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朝廷之争-《大梁好声音》

  忙完这一切,申怀安还在考虑哪些地方有遗漏。

  这时明镜过来道:“我说小师叔,辰王府里还关着那么多女子,如何处置?”

  申怀安:“怎么,你一个道士想着还俗了,说,你看上哪个,师叔为你做媒。”

  胖子:“说什么呢,我只是见她们太可怜了,是不是先放了她们回家团聚。”

  申怀安:“再等两天吧,到时我要在潼州当众问案。”

  胖子:“就你爱显摆。”

  申怀安:“我说死胖子,我这是向潼州百姓彰显朝廷的恩德,你不懂就别瞎掺和。

  这两天你和笃竹辛苦些,多留意一下辰王府的旧人。

  看有什么线索,我总感觉辰王的失踪有些蹊跷。”

  明镜:“你也别太操心了,时间不早了,先休息一下。

  要不要我去找几个美人来陪你。”

  申怀安拿起茶杯砸向明镜:

  “我说死胖子,你越来越欠揍了,竟敢这么和我说话。”

  明镜:“你不是好这一口吗,好家伙,这些天关在这里。

  每天有美女相伴,我还以为你不习惯了呢?”

  申怀安:“就你知道的多,这几天你天天喝着上千两银子一斤的美酒,怎么没把你给喝死?”

  明镜:“小师叔,说实在的,那个夏景恒虽然不是个东西,但这两天也没有亏待我们。

  除了美女,还有美酒,而且还可以敞开了喝。”

  申怀安:“看你都胖成什么样了,还喝,小心哪天喝死你。”

  明镜:“只要有酒,死也值当。”

  申怀安:“你……”

  明镜:“好了,你先休息一下。

  如果想要美女就叫我,我和笃竹在外边守夜。”

  还没等申怀安接话,明镜就和笃竹退到出大厅,并关上大门。

  院子里,笃竹道:“二师兄,你和小师叔说话越来越没谱了。

  他必定是我们的师叔,还是要尊重的。”

  明镜:“这小子这几天很是劳累,他心里有太多事放不下。

  我只是让他好好放松一下,别被事情压坏了身子就不好了。”

  笃竹:“你这一套对小师叔好像很管用。”

  明镜:“朝廷削藩那是大事。

  这么多年了,没想到这小子几天就办到了,而且还兵不血刃。

  普天之下,也没有谁能做到了。

  师父说过,他是个人才,我们帮不了他,只能如此了。”

  笃竹:“还是师兄想得周到。”

  明镜看着笃竹道:“你什么时候也会拍马屁了,我好像是你第一次夸我吧。”

  笃竹默不作声,这几天发生的事他也是看在眼里。

  这个小师叔果然能力超群,师父说过,跟在他身边没有错。

  申怀安在大厅里和衣而眠,他知道越是现在越是要提高警惕。

  现在的首要任务是保障潼州的一切正常,然后等朝廷派一位州府前来上任,那他就可以回京复命了。

  昭历七月初六,现在潼州发生的一切,朝廷还并不知晓。

  申怀安写好奏折让朱雀派人送往京城,并让朝廷安排官员来接管潼州。

  刚吃完早饭,有人汇报说门口有几位老者求见钦差大人,说是前来为小女收尸。

  申怀安知道他们说的就是被莫成才残害的那两名女孩。

  飞鱼卫的动作果然迅速,这么快就找到了死者家属。

  申怀安命人将几位老者请了进来,带到莫成才的院子里,那两名女孩已被兄弟们安放在床上。

  看到自己的孩子惨死在辰王府,几名老者突然绷不住了。

  来之前飞鱼卫已告诉他们了,可是在看到女儿的那一刻,还是撕心裂肺的哭了起来。

  他们各自抱着自己死去的女儿痛哭,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不是什么人都能感同身受的。

  这可是两条人命啊,这个莫成才真是该杀,不知之前他还祸害过多少人。

  四名老者各自带着自己的女儿离去,走之前朝申怀安磕头,请钦差大人严惩凶手。

  这两天申怀安高度紧张,每天关注朱雀、沈清乾和叶平西的进度。

  整天不是去府衙就是去仓库或是监牢,有时还会和荀无常在潼州转上一圈,看百姓的生活有没有受到影响。

  当他看到收集起来的汇报时,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这个夏景恒和莫世瑾,还真敢做啊。

  ……

  此时大梁皇宫,皇上看着潼州传来的密报,心中暗喜道:他果然做到了。

  看完密报,皇上对丁升道:“现在外面怎么样?”

  丁升:“回陛下,皇后娘娘和各位妃子、还有皇子每天都会前来问安。

  特别是三皇子,每天都在在外跪两个时辰。”

  皇上:“景伦这孩子,从小就懂事,景维每天都在干吗?”

