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放下手里的针线——她正给士兵缝补破损的铠甲,此刻眉头紧锁:“虞姬姑娘说得在理。可若是不瞒,又怕引起恐慌。要不……我们编个理由?比如那岛本就火山频发,这次是自然崩塌,我们只是恰巧在附近,顺手搬了些矿石回来?”
“这个理由倒是能糊弄过去。”淳于越点了点头,又立刻摇头,“可火山崩塌哪有这么巧?偏偏在我们搬空矿石之后?而且那霹雳弹的声响,根本不像是自然崩塌能发出来的。”
船舱里又陷入了沉默,烛火跳动着,把众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顾虑:韩非怕法理上说不通,萧何怕影响民生,淳于越怕坏了名声,项羽怕委屈了将士,蒙恬怕激化边患,虞姬怕失了民心……
嬴政一直没说话,只是端着茶杯,望着窗外的海面。直到舱里静得能听见海浪拍船的声音,他才放下茶杯,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别争了。”
众人立刻看向他,目光里带着期待。
嬴政的指尖在案上重重一敲:“这次的事情,谁都不要提。回去之后,就按吕雉说的,对外宣称那岛是自然火山崩塌,我们只是路过,顺便打捞了些矿石。至于沿海居民听到的声响……就说是天雷劈中了火山,引发了爆炸。”
“陛下!”韩非立刻起身,“这不是欺瞒百姓吗?大秦以法治国,当以诚信为本!”
“诚信?”嬴政抬眼,目光锐利如刀,“告诉他们真相,让他们夜夜担心岛民会来报复,让渔市停滞,让蛮夷生乱,这就是诚信?”他顿了顿,语气缓和了些,“韩非,我知道你重法理,可治国不是只讲法理——有时候,隐瞒是为了更好地守护。”
淳于越也跟着起身:“陛下,史书不可欺啊!若是后世发现我们篡改事实,会如何看待大秦?”
“史书由我们来写。”嬴政的声音带着一丝决绝,“我们只需记下‘东海岛火山崩塌,大秦水师于附近海域打捞矿石,以充国库’,至于其他的,不必多提。后世若有疑问,自有我们留下的海图和矿石为证——那岛本就多火山,自然崩塌,合情合理。”
项羽皱着眉:“陛下,咱们的将士拼了三天,搬矿石、炸岛,都是为了大秦!难道连说句实话都不行吗?”
“不是不行,是不能。”嬴政看向项羽,语气郑重,“将士们的功劳,朕记在心里,回去之后必有重赏。可百姓不需要知道这些——他们只需要知道,大秦能护着他们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就够了。”
蒙恬沉默了片刻,躬身道:“陛下说得是。北境的将士们年年抗匈奴,百姓也只知‘蒙家军护边’,却不知我们多少次死里逃生。只要能护得家国安稳,将士们不在乎是否被知晓细节。”
忽兰也跟着点头:“蒙将军说得对!俺们破穹军打仗,不是为了让百姓知道俺们多厉害,是为了让他们能安心种地、打渔。瞒着就瞒着,俺们不在乎!”
