你们可不能炸!”胖子吐了个烟圈,“小丫头片子,你懂啥?我可是签了合同的!”他一挥手,后面立马冲上来两个壮汉,“把那小丫头拉开,别耽误老子放炮!”“先生!”小桃儿哭着就撞进韩林怀里,“他们人多,还有炸药……”韩林摸了摸小桃儿的发顶,抬头看向冰缝。那几个壮汉正把炸药往冰缝里塞呢,导火索滋滋地冒着火星,把周围的冰都烤得直融化。更让他吃惊的是,冰缝里渗出的热气越来越多,顺着气流漫过冰湖,把刚落的雪都变成了水,露出底下焦黑的泥土。“住手!”韩林扯着嗓子喊道,“这湖养了多少年雪啊?我阿公的阿公就在这儿采冰,到我这辈,都传了十代啦!你们炸的可不是湖,是根啊!”
胖子皱眉:你疯了?这破湖能有什么根?
韩林弯腰捡起片带冰的松针,这片针叶里,有我阿婆的童年;这冰缝的热气里,有我阿公的青春;这湖边的芦苇丛里,有我爹娘的初遇。他指向远处的晒谷场,你闻闻,那边飘来的是腊肠香吗?不,是阿婆煮的饺子汤,是我奶奶每年冬至给娃娃们做的糖霜芋圆。你炸了这湖,炸的是咱们村的魂。
人群突然安静了。有个穿羽绒服的年轻人挠了挠头:我小时候确实在这儿堆过雪人,阿婆还给我编过雪蝶风筝......另一个也附和:对啊,我去年还在冰面上打过冰橇,冰面滑得能溜出半里地......
胖子盯着韩林看了半晌,突然掐灭了雪茄:行,今天就到这儿。他转身对手下发令,把炸药收了,把雷管拿走!又从兜里掏出张名片,兄弟,这是我的电话,以后有事找我。
雪信的重生
冬至当日的清晨,韩林被一阵清越的鸟鸣惊醒。他睁开眼,见窗台上放着个粗陶碗,碗里盛着半盏山泉水,水面浮着片新松针。碗底压着张纸条,是小桃儿的字迹:先生,雪魄醒了,阿婆说请您去冰湖看看。
韩林披上外衣出门,见院外的老槐树都垂下了枝桠,叶尖挂着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着光。他沿着山路往冰湖走,远远就听见的水声——原本结着厚冰的湖面竟裂开了几道缝,缝里渗出股清冽的甜,像混了松针和梅花的香气。
冰湖中央的冰洞前,站着个穿青布衫的少女。她发间别着松针,肌肤白里透青,像刚从冰里捞出来的玉,眼尾泛着浅褐,正是昨夜冰缝里见到的雪魄。
成功了。她轻声说,雪信已经和地脉融为一体,往后这湖的冰,会比从前更透,冬会更静。
韩林走近,见她脚下踩着片新冰,冰上还凝着细小的气泡。雪魄抬手,指尖拂过冰洞,立刻漾起圈圈涟漪。涟漪里浮出幅画面:百亩山林铺展开来,高的树、矮的树、开花的树,层层叠叠,像天上的云落在人间。山林间有小路蜿蜒,路边的老槐树下,有戴草帽的老人采冰花,有扎羊角辫的娃娃追雪雀,笑声惊起一对山雀。
这是我记忆里的山林。雪魄笑了,五十年前,阿公就是在这儿许的愿,要让我永远守护这片寒。后来他被征去修铁路,走前把我托付给阿婆。阿婆用一辈子的时间守着这湖,直到她去年冬天......
阿婆是在等您回来。韩林说,她临终前拉着我的手说,小林子,替我看顾着山林,等雪魄回来的那天,替我给她绣块冰丝帕
雪魄的眼眶泛起水光:阿婆绣的冰丝帕,我还收在冰渊里。等今晚月亮圆了,我带您去看。
这时,小桃儿举着个竹篮跑来,篮里装着刚摘的野菊:先生!阿婆说,今早的野菊能泡出最香的茶!她把篮往石桌上一放,您瞧,我特意挑了最大的!
