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河北狭地安营寨 江海平原打江山-《成败人生路》

  有了钱,事情就好办了,注册登记办执照,厂名就叫沿江生化厂,厂址当然还在塑料厂内。购设备、自制设备、买原辅材料;挑选第一批上班的职工,请费老师父子上课培训,等等,各项建厂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了。

  沿江纺织厂原是建筑站自办的下属企业,为安排有关人事,将其从建筑站剥离,让迁址到塑料厂,生化厂则搬到原建筑站旧址。阮志清原本不愿搬,因为那个地方小、房子少、没围墙,比塑料厂差远了;可是党委的决定又不得不服从,谁让自己的厂关了门呢。无可奈何,只好搬。

  前面说过了,这个新址地处三级河北,东靠供销社,西靠信用社,纯从交通上说,比塑料厂强多了:那儿要拐弯不说,路还不很好走。幸亏塑料厂进出的东西少,交通不太好问题不大,搞生化可大不一样,因此交通好是件大好事;问题在于地方太小了,即使将来厂子兴旺了,要想扩建,就没有地皮了。长宽各六丈左右的地方,要容纳一个厂子,怎么扩建?难不成拆掉左邻右舍让你?宋书记笑着说:“只怕你不发达,真的发达了,河对面一片开阔地,还怕不够你建厂房?”大家一听,言之有理,阮志清也笑逐颜开。

  老建筑站四间正屋面对三级河岸,三间厨房南北侧立在北边小河边,大概是地方狭小,面南背北无法伸展,不得不横站。两屋中间有一排矮屋用信用社围墙作后墙搭建。这几间房屋要容纳一个称之为厂的人和物,确实是勉为其难的。

  阮志清为一家之主,自然要住个好一点大一点的房子,正屋四间是锁壳室,两头大中间小,阮志清住上首,东边第一间。第二间作了仓库,为的是货物上卸方便。要是把仓库放到后面去,路小脚踏三轮可以过去,根本不能开车进去,只能从屋前卸下,再往屋后滚过去,那货物可都是150立升的大铁桶,所以仓库只能放在前面。第三间是会议室,第四间是费老师和他儿子的宿舍,他们不在厂时则做客房用。厨房三间,一间厨房,一间餐厅,一间一分为二,一半炊事员老陆住宿兼放油盐米面,一半作老蒋的宿舍。向河渠的会计室只好放在那搭建的小屋中了。会计室一床一桌一椅,床头约有二尺多的空档,可塞进一辆自行车,洗脸盆、架放在办公桌南侧,床前依壁放一小橱,帐薄单据放在其中。会计室南边两间小屋作生产车间,北边一间挤进两张楼铺,可睡四位女工,她们是保管员缪丽和需上夜班的工人。至于其他人,则对不起,没地方可以安排。

  收孕妇尿,沿江公社没搞过,外地据说已搞了二三年了,江都生化厂还成了当地社办企业的排头兵,年产值说是二三十万。二三十万在1978年前后可不是个小数字。

  有费老师父子作指导,沿江生化厂开始了收孕妇尿的组织工作。党委委员、妇女主任阮淑贞召开了各大队妇女主任会议,会上宋副书记讲了话,阮志清就收集人员的挑选、报酬的计算、收集的方法作了讲解,向河渠则将油印的小册子发给各大队妇女主任。

  沿江公社十九个大队,生化厂由阮志清、蒋国钧、向河渠、马如山四人负责联络,每人五个大队,阮志清负责中心地带的四个大队。第二天,各大队就确定了收尿员的名单,一个大队两人,有大半的大队妇女主任兼作收尿员。按统一步署,各片自行召开收尿员会议,布置孕妇登记造册工作,接着发放尿盆、收尿桶、漏斗和笔记本、圆珠笔,收尿工作就这样顺顺利利地展开了。

  除少数老太太认为孕妇尿卖钱,是捞子孙钱用,不吉利外,几乎所有孕妇都积极参与,一天七分钱,一个月两块一,平均相当于四五十分工,够苦干五六天的,何乐而不为?至于收尿员则更积极,多的可收十四五个,少的也有八九人,每人一角,一个月就有头二、三四十元的,这可不是小数目,抵一个社办厂干部的工资呢。利益的影响,免不了有弄虚作假的、虚报冒领的,很费了生化厂的一番排查、剔除工作,但也不能根除,收尿工作存在一天,这种现象就没有完全杜绝过。

