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浇灌工具-《在大唐苟活》

  阎立德见到文安来找他,手里又拿着一卷厚厚的图纸,那双平日里总是带着几分严肃和审视的眼睛,瞬间亮了一下。

  前几次的经验告诉他,这个看似怯懦的少年监丞,每次主动找来,多半是又捣鼓出了什么实在有用的东西。防疫、火炕、贞观犁,莫不如此。

  “文丞,何事?”阎立德放下手中的笔,语气比平时缓和了不少。

  “少监,”文安将图纸双手奉上,依旧低着头,声音不大,“下官奉命勘察泾水镇旱情,归来后查阅旧档,偶有所得,绘制了几种引水灌溉工具的图样,请少监过目。”

  阎立德接过图纸,入手沉甸甸的。他展开第一张,是那幅结构复杂的脚踏翻车详图。初看时,眉头微蹙,似乎有些不解其意。但当他顺着文安的标注,看清其传动原理和连续提水的运作方式后,眼神骤然凝聚!

  他又快速翻看了手摇翻车、两种筒车的图样,尤其是看到那利用水流自身动力、无需人力畜力就能日夜不停提水灌田的筒车原理说明时,握着图纸的手竟微微有些颤抖。

  这……这简直是巧夺天工!

  他根本不需要再去搞什么实物验证!以他掌管工程营造多年的眼力和经验,只看这图纸上的结构、原理和标注,就已断定,这些东西绝非空中楼阁,而是切实可行、效率卓着的灌溉利器!尤其是那筒车,若能造设于渭水及其支流沿岸,能解多少高岸田地缺水之苦?

  阎立德猛地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盯着一旁垂手而立的文安,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这个少年。此子脑子里,究竟还装着多少这等惊世骇俗、却又于国于民大有裨益的学问?

  “好!好!好!”

  阎立德连说三个好字,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文丞,你……你又立大功了!”

  他不再多言,小心翼翼地将图纸卷好,如同捧着稀世珍宝,对文安丢下一句“你在此等候”,便大步流星地冲出廨房,甚至来不及穿戴整齐官袍,径直朝着皇城方向奔去。他必须立刻面圣!

  两仪殿内,李世民正对着几份来自河北道的紧急奏报发愁,那里旱情尤为酷烈,已有小股流民滋事的苗头。听闻阎立德有急事求见,他揉了揉眉心,还是宣了进来。

  当阎立德将那份还带着文安手上温度的图纸铺在御案上,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地将几种新式灌溉工具的原理和预期效果阐述一遍后,李世民先是愣住,随即霍然起身,俯身仔细观看那些图纸。

  他的目光如同鹰隼,掠过翻车精巧的龙骨链条,定格在筒车那利用自然之力的巧妙构思上。

  作为马上得天下的帝王,他或许不懂最精深的工程技术,但他太懂得什么东西能真正解决眼前的困境,什么东西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国力提升!

  “无需人力畜力,借水流自身之力,昼夜不息,引水灌田……”李世民低声重复着阎立德的话,眼中仿佛有火焰在燃烧,“此言当真?此物……果真能成?”

  “陛下!臣以项上人头担保!”

  阎立德激动得胡子都在抖动,“文监丞所绘之图,结构严谨,原理清晰,尺寸标注明确!依图制造,绝无问题!此物若成,推广于渭水、洛水、黄河沿岸高地,则关中旱情可解大半,春播有望矣!”

  李世民猛地一拍御案,震得笔架上的御笔都跳了起来。

  “天佑我大唐!天赐文安于朕!”他畅快大笑,多日积压的郁闷和焦虑仿佛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口,“阎卿!”

  “臣在!”

  “朕命你,即刻调集将作监所有可用之工匠,优先打造此文安所献之翻车、筒车!要快!先在泾水镇试点,若果真有效,立刻绘图颁行天下,各州县依样仿制,不得有误!”

  “臣遵旨!”阎立德高声应诺,躬身退出时,脚步都轻快了几分。

  殿内,李世民独自站在巨大的地图前,目光落在蜿蜒的渭水之上,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文安……这个名字,在他心中的分量,又一次加重了。

  此时的文安还忐忑地等在阎立德的廨房里,这几天又是勘察又是绘图的,尤其是绘图,极其耗费心神,他想着,交了这差事,应该能回去好好睡一觉了吧。

  阎立德带着图纸风风火火地冲回将作监时,文安还蔫头耷脑地等在他的廨房里,脑子里混混沌沌,只想赶紧回家,一头栽倒在那暖烘烘的火炕上,睡个天昏地暗。

  然而,阎立德带回来的命令,让他的想法落空了。

  “文丞!”

  阎立德的声音因激动而格外洪亮,震得文安耳朵嗡嗡作响,“陛下有旨,此事由我将作监全权负责,即刻调集工匠,优先打造你所献之翻车、筒车!你,亲自督办,先在泾水镇试点!”

  文安有些无奈,可看着阎立德那不容置疑的眼神,再想想泾水镇外那片片龟裂的田地和农人绝望的目光,他到嘴边的推脱话,又生生咽了回去。

  他默默地躬了躬身,算是领命。心里那点来自后世的良知,像根细小的鞭子,抽打着他这具疲惫不堪、只想缩回壳里的躯体。

  接下来的三天,文安几乎是住在了将作监的工坊里。监内手艺最好的木匠、铁匠被尽数召集起来,围着文安的图纸,日夜赶工。

  文安不得不强打精神,穿梭在各种刨花、锯末和叮当的敲打声中,用他那磕磕绊绊、却力求精准的语言,向工匠们解释每一个关键部件的尺寸、榫卯和安装要点。他嗓子说哑了,眼睛熬得比之前被弹劾时还要红,整个人像是被掏空后又填满了木屑和疲惫。

  好在将作监的工匠确实手艺不凡,加上图纸详尽,三日后,几架脚踏翻车、手摇翻车以及两种规格的筒车,便已打造完毕,拆卸开来,装上牛车。

  阎立德亲自点了二十余名精干匠役,划归文安调遣。他自己也换上了一身便于行动的常服,与文安一同前往泾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