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借联办路子安置职工 倡“无功是过”强化管理-《成败人生路》

  联办激素事,蔡国良非常积极。他亲自去上海生化制药厂了解情况,听供应科的同志为他分析生产成本和效益,满怀着成功的希望来到生化厂。

  听向河渠说起郝伯伯的去世,为没能去参加葬礼表示抱歉。说假如激素办起来了,他愿意吸收承兰姑嫂来厂工作。向河渠对此未置可否,他不想将更多的人情牵扯进联办事情中。凌紫娟的话成为他心中一个结,但也没有拒绝,毕竟郝伯伯二老已去世,他与郝家的瓜葛已不多了,吸收承兰与否?他是没有必要置喙其中的。其实蔡国良也只是试探而已,见向河渠没有反应,后来也就没有再提起。

  由于有公司的批复,联办协议莶订非常顺利。作为校方感到生化厂条件是非常优惠的。要学校拿出近万元的资金去购买器具、器材设备设施,差不多全无可能,只按占有资金总额贷款利率计息,生化厂在这方面一分钱好处也没有;原辅材料带款提货,用多少提多少,无须大批量购进,也占了不少便宜;利润二八分成,生化厂只要两成,却要安排所需的熟练工和基层管理人员,也只是有向河渠在,换一家厂根本不可能只要两成红利的;至于派个会计来管帐,也在情理之中,要不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是学校方面的人,谁知你成本怎么算的,盈利变成亏本也是说不定的。谁是傻子?

  生化厂的相关人员也是满意的。在协议莶订前,厂里分两次召开了车间负责人和职工会议。会上向河渠首先向到会人员道歉说新班子已成立三个月了,还没能全员安排职工的工作,十分对不起。为解燃眉之急,所以与蠡湖中学联办激素生产,厂方不参与生产管理,只要求安排我方人员,这样去的同志在明年六月份之前就不用担心工作问题了。

  之所以这样做,是两个原因决定的。一是厂方为开发救厂,必须全力以赴,抽不出人来参与管理;二是分厂、车间没有人愿意承担自负盈亏的重担,没办法只好联办。

  到新厂去工资标准为四十五元。本着自愿的原则,去的人报名,不愿去的在家等待,厂方将在条件许可时逐步给予安排。结果只有六人不愿去。

  向河渠说愿去的同志要与新厂莶订合同,服从新厂的领导。他在新厂的所作所为生化厂不负连带责任,但如果他的利益受到侵害,厂方将出面代为维护。大家都没有意见。

  莶协议时,生化厂对校办厂同意生化厂人员的工资待遇条款也表示满意。尤其让厂方高兴的是从此激素生产经营将不再牵扯管委会人员的精力了,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可谁知世上事不如意的居多,本想联办后不再牵扯精力的,却在几个月后牵扯了相当的精力,引得向、蒋、赵三人悔不当初。诚然这是后话,现在说为时尚早,不去说它。

  按生化厂的要求,校办厂与生化厂职工莶了用工合同,与各社收尿负责人莶了收尿协议,并逐社开收尿员会议,申明自开始收尿之日起,报酬由校办厂支付,生化厂不再生产激素;生化厂的设备设施用具器具由校办厂蔡国良自己验收并出具收据;第一批生产用的材料也由校办厂以现金形式提货,并运到各车间。至此生化厂应承担的义务算是基本履行了。向霞也在阮秀芹的辅导后来到蠡湖车间本部,也即校办厂本部。从此沿江生化厂激素生产算是划上了句号。

  1984年11月25日生化厂召开了第二次职工会。向河渠分形势、目标和怎么办三个部分作了发言。他在形势这一部分说:“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生化厂已初步摆脱了濒临绝境的局面。到昨天止,已完成产值21·17万元,占全年任务的84·68%,其中7—11月14万,占已完成的66·4%,预计到12月底可再创8万产值,从而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向河渠说,是责任心很强、干劲十足的赵国民同志担任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厂长,经验丰富的蒋国钧同志回厂担任副支书主管思想建设,协助全面工作,勤奋好学的阮秀芹同志初出茅庐就主管财务工作,他们带领大家同心协力,才使生化厂焕发了青春。

