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回顾:天津码头抓捕金雕时,老周突然反水指证,暴露卧底身份。
金雕虽被擒,却扬言“有人替他完成惊蛰计划”,林悦截获密电——“影子”将在6月1日婚礼当天制造爆炸、绑架林悦。
距婚礼仅剩3天,老周的真实身份与金雕的同伙线索,成为破局关键。)
天津公安审讯室的煤油灯昏黄,映得墙面斑驳。
老周坐在铁椅上,双手放在桌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眼角的皱纹里沾着泪痕,灰布褂的袖口还沾着码头的泥点。
“我说,我全说。”老周的声音沙哑,喉结滚动了几下,泪水突然滚落,“1946年,金雕抓了我的老婆孩子,逼我当卧底。”
他抬手抹了把脸,掌心的老茧蹭得脸颊发红,“他说只要我听话,就不伤害她们,可我这几年,天天活在愧疚里。”
陈宇坐在对面,指尖搭在桌沿,眼神平静却带着审视:“他让你做什么?你怎么确定这次暴露接头能救家人?”
“他让我潜伏在林首长身边,收集军区和工业基地的情报。”老周的声音发颤。
“1946年晋察冀策反案,就是我偷偷传的消息,但我故意留了破绽,让你们没损失核心人员。”
他抬头,眼底满是恳求,“这次我知道他要炸西北工业基地,还想破坏你们的婚礼,我不能再忍了——只有抓了他,我的家人才能安全。”
孙大海敲了敲桌子,搪瓷杯在桌上发出“当”的轻响:“金雕的秘密住处在哪?他还有哪些同伙?别藏着掖着,现在坦白,是戴罪立功的机会。”
老周深吸一口气,从口袋里摸出块碎炭,在纸上快速画起来:“他在天津有个秘密住处,就在鞍山道的胡同里,门牌号是23号,里面藏着地道图纸和通讯设备。”
他画得又快又急,线条潦草却清晰,“还有个同伙,代号‘厨子’,在西北工业基地的食堂当管理员,是金雕的旧部下,地道的入口,就在食堂后厨的煤堆下面。”
此时,审讯室的门被推开,王秀兰抱着电报机跑进来,机器的“滴答”声还未停歇。
“陈部长,截获新密电!”她把电报纸拍在桌上,“频率和金雕的一致,内容是‘婚礼当天,炸西北工业基地,活捉林悦’!”
陈宇的瞳孔骤缩,指节捏得发白:“金雕明明被抓了,怎么还会有密电?”
老周凑过来看了眼电报纸,突然摇头:“这不是金雕发的,他的密码习惯带‘顿笔’,这个没有——是‘影子’!金雕提过,‘影子’是他的上级,一直在背后指挥。”
“影子?”孙大海咂了咂嘴,“难怪金雕被抓还这么嚣张,原来背后有人!”他立刻起身,“俺带干警去鞍山道突袭,不管能不能抓到影子,先把图纸和设备缴获了!”
赵刚早已攥紧警棍,站在门口待命:“孙局,俺跟你去!鞍山道的胡同俺熟,小时候常去那儿玩,保证不迷路!”两人快步走出审讯室,脚步声很快消失在走廊里。
陈宇盯着电报纸上的“活捉林悦”,心底一阵发紧。他掏出钢笔,在笔记本上写下:
“1. 安排干警护送林悦,加强公安部家属院安保。
2. 给西北公安厅发报,重点排查食堂管理员‘厨子’。
3. 审讯金雕,逼问影子的真实身份。”
林悦的电报恰在此时送到,陈宇展开一看,字迹清秀:“已知密电内容,勿忧。
家属院已安排群众联防队值守,我会配合安保,等你回来。”末尾画了个小小的梅花,是他们约定的平安暗号。
陈宇的嘴角微微上扬,指尖摩挲着电报纸,心里安定了些。
他抬头对老周说:“你立了功,但还需要你配合,去西北工业基地指认‘厨子’,找出地道入口。”
老周点头,眼神坚定:“我愿意,只要能救家人,能赎罪,让我做什么都可以。”
另一边,赵刚和孙大海带着干警突袭鞍山道23号。胡同里静悄悄的,鸽哨声从头顶掠过,煤烟味呛鼻。
23号是间不起眼的小院,木门虚掩着,孙大海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干警们立刻散开,形成包围圈。
“踹门!”孙大海低喝一声,赵刚抬脚踹向木门,“哐当”一声,木门被踹开。
院子里空无一人,只有一间正房亮着灯。
干警们冲进去,只见屋里的桌子上摆着电台和图纸,地上散落着米汤密写纸和碘酒显影液,却不见“影子”的踪迹。
“搜!”孙大海下令,干警们立刻对房间进行全面搜查。
赵刚在床底发现一个铁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完整的地道图纸,标注着三条地道的走向和炸药的埋藏位置,还有一张“影子”的模糊照片,只能看清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
“孙局,找到图纸了!”赵刚把铁盒递给孙大海,“还有张照片,可惜太模糊,看不清脸。”
孙大海翻看图纸,眉头皱起:“这三条地道,一条通设备仓库,一条通办公区,还有一条通宿舍区,一旦引爆,后果不堪设想!”
