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颔首,“但愿如此,否则,你今天这一关,不好过。”
说着,他用下巴努了努与他们拉开距离的一众文官们,说道:
“看到了吧,这就是你打长孙无忌的下场,满目皆敌。”
李谟看着魏征,一本正经道:“好在这满目皆敌当中,没有魏公。”
魏征饶有兴味道:“何以见得?”
李谟解释道:“如果是的话,怎么会和我站一起。”
“你看看别的文官,都恨不得离我能有多远有多远。”
魏征笑了几声,“哈哈哈......”
“老夫跟他们不一样,他们喜欢和光同尘,老夫是孤臣,不屑于那套做官方式。”
他双手背在身后,缓缓说道:
“陛下昨天来到老夫府上,问老夫要僚友不要。”
“老夫当时说,那就要吧。”
“陛下让老夫对你关照关照。”
魏征瞅着李谟道:“听陛下说,许你正五品上的国子学博士,你没要,老夫当时就知道,你不懂陛下的良苦用心。”
李谟闻言,直接说道:“陛下是想我名正言顺的教导太子殿下。”
魏征眉头微微上挑,惊讶道:
“原来你懂?既然懂,为什么不接受?”
李谟叹了口气道:“我打了长孙无忌一巴掌,跟他结了仇,我傻我才去国子监当官,还不如不当。”
“但谏议大夫不一样,谏议大夫是孤臣,也只对陛下负责,长孙无忌管不着我。”
魏征沉吟两秒,正准备告诉他,今天他就要斩他当谏议大夫的念头。
就在此时,身后响起一道冷哼:
“长孙无忌是管不到你,但是,我御史台可以!”
“御史台监察百官,你们两个谏议大夫,也在其中。”
“李谟,你等着挨参吧。”
听到这话,李谟回头望去,瞧见一个四十来岁的紫袍男人,从他身边经过,皱眉道:
“这位是......”
魏征刚刚从对方身上收回目光,说道:“此人乃是御史大夫,韦挺。”
李谟问道:“跟长孙无忌关系挺好?”
魏征反问道:“怎么看出来的?”
李谟沉吟道:“不然,他怎么不分青红皂白,就要参我?”
魏征投给他一个赞赏眼神,说道:“韦挺跟长孙无忌,关系确实匪浅。”
“你今天的敌手很多啊,不过不用担心,我会帮你一把。”
听到魏征的话,李谟摇了摇头道:“魏公的心意,晚辈心领了。”
“等一下上朝,魏公不用帮我,以免牵累于你。”
“我一个人就行。”
魏征惊异道:“你确定能应付?”
李谟摸了一下怀中准备的东西,认真道:“应该没问题。”
魏征从他脸上看到信心十足,暗暗摇头,年轻人不知道朝堂险恶,也罢,等他顶不住了,自己再上,到时候也能让陛下借坡下驴,改任李谟为国子监博士,颔首道:
“既如此,老夫拭目以待。”
就在此时,承天门忽然敞开,身穿侍卫服的宫门郎大步走出,朗声道:
“诸公可以进了!”
文武百官当即鱼贯而入,来到太极殿。
太极殿,是上早朝的地方。
李谟来到门口,发现太极殿很大,里面放置着上百个坐垫。
唐代的早朝,跟后世的早朝不同。
唐代的早朝上,文武百官手持笏板,正襟危坐听政。
太极殿内,也是硬木地板,进来时,需要脱靴。
在最上方,有个不高的台阶,上面放着一张龙榻御座。
李谟的位置,在大殿中间位置,看到魏征入座之后,指了指右手边空置坐垫,示意他坐下,便坐了下去。
在他的前方,坐着一个个身穿紫袍的大臣。
“陛下驾到!”