  向河渠说,体制改革是一场革命,面对这场革命各人都在其中亮了相:有的人躺倒不干,有的人消极怠工,有的人造谣言放暗箭,更多的同志支持了这场革命。张井芳同志说:“不蒸馒头争口气,干,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两个月来他很少睡过安稳觉。正是在他的领导下,四十六天里就完成了近三十六吨猪腿的加工任务,生产出二十五吨香肠,创产值十二万多;朱兴辉同志绳子拉在田里等挖墒,也起早赶到厂里为香肠车间上街卖肉赶早市;陈跃进同志在家中有一窝猪苗缺人照料的情况下,毅然去泰兴肝素联办厂代理负责人;老同志樊百寿、孙桂芬,新同志薛长法、周玉春,小姑娘马巧萍等等,许多职工都不怕苦不怕累,夜以继日地干。为振兴企业,大多数同志动了很多脑筋出了很多力,就连北海来的季师傅也为将我厂的勾扎业务搞上去而绞尽脑汁,终于和小蒋一起苦苦撑持,撑出了近百名职工同心协力工作的局面。

  向河渠说,近半年来的奔波为企业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压敏胶的小样已在着手试制,设备正在设计过程中,这只产品在我省北半部还没有生产厂家,预计一季度可以试车,香肠停产时可以转入压敏胶的生产;上海有关工程师独创的抗老防衰酒希望放在我厂试产,力争明年上半年投产。这两只产品将成为八五年八六年的主产品。胆固醇的样品如果能在年底前拿出来的话,就将花力量去拓宽销路,一旦销路打开,马上就可投产。上海、苏州、南京、通城已有八位工程师成为我厂的技术顾问,两位战争年代的老干部在南京、苏州为我厂寻找开发项目,一家学院的开发公司、两家研究所的相关人员将于适当时机来我厂考察。

  向河渠说,体改后的企业管理水平虽然比过去有所提高,担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规章制度、决议决定没有得到真正的执行。他以香肠车间为例指出一些管理措施成为一纸空文,比如车间负责人应该有的工作计划、考核记录,就一直拿不出来。第二,中层干部管理水平低,连竹子不够用、肠衣拿不到、个别人不服从领导等等小事都找厂领导解决,车间工作少章程缺办法。第三,情报信息比过去灵通多了,但仍然没有形成网点。

  向河渠说,人才缺乏是当前形势特点之一。开发部缺一名主管副厂长;实验室没有主管负责人;除苏州已有人派驻外,上海、南京至今没有找到合适人选;供销力量更缺。

  向河渠说,总的说来,生化厂坚冰已经打破,航向已经明朗,困难依然不少,前途令人乐观,这就是我们的形势。

  说到今后的目标,向河渠说明年的产值指标要比今年翻一番,五十万,后年再翻一番,一百万;明年要还清职工的投资款、积欠的工资和个人的债务,后年要使库存物资总额超过贷款余额,不欠集体单位的债;明年人均工资四十五元以上,后年五十元;明年的企业管理要基本达到制度化、条理化、规范化;职工的生活福利、工作条件都要逐步改善;明年将建成一个情报信息网、一个研究组、四个智囊顾问团体,为企业的巩固发展储备后劲。

  下一步该怎么做?向河渠说,详细的企业管理办法、制度和章程,将于明年初全部形之于文字,公布于众,在这之前按已颁布的办。这里说说一些目前的事情。

  他说,体改以来,特别是香肠生产以来,厂内存在着不少危及厂方生存与发展的不良倾向和现象。乱世用重典的道理对于他,一个书呆子来说,能举出一连串的历史史实来证明是应当的,但至今一直没有采取断然措施,其原因除了世故方面的不愿得罪人外,主要是寄希望于这些人的自知之明、自觉醒悟。遗憾的是事情愈演愈烈,对生产造成恶劣影响,厂方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他代表管委会重申了有关规定,并限期违规者予以纠正,过期则按已颁布的规定实施,决不宽容。

