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里,属于赵乾的那些书籍整齐地码放在一角,蒙着一层淡淡的灰尘。嬴娡自己的书则堆放在案几和靠窗的书架上,明显时常翻动。她抽出几本自己正在读的史论和策文集,又找出为姒儿准备的《千字文》和《幼学琼林》。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页上,也洒在母女二人身上。嬴娡耐心地教导女儿认字,声音温柔而清晰。当姒儿乖巧地跟着念诵时,嬴娡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再次飘向墙角那些属于赵乾的书箱。
“像赵家人……”她心里无声地重复着这句话。先生是无心之言,却像一根细小的刺,扎在心间。赵家祖上确出过读书人,可赵乾本人呢?到了他们这几辈,赵家压根没人喜欢读书,都是一些游手好闲之辈居多。赵乾是一个很好的人,却也不爱读书。而他从赵家带来的这些书,她这些年反复研读,其中的道理见解,早已潜移默化地融入她的思想,甚至可能通过她的教导,传递给了女儿。
或许,先生所说的“像”,并非指容貌,也非指那虚无缥缈的祖上荣光,而是指姒儿在学识上展现出的某种早慧与特质,而这种特质,恰恰源于嬴娡自己——这个日夜陪伴、倾囊相授的母亲。只是在这世道,人们习惯性地将孩子的聪慧归功于父系血脉,她怎么可能比不过赵乾。
想通了这一点,嬴娡心中那点微妙的郁结悄然散去。她不再去纠结那句“像赵家人”,反而更坚定了二姐信中所言。
她拿起自己的书,沉浸其中。不知过了多久,她感到衣角被轻轻拉动。低头一看,姒儿正举着一本蒙学读物,小手指着一个字,奶声奶气却异常认真地问:
“阿娘,这个字先生教过,但我忘了。您再教我一遍,好不好?”
嬴娡放下手中的书,将女儿揽入怀中,指着那个字,一字一顿地重新教她。窗外,秋风掠过,卷起几片金黄的银杏叶,而书房内,灯火初上,映照着母女俩依偎苦读的身影,宁静中透着一股向着未知未来默默积蓄的力量。
这样的日子,或许还会持续很久,但有些东西,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不同了。
嬴芷在边关的远程擘画和嬴娡一丝不苟的执行,赢家的产业如同滚雪球般越做越大。原本只算勉强能糊口的家底,如今在嬴水镇已是首屈一指。镇东头新置的百亩良田,镇西畔盘下的两家绸缎庄,还有那间始终客似云来的平民小馆翻修扩建后,成了镇上数一数二的酒楼,又名唤回“五味居”。每日银钱流水般进出,仆从也添了十几个,偌大的老宅院因为修缮扩建越发显得气象万千。
嬴娡已不再是当年那个需要事事亲力亲为、略显局促的年轻妇人。多年的历练和宽裕的生活,在她身上沉淀出一种沉稳干练的气度。她穿着素雅但料子极好的衣裙,发髻梳得一丝不苟,指挥起家中仆役、处理田庄铺面账目来,井井有条,自有威严。外人看来,赢家小八精明强干,把这个家打理得蒸蒸日上,实在是女中豪杰。
然而,这风光体面的背后,那份难以与人言的疲惫,只有嬴娡自己知晓。这疲惫,大半来源于她那名义上的丈夫,赵乾。
赵乾回来了,在离家数年后的一个雨夜,风尘仆仆,沉默寡言。他的归来,并未给这个家带来多少团聚的喜悦,反而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漾开了层层叠叠、难以言喻的涟漪。
所以平时没事,他大多都是到各个田庄去打理事务,很少回来。夫妇二人见面也尴尬,毕竟都心知肚明,这段关系他们彼此维持得很辛苦。
争吵,在他们之间,成了某种心照不宣的惯例,只是不似从前激烈。
为孩子的教育——赵乾觉得姒儿学些诗书便够了,嬴娡却坚持让女儿继续读史书策论;为家中的开销——赵乾偶尔想购置些昂贵的孤本古籍,嬴娡虽不阻拦,但那审慎的目光让他如芒在背;甚至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譬如饭菜的咸淡,仆役的一个眼神,都能成为点燃战火的引线。