就在此时,殿外响起内侍总管季亭英的声音。
文武百官纷纷起身,望着神色不怒自威的李世民,身穿天子朝服,大步走了进来。
等到李世民在龙榻御座上坐定,文武百官纷纷对着他作揖行礼道:
“臣等拜见陛下。”
李世民先看了一眼和文武百官一起行礼的李谟,李谟本就俊朗,戴上獬豸冠,穿上红袍以后,更显得气质非凡,收回目光,对着文武百官颔首道:
“诸位爱卿,免礼入座。”
等到文武百官纷纷坐下,站在台阶下方的季亭英朗声道: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大唐早朝的规矩,谏官与御史,先行上奏。
然后才是其他官员。
谏官,指的就是谏议大夫。
文武百官已经听闻昨天李谟殴打长孙无忌的事,纷纷看向御史大夫韦挺。
韦挺跟长孙无忌关系甚好,再加上御史台有监察百官之权,于情于理,他今日都会站出来,参李谟一本。
在众人的注目下,韦挺整理了一下官袍,手握笏板,就要站起身。
然而,还不等他站起,一道少年声音响起:
“臣谏议大夫李谟,有本陈奏!”
唰的一下,所有人都看向了李谟。
李世民也是一怔,心中大感意外。
他想到了御史大夫韦挺,和御史台的御史们先行上奏,也想到了魏征会上奏。
唯独没想到,李谟会先站出来。
李世民好奇问道:“你要奏陈什么?”
李谟手持笏板,注视着他,说道:
“陛下,臣入宫之时,文武百官,在旁非议臣。”
说着,他指了指前方盯视着自己的韦挺,“御史大夫韦挺,说要参臣。”
然后他又指了指正怒目而来的长孙无忌,“想来长孙尚书,也有很多话要与臣说。”
李谟再次对着龙榻御座方向拱了拱手,说道:
“臣想请陛下恩准,让群臣当中,对臣不满的人,都站出来,与臣对辩。”
你这是要舌战群儒啊......李世民吃了一惊,转头望向魏征,以为是他的主意,发现魏征也是一脸错愕,顿时明白,这是李谟自己的想法,扯了扯嘴角,这么多人要参你,能顶得住吗。
不等李世民开口,一名身穿红袍的四十来岁中年男人忍不住站了起来,冷哼一声道:
“李谟!你年未弱冠,读了几卷书?识得几个字?也配在这庙堂之上,大言不惭?”
众人望去,见站起来的人,是礼部侍郎令狐德棻。
李谟看着他,拱手问道:“不知阁下是?”
令狐德棻淡淡道:“本官是礼部侍郎,令狐德棻!”
说着,他用下巴努了努与他们拉开距离的一众文官们,说道:
“看到了吧,这就是你打长孙无忌的下场,满目皆敌。”
李谟看着魏征,一本正经道:“好在这满目皆敌当中,没有魏公。”
魏征饶有兴味道:“何以见得?”
李谟解释道:“如果是的话,怎么会和我站一起。”
“你看看别的文官,都恨不得离我能有多远有多远。”
魏征笑了几声,“哈哈哈......”
“老夫跟他们不一样,他们喜欢和光同尘,老夫是孤臣,不屑于那套做官方式。”
他双手背在身后,缓缓说道:
“陛下昨天来到老夫府上,问老夫要僚友不要。”
“老夫当时说,那就要吧。”
“陛下让老夫对你关照关照。”
魏征瞅着李谟道:“听陛下说,许你正五品上的国子学博士,你没要,老夫当时就知道,你不懂陛下的良苦用心。”
李谟闻言,直接说道:“陛下是想我名正言顺的教导太子殿下。”
魏征眉头微微上挑,惊讶道:
“原来你懂?既然懂,为什么不接受?”
李谟叹了口气道:“我打了长孙无忌一巴掌,跟他结了仇,我傻我才去国子监当官,还不如不当。”
“但谏议大夫不一样,谏议大夫是孤臣,也只对陛下负责,长孙无忌管不着我。”
魏征沉吟两秒,正准备告诉他,今天他就要斩他当谏议大夫的念头。
就在此时,身后响起一道冷哼:
“长孙无忌是管不到你,但是,我御史台可以!”
“御史台监察百官,你们两个谏议大夫,也在其中。”
“李谟,你等着挨参吧。”
听到这话,李谟回头望去,瞧见一个四十来岁的紫袍男人,从他身边经过,皱眉道:
“这位是......”
魏征刚刚从对方身上收回目光,说道:“此人乃是御史大夫,韦挺。”
李谟问道:“跟长孙无忌关系挺好?”
魏征反问道:“怎么看出来的?”
李谟沉吟道:“不然,他怎么不分青红皂白,就要参我?”
