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沉眠的邻居-《都市纵横:从影视签到开始》

  第一百七十四章 沉眠的邻居

  “守夜人”“掌灯人”在获悉深海发现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随后,他提供了一份残缺不全的古老航海日志抄本,来自于大航海时代一位被称为“疯船长”的探险家。日志中记载,他在南太平洋某片特定海域,曾听到过“来自深渊的、有规律的敲击声”,并看到水下有“巨大的、非自然的阴影”掠过,其船员因此陷入恐慌,称其为“利维坦的巢穴”。

  “利维坦的巢穴”——这个称呼,与那个秘密结社的名字,形成了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巧合。

  结合“守望者”遗产中关于地球生命多样性和生态记录的零星信息,一个大胆的、令人不安的推测逐渐浮出水面:地球的智慧生命演化树,可能并非只有人类这一支独秀。在人类文明兴起之前的漫长岁月里,甚至在“守望者”文明活跃的时期,或许就已经有智慧生命在深邃的海洋中诞生、演化,并发展出了截然不同的文明形态!

  它们可能因为环境巨变、资源枯竭或其它原因,选择了沉眠、深潜,或者……以一种人类无法理解的方式存在着。那个海底的规整物体和奇特的声波脉冲,可能就是它们留下的遗迹,或者……它们本身!

  “普罗米修斯之手”搜寻其他远古遗迹,是否也隐约察觉到了这种可能?他们想找到的,不仅仅是技术,可能还有……盟友?或者,可供驱使的力量?

  这个推测让所有知情者都感到了脊背发凉。人类习惯了作为地球的主宰,却从未想过,在脚下的深蓝之中,可能沉睡着同样古老、甚至可能更加神秘的“邻居”。

  “深蓝之眼”计划的优先级被提升至最高。更多的“海妖”探测器被建造并投放,对那片可疑海域进行了地毯式的精细扫描和长期监听。dSm甚至动用了部分基于“守望者”技术的、更先进的被动声呐阵列,试图捕捉任何细微的异常。

  然而,自那一次短暂的脉冲之后,海底的“邻居”再也没有发出任何信号。那个掩埋在沉积物下的巨大物体也保持着死寂,仿佛那一次“应答”只是系统一个无意识的波动。

  但林凡不敢有丝毫松懈。他知道,沉默有时比喧嚣更可怕。

  他调整了dSm的战略布局。

  “苍穹之盾”计划加速,除了监测太空,也开始加强对全球海洋表面,尤其是可疑海域上空的监控,防范任何未经允许的、可能惊扰深海的大规模勘探活动。

  GR3联盟内部,dSm以“保护脆弱深海生态”和“预防未知地质风险”为由,积极推动建立全球深海活动监管框架,试图从国际法层面,为限制“普罗米修斯之手”这类组织的活动设置障碍。

  同时,“灯塔”计划中,与海洋环境、水生生物沟通、非碳基生命形态相关的理论研究被赋予了新的权重。他们需要尽快理解,如果“邻居”真的存在,它们可能以何种形式存在,如何“交流”,以及……是敌是友。

  这天,林凡在“彼岸”岛听取了生物学组关于非传统生命形态研究的进展汇报。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基于“守望者”信息的大胆假设:某些深海智慧生命可能并非以实体dNA为基础,而是以复杂的生物电场或信息场形式存在,其“城市”或“个体”可能就是那些巨大的、能够产生特定能量频率的深海结构本身!

  这个假设过于超前,几乎颠覆了现有生物学,但却与“海妖”探测到的规整物体和脉冲信号隐隐吻合。

  会议结束后,林凡独自走在“方舟”基地通往生态园的走廊上。生态园里,那株来自落星坳的古老蕨类依旧生机勃勃,旁边的新生幼苗也长高了不少。

  陆地的古老生命,深海的潜在智慧,星海的遥远回响……

  地球,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其内在的复杂性和神秘性,远远超出了最初的想象。

  他停下脚步,看着生态园模拟环境中缓缓流动的雾气,仿佛看到了深海中那无声的黑暗,以及黑暗中可能存在的、同样在观察着这个世界的……目光。

  沉眠的邻居。

  是机遇,还是威胁?

  答案,或许就隐藏在那片永恒的深蓝之下。

  (第一百七十四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