  向河渠说,他和蒋支书在社会上跌跌撞撞地闯荡了这么多年,多多少少懂得一些人情世故,并不希望得罪人。他说:“过去,每当我们受到不公正对待时,总盼望领导把我们当人看待,当一个大写的人看待,直到被逼到无路可走时才主管了这个濒临关门的厂。现在我们当家了,虽然我本人书生气多一些,有些教条,有些一切按规矩办事的本性,但我们不乏人情味。”

  他列举了一些事例来表明。诸如:有些人直接了当地反对体改,表示不合作时,他们是如何触膝谈心,做通工作,使他留下来;有的同志当面做工作效果不大时,如何通过他的朋友去劝喻,使他回头;有的同志历史上当过几个车间负责人,都从未有过显殊成效,他们没有看不起他,而是帮他分析原因,热情鼓励他;有的同志婚姻上遇到波折、夫妻间有了重大矛盾,他们是怎样尽力帮助,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反目者重归于好、大龄者早配良缘。他说:“我们不希望得罪人,我们深受过无路可走的痛苦,因此我们永远让所有职工有路可走,有正大光明的路可走。”

  “同志们!”向河渠说,“你们当中有些人对前途抱有疑虑,想要另谋出路。第一我们要挽留你,劝你不要走,哪怕是犯过错误的也不要走。厂的创建和发展你曾经吃过一番苦,今天它遇到危难,你怎么忍心抛开它不管呢?留下来和我们一起抱团体同心干吧,我们下定决心将企业搞上去,为大家谋福利,盼望你与我们一起走致富之路。第二,你一定要走,我们本着‘自愿、自由’的原则,一路绿灯,为你出具相关证明,决不留难。”

  向河渠说:“为了集体利益,你怎么对待我们都可以,态度不和善也没问题,只要不损害集体利益都可以容忍和谅解。但是,如果你今后再损害集体利益,可别怨我六亲不认,必将采取严厉措施进行制裁。向河渠可以倒台,生化厂不能倒,它关系到一百多位同志的切身利益,请你维护集体利益,最起码的不要损害它!”

  向河渠说:“泰兴的肝素联办,不顺手,亏本了,原因在哪里?正在调查分析中。鉴于这一点,主管日常工作的赵国民同志只得将主要精力转移到联办项目上去;压敏胶、抗老防衰酒和胆固醇还没有多少眉目,情报信息网还没建起来,因而我还必须将主要精力扑在开发上;这样一来,家里的担子就压在了老蒋一人肩上,盼望全厂干群支持老蒋抓好家里的全面工作。千斤担子众人挑,要静有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动有其规,按规定办事。”

  向河渠说:“香肠生产经营是我厂今年的主要项目,一定要花大力气抓好。这个项目从开始创办就陆续有不良现象发生,有些如拈肉渣吃,抢分骨头、肉渣等现象让人说了总有些难为情,还有前面说的存在问题不少都发生在这个车间里。如果放任这些现象泛滥,产品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各种漏洞就会继续存在,香肠项目就会毁于一旦,生化厂又将回到无产可生的境地,所以香肠生产一定要抓好。今天这个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这个目的而召开的。通过今天的会议,盼望大家认清形势,瞄准目标,奋力拼搏,将香肠生产经营推上正常轨道。

  为将香肠生产经营推上正常轨道,厂方将全厂骨干力量作了调配,全车间张、许、王、陈、朱、裘和李师傅组成领导班子,张井芳为主任,李师傅为副主任,裘爱兰为核算员。各人的职责、厂方与车间的承包协议、分配的办法及相关事宜,蒋支书呆会儿跟大家一一细说;相关手续怎样履行,则由阮秀芹跟大家简单讲一讲,会后再与具体人细谈。

  调配这么多骨干搞一个车间,坦率地说象赌钱押宝一样,我们可就是拿出大赌本了。七人的班子,五位当过车间主任,李师傅是沙庄香肠厂的第一把好手,裘爱兰的财务水平在十几位核算员中是上数的。为香肠生产经营上轨道,配备了这么强有力的班子,盼望诸位同心协力将香肠生产经营搞上去,为明年的抗老防衰酒、方便面的上马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人传条子到主席台,向河渠打开一看,说:“有人传来条子,要我讲一讲雇用主义问题,说某些人认为是帮干部干的。