他们带着图纸和设备赶回审讯室时,陈宇正在审讯金雕。
金雕坐在铁椅上,嘴角挂着冷笑,眼神阴鸷:“你们别白费力气了,影子是不会被你们抓到的,6月1日,西北工业基地会炸,林悦也会被活捉,你们的婚礼,注定是一场悲剧。”
“影子是谁?”陈宇的声音冰冷,指尖敲着桌子,“你以为不说我们就查不到?你的同伙‘厨子’已经暴露,地道入口也找到了,你再顽抗,只能罪加一等。”
金雕的脸色变了变,却依旧嘴硬:“厨子?他不过是个棋子,就算被抓,还有其他人会执行计划。
影子的身份,你们永远别想知道。”
孙大海把图纸拍在金雕面前:“别嘴硬了!这是从你住处搜出来的地道图纸,我们已经给西北发报,排爆工作马上开始。”
他凑近金雕,声音压低,“你以为影子会救你?他早就想让你当替罪羊了!”
金雕的瞳孔闪烁了一下,喉结滚动,却依旧不说话。
陈宇知道,再审讯下去也不会有结果,他起身对干警说:“把金雕关起来,严密看管,别给他传递消息的机会。”
审讯结束时,天已经亮了。陈宇站在审讯室的窗前,看着外面的晨光,心里清楚,虽然缴获了图纸,知道了地道入口,但影子的身份依旧是谜,婚礼当天的爆炸威胁也未解除。
老周被安排在临时休息室,陈宇走进去时,他正坐在床边发呆。
“你的家人,我们会想办法营救。”陈宇递给他一杯热水,“只要你配合我们,抓住影子,你的罪可以减轻,还能和家人团聚。”
老周接过热水,眼眶又红了:“谢谢陈部长,我一定全力配合。
”他喝了口热水,声音哽咽,“这几年,我天天都在想家人,不知道她们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受委屈。”
陈宇拍了拍他的肩膀:“会好起来的。”他转身走向门口,“收拾一下,我们明天出发去西北,指认‘厨子’,排查地道,不能让金雕的阴谋得逞。”
回到办公室,陈宇翻开笔记本,看着上面的线索:
1. 老周的自白(1946年被胁迫卧底,知晓厨子和地道入口)【线索查明】
2. 新密电=影子指令(针对婚礼和西北工业基地)【待查明】
3. 鞍山道23号=金雕秘密据点(缴获地道图纸 模糊照片)【线索查明】
他合上笔记本,对王秀兰说:“你留在天津,继续监测影子的通讯频率,一旦有新密电,立刻发报给我。
”王秀兰点头:“放心吧,陈部长,我会24小时盯着电报机。”
陈宇拿起桌上的军刀,刀鞘在晨光下泛着寒光。
他知道,婚礼前的这两天,注定不会平静——影子的阴谋、厨子的潜伏、地道的炸药,还有林悦的安危,都压在他的肩上。
但他无所畏惧,有老周的配合、地方公安的协助、群众的支持,还有林悦的牵挂,他一定能守护好这一切。
此时,赵刚和孙大海带着缴获的图纸走进来,孙大海脸上带着喜色:“陈部长,俺们已经把图纸发给西北公安厅了,他们说立刻组织排爆队,明天就能赶到工业基地。
”赵刚补充道:“还有,俺们查了鞍山道23号的住户信息,登记的名字是‘李文人’,和金雕的模拟画像很像,可能是影子的化名。”
陈宇的眼神变得锐利:“李文人?戴眼镜的文人……”他突然想起1949年北平接管时的可疑记者,“很可能就是影子!”
