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博弈
深海的秘密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涟漪在极小的圈子里扩散,却并未打破表面的平静。dSm与“守夜人”如同经验丰富的潜水员,在黑暗的水域中谨慎地调整着姿态,既避免惊动可能存在的“邻居”,也警惕着来自其他“捕猎者”的窥探。
“普罗米修斯之手”似乎察觉到了dSm在GR3联盟内推动的深海监管议程,其公开的深海勘探活动有所收敛,但“暗影”团队监测到,他们的资源正通过更隐蔽的渠道,流向少数几个拥有先进深海技术的私人公司,试图绕过监管,继续其搜寻工作。一场围绕深海控制权的无声博弈,在规则与潜规则的夹缝中悄然展开。
林凡并不急于与对方在深海正面冲突。dSm的优势在于技术和信息的领先,他选择将力量集中在巩固和扩大这种领先上。
“苍穹之盾”的首个原型平台“巡天”完成了最终测试,正式进入运行状态。它如同一个沉默的哨兵,悬浮在近地轨道,其搭载的高精度传感器不仅监控着太空碎片和潜在的小天体威胁,更将一部分“目光”投向了地球的海洋,尤其是那些敏感区域,监视着任何异常的船只活动或能量排放。
同时,“灯塔”计划在材料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于对“守望者”某种能量-物质转换模型的深化理解,研究团队成功合成出了一种具有自我修复特性的新型合金。这种材料在受损时,能通过注入特定频率的能量场,引导周围环境中的元素进行定向沉积,实现缓慢的“愈合”。虽然距离大规模应用还很遥远,但其在极端环境(例如深海高压、太空辐射)下的应用前景无比广阔。
林凡批准了将该技术优先用于“海妖”探测器的升级换代。新一代的“海妖-II”将拥有更强的抗压能力和更长的在航时间,能够对目标海域进行更持久、更深入的侦察。
就在dSm有条不紊地强化自身时,一个来自外部的、意想不到的合作请求,送到了林凡的案头。
请求方是“盖亚方舟”联盟中,一个以科技立国、且与“利维坦”理念并非完全一致的北欧国家。该国代表绕开了GR3的常规渠道,通过“守夜人”的隐秘线路,直接向林凡提出,希望能在“深空探测与防御”领域,与dSm进行“有限度的、非核心的”技术合作。他们愿意提供其在天体物理学和深空通讯方面的部分独特积累作为交换。
这是一个微妙信号。表明“盖亚方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有成员在dSm展现出的绝对技术优势面前,开始寻求更务实的合作,而非对抗。
林凡与“掌灯人”商议后,决定谨慎回应。他授权王漫妮与对方进行初步接触,探讨在深空监测数据共享、以及非关键部件供应链上的合作可能性,但明确将核心推进技术、能量武器和“守望者”相关领域排除在外。
合作的大门,打开了一条缝隙。这既是分化潜在对手的机会,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
处理完这些事务,林凡难得地有了一下午的空闲。他回到君悦府,顾佳不在家,许子言刚刚放学,正在自己的房间里做作业。
林凡没有打扰他,而是走到书房,从加密保险柜中取出了那枚来自沈家的龟甲。冰凉的触感传来,伴随着一丝微弱的地脉共鸣。他回想起“扎西岗日”老僧的警示,回想起南极遗迹的苏醒,回想起深海那神秘的脉冲。
陆地、海洋、星空……
远古、现在、未来……
所有这些线索,仿佛被一根无形的线串联起来。
他将龟甲轻轻放在桌上,旁边是“海妖”探测器传回的那张标注着海底异常物体的声呐图。
无声的博弈,不仅在人与人之间,更在文明与文明之间,在当下与过往之间,甚至……在生命与生命的不同形态之间。
他拿起内部通讯器,接通了“深蓝之眼”项目组。
“对目标区域的长期监听,不要放松。另外,尝试调整‘海妖’的探测频率,模仿……我们最初捕获到的那段脉冲信号,以最低功率,间歇性发送。看看……会不会有回应。”
这是一个极其谨慎,甚至有些冒险的试探。
但他需要知道,那深蓝之下的,究竟是沉睡的遗迹,还是……醒着的邻居。
(第一百七十五章 完)