  丁升:“回陛下,四皇子每在除了在外跪安外,就……就……”

  皇上:“说,他还干了什么?”

  丁升:“陛下,四皇子还是和以前一样,经常出去唱曲听戏。”

  皇上:“这个景维,真是屡教不改,作为皇子他都干了些什么?

  这个市井这徒有什么两样,看来景维是指望不上了。

  现在京里除了景维,景良又年幼。

  也难怪景伦每天这么上心了,是该磨炼一下他了。”

  皇上看似和丁升在说话,但更像是自言自语,过了一会道:

  “丁升,你速传旨,让大皇子景皓押着辰王世子夏景恒和莫世瑾回京。

  另外将辰王的其他几个儿子下一并护送至京城。”

  丁升:“可是陛下,申怀安的奏章还在路上,目前朝廷谁都不知道潼州情况如何?

  您虽然先得到了密报,但现在传旨是不是会让百官胡乱揣测圣意,是不是再等两天?”

  皇上:“也对,幸好你提醒朕,朕都快被景维给气糊涂了。

  另外你通知下去,明天朕将参与早朝。”

  丁升:“奴才遵旨。”

  ……

  再说清源,当上官慕晴得到潼州夏景恒和莫世瑾已被伏法,也为申怀安感到高兴。

  她不顾叶恨北和秦宛儿的劝阻,执意要去潼州。

  就连清源知府杨仲贤也劝不住,无奈他只得在清源府挑了些文职人员,随上官慕晴前往潼州。

  这些文职人员是前往潼州协助申怀安的,并且他特意嘱咐叶恨北和秦宛儿一定要护住慕晴的安全。

  ……

  昭历七月初七,大梁皇宫,勤政殿早朝。

  皇上病了快半个月了,今天却突然上朝。

  百官跪安后,皇上道:“朕身体不适半月,辛苦各位爱卿了。

  各位爱卿可有要事启奏?”

  户部尚书邢颂坤道:“启禀陛下,先前荆楚借款已解决。

  按计划现在是要整个京城往宁州的官道,请陛下示下。”

  皇上:“上官爱卿是何意见?”

  上官仁远;“回陛下,通往宁州的官道年久失修,往边关送的物资常常延误。

  再说这是年前就计划好的,臣以为可以动工。”

  皇上:“好,既然右相同意,那就动工。

  邢爱卿、罗爱卿,通往宁州的官道,关系我大梁的边防,你们要心全力修复,不可大意。”

  户部尚书邢颂坤和工部尚书罗坚拱手称:遵旨。

  这时吏部尚书万之谦出身奏道:

  “启禀陛下,臣弹劾申怀安,申怀安身为朝廷钦差前往潼州巡查推恩令。

  一路上他不仅不加紧赶路,反而慢慢悠悠。

  到了清源又停留了四五日,到处游山玩水。

  好不容易进了潼州,他不抓紧办差,却天天吃喝嫖赌。

  此有损朝廷威严,有负陛下重托,臣提议免去钦差之职,让其回京领罪。”

  万之谦刚说完,礼部尚书董灿立即出班反驳道:

  “万大人好大的帽子,申怀安是奉旨前往潼州办差。

  作为钦差他有陛下赐的尚方宝剑,可自主行事。

  如今他已进得这潼州城,陛下都没急,你急什么?

  如今你在京城,得到的消息最快也是七天前。

  新的消息还没有传来,你急什么?”

  万之谦:“董大人,可是申怀安一路慢慢悠悠、走走停停这是事实。

  本官身为吏部对于没有作为的官员本就有考察之权。

  申怀安不抓紧办差,又在清源打着钦差仪仗处处显摆。

  有损朝廷颜面,他这是玩忽职守。”

  董灿听完,也不理万之谦,转身奏道:

  “陛下,申怀安作为礼部侍郎,是陛下亲封的钦差。

  再说削藩那是大事,有些事不得不小心行事。

  万大人之言太过武断,再说这又是七天前的消息,目前是什么进展还不知道。

  还请陛下不要误听小人谗言,臣相信申怀安不会无的放矢。”

  万之谦:“董灿你个老匹夫,你说谁是小人呢?”

  董灿:“谁接话谁就是小人。”

  万之谦:“你……”

  这时皇上怒道:“好了,在大殿争吵成何体统。

  你们两个一个身为礼部尚书,一个身为吏部尚书,传出去不怕天下人笑话?

  朕也听说申怀安一路走走停停,还在清源游山玩水,不知他究竟想干什么?

  龚爱卿、上官爱卿,你们怎么看?”

  上官仁远:“回陛下,臣也听说此事,已写信痛斥了他一顿。

  可是他还是我行我素,臣以为他有他的法子。

  再说路途遥远,信息传来传去肯定会有所误传,所以就没有再干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