他立刻拿起电话,打给北京市局:“立刻排查名叫‘李文人’的戴眼镜中年男人,重点查1949年以后的户籍登记,尤其是鞍山道附近的住户!”
电话挂断,陈宇看向窗外,晨光洒满大地。
他知道,一场针对影子的抓捕行动,已经悄然展开,而6月1日的婚礼前,他们必须揪出影子,拆除所有炸药,让这场阴谋彻底破产。
历史档案:1954年天津公安审讯室的主要设施为木质桌椅、煤油灯、手摇电话等,无现代监控和审讯设备。
审讯方式以政策攻心、线索突破为主,允许嫌疑人提供书面供述和绘图指证。
鞍山道作为天津的老街区,1954年仍保留大量民国时期的胡同建筑,门牌号沿用旧制,胡同狭窄,地形复杂,成为特务潜伏的理想地点。
当时的西北工业基地食堂管理采用“本地招聘 政治审查”模式,但因人员流动频繁,存在特务钻空子潜伏的可能,食堂后厨的煤堆、仓库等隐蔽位置,常被特务用作地道入口或藏放炸药的场所。
【线索查明】
1. 老周请假赴天津=故意暴露接头(62章疑点查明)
2. 1946年晋察冀策反案=老周卧底起点(60章线索查明)
【线索待查】
1. 影子=李文人(戴眼镜 鞍山道23号户籍)【待查明】
2. 厨子=西北工业基地食堂管理员(地道入口在煤堆下)【待查明】
3. 密电“活捉林悦”=影子针对婚礼的阴谋【待查明】
(下章预告:距婚礼仅剩2天,陈宇带老周奔赴西北核实地道,林悦在北平遭遇匿名威胁信,信中画着分叉爪形标记,写着“婚礼必炸”。
西北工业基地的排爆队在食堂后厨找到地道入口,却发现炸药已被调换,换成了灵敏度更高的触发式炸弹——排爆时间仅剩48小时,他们能成功拆除炸弹,揪出影子和厨子吗?)
金雕虽被擒,却扬言“有人替他完成惊蛰计划”,林悦截获密电——“影子”将在6月1日婚礼当天制造爆炸、绑架林悦。
距婚礼仅剩3天,老周的真实身份与金雕的同伙线索,成为破局关键。)
天津公安审讯室的煤油灯昏黄,映得墙面斑驳。
老周坐在铁椅上,双手放在桌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眼角的皱纹里沾着泪痕,灰布褂的袖口还沾着码头的泥点。
“我说,我全说。”老周的声音沙哑,喉结滚动了几下,泪水突然滚落,“1946年,金雕抓了我的老婆孩子,逼我当卧底。”
他抬手抹了把脸,掌心的老茧蹭得脸颊发红,“他说只要我听话,就不伤害她们,可我这几年,天天活在愧疚里。”
陈宇坐在对面,指尖搭在桌沿,眼神平静却带着审视:“他让你做什么?你怎么确定这次暴露接头能救家人?”
“他让我潜伏在林首长身边,收集军区和工业基地的情报。”老周的声音发颤。
“1946年晋察冀策反案,就是我偷偷传的消息,但我故意留了破绽,让你们没损失核心人员。”
他抬头,眼底满是恳求,“这次我知道他要炸西北工业基地,还想破坏你们的婚礼,我不能再忍了——只有抓了他,我的家人才能安全。”
孙大海敲了敲桌子,搪瓷杯在桌上发出“当”的轻响:“金雕的秘密住处在哪?他还有哪些同伙?别藏着掖着,现在坦白,是戴罪立功的机会。”
老周深吸一口气,从口袋里摸出块碎炭,在纸上快速画起来:“他在天津有个秘密住处,就在鞍山道的胡同里,门牌号是23号,里面藏着地道图纸和通讯设备。”
他画得又快又急,线条潦草却清晰,“还有个同伙,代号‘厨子’,在西北工业基地的食堂当管理员,是金雕的旧部下,地道的入口,就在食堂后厨的煤堆下面。”
此时,审讯室的门被推开,王秀兰抱着电报机跑进来,机器的“滴答”声还未停歇。
“陈部长,截获新密电!”她把电报纸拍在桌上,“频率和金雕的一致,内容是‘婚礼当天,炸西北工业基地,活捉林悦’!”
