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最后的守灵夜-《重生之独自绽放》

  夜色沉沉地压下来,灵棚四周挂着的白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晃,将众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苏寒跪在灵前,双手捧着一炷香,火光映在她苍白的脸上,泪痕未干。

  哀乐班子已经在灵棚一侧摆开了阵势——唢呐、铜锣、二胡、鼓,一应俱全。

  班主是个精瘦的老头,下巴上蓄着一撮灰白胡子,正和几个乐手低声商量着什么。

  大姑娘给母亲吹灵——经理人拉长声调喊道,声音穿透了嘈杂的人群。

  大姑妈擦了擦眼泪,从怀里掏出一个红纸包,双手递给班主。

  班主接过,掂了掂分量,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转身对乐手们比了个手势。

  娘啊——大姑妈扑通一声跪在灵前,点燃三炷香插进香炉,眼泪已经滚了下来,女儿送您最后一程了——

  唢呐陡然拔高,凄厉的音调划破夜空。

  那是一首《哭五更》,曲调悲怆,如泣如诉。

  大姑妈一边烧纸钱,一边哭诉着儿时记忆里母亲的点点滴滴——如何在她发高烧时整夜不眠地照顾,如何省下口粮给她做嫁妆……

  苏寒跪在一旁,手指死死攥着孝衣下摆。

  火光中,她看见大姑妈鬓角的白发,看见她粗糙的双手颤抖着往火盆里添纸钱,看见她哭得几乎背过气去,被二姑妈搀扶着才没有瘫倒在地。

  一曲终了,大姑妈已经哭哑了嗓子。

  经理人赶紧喊道:孝子贤孙扶起——

  二姑妈和表姐连忙上前,一左一右把大姑妈搀到一旁。

  还没等众人喘口气,经理人又喊:二姑娘给母亲吹灵——

  二姑妈抹了把脸,同样掏出个红纸包递给班主。

  这次奏的是《孟姜女》,二胡凄婉的弦音伴着唢呐,听得人肝肠寸断。

  二姑妈不像大姐那样嚎啕大哭,只是低声啜泣着,却更让人心碎。

  她烧的纸钱特别多,火焰蹿得老高,映得她满脸泪光。

  娘......您怎么就这么走了......二姑妈哽咽着。

  围观的村民中,不少老人也跟着抹眼泪。有人小声议论:老太太这两个闺女真是孝顺......

  可不是,听说老太太病重那会儿,两个闺女轮流伺候,端屎端尿从不嫌脏......

  苏寒跪得笔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奶奶的遗像。

  照片里的老人慈祥地笑着,仿佛下一秒就会喊她寒丫头。

  接下来是表姐、堂哥、奶奶娘家的侄儿侄女......一个接一个地上前。

  哀乐班子换了一首又一首曲子,从《哭七七》到《十跪母重恩》,每一首都听得人心里发颤。

  徐天宇不知何时跪到了苏寒身边,悄悄递给她一杯热水。

  苏寒摇摇头,目光始终没离开灵柩。

  苏寒,他低声说,你得喝点水,嗓子都哑了。

  苏寒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喉咙火辣辣的疼。

  她接过杯子,水温刚好,不烫不凉。

  她小口啜饮着,温热的水流进干涩的喉咙,稍稍缓解了灼烧感。

  谢谢。她哑着嗓子说,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徐天宇没说话,只是轻轻握了握她的手,又很快松开。

  夜渐深,寒意愈重。

  帮忙的村民陆续送来热茶和点心,但守灵的人谁也没有胃口。

  小孩子们熬不住,已经在大人怀里睡着了,脸上还挂着泪痕。

  终于,轮到了苏寒。

  孙女给奶奶吹灵——经理人的喊声让苏寒浑身一颤。

  她缓缓起身,双腿已经跪得麻木,险些摔倒,被徐天宇一把扶住。

  她走到班主面前,从孝衣内袋里取出一个厚厚的红纸包——那是她早就准备好的,比姑妈们给的厚了不止一倍。

  班主接过,眼睛一亮,转身对乐手们喊道:都精神点!奏《苦伶仃》!

  这首曲子是专门用于至亲离世的,曲调悲凉至极,平日里很少演奏。

  唢呐声起,苏寒跪在灵前,点燃三炷香,却发现自己已经哭不出声了。

  眼泪无声地流淌,打湿了衣襟。

  奶奶......她在心里默念,您看见了吗?寒丫头给您办的风光不?

  火光中,她仿佛看见奶奶坐在炕头,就着油灯陪着她写作业;看见奶奶把唯一的一块糖塞进她手里,说寒丫头吃,奶奶不爱吃甜的......

  纸钱在火盆里翻卷,化作灰蝶飞舞。

  苏寒机械地往火盆里添着纸钱,一张又一张,仿佛这样就能把所有的思念和愧疚都烧给奶奶。

  寒丫头......大姑妈心疼地唤她,够了,够了......

  苏寒却像是没听见,继续往火盆里扔纸钱。

  火焰蹿得老高,几乎要舔到灵棚顶。

  徐天宇见状,连忙上前握住她的手腕。

  苏寒,他的声音很轻,却异常坚定,奶奶知道了,她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