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名字的念出,都牵动着无数道或羡慕或嫉妒或审视的目光。
那些世家出身的官员,脸色大多不太好看,显然在新一轮的权力分配中,他们并未占到太多便宜,皇帝正在一步步地将关键位置换上自己放心的人。
等到所有诏书宣读完毕,日头已经升得老高,眼看快接近午时了。文安站得腿脚酸麻,肚子里咕咕直叫,只觉得比在将作监上一天班还要累。
随后,又颁布了几道政令,其中一道政令规定:
此后,凡九品上在京官员,每月初一十五参加朝会,谓之大朝会,五品上官员仍需每日一朝,谓之小朝会或朝会;各地官员每旬休沐一日,此作为制度实行。在京官员实行间日视事,即上午上值,下午休息……
本来有些昏沉的文安,在听到这些后,精神一振,心中不禁想着,这唐代的官员福利这么好吗,难怪从古至今,都挤破头想进编制。
可惜的是不是下午上值,要是下午上值,上午也就不用起那么早了。还有就是每月两次大朝会,也不知道李世民咋想的,要那么多小虾米上朝干什么。
终于,随着内侍一声尖利的“退朝——”。
文安如蒙大赦,跟着人流麻木地往外挪动。
刚踏出太极殿那高大的门槛,还没等他深吸一口新鲜空气,几只大手就先后拍在了他的肩膀上。
“文小子!明天中午,来家里!老夫刚得了些好酒,明日不醉不休!”尉迟恭嗓门洪亮,震得文安耳朵嗡嗡响。
程咬金也挤了过来,咧着大嘴:“还有俺老程家!文小子你可不能厚此薄彼!后天老夫让处默那小子去接你!”
秦琼和牛进达也表示了同样的意思。
文安被这群热情过度的老将军和小将军围在中间,只觉得头皮发麻。他本质上还是那个渴望缩回自己壳里的社恐,但经历了这么多事,他也明白这些“不醉不休”的邀请背后,是某种程度的认可和接纳。
他挤出一个有些僵硬的笑容,一一拱手应承下来:“一定,一定,多谢诸位伯伯们的厚爱……”
与众人分别在皇城外,文安几乎是逃也似的钻进了自家马车,瘫在车厢里,长长吁了口气。
回到永乐坊家中,院子里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张婶和陆清宁正在厨房里忙碌,空气中飘荡着诱人的食物香气。
王禄则指挥着陆青安在张贴新的红联,这红联是文安昨日便写好的,字比之去年有些进步,勉强看得过去了。
丫丫穿着张婶新给她做的、厚实暖和的棉衣,安安静静地坐在廊檐下的小马扎上,看着众人忙碌,偶尔也会去帮忙,不过众人哪会让她做事,毕竟,丫丫也是名义上的主子。
见到文安回来,张婶连忙迎上来,脸上堆着笑:“郎君回来了,朝会辛苦了。”
文安摆了摆手,示意不必多礼。他目光扫过院子里的几人,心中微微一动。将他们都召集到堂屋,然后从袖袋里掏出几个早就准备好的、用红纸包着的物事。
“今日元日,讨个吉利。”
文安将红包依次递给王禄、张婶、陆清宁和陆青安。给王禄和张婶的厚实些,给陆清宁姐弟的则稍薄。
“这……这如何使得……”
王禄连连推辞,手却有些颤抖。
“拿着吧,一年到头,辛苦你们了。”文安语气平静,却带诚恳和不容拒绝的意味。
最终,王禄、张婶千恩万谢地收下了,陆清宁和陆青安也很高兴,躬身行礼。
就连坐在一旁的丫丫,文安也给了她一个小巧的、装着几枚崭新开元通宝的红色丝囊。
丫丫接过丝囊,紧紧攥在手心里,低着头,小声说了句:“谢谢……阿兄。”
声音虽细若蚊蚋,却让文安微微一怔,心里某个角落似乎柔软了一下。
他打量了一下这几个与自己命运相连的人。
