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峰回路转-《1952,我带全家搬入南锣鼓巷》

  中午吃饭时,小叔赵振业盯着面前的酒杯,愣是没敢多喝——上次醉酒的被石头取笑的教训还历历在目,今天可不能再出洋相了。

  看他这副谨小慎微的模样,饭桌上的其他人都会心一笑。

  ......

  吃完饭,赵大宝悄悄跟秦飞燕嘀咕了一阵。

  没过多久,秦飞燕就兴致勃勃地提议:听说最近有新电影,要不咱们去看一场?

  三丫和小四一听要去看电影,也嚷嚷着要跟去,却被赵大宝一手一个按住了:你们俩凑什么热闹?在家陪哥哥不好吗?

  开什么玩笑,他自个儿都不去当电灯泡,哪能让这俩小家伙去搅局?

  师兄陈守义一见这情况,一把拉过小叔:振业兄弟,一起吧!我一个人带着两个姑娘去看电影,让人看见了像什么话?

  小叔本还想拒绝,在师娘和大嫂的一通劝说,加上秦飞燕的助攻后,小叔半推半就也就同意了。

  贴心的赵大宝还特地炒了一锅香喷喷的爆米花,用油纸包了两包塞给师兄:带着,看电影时吃这个最合适不过了!

  这可是后世看电影的标配,必须安排上!至于可乐嘛……他赵大宝不是神,这年头自己实在搞不来,只好作罢。

  小四一见到金灿灿的爆米花,立马把看电影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眼巴巴地盯着剩下的爆米花。

  老娘陈淑贞尝了几颗,连连点头:真香!就是太费糖了……

  最后,赵大宝带着一家人打道回府,而小叔则和师兄、秦家姐妹二人,有说有笑地朝着电影院的方向去了。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赵大宝满意地摸摸下巴——这红线牵得,简直完美!

  ......

  晚上小叔回来时,脸上带着藏不住的笑意。

  全家人都很默契地没有多问——这种事急不得,催得太紧反而容易坏事,还是让两个年轻人自己慢慢相处为好。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赵大宝背着两卷精心编制的炕席准备出门。

  他原本的计划相当完美:找个没人的角落把炕席收进空间,轻装上阵走到供销社附近再拿出来。

  没想到刚出门就撞见了大迷糊。

  石头,你这背的是啥?大迷糊好奇地凑过来,盯着那两卷炕席直打量。

  得,今天的轻松计划算是泡汤了。

  听赵大宝说要去供销社问问收不收手工炕席,大迷糊立刻来了精神:我也去!

  赵大宝昨晚其实考虑过找鸽子市的胡三帮忙卖,但转念一想不妥。

  这炕席要是真打开了销路,爷爷肯定要多编一些,说不定还能带动全村一起做。要是都走鸽子市的路子,后续难免惹麻烦。可要是卖不出去,反倒欠胡三一个人情。

  思来想去,他决定自己先跑跑看。毕竟他平时卖货的那些地方主要收农产品,炕席这玩意儿人家还真不需要采购。

  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一出门就多了个小尾巴。

  想跟着去可以

  赵大宝瞅着大迷糊那跃跃欲试的样子,把炕席往他肩上一放,不过这重任就交给你了。

  大迷糊憨憨一笑:要不要叫上华子?

  哟,学会找帮手分担了?

  赵大宝乐了,行,叫着吧!一只羊是赶,两只羊也是放,就当去玩了。

  不一会儿,三人小队在胡同口胜利会师。自从上次卖菜苗失利后,这可是他们第一次重组卖货。

  华子看着大迷糊背上那两卷炕席,忍不住打趣:大迷糊,你这造型挺别致啊,远远看着跟个移动的蜗牛壳似的!

  三人说说笑笑朝着最近的供销社进发......

  一进供销社,熟悉的商品陈列味儿扑面而来,柜台后的售货员正懒洋洋地打着哈欠。

  同志,请问你们这儿收手工编织的东西吗?赵大宝走到柜台前,露出最乖巧的笑容。

  售货员抬了抬眼皮:啥样式的?拿来看看。

  华子赶紧上前展开一卷炕席。席面编织得紧密平整,看起来相当精致。

  你这炕席手艺倒是不错

  售货员伸手摸了摸席面,不过咱们这儿主要卖日杂和布匹,你要是编织的篮子筐子的小件还好,这么大的炕席……一年咱这恐怕也卖不出去几张,建议你找专门收工艺品的地方看看。

  大迷糊一听就急了:同志,这可不是普通炕席!您看这做工,冬暖夏凉,铺在炕上可舒服了,肯定不愁卖的!

  售货员被大迷糊这突如其来的热情逗乐了:小弟弟,我知道是好东西。但我们这儿确实不收这个,收了也没地方摆啊。

  赵大宝心里早有准备,依然笑着问:那您知道哪儿收这个吗?

  往前走过两个路口,右拐往前一直走,倒是有个工艺美术门市部,你们去那儿问问,看看他们收不收。售货员好心地指了路。

  从供销社出来,华子有些泄气:白跑一趟。

  赵大宝拍拍他肩膀,至少问着门路了不是?再说了……

  他话没说完,就见一位刚在供销社里买东西的大妈追了出来,偷偷询问:小伙子,你们这炕席怎么卖?

  三人一愣,互相看了一眼。赵大宝反应最快:大妈,您想要?

  我闺女下个月结婚,正愁陪嫁的炕席呢!

  大妈摸着炕席爱不释手,这手艺真不错,比我之前见过的都结实还好看。

  来到一处无人角落,一番讨价还价,这卷炕席以比预期高了五毛钱的价格卖给了大妈。

  卖了一张炕席,大迷糊和华子笑的都乐得合不拢嘴。

  赵大宝得意地晃晃手里总计两块钱钞票,这就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有了第一单,三人信心十足来到了售货员指的工艺美术门市部。

  谁知刚进门,话还没说完整,就被工作人员婉拒了——人家主要收的是瓷器、刺绣这类工艺品,炕席还真不在他们的收购范围之内。

  得,白跑一趟,还白费了口舌……

  接下来,华子和大迷糊轮流背着那卷沉甸甸的炕席,在赵大宝的带领下又跑了好几个供销社。

  结果不是被直接拒绝,就是让他们把货留下代卖,看看行情,等卖出去了再结账。

  这要等到猴年马月去,和赵大宝最初的设想差距不小。

  他原本以为会像收购肉食那样当场结现钱,没想到炕席的销售渠道这么不顺畅。

  仔细一想倒也合理——这玩意儿毕竟不是食品那样的快消品,一张炕席能用好些年呢,受众群体有限。

  快到中午时,三人不知不觉逛到了长安街上的国营饭店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