陈宇的瞳孔骤缩,指节捏得发白:“金雕明明被抓了,怎么还会有密电?”
老周凑过来看了眼电报纸,突然摇头:“这不是金雕发的,他的密码习惯带‘顿笔’,这个没有——是‘影子’!金雕提过,‘影子’是他的上级,一直在背后指挥。”
“影子?”孙大海咂了咂嘴,“难怪金雕被抓还这么嚣张,原来背后有人!”他立刻起身,“俺带干警去鞍山道突袭,不管能不能抓到影子,先把图纸和设备缴获了!”
赵刚早已攥紧警棍,站在门口待命:“孙局,俺跟你去!鞍山道的胡同俺熟,小时候常去那儿玩,保证不迷路!”两人快步走出审讯室,脚步声很快消失在走廊里。
陈宇盯着电报纸上的“活捉林悦”,心底一阵发紧。他掏出钢笔,在笔记本上写下:
“1. 安排干警护送林悦,加强公安部家属院安保。
2. 给西北公安厅发报,重点排查食堂管理员‘厨子’。
3. 审讯金雕,逼问影子的真实身份。”
林悦的电报恰在此时送到,陈宇展开一看,字迹清秀:“已知密电内容,勿忧。
家属院已安排群众联防队值守,我会配合安保,等你回来。”末尾画了个小小的梅花,是他们约定的平安暗号。
陈宇的嘴角微微上扬,指尖摩挲着电报纸,心里安定了些。
他抬头对老周说:“你立了功,但还需要你配合,去西北工业基地指认‘厨子’,找出地道入口。”
老周点头,眼神坚定:“我愿意,只要能救家人,能赎罪,让我做什么都可以。”
另一边,赵刚和孙大海带着干警突袭鞍山道23号。胡同里静悄悄的,鸽哨声从头顶掠过,煤烟味呛鼻。
23号是间不起眼的小院,木门虚掩着,孙大海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干警们立刻散开,形成包围圈。
“踹门!”孙大海低喝一声,赵刚抬脚踹向木门,“哐当”一声,木门被踹开。
院子里空无一人,只有一间正房亮着灯。
干警们冲进去,只见屋里的桌子上摆着电台和图纸,地上散落着米汤密写纸和碘酒显影液,却不见“影子”的踪迹。
“搜!”孙大海下令,干警们立刻对房间进行全面搜查。
赵刚在床底发现一个铁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完整的地道图纸,标注着三条地道的走向和炸药的埋藏位置,还有一张“影子”的模糊照片,只能看清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
“孙局,找到图纸了!”赵刚把铁盒递给孙大海,“还有张照片,可惜太模糊,看不清脸。”
孙大海翻看图纸,眉头皱起:“这三条地道,一条通设备仓库,一条通办公区,还有一条通宿舍区,一旦引爆,后果不堪设想!”
他们带着图纸和设备赶回审讯室时,陈宇正在审讯金雕。
金雕坐在铁椅上,嘴角挂着冷笑,眼神阴鸷:“你们别白费力气了,影子是不会被你们抓到的,6月1日,西北工业基地会炸,林悦也会被活捉,你们的婚礼,注定是一场悲剧。”
“影子是谁?”陈宇的声音冰冷,指尖敲着桌子,“你以为不说我们就查不到?你的同伙‘厨子’已经暴露,地道入口也找到了,你再顽抗,只能罪加一等。”
金雕的脸色变了变,却依旧嘴硬:“厨子?他不过是个棋子,就算被抓,还有其他人会执行计划。
影子的身份,你们永远别想知道。”
孙大海把图纸拍在金雕面前:“别嘴硬了!这是从你住处搜出来的地道图纸,我们已经给西北发报,排爆工作马上开始。”
他凑近金雕,声音压低,“你以为影子会救你?他早就想让你当替罪羊了!”
