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找龚雪给许多鱼请长假-《1978:买四合院娶女神成文豪》

  2004年2月5日,片场休息室

  时间过去了一个多月,利维斯登片场内的节奏却愈发紧凑有序。

  许愿推开休息室的门,看到许多鱼正窝在沙发里,眉头紧锁地盯着今天拍摄的素材回放。年轻人脸上的稚气未脱,但眼神里多了几分之前没有的专注和审视。

  “进度怎么样?”许愿倒了杯热水,放在儿子面前的茶几上。

  许多鱼抬起头,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爸。比刚开始好多了,但……还是觉得不够好。”他指着监视器上刚刚拍完的“邓布利多军”在有求必应屋训练的片段,“你看这里,丹尼尔和艾玛的走位,我觉得可以再调整一下,让画面更有动感,而不是简单地并列站开。还有这里的镜头切换,节奏可以更快点,突出训练的紧张感。”

  许愿坐下来,认真地看了一遍回放。他没有立刻评价,而是问:“你和罗杰(摄影指导罗杰·普拉特)讨论过你的想法吗?”

  “讨论了,”许多鱼点头,“罗杰给了我几个方案,我们试了其中两种,效果还不错。他还教了我很多关于如何利用广角镜头制造空间感,以及特写镜头捕捉微妙表情的技巧。”他的语气中带着对前辈的敬佩。

  “约翰艺术指导约翰·布里奇斯那边呢?”许愿继续问,“‘魔法部’法庭那场重头戏的布景,你觉得氛围够了吗?”

  “法庭的宏大和冰冷感是够了,”许多鱼思索着说,“但我跟约翰提过,能不能在陪审团座椅的细节上,再增加一些更显傲慢和华而不实的魔法装饰?用来衬托乌姆里奇和福吉那帮人的官僚气息。约翰觉得很有意思,正在尝试。”

  许愿看着儿子,眼中流露出欣慰。这一个多月,他亲眼看着许多鱼从一个初次喊“Action”时会紧张到声音发颤的新手,迅速成长为一个会主动思考、敢于提出想法、并能与各个部门负责人有效沟通的“小许导演”。他不再仅仅是在执行既定的分镜,而是开始注入自己的理解和美学追求。

  “犯错呢?还怕吗?”许愿端起自己的水杯,语气随意地问道。

  许多鱼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怕还是有点怕,但没那么慌了。大卫说得对,片场就是一个不断试错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灯光不对就调整灯光,表演不到位就再来一条,镜头没抓住重点就重新设计。关键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清晰地传达出去。”他顿了顿,补充道,“就是……有时候觉得时间不够用,想学的东西太多了。”

  “贪多嚼不烂,”许愿温和地提醒,“把你目前能掌控的每一个镜头拍扎实,比空想十个完美的镜头更重要。《凤凰社》的基调你已经把握得很准了——压抑中的反抗,黑暗里的微光。保持住这个核心,细节自然会丰满起来。”

  许多鱼认真地点点头,父亲的话总是能切中要害。

  “爸,”他忽然问道,“你当年写《哈利·波特》,后来又决定把它拍出来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它会变成现在这样?”他环顾了一下四周,意指这个庞大而精密的制片体系。

  他轻轻摇头:“当时只想讲一个好故事。至于后来……是故事本身,以及像大卫、约翰、罗杰,还有丹尼尔他们这样热爱它的人,一起把它推到了今天这个位置。”他看向儿子,眼神深邃,“你现在做的,也是一样。不只是完成一部电影,而是在守护和延续一个很多人共同相信的世界。”

  许多鱼沉默了片刻,郑重地说:“我明白了。”

  2004年2月27日,他拿起桌上的内部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语气平静但不容置疑:“让多鱼来我临时办公室一趟。”

  几分钟后,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请进。”

  许多鱼推门走了进来。

  “爸,您找我?”许多鱼走到办公桌前。

  许愿没有立刻回答,他指了指桌前的椅子示意儿子坐下,然后拿起桌上的另一部电话,熟练地拨通了一个跨越八个小时时区的长途号码。

  几声长音后,电话被接起,传来一个温柔而略带疑惑的女声,说的是中文:“喂?”

  “小雪,是我。”许愿的声音放缓了许多,带着一种只有在面对电话那头的人时才会流露的温和。

  “许愿?这个时间打来,伦敦那边是……上午吧?出什么事了吗?”远在上海的龚雪显然有些意外,语气里带着关切。

  “没什么事,别担心。是有件关于儿子的事,想和你商量。”许愿看了一眼正襟危坐、面露好奇的许多鱼,继续说道,“小雪,咱儿子许多鱼,已经开始独立当导演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钟,似乎是在消化这个消息,随即传来龚雪提高了音调、充满惊喜和难以置信的询问:“多鱼已经独立当导演了?真的吗?在……在你们那个剧组里?”