只是,这争吵确实没有早年那般频繁和激烈了。并非矛盾化解,而是双方都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倦怠。嬴娡是懒得再费那么多口舌,她还有偌大的家业要操心,有逐渐长大的姒儿要教导,有二姐时常寄来的、充满前瞻性嘱托的家书要研读。而赵乾,或许是认清了自己在这个家中的尴尬位置,他也渐渐沉默了,更多的时候是用一种复杂的、带着审视和些许疏离的目光看着嬴娡忙碌。
这日,嬴娡刚核对完酒楼送来的上月账本,盈利又涨了三成。她揉了揉发胀的额角,正准备去查看姒儿的功课,却见赵乾踱步进了花厅。他手里拿着一封刚收到的信,脸色有些晦暗不明。
“二姐又来信了?”他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嬴娡“嗯”了一声,算是回答。二姐的信是家书,更是她行事的指南针,她并不觉得需要事事向赵乾报备。
赵乾在她对面坐下,将信放在桌上,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信中又说了什么?可是又指点你如何将赢家的招牌挂满嬴水镇,还是……又鼓励你效仿那缇萦、班昭,做些惊世骇俗的读书梦?”他的话语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讽。
嬴娡抬起眼,平静地看着他。多年的争吵让她学会了不再轻易动气,尤其是在自己占尽道理和实力的时候。她甚至微微笑了一下,那笑容里没有什么温度:“二姐关心家中产业,督促家人上进,有何不对?总比某些人,终日空谈,于家无益要强。”
这话刺中了赵乾的痛处,他的脸色瞬间难看起来,但张了张嘴,那股惯常想要反驳的怒火似乎被一种巨大的无力感压了下去。他看着嬴娡,看着她眼角细微的皱纹,那是岁月和操劳共同刻下的痕迹,也看着她眼中那份自己从未拥有过的、掌控一切的笃定。
其实赵乾也并非就像嬴娡所说的那样,一无是处,反而嬴娡很清楚赵乾在这个家里面到底付出了多少。
最终,赵乾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站起身,背影显得有些佝偻:“罢了……罢了……” 他喃喃着,转身离开了花厅,没有再看那封信一眼,也没有像往常那样,争辩到底。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页上,也洒在母女二人身上。嬴娡耐心地教导女儿认字,声音温柔而清晰。当姒儿乖巧地跟着念诵时,嬴娡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再次飘向墙角那些属于赵乾的书箱。
“像赵家人……”她心里无声地重复着这句话。先生是无心之言,却像一根细小的刺,扎在心间。赵家祖上确出过读书人,可赵乾本人呢?到了他们这几辈,赵家压根没人喜欢读书,都是一些游手好闲之辈居多。赵乾是一个很好的人,却也不爱读书。而他从赵家带来的这些书,她这些年反复研读,其中的道理见解,早已潜移默化地融入她的思想,甚至可能通过她的教导,传递给了女儿。
或许,先生所说的“像”,并非指容貌,也非指那虚无缥缈的祖上荣光,而是指姒儿在学识上展现出的某种早慧与特质,而这种特质,恰恰源于嬴娡自己——这个日夜陪伴、倾囊相授的母亲。只是在这世道,人们习惯性地将孩子的聪慧归功于父系血脉,她怎么可能比不过赵乾。
想通了这一点,嬴娡心中那点微妙的郁结悄然散去。她不再去纠结那句“像赵家人”,反而更坚定了二姐信中所言。
她拿起自己的书,沉浸其中。不知过了多久,她感到衣角被轻轻拉动。低头一看,姒儿正举着一本蒙学读物,小手指着一个字,奶声奶气却异常认真地问:
“阿娘,这个字先生教过,但我忘了。您再教我一遍,好不好?”