金雕的瞳孔闪烁了一下,喉结滚动,却依旧不说话。
陈宇知道,再审讯下去也不会有结果,他起身对干警说:“把金雕关起来,严密看管,别给他传递消息的机会。”
审讯结束时,天已经亮了。陈宇站在审讯室的窗前,看着外面的晨光,心里清楚,虽然缴获了图纸,知道了地道入口,但影子的身份依旧是谜,婚礼当天的爆炸威胁也未解除。
老周被安排在临时休息室,陈宇走进去时,他正坐在床边发呆。
“你的家人,我们会想办法营救。”陈宇递给他一杯热水,“只要你配合我们,抓住影子,你的罪可以减轻,还能和家人团聚。”
老周接过热水,眼眶又红了:“谢谢陈部长,我一定全力配合。
”他喝了口热水,声音哽咽,“这几年,我天天都在想家人,不知道她们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受委屈。”
陈宇拍了拍他的肩膀:“会好起来的。”他转身走向门口,“收拾一下,我们明天出发去西北,指认‘厨子’,排查地道,不能让金雕的阴谋得逞。”
回到办公室,陈宇翻开笔记本,看着上面的线索:
1. 老周的自白(1946年被胁迫卧底,知晓厨子和地道入口)【线索查明】
2. 新密电=影子指令(针对婚礼和西北工业基地)【待查明】
3. 鞍山道23号=金雕秘密据点(缴获地道图纸 模糊照片)【线索查明】
他合上笔记本,对王秀兰说:“你留在天津,继续监测影子的通讯频率,一旦有新密电,立刻发报给我。
”王秀兰点头:“放心吧,陈部长,我会24小时盯着电报机。”
陈宇拿起桌上的军刀,刀鞘在晨光下泛着寒光。
他知道,婚礼前的这两天,注定不会平静——影子的阴谋、厨子的潜伏、地道的炸药,还有林悦的安危,都压在他的肩上。
但他无所畏惧,有老周的配合、地方公安的协助、群众的支持,还有林悦的牵挂,他一定能守护好这一切。
此时,赵刚和孙大海带着缴获的图纸走进来,孙大海脸上带着喜色:“陈部长,俺们已经把图纸发给西北公安厅了,他们说立刻组织排爆队,明天就能赶到工业基地。
”赵刚补充道:“还有,俺们查了鞍山道23号的住户信息,登记的名字是‘李文人’,和金雕的模拟画像很像,可能是影子的化名。”
陈宇的眼神变得锐利:“李文人?戴眼镜的文人……”他突然想起1949年北平接管时的可疑记者,“很可能就是影子!”
他立刻拿起电话,打给北京市局:“立刻排查名叫‘李文人’的戴眼镜中年男人,重点查1949年以后的户籍登记,尤其是鞍山道附近的住户!”
电话挂断,陈宇看向窗外,晨光洒满大地。
他知道,一场针对影子的抓捕行动,已经悄然展开,而6月1日的婚礼前,他们必须揪出影子,拆除所有炸药,让这场阴谋彻底破产。
历史档案:1954年天津公安审讯室的主要设施为木质桌椅、煤油灯、手摇电话等,无现代监控和审讯设备。
审讯方式以政策攻心、线索突破为主,允许嫌疑人提供书面供述和绘图指证。
鞍山道作为天津的老街区,1954年仍保留大量民国时期的胡同建筑,门牌号沿用旧制,胡同狭窄,地形复杂,成为特务潜伏的理想地点。
当时的西北工业基地食堂管理采用“本地招聘 政治审查”模式,但因人员流动频繁,存在特务钻空子潜伏的可能,食堂后厨的煤堆、仓库等隐蔽位置,常被特务用作地道入口或藏放炸药的场所。
【线索查明】
1. 老周请假赴天津=故意暴露接头(62章疑点查明)
2. 1946年晋察冀策反案=老周卧底起点(60章线索查明)
【线索待查】
1. 影子=李文人(戴眼镜 鞍山道23号户籍)【待查明】
2. 厨子=西北工业基地食堂管理员(地道入口在煤堆下)【待查明】
3. 密电“活捉林悦”=影子针对婚礼的阴谋【待查明】
(下章预告:距婚礼仅剩2天,陈宇带老周奔赴西北核实地道,林悦在北平遭遇匿名威胁信,信中画着分叉爪形标记,写着“婚礼必炸”。
西北工业基地的排爆队在食堂后厨找到地道入口,却发现炸药已被调换,换成了灵敏度更高的触发式炸弹——排爆时间仅剩48小时,他们能成功拆除炸弹,揪出影子和厨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