王禄精神头更足了,张婶脸上也多了些红润。
变化最大的是陆清宁和陆青安姐弟,刚来时面黄肌瘦、眼神惶恐,如今脸上有了肉,个子也蹿高了一截。
陆清宁出落得越发清秀,陆青安则壮实了不少,眼神里有了属于少年的光彩。
丫丫虽然依旧沉默寡言,偶尔夜里还是会惊醒,但至少不再像刚来时那样时时刻刻如同惊弓之鸟,脸上也渐渐有了些孩童应有的柔和线条。
很快,丰盛的元日宴席摆上了堂屋的桌子。鸡鸭鱼肉,竟然还有两三盘新鲜的时蔬,是张婶费了好大劲才买到的,琳琅满目,甚至还有文安指点张婶做的、类似后世“饺子”的“偃月形馄饨”,不过这个时候大多叫汤中牢丸。
文安看着摆满菜肴的桌子,又看了看侍立在一旁的王禄、张婶和陆清宁姐弟,开口道:“今日元日,家里没那么多规矩,都坐下一起吃吧。”说完,拉过丫丫坐到自己身边。
王禄和张婶吓了一跳,连忙摆手:“郎君,这不合规矩,奴婢们……”
“无妨,”文安打断他们,“今日特殊,且在家里。我说了算,坐吧。”
他的语气依旧没什么起伏,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持。王禄和张婶对视一眼,终究不敢违逆,忐忑又感激地在末位小心翼翼地坐了半个屁股。陆清宁拉着弟弟,也挨着文安下首坐了。
一时间,堂屋内气氛有些微妙,但也透着一种难得的、属于“家”的暖意。文安率先动筷,众人这才渐渐放松下来。丫丫小口吃着文安给她夹的菜,偶尔偷偷抬眼看看文安。
晚宴过后,天色已然全黑。
外面隐隐传来街坊邻居的欢笑声和零星的爆竹声(此时是烧竹竿,取其爆裂之声)。文安站在院中,望着被各色灯笼映照得有些泛红的夜空,心中忽然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他想出去看看,看看这大唐长安的元日夜景。
来到这个时代,转眼已是第三个年头,不是在挣扎求存,就是在应对各种明枪暗箭,竟从未真正悠闲地领略过这座千古名城的夜晚。
今日皇帝李世民特意下旨“金吾不禁”,此时正是长安城最热闹的时候。
文安转过身,对院里众人说道,“我想出去走走,看看夜景,你们可要同去?”
那些世家出身的官员,脸色大多不太好看,显然在新一轮的权力分配中,他们并未占到太多便宜,皇帝正在一步步地将关键位置换上自己放心的人。
等到所有诏书宣读完毕,日头已经升得老高,眼看快接近午时了。文安站得腿脚酸麻,肚子里咕咕直叫,只觉得比在将作监上一天班还要累。
随后,又颁布了几道政令,其中一道政令规定:
此后,凡九品上在京官员,每月初一十五参加朝会,谓之大朝会,五品上官员仍需每日一朝,谓之小朝会或朝会;各地官员每旬休沐一日,此作为制度实行。在京官员实行间日视事,即上午上值,下午休息……
本来有些昏沉的文安,在听到这些后,精神一振,心中不禁想着,这唐代的官员福利这么好吗,难怪从古至今,都挤破头想进编制。
可惜的是不是下午上值,要是下午上值,上午也就不用起那么早了。还有就是每月两次大朝会,也不知道李世民咋想的,要那么多小虾米上朝干什么。
终于,随着内侍一声尖利的“退朝——”。
文安如蒙大赦,跟着人流麻木地往外挪动。
刚踏出太极殿那高大的门槛,还没等他深吸一口新鲜空气,几只大手就先后拍在了他的肩膀上。
“文小子!明天中午,来家里!老夫刚得了些好酒,明日不醉不休!”尉迟恭嗓门洪亮,震得文安耳朵嗡嗡响。
程咬金也挤了过来,咧着大嘴:“还有俺老程家!文小子你可不能厚此薄彼!后天老夫让处默那小子去接你!”