深海的秘密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涟漪在极小的圈子里扩散,却并未打破表面的平静。dSm与“守夜人”如同经验丰富的潜水员,在黑暗的水域中谨慎地调整着姿态,既避免惊动可能存在的“邻居”,也警惕着来自其他“捕猎者”的窥探。
“普罗米修斯之手”似乎察觉到了dSm在GR3联盟内推动的深海监管议程,其公开的深海勘探活动有所收敛,但“暗影”团队监测到,他们的资源正通过更隐蔽的渠道,流向少数几个拥有先进深海技术的私人公司,试图绕过监管,继续其搜寻工作。一场围绕深海控制权的无声博弈,在规则与潜规则的夹缝中悄然展开。
林凡并不急于与对方在深海正面冲突。dSm的优势在于技术和信息的领先,他选择将力量集中在巩固和扩大这种领先上。
“苍穹之盾”的首个原型平台“巡天”完成了最终测试,正式进入运行状态。它如同一个沉默的哨兵,悬浮在近地轨道,其搭载的高精度传感器不仅监控着太空碎片和潜在的小天体威胁,更将一部分“目光”投向了地球的海洋,尤其是那些敏感区域,监视着任何异常的船只活动或能量排放。
同时,“灯塔”计划在材料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于对“守望者”某种能量-物质转换模型的深化理解,研究团队成功合成出了一种具有自我修复特性的新型合金。这种材料在受损时,能通过注入特定频率的能量场,引导周围环境中的元素进行定向沉积,实现缓慢的“愈合”。虽然距离大规模应用还很遥远,但其在极端环境(例如深海高压、太空辐射)下的应用前景无比广阔。
林凡批准了将该技术优先用于“海妖”探测器的升级换代。新一代的“海妖-II”将拥有更强的抗压能力和更长的在航时间,能够对目标海域进行更持久、更深入的侦察。
就在dSm有条不紊地强化自身时,一个来自外部的、意想不到的合作请求,送到了林凡的案头。
请求方是“盖亚方舟”联盟中,一个以科技立国、且与“利维坦”理念并非完全一致的北欧国家。该国代表绕开了GR3的常规渠道,通过“守夜人”的隐秘线路,直接向林凡提出,希望能在“深空探测与防御”领域,与dSm进行“有限度的、非核心的”技术合作。他们愿意提供其在天体物理学和深空通讯方面的部分独特积累作为交换。
这是一个微妙信号。表明“盖亚方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有成员在dSm展现出的绝对技术优势面前,开始寻求更务实的合作,而非对抗。
林凡与“掌灯人”商议后,决定谨慎回应。他授权王漫妮与对方进行初步接触,探讨在深空监测数据共享、以及非关键部件供应链上的合作可能性,但明确将核心推进技术、能量武器和“守望者”相关领域排除在外。
合作的大门,打开了一条缝隙。这既是分化潜在对手的机会,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
处理完这些事务,林凡难得地有了一下午的空闲。他回到君悦府,顾佳不在家,许子言刚刚放学,正在自己的房间里做作业。
林凡没有打扰他,而是走到书房,从加密保险柜中取出了那枚来自沈家的龟甲。冰凉的触感传来,伴随着一丝微弱的地脉共鸣。他回想起“扎西岗日”老僧的警示,回想起南极遗迹的苏醒,回想起深海那神秘的脉冲。
陆地、海洋、星空……
远古、现在、未来……
所有这些线索,仿佛被一根无形的线串联起来。
他将龟甲轻轻放在桌上,旁边是“海妖”探测器传回的那张标注着海底异常物体的声呐图。
无声的博弈,不仅在人与人之间,更在文明与文明之间,在当下与过往之间,甚至……在生命与生命的不同形态之间。
他拿起内部通讯器,接通了“深蓝之眼”项目组。
“对目标区域的长期监听,不要放松。另外,尝试调整‘海妖’的探测频率,模仿……我们最初捕获到的那段脉冲信号,以最低功率,间歇性发送。看看……会不会有回应。”
这是一个极其谨慎,甚至有些冒险的试探。
但他需要知道,那深蓝之下的,究竟是沉睡的遗迹,还是……醒着的邻居。
(第一百七十五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