韩林接过竹篮,瞧着野菊上的霜,那花瓣上的霜花竟折射出了彩虹。他一蹲下,就瞅见野菊丛里趴着只小雪蝶,正歪着小脑袋瞅他,“这是……雪信蝶的娃娃?”“是呢。”小桃儿蹲在他身旁,“阿婆说,雪魄回来的那天,所有雪蝶都会带着娃娃来谢恩。”韩林摸了摸小桃儿的头,想起昨夜雪魄讲的话:“雪可不是冰哦,那是天地在呼吸呢;冬也不是寂,那是生命在沉淀哟。”原来这“冬至”啊,才不是冬天的尽头呢,而是生命的转折点,是世世代代积攒下的希望。“原来这就是雪魄呀。”小桃儿轻声嘟囔着。她的发辫上还沾着松针呢,这会儿正随着风儿轻轻摇晃,“冬天可不是突然就来的,是一点一点攒起来的,就像阿婆腌的糖蒜,得等够日子才最甜。”
尾声·雪韵长
傍晚时分,晒谷场的灯笼全亮了。王阿婆的糖霜芋圆摊正支得热闹,十二个穿蓝布衫的妇人守着铜锅,手起手落间,芋圆裹上白霜,在雪地上闪着晶亮的光。老木匠坐在老槐树下,手里捧着块新雕的雪鹿,鹿身刻着松针纹,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这鹿能带来瑞雪,以后谁要是想求雪,就来我这讨只。
韩林坐在竹椅上,看小桃儿举着野菊跑上台。她今天特意穿了件月白粗布衫,发辫上别着松针,见他看过来,眼睛弯成月牙:先生说,冬至是冬天的信,那我要给林里的小松鼠写封信,告诉它们雪酥了!
她清了清嗓子,唱道:冬至到,雪魄醒,新冰满湖唱新谣;真心护,真情守,人间处处是新朝......
歌声飘得很远,惊起了山林里的山雀。韩林望着远处的冰湖,那里的冰面正泛着淡蓝的光,像撒了把碎星星。等明年冬至,这些冰会更透,映出更亮的月,润更甜的雪。
夜渐深时,韩林躺在竹床上,听着窗外的雪落声。雪片打在窗纸上,像谁在轻轻敲鼓,和着远处晒谷场的笑声,织成张温柔的网。他摸出枕头下的松针——那是白天小桃儿硬塞给他的,说是雪魄送的冬信。
忽然,窗外传来一声。他掀开窗帘,只见只白蝴蝶停在窗棂上,翅尖上沾着霜花,正歪着脑袋看他。见他出来,那蝶振翅飞进了夜色里,风裹着雪香涌进来,韩林裹紧被子,听见心里有个声音在说: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但不管多冷的冬天,只要心里揣着颗真心,总能等来春天的——就像这雪魄的老冰洞,就像冰洞里的雪信,就像小桃儿眼里的光。
窗外,蝶影仍在摇晃,像在应和他的话。而更远处,山林的枝桠正在抽芽,溅起细小的雪沫——那是冬至的第一声心跳。
韩林蹲在石板前,指尖刚触到那层冰面就顿住了——往年的冰该是蒙着层白霜,像撒了把碎盐,此刻却清得能照见人影,冰纹里还凝着细小的气泡,像谁把星星揉碎了冻在里面。更奇的是,冰面中央竟浮着片鹅黄的银杏叶,叶尖挂着的冰珠折射出虹光,明明是寒冬,看着倒像春深。
先生!小桃儿裹着件靛青棉袄从巷口跑来,发梢沾着细雪,怀里抱着个粗陶盆,阿婆说灶屋的腊肠全蔫了!今早我去挂腊味,见房梁上的腊肠都缩成了小棍,肠衣上还结着层薄冰,敲起来响......她把陶盆往石凳上一放,盆底的冰碴子发出细碎的响,您闻闻,这冰里带着股苦杏仁味!
韩林俯身捡起块碎冰,凑到鼻端轻嗅,果然有股清苦的凉。他哈了口气在冰面,白雾腾起时,冰纹里竟映出模糊的画面——二十年前的冬至,他和阿公在晒谷场堆雪人,阿公用红辣椒给雪人安鼻子,小桃儿的奶奶端着热乎的红薯粥过来,雾气里飘着甜香。
这冰不对。老龟驮着半筐荸荠从篱笆外爬进来,龟壳上的冰碴像缀了串碎钻,我活了三百岁,只在嘉庆十八年见过这阵仗。那年冬至,村后的冰湖全化了,后来是村东头的老木匠用松木雕了百只雪鹿,才把请回来。它伸出前爪,在地上画了道弯弯曲曲的线,那雪魄的栖身地就在这冰湖下的雪洞。