  收集、吸附、脱附,环环扣紧,生化厂干群干得兴兴头头,劲头十足。不料,到干燥工序卡了壳,真空干燥干不了,又不能用火烘,可急熬人了;偏在这时又停了电,打电话询问,说是要停三天。怎么办?向河渠向农机站求援,让连设备运到站上去,发电抽真空。发电抽也抽不干,这可将费老师急坏了,赶紧去请钱教授。钱教授听了费老师的汇报,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匆匆赶来一看,老天爷,上海发错了货,应该是三桶酒精一桶丙酮,结果四桶全是酒精,根本没有丙酮。丙酮是用来脱水的,没有丙酮怎么干燥得了?而酒精、丙酮虽则颜色差不多,气味却是不一样的,即使将手指往液里一伸,拿出来,丙酮见风就凉嗖嗖的,很易识别,偏偏大家就是不懂。阮、蒋不懂还尤可,向河渠也不懂的话,就不可原谅了,还老三届高中毕业生呢,实验室用丙酮何止十次八次的;他不是不懂,而是没查。他深深自责着。费老师呢,他是指导老师,怎么也没发觉的?向河渠一了解,原来费老师搞激素生产也是半路出家,而且不是行家,他是沾了钱教授的光。

  钱教授告诉向河渠,当年他随省厅大大小小的走资派被下放到省“五?七”干校去劳动改造,费老师的家就在干校小河外边,与干校是邻居。年近六十的他从没参加过体力劳动,更不懂放鸭子的技巧,常常面对东游西窜的鸭群束手无策,是费老师过河来帮忙,并时常送些好吃的菜肴、点心让他品尝。钱教授被批斗、下放时,妻子与他划清界限离了婚,儿女也不知流落何方,心情非常郁闷,是费老师常来聊天宽慰。

  虽说后来解放了,又回到法医处,已是物故人非,主任位置早已有人坐去。他不想屈己事人,又无法可想,就申请病退。

  病退后成了自由身,就走亲访友,适逢当总工程师的弟弟劝他帮建卫星厂,以扩大激素的货源。他想反正无事,又正好借此报答费老师的情谊,就接受了这个邀请。从此四处奔波,带上费老师,让他当上指导老师。

  他说费老师工作勤奋,做事细心,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粗品工艺简单,容易掌握,干了二三年,走过所有卫星厂,还不曾有过失误。这次是上海发错了料,他没想到,也没有经历过。其实也算不了什么,就是多耗了电和酒精、人工,没多大损失。吃一堑长一智,今后就不会再犯类似过错了。

  前后半个多月的时间,生化厂生产出零点六公斤粗品,钱教授亲自带向明去上海送货。旗开得胜,一等品,每公斤2460元,近1500元货款;除去原辅材料、收尿费用等直接成本,边际收益一半以上。这可乐坏了干群,立即仿照兄弟厂成立沿江生产车间,下辖六个收尿点,一个公社一个收尿点。依据在本社的做法,由宋副书记与相关公社领导电话联系,一个公社去一个工作组,进行开拓、扩展工作。各社见对当地干群有益无损,加上宋书记的面子,都由公社妇女主任动员各大队妇女主任支持、参与,因而进展很快,不到一个月,沿江车间就进入了正常运转,月产量达到两公斤。

  阮志清见产供销情况都很喜人,就召集有车间主任马如山、保管员缪丽参加的领导班子扩大会,提出开拓、发展的规划,要与南屏将全县四十五个公社平分秋色,半年内再建三个车间,产量达七至八公斤。大家都热血沸腾,纷纷赞同。

  工作如何开展呢?阮志清提出分工分地域负责,他坐镇沿江,统一指挥,由蒋国钧、马如山、向河渠各带一个组,向东、西、北三面拓展,组建浦江、蠡湖、蒲州三个车间。马如山的车间主任由缪丽担任。各工作组每组三人,在原塑料人员中挑选,众人都无异议。

  谁去哪里呢?阮志清说都无所谓的话,就拈阄决定。向河渠说他在蠡湖有几个同学,想去那里;马如山说他姨妈家住浦江,他去蒲江;老蒋三处都无亲友,就去了蒲州。

  向河渠说:“阮支书,塑料厂总共二十七人,余银萍被调走,两个出嫁在外社不来了,还有二十四人。现在按一个车间六个公社计算,连车间主任在内共九人,四九三十六,厂本部生产工人每班两人,对班倒,四人,加上后勤一人,共需四十一人,缺十七人。为工作好做起见,能不能在外地选招当地人?”蒋、马都认为这是个好主意。阮志清说,社直单位招工是要公社党委批准的,他需要向党委请示一下。

  蠡湖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东周时,也就是大约在两千四五百年前,吴国与越国争霸,越国战胜了吴国,并逼吴王夫差自杀,然后在吴宫文台上设宴款待群臣。乐师作歌,赞扬大家的功劳,越王勾践露出不高兴的样子。范蠡在旁留心观察,发现这一情况,心想:“大王只知道他自己,不想归功于大家,对于有功之人一定会产生疑忌的心思,我的功劳在众人之上,一朝被疑忌,那就不好了。怎样才不会让他疑忌呢?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不要功劳,离开他。”于是他去向越王辞行。

  范蠡在越王争霸大业中所起的作用是很大很大的,没有范蠡也就没有今天的胜利;还有今后的富国强兵也要靠他出力,怎么舍得让他走呢,就极力挽留。实事求是地说,越王虽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