魏征投给他一个赞赏眼神,说道:“韦挺跟长孙无忌,关系确实匪浅。”
“你今天的敌手很多啊,不过不用担心,我会帮你一把。”
听到魏征的话,李谟摇了摇头道:“魏公的心意,晚辈心领了。”
“等一下上朝,魏公不用帮我,以免牵累于你。”
“我一个人就行。”
魏征惊异道:“你确定能应付?”
李谟摸了一下怀中准备的东西,认真道:“应该没问题。”
魏征从他脸上看到信心十足,暗暗摇头,年轻人不知道朝堂险恶,也罢,等他顶不住了,自己再上,到时候也能让陛下借坡下驴,改任李谟为国子监博士,颔首道:
“既如此,老夫拭目以待。”
就在此时,承天门忽然敞开,身穿侍卫服的宫门郎大步走出,朗声道:
“诸公可以进了!”
文武百官当即鱼贯而入,来到太极殿。
太极殿,是上早朝的地方。
李谟来到门口,发现太极殿很大,里面放置着上百个坐垫。
唐代的早朝,跟后世的早朝不同。
唐代的早朝上,文武百官手持笏板,正襟危坐听政。
太极殿内,也是硬木地板,进来时,需要脱靴。
在最上方,有个不高的台阶,上面放着一张龙榻御座。
李谟的位置,在大殿中间位置,看到魏征入座之后,指了指右手边空置坐垫,示意他坐下,便坐了下去。
在他的前方,坐着一个个身穿紫袍的大臣。
“陛下驾到!”
就在此时,殿外响起内侍总管季亭英的声音。
文武百官纷纷起身,望着神色不怒自威的李世民,身穿天子朝服,大步走了进来。
等到李世民在龙榻御座上坐定,文武百官纷纷对着他作揖行礼道:
“臣等拜见陛下。”
李世民先看了一眼和文武百官一起行礼的李谟,李谟本就俊朗,戴上獬豸冠,穿上红袍以后,更显得气质非凡,收回目光,对着文武百官颔首道:
“诸位爱卿,免礼入座。”
等到文武百官纷纷坐下,站在台阶下方的季亭英朗声道: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大唐早朝的规矩,谏官与御史,先行上奏。
然后才是其他官员。
谏官,指的就是谏议大夫。
文武百官已经听闻昨天李谟殴打长孙无忌的事,纷纷看向御史大夫韦挺。
韦挺跟长孙无忌关系甚好,再加上御史台有监察百官之权,于情于理,他今日都会站出来,参李谟一本。
在众人的注目下,韦挺整理了一下官袍,手握笏板,就要站起身。
然而,还不等他站起,一道少年声音响起:
“臣谏议大夫李谟,有本陈奏!”
唰的一下,所有人都看向了李谟。
李世民也是一怔,心中大感意外。
他想到了御史大夫韦挺,和御史台的御史们先行上奏,也想到了魏征会上奏。
唯独没想到,李谟会先站出来。
李世民好奇问道:“你要奏陈什么?”
李谟手持笏板,注视着他,说道:
“陛下,臣入宫之时,文武百官,在旁非议臣。”
说着,他指了指前方盯视着自己的韦挺,“御史大夫韦挺,说要参臣。”
然后他又指了指正怒目而来的长孙无忌,“想来长孙尚书,也有很多话要与臣说。”
李谟再次对着龙榻御座方向拱了拱手,说道:
“臣想请陛下恩准,让群臣当中,对臣不满的人,都站出来,与臣对辩。”
你这是要舌战群儒啊......李世民吃了一惊,转头望向魏征,以为是他的主意,发现魏征也是一脸错愕,顿时明白,这是李谟自己的想法,扯了扯嘴角,这么多人要参你,能顶得住吗。
不等李世民开口,一名身穿红袍的四十来岁中年男人忍不住站了起来,冷哼一声道:
“李谟!你年未弱冠,读了几卷书?识得几个字?也配在这庙堂之上,大言不惭?”
众人望去,见站起来的人,是礼部侍郎令狐德棻。
李谟看着他,拱手问道:“不知阁下是?”
令狐德棻淡淡道:“本官是礼部侍郎,令狐德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