萧何叹了口气,收起账簿:“既然陛下已经决定,臣会让户部配合,调整沿海渔市的税银记录,不让人看出破绽。只是……还需让徐福大人和墨家弟子们也守口如瓶,毕竟他们参与了炸岛的全过程。”
“放心。”赵姬这时才开口,声音温和却坚定,“哀家已经跟徐福和公输先生说过了,此事若是泄露,不仅他们,所有参与的工匠和士兵,都按军法处置。”
众人闻言,都不再说话。他们知道,赵姬的话不是威胁,是提醒——此事关系重大,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虞姬看着众人凝重的神色,轻声道:“其实……百姓或许不会多想。他们每天忙着生计,听到声响,见朝廷说是天雷引发的火山崩塌,大概率只会感叹一句‘天意’,不会深究。”
吕雉点头附和:“虞姬姑娘说得对。我在沛县时,遇到过几次雷击,村民们也只是拜神祈福,从没人追问为什么雷会劈在那里。只要朝廷说得笃定,他们就会信。”
嬴政看着众人,缓缓道:“朕知道,你们心里或许还有顾虑。但记住,我们做这一切,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大秦的安稳,为了后世子孙不再受黑精灵之苦。今日的隐瞒,是为了明日不再有隐瞒的必要。”
他站起身,走到舱窗边,望着远处的星空:“等将来,大秦的蒸汽轮船能走遍四海,等所有潜藏的隐患都被清除,等百姓再也不用怕蛮夷侵扰——那时候,我们再把今日的真相告诉他们,他们自然会明白。”
船舱里的烛火依旧跳动着,却不再让人觉得压抑。韩非坐下,拿起茶杯抿了一口,眼神渐渐坚定;淳于越松开了攥紧的《尚书》,轻轻点了点头;项羽也放下了按在剑柄上的手,脸上的不满渐渐散去。
蒙恬站起身:“陛下放心,末将定会约束好将士,不让他们泄露半个字。”
“臣也会管好户部和博士官们。”王绾这时也开口了,他一直坐在角落里听着,此刻语气沉稳,“大秦日报会按陛下的意思刊发消息,不会出任何差错。”
嬴政点头,目光扫过众人:“既然如此,此事就这么定了。大家都累了,早些歇息吧,明日还要继续赶路。”
众人纷纷起身告退,船舱里渐渐空了下来。赵姬走到嬴政身边,看着他疲惫的侧脸,轻声道:“政儿,委屈你了。”
嬴政笑了笑,摇了摇头:“不委屈。只要能护好大秦,这点委屈算什么?”他看向窗外,海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只有蒸汽轮船的明轮在水里搅动,留下一道道白色的水痕,“阿母,你说,将来的人会理解我们今日的选择吗?”
“会的。”赵姬的声音很轻,却带着无比的笃定,“他们会知道,我们今日的‘欺瞒’,是为了让他们能生活在一个没有血泪的时代。”
海风从舱窗吹进来,带着淡淡的桂花香——那是从咸阳宫带来的,此刻落在赵姬的发间,像撒了把碎星。主舰的汽笛声在夜空中响起,船队继续朝着东方的晨曦驶去,身后的东海渐渐恢复了平静,仿佛那座岛从未存在过一般。
只有船舱里的烛火,还在默默见证着这场关于守护与隐瞒的约定,等待着将来某一天,真相大白于天下的时刻。
“这个理由倒是能糊弄过去。”淳于越点了点头,又立刻摇头,“可火山崩塌哪有这么巧?偏偏在我们搬空矿石之后?而且那霹雳弹的声响,根本不像是自然崩塌能发出来的。”
船舱里又陷入了沉默,烛火跳动着,把众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顾虑:韩非怕法理上说不通,萧何怕影响民生,淳于越怕坏了名声,项羽怕委屈了将士,蒙恬怕激化边患,虞姬怕失了民心……
嬴政一直没说话,只是端着茶杯,望着窗外的海面。直到舱里静得能听见海浪拍船的声音,他才放下茶杯,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别争了。”
众人立刻看向他,目光里带着期待。
嬴政的指尖在案上重重一敲:“这次的事情,谁都不要提。回去之后,就按吕雉说的,对外宣称那岛是自然火山崩塌,我们只是路过,顺便打捞了些矿石。至于沿海居民听到的声响……就说是天雷劈中了火山,引发了爆炸。”
“陛下!”韩非立刻起身,“这不是欺瞒百姓吗?大秦以法治国,当以诚信为本!”
“诚信?”嬴政抬眼,目光锐利如刀,“告诉他们真相,让他们夜夜担心岛民会来报复,让渔市停滞,让蛮夷生乱,这就是诚信?”他顿了顿,语气缓和了些,“韩非,我知道你重法理,可治国不是只讲法理——有时候,隐瞒是为了更好地守护。”
淳于越也跟着起身:“陛下,史书不可欺啊!若是后世发现我们篡改事实,会如何看待大秦?”
“史书由我们来写。”嬴政的声音带着一丝决绝,“我们只需记下‘东海岛火山崩塌,大秦水师于附近海域打捞矿石,以充国库’,至于其他的,不必多提。后世若有疑问,自有我们留下的海图和矿石为证——那岛本就多火山,自然崩塌,合情合理。”
项羽皱着眉:“陛下,咱们的将士拼了三天,搬矿石、炸岛,都是为了大秦!难道连说句实话都不行吗?”
