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是谁……擅自更改了席位?-《郡主今天保住小命了么?》

  并非流言蜚语,

  裴衍幸将杯中烈酒一饮而尽,灼热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仿佛也给了他直面此问的勇气。

  转向裴衍铮,目光沉静而坦荡,

  是本王,倾心于她。

  他将自己的心意,毫无保留地摊开在这个向来耿直中立、只知戍守边关的皇弟面前。

  在这冰冷彻骨的皇权倾轧中,似乎也只有在这个心思纯粹的弟弟面前,他才能感受到一丝微薄的、名为亲情与信任的暖意。

  裴衍铮闻言,刚毅的脸上并未露出太多意外之色。

  皇兄待他,向来少有隐瞒。

  臣弟还以为,

  他沉吟道,声音带着军人特有的粗粝,

  自初初妹妹成婚后,皇兄便已……释怀了。

  他是真的想不通。

  眼前这位在战场上杀伐决断、令敌军闻风丧胆的皇兄,这个一度被他奉为榜样的存在,为何偏偏在儿女情长上如此……优柔寡断,执迷不悟。

  爱情,当真有那么好?

  女人,当真有那么好?

  能比得过与他同生共死的士卒们好?

  能比得过那些将后背全然交托给他的忠诚部下?

  他在心中默默比较着,眉头不自觉地拧紧。

  虽说……初初妹妹确实灵动可爱,比京城里那些矫揉造作的贵女们讨喜得多。

  裴衍幸只淡然一笑,未置可否,抬手又是一杯烈酒入喉,灼烧感一路蔓延至心底。

  他这个皇弟的榆木脑袋,在感情一事上的不开窍,倒是和初初有得一拼。

  “二弟如今,”

  他放下酒杯,声音平稳,听不出情绪,

  “仍只愿长驻边关?不曾想过回这京城?”

  裴衍铮见状,也仰头陪了一杯,酒盏落案发出清脆一响。

  抬手抹去唇边酒渍,语气斩钉截铁:

  “是,臣弟不愿回京。边关虽苦,却简单痛快,眼里只有杀敌,心中只念上阵。京城……纷纷扰扰太多,臣弟愚钝,应付不来。”

  顿了顿,目光坦荡地看向裴衍幸,声音沉厚,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臣弟,还是更愿追随皇兄。”

  只这一句,便已足够。

  无需更多华丽的辞藻或誓言,已然表明了他在这场无声夺嫡中的立场——

  他裴衍铮,选择站在轩王身后。

  裴衍幸执杯的手微微一滞。

  他如何听不出,这是皇弟在向他投诚,交付的是毫无保留的信任与麾下边关铁骑的忠诚。

  只是……

  他并非是个好皇兄。

  在他的棋局与算计里,即便是这个对他推心置腹的二弟……裴衍铮,又何尝不是一枚需要权衡、需要……必要时或许也要忍痛割舍的棋子?

  心底某处似被细微的针刺了一下,泛起一丝难以言喻的涩然。

  而后,两人极有默契地不再谈论这些沉重的话题,只是你一杯,我一杯,沉默地对饮起来。

  所有的未尽之言,所有的承诺与隐忧,都融在了这辛辣的御酒之中。

  裴衍铮一向对这种觥筹交错的宫宴提不起半分兴致。

  在他眼中,那些靡靡丝竹与曼妙歌舞,远不如边关的号角与战鼓来得激昂。

  他百无聊赖地四处张望,心下盘算着找个什么由头溜出去透透气,活动活动筋骨。

  目光漫无目的地扫过人群,却蓦然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定格在一个孤零零的小身影上。

  那身影……瞧着熟悉得很。

  倒像是小时候总爱揪他头发、把他当大马骑的那位娇纵又灵动的小郡主。

  只是……她怎么会独自坐在宗室区域?

  按礼制,她既已出嫁,理应随其夫君,安排在官员命妇的席位才是。

  “皇兄……”

  他怀疑是自己久在边关,眼神不济了,下意识拉了拉身旁裴衍幸的衣袖,压低声音,带着几分不确定,

  “你瞧那边角落里坐着的……是不是初初妹妹?”

  裴衍幸闻言,眉头不由微微一蹙。

  初初?

  她怎么可能出现在那里?

  他分明记得,自己在过目寿宴席位安排时,特意将她安置在林欢竹与沈淮之附近。

  他深知她最不喜独自面对陌生环境,而今日他必然诸事缠身,无暇他顾,放在沈淮之身边,至少能得些照应。

  可当他顺着裴衍铮示意的方向望去时——

  在那喧嚣繁华的背景下,在琉璃灯盏流转的耀眼光芒中,

  那道纤细的身影局促地端坐着,仿佛与周遭的热闹格格不入,脆弱得……弹指可破。

  不是初初,又是谁?

  一股无名火夹杂着难以言喻的担忧,悄然窜上心头。

  是谁……擅自更改了席位?

  裴衍幸缓缓直起身,挺拔的身姿在席间显得格外突兀。

  他凌厉的目光如同淬了寒冰的刀锋,不动声色地扫视着四周每一张面孔。

  试图从那些或谄媚、或恭敬、或沉醉于歌舞的神情中,捕捉到一丝与席位变动相关的蛛丝马迹。

  然而,周遭仿佛无一人与此事有关。所有人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自己的事。

  品着御酒,尝着佳肴,低声交谈,欣赏歌舞,一派置身事外的和谐景象。

  这处处洋溢的和谐,在此刻的他看来,却处处透着精心粉饰过的诡异。

  幸儿……

  就在这时,一道略微有些苍老,却足够温和慈祥的声音,自那至高无上的主位传来。

  端坐于凤座之上的太后,正看着突然起身、居高临下环视四周的皇孙,面容虽依旧和煦,眼底却掠过一丝不解与探询。

  裴衍幸瞬间收敛了周身所有外泄的情绪。

  他意识到自己方才的失态已然引起了皇祖母的注意。他即刻回身,朝着上位深深一揖,姿态无可挑剔,声音沉稳:

  皇祖母。

  幸儿,来,到皇祖母身边来。

  太后慈爱地招手,示意他上前。

  此次寿辰,她这位皇孙出力甚多,各项事宜办理得井井有条,排场、细节都甚合她心意,她自然是满意的。

  裴衍幸依言上前,步履沉稳地走到太后身侧的锦凳坐下。

  他姿态恭敬,礼仪周全,却也带着一层不易察觉的、恰到好处的疏离。

  他心中清明:

  皇祖母最是疼爱二弟衍铮,那份疼爱是发自心底的袒护与亲近。

  而对他,唯有当他立下显赫功绩,或是像此次寿宴般将差事办得漂漂亮亮时,才能换来皇祖母片刻的垂青与和颜悦色。

  因此,他在皇祖母面前,一向谨慎有礼,从不奢求过多的亲昵,却也保持着足够的顺从与“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