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最后的守灵夜(二)-《重生之独自绽放》

  哀乐还在继续,但已经没人注意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这个哭得撕心裂肺的孙女身上。

  村里几个老太太不住地抹眼泪:这孩子是老太太一手带大的,感情最深......

  那口棺材看见没?柏木的!我活这么大岁数头一回见......

  夜风掠过灵棚,吹得白幡轻轻晃动。

  苏寒跪在灵前,手中的纸钱一张接一张地投入火盆,火光映在她苍白的脸上,徐天宇跪在她身旁,时不时往火盆里添些纸钱。

  喝口水。徐天宇递来一个保温杯,声音压得很低。

  苏寒摇摇头,目光始终没离开奶奶的遗像。

  徐天宇没再劝,只是拧开杯盖,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背。

  水温透过杯壁传来,不烫不凉,刚好入口。

  这一幕落在围观村民眼里,立刻激起一阵窃窃私语。

  看见没?那小伙子又给苏家丫头递水了。李婶捅了捅身旁的王大娘,声音压得极低,却足够让周围一圈人听见。

  可不是嘛,王大娘眯起眼睛,这两天我观察了,这小伙子对寒丫头那叫一个上心,端茶递水、搀扶跑腿,可周到了。

  几个年轻媳妇凑得更近了些,眼睛不住地往灵棚那边瞟。

  长得可真精神,穿红棉袄的小媳妇咂咂嘴,你看那身板,那眉眼,比电视里的明星还好看。

  听说是北京来的,旁边立刻有人接话,说话一口京片子,字正腔圆的。

  哎哟,那苏家丫头不是在北京上大学吗?李婶一拍大腿,保不齐是学校里谈的对象!

  这个猜测立刻在人群中激起一阵小小的骚动。

  几个老太太互相交换着眼色,脸上的表情既羡慕又好奇。

  要真是这样,老苏家可是攀上高枝了,王大娘啧啧称奇,寒丫头要是能嫁到北京去,那可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谁说不是呢,李婶附和道,这小伙子一看就是城里人,家境肯定差不了。你们看他穿的那身衣裳,料子多挺括,还有那双皮鞋,锃亮锃亮的......

  议论声越来越大,渐渐飘进了苏寒的耳朵。

  她的手指微微收紧,纸钱在掌心皱成一团。

  徐天宇显然也听到了,但他只是不动声色地往火盆里添了张纸钱,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别理他们。他低声说,声音只有苏寒能听见。

  苏寒抿了抿唇,没说话。

  前世的她或许会在意这些闲言碎语,会为别人的眼光而活。

  但重生一次,她早就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了。

  灵棚另一侧,几个年轻女孩正偷偷打量着徐天宇,脸上带着掩不住的羡慕。

  要是我能找到这样的对象就好了,扎马尾的姑娘叹气道,又高又帅,还这么体贴。

  得了吧,她同伴撇嘴,人家看上的是苏寒,那可是咱们村第一个大学生,长得又俊,你能比吗?

  这话引得周围一阵轻笑。

  笑声传到苏寒耳中,让她不自觉地皱了皱眉。

  徐天宇敏锐地察觉到她的不适,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臂。

  要不要去休息会儿?他问,眼中满是关切。

  苏寒摇摇头,继续往火盆里添纸。

  火光映在她的脸上,勾勒出倔强的轮廓。

  人群中的议论还在继续。

  你们发现没,李婶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那小伙子头上也系着孝带呢!按规矩,只有至亲才需要戴孝,他一个外人......

  哎哟,这不更说明问题了吗?王大娘眼睛一亮,肯定是把寒丫头当自家媳妇看了!

  要我说啊,一个一直没说话的老头突然插嘴,这小伙子不错。这两天我观察了,干活勤快,不摆城里人架子,见谁都客客气气的。寒丫头有眼光!

  这番评价引得众人纷纷点头。

  在农村,一个男人的价值往往体现在他的实干精神上,而徐天宇这两天确实没少帮忙

  ——抬桌子、搬椅子、接待客人,甚至给老人端茶倒水,样样都干。

  灵棚下,苏寒终于烧完了最后一沓纸钱。

  她缓缓起身,双腿因为久跪而发麻,险些摔倒。

  徐天宇眼疾手快地扶住她,手臂稳稳地托着她的后背。

  小心。他低声说,声音里满是心疼。

  这个动作又引来一阵窃窃私语。

  苏寒闭了闭眼,突然觉得很累

  ——不是身体上的疲惫,而是心里那种说不出的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