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洛阳纸贵-《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

  光和七年。

  洛阳,北邙商行。

  一名往返于冀州与京师的商队管事,正向商行主事献宝。

  他小心翼翼地从怀中掏出一份被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

  “东家,您瞧瞧这个。”

  油布展开,露出一份纸张泛黄,却墨迹清晰的报纸。

  商行主事接过,手指一捻,眼神立刻变了。

  “这纸……是麻纸,却比寻常的要坚韧。”

  他的目光落在纸上那三个漆黑方正的大字上。

  “民、声、报?”

  他喃喃自语,随即被这报纸上那清晰如刀刻斧凿般的字迹惊住了。

  “这……这是雕版印的?不对,寻常雕版印不出这般风骨,倒像是……像是活字!”

  商行主事大惊失色。

  活字印刷之说,只在古籍中偶有提及,早已失传,不想今日竟能得见实物!

  “东家好眼力!”

  管事连忙凑趣道:“听闻是冀州一伙反贼弄出来的,小的觉得新奇,就花大价钱弄了一份回来。”

  “反贼?”

  主事眉头一皱,目光从印刷技艺,转移到了报纸的内容上。

  他越看,脸色越是苍白,额头上甚至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阶级……剥削……人民……”

  这些闻所未闻的词汇,像一记记重锤,砸在他的心上。

  当他看到那篇名为《一个黄巾兵的自白》的文章时,手都开始发抖。

  “这……这已经不是反贼了……”

  “这是在挖天下世家的根啊!”

  这份来自冀州乡下的《民声报》,像一滴滚油,滴进了洛阳这锅看似平静的清水里,瞬间炸开了锅。

  不过短短数日,几份手抄本就在洛阳的士人圈子里流传开来。

  一处清谈酒会上,一名年轻士子正高声朗读着报上的评论。

  “‘天下之粮,本为天下人所产,为何产粮者反要饿死?’好!说得好!”

  “还有这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啪!”

  一个盛满美酒的玉杯被狠狠摔在地上。

  一名衣着华贵的世家子弟猛地站起身,面色铁青,指着那名士子怒斥:

  “住口!”

  “此等粗鄙不堪的贼寇之言,也配在我等雅集之上诵读?简直污了耳朵!”

  “没错!什么‘人民’,什么‘阶级’,不过是又一群黄巾贼搞出来的鬼话罢了!”

  “就是,一群泥腿子,也敢妄谈天下!”

  在场的世家子弟群情激奋,纷纷出言斥责,仿佛那报纸上的每一个字,都是对他们身份的侮辱。

  这份引起轩然大波的报纸,很快便被送到了袁府。

  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袁绍,正与帐下谋士许攸、逢纪等人饮宴。

  他接过报纸,只扫了一眼,便不屑地大笑起来。

  “哈哈哈!”

  “我还当是什么人物,原来不过是拾了些黄巾余孽的牙慧,学了句‘苍天已死’,就敢自称‘人民’了?”

  他随手将那份被无数人视若珍宝的报纸,像丢垃圾一样,扔在了地上。

  “一群沐猴而冠的贼寇!”

  逢纪上前一步,躬身道:“主公,此等贼子,虽不足为虑,但其言论蛊惑人心,恐污了主公清名,不如遣一员大将,将其剿灭,以正视听。”

  “不必。”

  袁绍摆了摆手,端起酒杯,脸上满是傲慢。

  “为这等蟊贼兴师动众,反倒是抬举了他们。”

  “传我令,派个能言善辩的使者去‘招安’。告诉那贼首,若肯归降,我可保他一个都尉之职。若是不肯……”

  袁绍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厉。

  “待我腾出手来,弹指可灭!”

  在他看来,这所谓的“赤曦军”,与那些被他随手剿灭的黄巾乱兵,并无不同。

  然而,就在袁绍对《民声报》嗤之以鼻的同时。

  另一份抄本,被送到了西园校尉府,曹操的案头。

  与袁绍府邸的喧嚣不同,曹操的书房里,一片死寂。

  他没有看那些激昂的口号,也没有理会那些耸动的标题。

  他的手指,缓缓划过报纸的排版,仔细研究着每一篇文章的行文逻辑,每一个新词的用法。

  许久,他抬起头,看向身边的谋士,眼神里没有轻蔑,只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

  “孟德,此事何解?”

  曹操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奉孝,你看此文,比之张角之流,如何?”

  那谋士沉吟片刻,答道:“张角之流,以符水鬼道惑人,其术也;此报之人,以道理思想动人,其道也。术可破,道难除。”

  “说得好!”

  曹操猛地一拍桌案,站起身,在房中来回踱步。

  他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

  “袁本初他们,只看到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狂悖,却没看到这狂悖背后,是何等可怕的力量!”

  他拿起那份报纸,指着上面的文章,声音低沉而有力。

  “你看这篇《为何一切缴获要归公?》,它在解释,在争取理解!”

  “你看这篇《一个黄巾兵的自白》,它在树立榜样,在凝聚人心!”

  “你看这报纸的排版,从天下大势,到内部政策,再到英雄故事,最后还有歌谣作伴……它既是武器,也是学堂!”

  曹操猛地停下脚步,双目如电,死死盯着地图上冀州安平的位置!

  “此报背后之人,非是寻常流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