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岳父的“军令状”(1954.5.25,华北军区家属院)-《烽火神忆破敌》

  (上章回顾:北京西北郊发现可疑测绘人员,体貌特征与林建军的老警卫员老周高度吻合。

  陈宇跟踪时,目睹老周往二龙路胡同墙缝塞纸条,取走纸条的男子口袋露出半截分叉爪形钥匙——距西北工业基地设备安装仅剩72小时,老周的疑点与天津传来的新线索,正悄然交织。)

  华北军区家属院的槐树枝叶繁茂,阳光透过叶隙洒在青砖路上,映出斑驳的光影。

  陈宇和林悦并肩走着,蓝布褂的衣角被微风拂动,远处传来军区训练的口号声,雄浑有力。

  “我父亲这辈子最看重军纪,”林悦轻声说,指尖攥着衣角,“等下见到他,别太拘谨,他虽然看着严肃,其实心很软。”

  陈宇点头,口袋里的钢笔硌着掌心——那是给林建军带的礼物,一支1951年破案得的英雄牌钢笔。

  推开朱漆大门,院子里种着几株月季,开得正艳。

  林建军穿着灰色中山装,肩背挺直地站在石榴树下,手里摩挲着一把日军军刀,刀鞘锈迹斑斑,却依旧透着寒气。

  “来了。”林建军的声音洪亮,眼神锐利地扫过陈宇,“坐吧,院子里凉快。”

  他指了指石桌旁的石凳,石凳上摆着两个搪瓷杯,里面的茶水还冒着热气。

  陈宇递上钢笔:“林叔叔,一点心意,您别嫌弃。”

  林建军接过钢笔,拔开笔帽看了看,笔尖锋利,笔身打磨得发亮:“英雄牌,好笔。当年在晋察冀,能有这样一支笔,是稀罕事。”

  他把钢笔放在石桌上,突然拎起身边的军刀,刀鞘碰撞发出“哐当”声。“

  这把刀,是1937年平型关大捷的战利品,”林建军的手指划过刀鞘上的刻痕,“我从日军军官手里缴的,跟着我快二十年了。”

  军刀被拔出,寒光一闪,刀刃依旧锋利。“我把女儿交给你,不是让你当娇婿。”

  林建军的声音沉下来,眼神变得郑重,“是让你带她守好国门——这把刀,既是给你们的聘礼,也是军令状。”

  陈宇起身,双手接过军刀,刀柄的木质温润,带着岁月的质感。

  “您放心,”他的声音坚定,“我会护着林悦,更会守好国家的每一寸土地,绝不辜负您的信任。”

  林悦看着两人,眼底泛起暖意。石桌上的茶水冒着热气,槐树叶沙沙作响,远处的鸽哨声传来,混着军区的号子声,格外安宁。

  “爸,有件事想跟您说。”林悦坐下,把老周的可疑情况和盘托出,“……赵大爷描述的体貌特征,和老周太像了,而且他取纸条的地方,就在我们家属院附近。”

  林建军的眉头皱起来,指尖敲击着石桌,发出“笃笃”声。

  “老周跟着我快十年了,1946年晋察冀策反案时,他还救过我的命。”

  他的声音带着疑惑,“按说他不该有问题,但现在线索指向他,不能不查。”

  院外突然传来自行车的“叮铃”声,赵刚挎着公文包跑进来,额角渗着汗:“陈部长,林科长,天津传来急报。”

  他把电报拍在石桌上,“孙大海副局发现‘海鲨’旧部在第三码头活动,还和一个戴眼镜的文人接触,那文人的左臂,有分叉爪形纹身!”

  “戴眼镜的文人?”林建军猛地起身,眼神锐利,“1946年的档案里记载,金雕是国民党军统的‘文人特务’,留过洋,擅长密码破译和地形测绘,正好戴眼镜!”

