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舰的右舷火炮甲板,闷热得如同蒸笼。
海面上反射的刺眼阳光透过炮窗,在布满汗渍的甲板上投下晃动的光斑。
空气里混杂着汗臭、油脂、硝石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铁锈与海水特有的腥咸气味。
赵大勇褪去了官袍,只穿着一件被汗水浸透、紧贴在虬结肌肉上的无袖短褂,古铜色的皮肤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油光。
他粗糙的大手抚过一门新近检查过的“正德一式”舰炮冰冷的炮身,指节因为常年操舵和拉拽缆绳而有些变形。
炮位旁,几名赤裸着上身的炮手正在老兵王胡子的带领下,进行着枯燥而又至关重要的装填演练。
“都他娘的给老子打起精神!手上没力气,到时候炮弹塞不进炮膛,佛郎机人的铁弹可不会跟你客气!”
王胡子嗓门洪亮,唾沫星子几乎喷到对面一个年轻炮手的脸上。
那小伙子名叫水生,是新补入的疍民子弟,手脚还算麻利,但显然对这种重复的机械劳作有些漫不经心。
“看好了!”
王胡子不再多说,亲自示范。
他动作迅猛而精准,用炮刷清理炮膛,填入定量药包,用搠杖捣实,放入弹丸,再塞入浸水的麻丝团用以闭气……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近乎艺术的暴力美感。
“快!要快!更要稳!在海上,你慢一步,阎王爷就离你近一步!”
水生和其他几个新兵瞪大了眼睛,努力记着每一个细节。
赵大勇默默看着,没有出声。
他知道,光靠吼叫练不出精兵,真正的本事,是在风浪和血火里摔打出来的。
“参将,”大副从舷梯下来,递上一份文书,“文督帅急件,还有……格物院随船技工的报告。”
赵大勇接过,先看了文贵的命令,无非是重申“谨慎持重,收集敌情”,他心中有数。
随即翻开那份技工报告,眉头却微微皱起。
报告上用略显生硬的文字写着,经检查,“镇海”、“靖海”两舰部分火炮的炮架木质结构,因长期受海水盐分侵蚀及火炮后坐力冲击,已出现细微裂纹,建议尽快靠港进行加固或更换,否则有炸膛或结构失效的风险。
“他娘的!”
赵大勇低声骂了一句,将这报告揉成一团,塞进怀里。
靠港?
现在这节骨眼上,舰队就是大明在南洋的颜面,岂能因几处木头裂纹就退缩?
他抬眼看了看甲板上那些挥汗如雨的炮手,还有舱底那些日夜不停轮班划桨、维护船体的水手弟兄。
他走到炮窗边,望着外面无边无际的蔚蓝,远处,“靖海”舰的帆影在波浪中起伏。
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这四艘战舰,不仅是武器,更是身后万里海疆的屏障,是无数海商敢放心出海的底气。他不能退,至少现在不能。
“王胡子!”他转身,声音沉肃。
“在!”老兵立刻挺直了腰板。
“从今日起,装填演练再加三组!尤其是夜间和无光条件下的操炮,给我往死里练!告诉弟兄们,现在多流汗,海上才能少流血!”
“明白!”
王胡子眼中闪过一丝狠色,重重抱拳。
赵大勇又看向大副:“通知各舰,加强对船体、索具、尤其是炮架的日常检查,发现问题立刻记录,能就地修复的,不惜代价!修复不了的……也给我记清楚了!” 他不能冒险让战舰带伤作战,但也绝不能因此畏缩不前。
安排完这些,他独自走下舱室。
属于他的狭窄舱室内,除了一张固定的床铺、一张小桌和一个存放文书武器的箱子,别无他物。
他从怀里掏出那份被揉皱的技工报告,小心地展平,就着油灯微弱的光,再次仔细看起来。
他的文化不高,很多术语看不太懂,但那“裂纹”、“风险”几个字,却像针一样扎眼。
他拿出炭笔,在一张海图的背面,笨拙地画起了炮架的结构草图,试图理解问题所在。
灯光摇曳,将他紧锁眉头的巨大身影投在舱壁上。
作为一军主将,他不能将担忧流露给部下,所有的压力,只能自己在这小小的船舱里默默消化。
不知过了多久,甲板上传来换班的脚步声和隐约的号子声。
赵大勇吹熄油灯,和衣躺倒在坚硬的床铺上。船舱随着海浪轻轻摇晃,木头发出轻微的“嘎吱”声。
他闭上眼,耳边似乎还回响着白日里炮手们训练的呼喝,眼前却仿佛看到了佛郎机巨舰那密布炮窗的森然侧影,以及……技工报告上那刺眼的“裂纹”二字。
他翻了个身,面朝舱壁,拳头在黑暗中无声地攥紧。这海上的每一天,都是与风浪、与敌人、也与自身极限的较量。
他必须带着这支舰队,在这危机四伏的南海上,继续航行下去,直到陛下的新炮运来,直到大明水师的旗帜,能真正毫无惧色地飘扬在这片浩瀚的蓝水之上。
海面上反射的刺眼阳光透过炮窗,在布满汗渍的甲板上投下晃动的光斑。
空气里混杂着汗臭、油脂、硝石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铁锈与海水特有的腥咸气味。
赵大勇褪去了官袍,只穿着一件被汗水浸透、紧贴在虬结肌肉上的无袖短褂,古铜色的皮肤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油光。
他粗糙的大手抚过一门新近检查过的“正德一式”舰炮冰冷的炮身,指节因为常年操舵和拉拽缆绳而有些变形。
炮位旁,几名赤裸着上身的炮手正在老兵王胡子的带领下,进行着枯燥而又至关重要的装填演练。
“都他娘的给老子打起精神!手上没力气,到时候炮弹塞不进炮膛,佛郎机人的铁弹可不会跟你客气!”