秦琼和牛进达也表示了同样的意思。
文安被这群热情过度的老将军和小将军围在中间,只觉得头皮发麻。他本质上还是那个渴望缩回自己壳里的社恐,但经历了这么多事,他也明白这些“不醉不休”的邀请背后,是某种程度的认可和接纳。
他挤出一个有些僵硬的笑容,一一拱手应承下来:“一定,一定,多谢诸位伯伯们的厚爱……”
与众人分别在皇城外,文安几乎是逃也似的钻进了自家马车,瘫在车厢里,长长吁了口气。
回到永乐坊家中,院子里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张婶和陆清宁正在厨房里忙碌,空气中飘荡着诱人的食物香气。
王禄则指挥着陆青安在张贴新的红联,这红联是文安昨日便写好的,字比之去年有些进步,勉强看得过去了。
丫丫穿着张婶新给她做的、厚实暖和的棉衣,安安静静地坐在廊檐下的小马扎上,看着众人忙碌,偶尔也会去帮忙,不过众人哪会让她做事,毕竟,丫丫也是名义上的主子。
见到文安回来,张婶连忙迎上来,脸上堆着笑:“郎君回来了,朝会辛苦了。”
文安摆了摆手,示意不必多礼。他目光扫过院子里的几人,心中微微一动。将他们都召集到堂屋,然后从袖袋里掏出几个早就准备好的、用红纸包着的物事。
“今日元日,讨个吉利。”
文安将红包依次递给王禄、张婶、陆清宁和陆青安。给王禄和张婶的厚实些,给陆清宁姐弟的则稍薄。
“这……这如何使得……”
王禄连连推辞,手却有些颤抖。
“拿着吧,一年到头,辛苦你们了。”文安语气平静,却带诚恳和不容拒绝的意味。
最终,王禄、张婶千恩万谢地收下了,陆清宁和陆青安也很高兴,躬身行礼。
就连坐在一旁的丫丫,文安也给了她一个小巧的、装着几枚崭新开元通宝的红色丝囊。
丫丫接过丝囊,紧紧攥在手心里,低着头,小声说了句:“谢谢……阿兄。”
声音虽细若蚊蚋,却让文安微微一怔,心里某个角落似乎柔软了一下。
他打量了一下这几个与自己命运相连的人。
王禄精神头更足了,张婶脸上也多了些红润。
变化最大的是陆清宁和陆青安姐弟,刚来时面黄肌瘦、眼神惶恐,如今脸上有了肉,个子也蹿高了一截。
陆清宁出落得越发清秀,陆青安则壮实了不少,眼神里有了属于少年的光彩。
丫丫虽然依旧沉默寡言,偶尔夜里还是会惊醒,但至少不再像刚来时那样时时刻刻如同惊弓之鸟,脸上也渐渐有了些孩童应有的柔和线条。
很快,丰盛的元日宴席摆上了堂屋的桌子。鸡鸭鱼肉,竟然还有两三盘新鲜的时蔬,是张婶费了好大劲才买到的,琳琅满目,甚至还有文安指点张婶做的、类似后世“饺子”的“偃月形馄饨”,不过这个时候大多叫汤中牢丸。
文安看着摆满菜肴的桌子,又看了看侍立在一旁的王禄、张婶和陆清宁姐弟,开口道:“今日元日,家里没那么多规矩,都坐下一起吃吧。”说完,拉过丫丫坐到自己身边。
王禄和张婶吓了一跳,连忙摆手:“郎君,这不合规矩,奴婢们……”
“无妨,”文安打断他们,“今日特殊,且在家里。我说了算,坐吧。”
他的语气依旧没什么起伏,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持。王禄和张婶对视一眼,终究不敢违逆,忐忑又感激地在末位小心翼翼地坐了半个屁股。陆清宁拉着弟弟,也挨着文安下首坐了。
一时间,堂屋内气氛有些微妙,但也透着一种难得的、属于“家”的暖意。文安率先动筷,众人这才渐渐放松下来。丫丫小口吃着文安给她夹的菜,偶尔偷偷抬眼看看文安。
晚宴过后,天色已然全黑。
外面隐隐传来街坊邻居的欢笑声和零星的爆竹声(此时是烧竹竿,取其爆裂之声)。文安站在院中,望着被各色灯笼映照得有些泛红的夜空,心中忽然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他想出去看看,看看这大唐长安的元日夜景。
来到这个时代,转眼已是第三个年头,不是在挣扎求存,就是在应对各种明枪暗箭,竟从未真正悠闲地领略过这座千古名城的夜晚。
今日皇帝李世民特意下旨“金吾不禁”,此时正是长安城最热闹的时候。
文安转过身,对院里众人说道,“我想出去走走,看看夜景,你们可要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