嬴娡放下手中的书,将女儿揽入怀中,指着那个字,一字一顿地重新教她。窗外,秋风掠过,卷起几片金黄的银杏叶,而书房内,灯火初上,映照着母女俩依偎苦读的身影,宁静中透着一股向着未知未来默默积蓄的力量。
这样的日子,或许还会持续很久,但有些东西,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不同了。
嬴芷在边关的远程擘画和嬴娡一丝不苟的执行,赢家的产业如同滚雪球般越做越大。原本只算勉强能糊口的家底,如今在嬴水镇已是首屈一指。镇东头新置的百亩良田,镇西畔盘下的两家绸缎庄,还有那间始终客似云来的平民小馆翻修扩建后,成了镇上数一数二的酒楼,又名唤回“五味居”。每日银钱流水般进出,仆从也添了十几个,偌大的老宅院因为修缮扩建越发显得气象万千。
嬴娡已不再是当年那个需要事事亲力亲为、略显局促的年轻妇人。多年的历练和宽裕的生活,在她身上沉淀出一种沉稳干练的气度。她穿着素雅但料子极好的衣裙,发髻梳得一丝不苟,指挥起家中仆役、处理田庄铺面账目来,井井有条,自有威严。外人看来,赢家小八精明强干,把这个家打理得蒸蒸日上,实在是女中豪杰。
然而,这风光体面的背后,那份难以与人言的疲惫,只有嬴娡自己知晓。这疲惫,大半来源于她那名义上的丈夫,赵乾。
赵乾回来了,在离家数年后的一个雨夜,风尘仆仆,沉默寡言。他的归来,并未给这个家带来多少团聚的喜悦,反而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漾开了层层叠叠、难以言喻的涟漪。
所以平时没事,他大多都是到各个田庄去打理事务,很少回来。夫妇二人见面也尴尬,毕竟都心知肚明,这段关系他们彼此维持得很辛苦。
争吵,在他们之间,成了某种心照不宣的惯例,只是不似从前激烈。
为孩子的教育——赵乾觉得姒儿学些诗书便够了,嬴娡却坚持让女儿继续读史书策论;为家中的开销——赵乾偶尔想购置些昂贵的孤本古籍,嬴娡虽不阻拦,但那审慎的目光让他如芒在背;甚至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譬如饭菜的咸淡,仆役的一个眼神,都能成为点燃战火的引线。
只是,这争吵确实没有早年那般频繁和激烈了。并非矛盾化解,而是双方都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倦怠。嬴娡是懒得再费那么多口舌,她还有偌大的家业要操心,有逐渐长大的姒儿要教导,有二姐时常寄来的、充满前瞻性嘱托的家书要研读。而赵乾,或许是认清了自己在这个家中的尴尬位置,他也渐渐沉默了,更多的时候是用一种复杂的、带着审视和些许疏离的目光看着嬴娡忙碌。
这日,嬴娡刚核对完酒楼送来的上月账本,盈利又涨了三成。她揉了揉发胀的额角,正准备去查看姒儿的功课,却见赵乾踱步进了花厅。他手里拿着一封刚收到的信,脸色有些晦暗不明。
“二姐又来信了?”他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嬴娡“嗯”了一声,算是回答。二姐的信是家书,更是她行事的指南针,她并不觉得需要事事向赵乾报备。
赵乾在她对面坐下,将信放在桌上,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信中又说了什么?可是又指点你如何将赢家的招牌挂满嬴水镇,还是……又鼓励你效仿那缇萦、班昭,做些惊世骇俗的读书梦?”他的话语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讽。
嬴娡抬起眼,平静地看着他。多年的争吵让她学会了不再轻易动气,尤其是在自己占尽道理和实力的时候。她甚至微微笑了一下,那笑容里没有什么温度:“二姐关心家中产业,督促家人上进,有何不对?总比某些人,终日空谈,于家无益要强。”
这话刺中了赵乾的痛处,他的脸色瞬间难看起来,但张了张嘴,那股惯常想要反驳的怒火似乎被一种巨大的无力感压了下去。他看着嬴娡,看着她眼角细微的皱纹,那是岁月和操劳共同刻下的痕迹,也看着她眼中那份自己从未拥有过的、掌控一切的笃定。
其实赵乾也并非就像嬴娡所说的那样,一无是处,反而嬴娡很清楚赵乾在这个家里面到底付出了多少。
最终,赵乾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站起身,背影显得有些佝偻:“罢了……罢了……” 他喃喃着,转身离开了花厅,没有再看那封信一眼,也没有像往常那样,争辩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