  其实这是明摆着的事情,不论是谁,他干工作既为别人也为自己,而且更重要的是为自己。新经济政策打破了大锅饭,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真正地写到了社会主义的大旗上去了。你干得多,贡献大,你的收入就高,反过来就低。这些时大家干得很辛苦,收入也不少吧?要是每天只做千把斤肉,或象过去那样聊天下棋打牌,闲到是闲的,可是你能拿几个钱?大家都是明眼人,不用我多说。

  工厂是大家的,要靠大家努力。厂子发展了,你的利益也就在其中了。大家都松松垮垮地干,厂倒了你就得另找工作。找得到找不到先别说,作为有工作等着你,又有哪个单位容许你松松垮垮地干?与其到人家厂里竞竞业业地干,又何必不在自己的厂里踏踏实实地干?再说啦,真有工作在等你,你又何必不去上班而要在家等厂里有活儿干了才来?

  至于说帮干部干的,也没说错,大家都不干,干部也当不成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确实是帮干部干的。可是干部又在帮谁干呢?我们不开发香肠,你到哪儿去上班?会计不算帐、不发钱,你到哪儿去拿钱?全厂的干部哪一个是可以不要的?也就是说干部不但在帮他自己干,也在帮你干,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向河渠说:“厂是大家的,做事要大家来。只要你勤勤恳恳为厂作出了贡献,不论你是谁都将受到表彰和奖励;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厂方都将尽可能地让你发挥。

  阮秀芹有志于财务工作并在实践中做出了成绩,就挑起了会计的担子;葛春红在十几位核算员中经济手面最清楚,就担任了现金会计;蔡国桢到哪个车间都受欢迎,因为他肯干能干,就担任了成品组的组长;赵国民将连续十五个月亏本的肝素扭亏为盈,去年一年盈利四万三,作出了显殊成绩,就担任了副厂长,并代理主持日常全面工作,这些都是大家亲眼看到的事实。前面已经说过了,我们厂迫切需要很多人才来振兴企业,殷切盼望有志之士脱颖而出。”

  向河渠最后说:“我厂将推行‘无功就是过’的管理方法。两个月前的今天我说过,到八七年的今天,不,应当是我正式接任厂长的那一天,即八七年七月十四日,我任期三年的那一天,如果产值达不到一百万,利润不能超十万,职工年收入不超五百,全厂还有人没工作岗位可以安排,那就是我的罪过,我就辞职回家种田。”

  生化厂管理上出现的诸多现象、隐伏的问题让向河渠很是担心,钱教授的关于对赵国民的评价加重了担心的程度:国民没有经验,这不奇怪,年纪轻经的事少,没经验是正常的。但从现状分析问题,不仅仅是没经验,而是不注重管理经验的汲取和运用。一个主持全面工作的负责人不在管理上下功夫,不注重学习管理的方法和原理,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是危险的。怎么办?自己直接出面接替他是不明智的,这样会严重挫伤他的积极性,更有违自己的初衷。

  向河渠选择赵国民当助手,并将他推上主持日常工作的第一线,是有长远考虑的。上次跟秦经理说的是一种打算,还有一种打算就是不打算长时间当一把手。

  他的打算是将厂子转危为安,实现了三年目标后就退居二线,让赵国民由代管全面工作进而取代自己,担任正厂长,自己则当主管技术工作的副厂长,在开发、生技方面做点事,同时业余时间着书立说。

  他需要一个安定、宽松的环境去从事《一路上》的写作,去回答王梨花那个关于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的问题;他还想直接以《怎样做人与处世》为题来论证这个问题;另外薛晓琴的从烂泥塘里爬出来变成一个孝媳贤妻的过程,启迪他从另一个侧面来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