松涛的异响
冰湖的路比往年难走。韩林踩着冰壳往前,每一步都作响,像踩碎了满地的琉璃。小桃儿举着个竹篾灯笼在前头照路,灯笼纸被北风吹得猎猎响,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冰面上,像两尾游动的鱼。老龟驮着半筐荸荠爬在最后,龟壳上的冰碴裂开蛛网纹,雪魄在雪洞的冰渊里。
冰渊?韩林抬头望了望天——阴云低垂,雪粒子簌簌往下落,打在冰面上响。冰湖四周的松树林本该是墨绿的,此刻却像被抽干了精气神,松针焦黑,松脂凝固成暗黄的块,连最耐冻的翠竹都耷拉着脑袋,竹节上凝着层薄霜。
小桃儿突然拽住他的衣袖,指着松树林中央的一棵老松树。那树的枝桠上挂着几缕灰白的雾凇,本该是晶莹剔透的,此刻却蒙着层灰,像被谁泼了盆脏水。今早我去拾柴,见树底下有堆黑渣子,她压低声音,阿公说那是挖山剩下的矿渣。
韩林顺着她的手指望去,果然见老松树下有片暗褐的土地,混着碎石和黑渣,与四周的白霜格格不入。更让他心惊的是,那片地的边缘,竟有几个深褐色的脚印,鞋底沾着矿渣,正往村外延伸。
跟我去冰湖。韩林扯下腰间的布带系紧,老龟,你也来。
雪洞的裂痕
冰湖的冰面比韩林记忆中薄。他蹲下身,用枯枝敲了敲冰层,声里带着空洞的回响——往年这时候,冰层该有半尺厚,能承受住十个壮汉的重量,可今年却薄得像张纸,仿佛轻轻一戳就会碎。
小桃儿突然拽住他的衣袖,指着冰面中央的一道裂缝。裂缝里渗出股股热气,把周围的冰都烤化了,顺着裂缝汇成条细流——那水流泛着暗褐,像被泡开的茶叶,正滴答滴答往冰湖下淌。
那是...雪泪?韩林皱眉。他记得雪洞的冰渊最是阴寒,往年这时候该结着丈把厚的冰,哪来的热气?
是雪魄在疼。老龟用龟甲轻轻敲了敲冰面,我活了三百岁,只在同治五年见过这阵仗。那年冬至,冰湖的雪洞全裂了,后来是村西头的绣娘用冰丝绣了百只雪蝶,才把请回来。它伸出前爪,在地上画了道弯弯曲曲的线,那雪魄的栖身地就在这裂缝后的冰渊。
话还没说完呢,冰缝里就传来“咔嚓”一声响。两人赶紧抬头一瞧,嘿,几个扛着炸药的外乡人正往湖边闯呢,打头的那个胖子,裹着件藏青羽绒服,嘴里还叼着根雪茄,骂骂咧咧的:“什么破雪魄啊,能值几个钱?这湖底下可全是水晶矿呢,能让咱村赚八百万!”“住手!”小桃儿举着根树枝就冲了过去,“这湖是雪魄的家,你们可不能炸!”胖子吐了个烟圈,“小丫头片子,你懂啥?我可是签了合同的!”他一挥手,后面立马冲上来两个壮汉,“把那小丫头拉开,别耽误老子放炮!”“先生!”小桃儿哭着就撞进韩林怀里,“他们人多,还有炸药……”韩林摸了摸小桃儿的发顶,抬头看向冰缝。那几个壮汉正把炸药往冰缝里塞呢,导火索滋滋地冒着火星,把周围的冰都烤得直融化。更让他吃惊的是,冰缝里渗出的热气越来越多,顺着气流漫过冰湖,把刚落的雪都变成了水,露出底下焦黑的泥土。“住手!”韩林扯着嗓子喊道,“这湖养了多少年雪啊?我阿公的阿公就在这儿采冰,到我这辈,都传了十代啦!你们炸的可不是湖,是根啊!”
胖子皱眉:你疯了?这破湖能有什么根?
韩林弯腰捡起片带冰的松针,这片针叶里,有我阿婆的童年;这冰缝的热气里,有我阿公的青春;这湖边的芦苇丛里,有我爹娘的初遇。他指向远处的晒谷场,你闻闻,那边飘来的是腊肠香吗?不,是阿婆煮的饺子汤,是我奶奶每年冬至给娃娃们做的糖霜芋圆。你炸了这湖,炸的是咱们村的魂。
人群突然安静了。有个穿羽绒服的年轻人挠了挠头:我小时候确实在这儿堆过雪人,阿婆还给我编过雪蝶风筝......另一个也附和:对啊,我去年还在冰面上打过冰橇,冰面滑得能溜出半里地......