  他快步走进屋里,片刻后拿着一叠档案出来,抽出其中一张。

  “你们看,这是金雕的模拟画像,戴金丝眼镜,身高1米7左右,右手食指有常年握笔的老茧——和孙大海描述的文人特征基本吻合!”

  陈宇的瞳孔微缩,指尖点在画像上:“分叉爪形纹身,文人身份,擅长测绘……这完全符合西北郊可疑人员的特征,也能解释密电和炸药的来源。”

  他转头看向林悦,“金雕很可能就是那个戴眼镜的文人,他一直在暗中策划破坏西北工业基地。”

  林悦立刻翻开笔记本,笔尖快速滑动:

  “线索一:戴眼镜文人(分叉爪形纹身 文人特征)。

  线索二:金雕=文人特务(密码 测绘专长)。

  线索三:老周体貌特征吻合 往天津方向请假。”

  她抬头,“这三条线索都指向天津,金雕大概率要在天津和老周、海鲨旧部汇合。”

  就在这时,老周端着一盘洗好的桃子走进院子,脚步沉稳。

  “首长,陈同志,林同志,吃点桃子吧。”他把盘子放在石桌上,左手的老茧在阳光下格外明显,“刚从院子里摘的,新鲜得很。”

  陈宇的目光落在他的左手,老茧分布均匀,确实是常年握枪握笔的痕迹。

  他不动声色地拿起一颗桃子:“周叔,麻烦你了。听说你要去天津探亲?”

  老周的眼神闪过一丝慌乱,快得让人难以察觉。

  “是啊,”他笑了笑,笑容有些僵硬,“老家的亲戚捎信来,说身体不太好,想回去看看。”

  他转身对林建军说,“首长,我想明天就出发,请假三天,处理完亲戚的事就回来。”

  林建军点头,眼神却带着审视:“去吧,路上注意安全。”老周应声,转身走进屋里,背影看起来有些仓促。

  等老周离开,林建军的声音沉下来:“他的反应不对劲。”

  他指尖敲着石桌,“老周的亲戚三年前就搬去石家庄了,根本不在天津——他在撒谎。”

  陈宇心里一紧:“这么说,他去天津,很可能是和金雕、海鲨旧部接头?”

  林悦补充道:“孙大海说,那个戴眼镜的文人,昨天已经往天津港方向去了——老周现在请假去天津,时间太巧合了。”

  赵刚攥紧拳头:“要不要现在控制老周?”陈宇摇摇头:“不行,没有确凿证据,而且他可能只是棋子,控制他会打草惊蛇,让金雕警觉。”

  他看向林建军,“林叔叔,您觉得金雕在天津的目标是什么?”

  “西北工业基地的设备,是通过天津港转运的。”

  林建军的目光落在石桌上的军刀上,“金雕和海鲨旧部汇合,很可能是想在码头破坏设备运输——一旦设备被毁,西北工业基地的安装进度会严重滞后。”

  陈宇立刻拿起石桌上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写下。

  “立刻给孙大海发报,密切监控天津港第三码头,重点排查戴眼镜、有分叉爪形纹身的文人,以及海鲨旧部的动向。

  同时,安排干警暗中跟踪老周,摸清他的接头地点。”

  林悦点头,补充道:“我和你一起去天津。”她看向陈宇,眼神坚定,“老周是我父亲的警卫员,我比谁都希望他没问题,但现在线索指向他,我必须亲自去核实。”

  林建军看着两人,拿起石桌上的军刀,递给陈宇:“带着这把刀去。”

  他的声音郑重,“当年我用它斩过日寇,现在交给你,斩特务,护家国,也护好悦悦。”

  陈宇双手接过军刀,刀柄的温度透过掌心传来,沉甸甸的。“您放心,”他的声音坚定,“我一定把金雕缉拿归案,确保设备安全运输,也会带林悦平安回来。”