王胡子嗓门洪亮,唾沫星子几乎喷到对面一个年轻炮手的脸上。
那小伙子名叫水生,是新补入的疍民子弟,手脚还算麻利,但显然对这种重复的机械劳作有些漫不经心。
“看好了!”
王胡子不再多说,亲自示范。
他动作迅猛而精准,用炮刷清理炮膛,填入定量药包,用搠杖捣实,放入弹丸,再塞入浸水的麻丝团用以闭气……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近乎艺术的暴力美感。
“快!要快!更要稳!在海上,你慢一步,阎王爷就离你近一步!”
水生和其他几个新兵瞪大了眼睛,努力记着每一个细节。
赵大勇默默看着,没有出声。
他知道,光靠吼叫练不出精兵,真正的本事,是在风浪和血火里摔打出来的。
“参将,”大副从舷梯下来,递上一份文书,“文督帅急件,还有……格物院随船技工的报告。”
赵大勇接过,先看了文贵的命令,无非是重申“谨慎持重,收集敌情”,他心中有数。
随即翻开那份技工报告,眉头却微微皱起。
报告上用略显生硬的文字写着,经检查,“镇海”、“靖海”两舰部分火炮的炮架木质结构,因长期受海水盐分侵蚀及火炮后坐力冲击,已出现细微裂纹,建议尽快靠港进行加固或更换,否则有炸膛或结构失效的风险。
“他娘的!”
赵大勇低声骂了一句,将这报告揉成一团,塞进怀里。
靠港?
现在这节骨眼上,舰队就是大明在南洋的颜面,岂能因几处木头裂纹就退缩?
他抬眼看了看甲板上那些挥汗如雨的炮手,还有舱底那些日夜不停轮班划桨、维护船体的水手弟兄。
他走到炮窗边,望着外面无边无际的蔚蓝,远处,“靖海”舰的帆影在波浪中起伏。
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这四艘战舰,不仅是武器,更是身后万里海疆的屏障,是无数海商敢放心出海的底气。他不能退,至少现在不能。
“王胡子!”他转身,声音沉肃。
“在!”老兵立刻挺直了腰板。
“从今日起,装填演练再加三组!尤其是夜间和无光条件下的操炮,给我往死里练!告诉弟兄们,现在多流汗,海上才能少流血!”
“明白!”
王胡子眼中闪过一丝狠色,重重抱拳。
赵大勇又看向大副:“通知各舰,加强对船体、索具、尤其是炮架的日常检查,发现问题立刻记录,能就地修复的,不惜代价!修复不了的……也给我记清楚了!” 他不能冒险让战舰带伤作战,但也绝不能因此畏缩不前。
安排完这些,他独自走下舱室。
属于他的狭窄舱室内,除了一张固定的床铺、一张小桌和一个存放文书武器的箱子,别无他物。
他从怀里掏出那份被揉皱的技工报告,小心地展平,就着油灯微弱的光,再次仔细看起来。
他的文化不高,很多术语看不太懂,但那“裂纹”、“风险”几个字,却像针一样扎眼。
他拿出炭笔,在一张海图的背面,笨拙地画起了炮架的结构草图,试图理解问题所在。
灯光摇曳,将他紧锁眉头的巨大身影投在舱壁上。
作为一军主将,他不能将担忧流露给部下,所有的压力,只能自己在这小小的船舱里默默消化。
不知过了多久,甲板上传来换班的脚步声和隐约的号子声。
赵大勇吹熄油灯,和衣躺倒在坚硬的床铺上。船舱随着海浪轻轻摇晃,木头发出轻微的“嘎吱”声。
他闭上眼,耳边似乎还回响着白日里炮手们训练的呼喝,眼前却仿佛看到了佛郎机巨舰那密布炮窗的森然侧影,以及……技工报告上那刺眼的“裂纹”二字。
他翻了个身,面朝舱壁,拳头在黑暗中无声地攥紧。这海上的每一天,都是与风浪、与敌人、也与自身极限的较量。
他必须带着这支舰队,在这危机四伏的南海上,继续航行下去,直到陛下的新炮运来,直到大明水师的旗帜,能真正毫无惧色地飘扬在这片浩瀚的蓝水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