胖子盯着韩林看了半晌,突然掐灭了雪茄:行,今天就到这儿。他转身对手下发令,把炸药收了,把雷管拿走!又从兜里掏出张名片,兄弟,这是我的电话,以后有事找我。
雪信的重生
冬至当日的清晨,韩林被一阵清越的鸟鸣惊醒。他睁开眼,见窗台上放着个粗陶碗,碗里盛着半盏山泉水,水面浮着片新松针。碗底压着张纸条,是小桃儿的字迹:先生,雪魄醒了,阿婆说请您去冰湖看看。
韩林披上外衣出门,见院外的老槐树都垂下了枝桠,叶尖挂着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着光。他沿着山路往冰湖走,远远就听见的水声——原本结着厚冰的湖面竟裂开了几道缝,缝里渗出股清冽的甜,像混了松针和梅花的香气。
冰湖中央的冰洞前,站着个穿青布衫的少女。她发间别着松针,肌肤白里透青,像刚从冰里捞出来的玉,眼尾泛着浅褐,正是昨夜冰缝里见到的雪魄。
成功了。她轻声说,雪信已经和地脉融为一体,往后这湖的冰,会比从前更透,冬会更静。
韩林走近,见她脚下踩着片新冰,冰上还凝着细小的气泡。雪魄抬手,指尖拂过冰洞,立刻漾起圈圈涟漪。涟漪里浮出幅画面:百亩山林铺展开来,高的树、矮的树、开花的树,层层叠叠,像天上的云落在人间。山林间有小路蜿蜒,路边的老槐树下,有戴草帽的老人采冰花,有扎羊角辫的娃娃追雪雀,笑声惊起一对山雀。
这是我记忆里的山林。雪魄笑了,五十年前,阿公就是在这儿许的愿,要让我永远守护这片寒。后来他被征去修铁路,走前把我托付给阿婆。阿婆用一辈子的时间守着这湖,直到她去年冬天......
阿婆是在等您回来。韩林说,她临终前拉着我的手说,小林子,替我看顾着山林,等雪魄回来的那天,替我给她绣块冰丝帕
雪魄的眼眶泛起水光:阿婆绣的冰丝帕,我还收在冰渊里。等今晚月亮圆了,我带您去看。
这时,小桃儿举着个竹篮跑来,篮里装着刚摘的野菊:先生!阿婆说,今早的野菊能泡出最香的茶!她把篮往石桌上一放,您瞧,我特意挑了最大的!
韩林接过竹篮,瞧着野菊上的霜,那花瓣上的霜花竟折射出了彩虹。他一蹲下,就瞅见野菊丛里趴着只小雪蝶,正歪着小脑袋瞅他,“这是……雪信蝶的娃娃?”“是呢。”小桃儿蹲在他身旁,“阿婆说,雪魄回来的那天,所有雪蝶都会带着娃娃来谢恩。”韩林摸了摸小桃儿的头,想起昨夜雪魄讲的话:“雪可不是冰哦,那是天地在呼吸呢;冬也不是寂,那是生命在沉淀哟。”原来这“冬至”啊,才不是冬天的尽头呢,而是生命的转折点,是世世代代积攒下的希望。“原来这就是雪魄呀。”小桃儿轻声嘟囔着。她的发辫上还沾着松针呢,这会儿正随着风儿轻轻摇晃,“冬天可不是突然就来的,是一点一点攒起来的,就像阿婆腌的糖蒜,得等够日子才最甜。”
尾声·雪韵长
傍晚时分,晒谷场的灯笼全亮了。王阿婆的糖霜芋圆摊正支得热闹,十二个穿蓝布衫的妇人守着铜锅,手起手落间,芋圆裹上白霜,在雪地上闪着晶亮的光。老木匠坐在老槐树下,手里捧着块新雕的雪鹿,鹿身刻着松针纹,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这鹿能带来瑞雪,以后谁要是想求雪,就来我这讨只。
韩林坐在竹椅上,看小桃儿举着野菊跑上台。她今天特意穿了件月白粗布衫,发辫上别着松针,见他看过来,眼睛弯成月牙:先生说,冬至是冬天的信,那我要给林里的小松鼠写封信,告诉它们雪酥了!
她清了清嗓子,唱道:冬至到,雪魄醒,新冰满湖唱新谣;真心护,真情守,人间处处是新朝......
歌声飘得很远,惊起了山林里的山雀。韩林望着远处的冰湖,那里的冰面正泛着淡蓝的光,像撒了把碎星星。等明年冬至,这些冰会更透,映出更亮的月,润更甜的雪。
夜渐深时,韩林躺在竹床上,听着窗外的雪落声。雪片打在窗纸上,像谁在轻轻敲鼓,和着远处晒谷场的笑声,织成张温柔的网。他摸出枕头下的松针——那是白天小桃儿硬塞给他的,说是雪魄送的冬信。
忽然,窗外传来一声。他掀开窗帘,只见只白蝴蝶停在窗棂上,翅尖上沾着霜花,正歪着脑袋看他。见他出来,那蝶振翅飞进了夜色里,风裹着雪香涌进来,韩林裹紧被子,听见心里有个声音在说: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但不管多冷的冬天,只要心里揣着颗真心,总能等来春天的——就像这雪魄的老冰洞,就像冰洞里的雪信,就像小桃儿眼里的光。
窗外,蝶影仍在摇晃,像在应和他的话。而更远处,山林的枝桠正在抽芽,溅起细小的雪沫——那是冬至的第一声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