“不是不行,是不能。”嬴政看向项羽,语气郑重,“将士们的功劳,朕记在心里,回去之后必有重赏。可百姓不需要知道这些——他们只需要知道,大秦能护着他们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就够了。”
蒙恬沉默了片刻,躬身道:“陛下说得是。北境的将士们年年抗匈奴,百姓也只知‘蒙家军护边’,却不知我们多少次死里逃生。只要能护得家国安稳,将士们不在乎是否被知晓细节。”
忽兰也跟着点头:“蒙将军说得对!俺们破穹军打仗,不是为了让百姓知道俺们多厉害,是为了让他们能安心种地、打渔。瞒着就瞒着,俺们不在乎!”
萧何叹了口气,收起账簿:“既然陛下已经决定,臣会让户部配合,调整沿海渔市的税银记录,不让人看出破绽。只是……还需让徐福大人和墨家弟子们也守口如瓶,毕竟他们参与了炸岛的全过程。”
“放心。”赵姬这时才开口,声音温和却坚定,“哀家已经跟徐福和公输先生说过了,此事若是泄露,不仅他们,所有参与的工匠和士兵,都按军法处置。”
众人闻言,都不再说话。他们知道,赵姬的话不是威胁,是提醒——此事关系重大,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虞姬看着众人凝重的神色,轻声道:“其实……百姓或许不会多想。他们每天忙着生计,听到声响,见朝廷说是天雷引发的火山崩塌,大概率只会感叹一句‘天意’,不会深究。”
吕雉点头附和:“虞姬姑娘说得对。我在沛县时,遇到过几次雷击,村民们也只是拜神祈福,从没人追问为什么雷会劈在那里。只要朝廷说得笃定,他们就会信。”
嬴政看着众人,缓缓道:“朕知道,你们心里或许还有顾虑。但记住,我们做这一切,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大秦的安稳,为了后世子孙不再受黑精灵之苦。今日的隐瞒,是为了明日不再有隐瞒的必要。”
他站起身,走到舱窗边,望着远处的星空:“等将来,大秦的蒸汽轮船能走遍四海,等所有潜藏的隐患都被清除,等百姓再也不用怕蛮夷侵扰——那时候,我们再把今日的真相告诉他们,他们自然会明白。”
船舱里的烛火依旧跳动着,却不再让人觉得压抑。韩非坐下,拿起茶杯抿了一口,眼神渐渐坚定;淳于越松开了攥紧的《尚书》,轻轻点了点头;项羽也放下了按在剑柄上的手,脸上的不满渐渐散去。
蒙恬站起身:“陛下放心,末将定会约束好将士,不让他们泄露半个字。”
“臣也会管好户部和博士官们。”王绾这时也开口了,他一直坐在角落里听着,此刻语气沉稳,“大秦日报会按陛下的意思刊发消息,不会出任何差错。”
嬴政点头,目光扫过众人:“既然如此,此事就这么定了。大家都累了,早些歇息吧,明日还要继续赶路。”
众人纷纷起身告退,船舱里渐渐空了下来。赵姬走到嬴政身边,看着他疲惫的侧脸,轻声道:“政儿,委屈你了。”
嬴政笑了笑,摇了摇头:“不委屈。只要能护好大秦,这点委屈算什么?”他看向窗外,海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只有蒸汽轮船的明轮在水里搅动,留下一道道白色的水痕,“阿母,你说,将来的人会理解我们今日的选择吗?”
“会的。”赵姬的声音很轻,却带着无比的笃定,“他们会知道,我们今日的‘欺瞒’,是为了让他们能生活在一个没有血泪的时代。”
海风从舱窗吹进来,带着淡淡的桂花香——那是从咸阳宫带来的,此刻落在赵姬的发间,像撒了把碎星。主舰的汽笛声在夜空中响起,船队继续朝着东方的晨曦驶去,身后的东海渐渐恢复了平静,仿佛那座岛从未存在过一般。
只有船舱里的烛火,还在默默见证着这场关于守护与隐瞒的约定,等待着将来某一天,真相大白于天下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