  “是的。”许愿肯定地回答,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不是挂名,是实实在在的。从开始拍摄第一天,我全程让他当导演,他的镜头感、对演员的调度、对剧本的理解,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大卫也看在眼里,说他很有天赋,很有耐心地指导了他很多。这是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对他未来的导演之路,会是极其宝贵的一笔财富。”

  龚雪的声音充满了欣慰:“这孩子……真是长大了。他以前就跟我说,想像你一样当导演,没想到这么快就能上手了。这确实是个难得的机会,能参与这样大规模的制作……” 她顿了顿,语气转为一丝担忧,“可是,他的学业怎么办?他才大二,学校那边……”

  这正是许愿打电话的核心目的,他接过话头,语气沉稳而周密:“这就是我要跟你商量的事。我想,既然机会难得,不如就趁热打铁。《哈利·波特与凤凰社》这部电影,全程让多鱼来担任执行导演,我会在旁监督和指导。预计整个拍摄周期,要到今年10月份才能全部结束。所以,需要你帮忙,给咱儿子在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请一个长假,从现在开始,一直到10月左右。”

  “全程?”龚雪再次被惊到了,“这……会不会压力太大了?他才二十岁,能扛起这么重的担子吗?而且请假这么久,学校那边的手续……”

  许愿耐心地解释,语气充满了对儿子的信任和对局势的掌控:“压力肯定有,但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我相信他的能力,而且有我和整个成熟的制片团队在他身后,出不了大错。至于学校那边,”他稍微放缓了语速,“我知道你有办法。跟上戏的老师好好沟通一下,说明情况。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实践机会,远比在课堂上死记硬背理论要强得多。你可以告诉他们,许多鱼是在他父亲执导的国际大片剧组里进行定向实践学习,我们会出具正式的实习证明和评估报告。这对于上戏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点,他们应该会支持的。”

  电话那头的龚雪沉吟了片刻。她了解许愿,知道他一旦做出决定,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而且通常都是为了儿子最好的发展。她本身也是演员出身,深知实践机会的珍贵。最终,她下定了决心,声音恢复了以往的温柔和坚定:“好吧,我明白了。你说得对,这确实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边你不用担心,我会去找他们系主任和辅导员沟通,把情况说清楚,尽力把假请下来。多鱼能跟着你和大卫先生学习,比在学校里闷头读书强多了。”

  许愿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谢谢你,小雪。辛苦你了。”

  “都是为了儿子。”龚雪轻声说,“那你让多鱼听电话吧,我跟他说两句。”

  许愿将卫星电话递给许多鱼:“你妈妈要跟你说话。”

  许多鱼有些紧张地接过电话,放到耳边:“妈……”

  龚雪的声音立刻变得格外柔和而充满鼓励:“多鱼,刚才你爸爸都跟我说了。你真棒!妈妈为你感到骄傲!能在这么大的剧组里独立当导演,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你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次机会,跟着爸爸和大卫先生好好学,不怕苦,不怕累,知道吗?”

  许多鱼用力点头,仿佛母亲能看到一样:“妈,我知道!我一定会努力的!谢谢您支持我!”

  “傻孩子,跟妈妈还客气什么。学校那边你放心,妈妈会帮你搞定。但是,”龚雪的语气稍微严肃了一点,“就像你爸爸说的,学业也不能完全落下。导演系的理论基础很重要,闲暇时间自己也要看看书,不能断了。上海戏剧学院的毕业证,你必须给我拿到手,听见没有?”

  “听见了,妈!您放心,理论和实践我都不会落下的!”许多鱼郑重地承诺。

  又叮嘱了几句注意身体、按时吃饭之类的话,龚雪才依依不舍地挂了电话。

  许多鱼将电话递还给父亲,脸上因为激动而泛着红光,眼神中充满了感激和跃跃欲试的兴奋。

  许愿放下电话,目光重新落在儿子身上,表情恢复了工作中的严肃与认真:“好了,你都听到了。你的假,你妈妈会帮你请好。从现在开始,到10月份剧组杀青,你这大半年的时间,就完全属于《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了。”

  他站起身,走到许多鱼面前,双手按在儿子的肩膀上,目光深邃:“多鱼,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会把导演的权杖,交到你的手上。我会在旁边看着你,指导你,但最终的决定,需要你自己来做。你会犯错,这不可避免,但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学习。等到这部电影上映,当导演栏里写上‘许多鱼’的名字时,你就真正在这个行业里立足了脚跟。你会成为最年轻的、执导过顶级商业大片的导演之一。”

  许愿的语气充满了期许和一种深远的谋划:“爸会为你铺好以后的路,用我所有的资源和经验。但路,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一步一步去走。记住,才华和机遇固然重要,但扎实的学业和那张上海戏剧学院的毕业证,是你永远不能丢弃的根基和底气。明白吗?”

  许多鱼仰头看着父亲,清晰地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父爱和期望。他深吸一口气,斩钉截铁地回答:“爸,谢谢您!给我这个机会,也谢谢您为我做的一切。您放心,我绝对会好好努力的!我不会让您和妈妈失望,也不会辜负您和大卫先生的信任!学业的事,我也绝不会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