  夕阳西下,军区的号子声再次响起,槐树叶被染成了金黄色。

  陈宇和林悦起身告辞,赵刚跟在身后,三人的身影消失在胡同尽头。

  林建军站在院子里,看着他们的背影,眼神复杂——一边是多年的老部下,一边是女儿和未来女婿,还有国家的安危,这场较量,容不得半点差错。

  回到公安部家属院,小院里的灯光已经亮起。

  王秀兰正坐在桌前,盯着电报机,见三人回来,立刻起身:“陈部长,林科长,孙大海发来电报,说海鲨旧部在第三码头租了个仓库,最近频繁进出,像是在准备什么。”

  她把电报纸递过来,上面写着仓库的具体位置:“天津港第三码头,东头3号仓库,门口挂着‘顺发货运’的牌子。”

  陈宇指尖点在“顺发货运”上:“这很可能是特务的掩护,明天我们就出发去天津,摸清仓库的情况。”

  林悦拿起石桌上的蓝布围巾,递给陈宇:“天津的晚上比北京凉,带上这个。”

  她指尖碰了碰他的手腕,“军刀别在身上,注意安全,别轻易暴露。”

  陈宇接过围巾,系在脖子上,备用扣牢牢扣住:“放心,我有分寸。”

  小李突然跑进来,手里拿着张草图:“陈部长,这是二龙路胡同的地形草图,俺们群众联防队已经在附近布控了!”他把草图放在桌上,“老周要是今晚有动静,俺们第一时间就能发现!”

  陈宇看着草图,上面的胡同布局标注得清晰:“辛苦你们了,小李。”

  他拍了拍小李的肩膀,“北京这边就交给你和王秀兰,有任何情况,立刻发报给我们。”

  夜色渐深,小院里的电报机“滴答”作响,与远处的鸽哨声交织在一起。

  陈宇坐在桌前,看着天津港的地图,指尖划过第三码头的位置。

  林悦坐在他身边,整理着1946年的案宗,灯光映在她脸上,专注而坚定。

  老周的谎言,天津的接头,金雕的阴谋,西北工业基地的安危——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天津港。

  陈宇知道,一场硬仗即将在天津码头打响,而这把承载着历史与信任的军刀,将陪伴着他,斩开迷雾,揪出真凶。

  突然,王秀兰的电报机急促地“滴答”起来。

  她快速抄录着,脸色越来越沉:“陈部长,林科长,孙大海紧急来电——海鲨旧部从仓库里运出了大量硝铵炸药,看样子是要提前行动!”

  硝铵炸药的线索,再次印证了金雕的计划。

  陈宇猛地起身,抓起桌上的军刀,系紧围巾:“立刻收拾东西,今晚就坐火车去天津!”他看向林悦,眼神锐利,“不能让他们破坏设备运输,更不能让金雕逍遥法外!”

  历史档案:1937年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

  缴获大量日军武器装备,其中日军军刀多为军官佩刀,刀身刻有部队标识,是重要的历史文物。

  1954年的华北军区家属院多为老式四合院,保留着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院内种植果树、花卉是常见配置,军区内每日会按时响起训练号子,体现军事化管理特征。

  当时的跨区域反特协作中,公安人员需持“公安部五局介绍信”经省级公安厅中转,电报是主要通讯方式。

  从北京到天津的火车为蒸汽机车,夜间班次较少,全程需3小时左右,公安人员常选择夜间乘车,以隐蔽行动。

  【线索标注】

  1. 戴眼镜文人(分叉爪形纹身 密码/测绘专长)【待闭环】

  2. 金雕=文人特务(1946年档案印证)【待闭环】

  3. 老周请假赴天津(与文人去向一致,涉嫌接头)【待闭环】

  (下章预告:陈宇、林悦、赵刚连夜赶赴天津,孙大海已带领天津公安在第三码头布控。

  凌晨3点,3号仓库突然有动静,海鲨旧部正将炸药搬上货车,戴眼镜的文人与老周并肩站在仓库门口,手里拿着设备运输路线图。

  距设备抵达码头仅剩6小时,他们能在炸药引爆前抓获金雕、老周和海鲨旧部,守护设备安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