  正如王梨花所说的,依据他的性格、脾气,结合周围的环境现状,凭他担任这么个厂长,要想为社会作出多大贡献是不现实的,他必须走另一条路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安定、宽松的环境天上掉不下来,必须自己来打造,最好的途径就是有人能挑起巩固、发展、壮大生化厂的担子,自己只需要辅佐即可。阮志清不容他走这条路,他寄希望于赵国民。

  说起来赵国民也不是向河渠最合适的人选,因为国民的文化水平难以适应现代管理,他不一定能接受现代管理的理念、原则和方法。但在生化厂除赵国民外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他只能选他。向河渠不指望赵国民在短期内接受科学的管理理念、原则和方法,只能用他所能接受的方法,于是在职工会后召开了管委会,商讨生化厂的管理。

  说是商讨,也是以向河渠的发言为主,因为蒋、赵、阮、曹、葛没有一个接触过管理学,没有一个考虑过管理方法,所以只能是先听向河渠说说,然后再商讨完善。

  向河渠避开理论,直接触及具体方法。他分:组织结构及其职权、计划管理、质量管理、信息管理、队伍建设、领导方法、民主管理、工作考核、无功是过等九个方面阐述了他的意见。

  在说到计划管理时,他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预先制订计划,然后按计划执行。在执行计划中计划与实际不符合时,随时修正计划。计划执行完毕后要进行回顾、总结,从中得出经验、教训,提高管理水平。他提出小组、车间、科室、管委会成员都要有自己的计划和总结,并报上一级主管备查。

  关于信息管理,他说管理的过程就是取得信息和作出决策的过程。信息是决策的依据,因而必须重视信息管理。

  他举例说,供销科要规定供销员都要有信息调查表,科长有市场分析报告,调查表和分析报告要送厂长室供参考。

  生技科,车间有产量、材料消耗日报表,月度产量、质量和成本分析报告;科有全厂产品产量和物耗日、旬、月报表,有设备技术状态报告,有月度生产分析报告。生技科的日、旬报表和设备技术状态报告报主管厂长,月报表和报告报管委会成员。

  财务科有旬、月度资金流动统计表,有成本分析、利润分析、资金周转分析等会计分析报告,有财务报表报管委会其他成员,等等。

  在说到队伍建设时,他赞扬团支部利用黑板报表扬好人好事;组织业余文化、技术学习小组的做法。建议党支部组织原有骨干采用理论上要求参加学习,统一尺度考试;实践上帮助管,提高水平;业绩上从严考核的办法,帮助他们提高素质。

  鼓励职工参加党支部、团支部组织的业余学习班,从中发现、挑选人才。

  在说到领导方法时,他提出四点方法:一是一切按已颁布的规章制度、决议办事;二是本部门的矛盾原则上不上缴,偶尔有无章可循的大事、急事,可以先斩后奏,拿不住时则召开碰头会,讨论解决;三是需要知会、通气的事情,主管人员行诸文字,拿出自己的主张,一式几份,分发相关人员,有不同意见则开会磋商,没有不同意见则按主管人员的主张办;四是每月五号开一次例会,无特殊情况不改期。例会通过各人的本月情况汇报、下月的书面计划,并讨论各人认为需要讨论的议题。

  在说到推行“无功便是过”时,向河渠讲了一个小故事。他说“古时候一位知府死后被阎王爷抓去,喝令鬼卒打他的板子。知府喊冤枉,说是在阳间他从没贪过一分钱,没有罪过,不应该挨打。阎王爷问他在阳间为国为民做过哪些好事,立了什么功劳?他回答不出来。阎王爷说国家让你去管辖一方,你吃国家的俸禄就应该为国为民做实事作贡献。可是你为官一方,没有造福一方,白拿了国家的俸禄,无功就是过,给我打!”

  向河渠说推行“无功就是过”就是从这个故事联想而来的。他说,“物竞天华,适者生存。”我们接手的是一个老项目停产新项目没有、债务累累、没有一分钱自有资金还倒亏四万块、技术力量为零的烂摊子,要想自立于竞争之林,就要有别于兄弟厂的管理方法,无功是过考核法是其中之一。

  他说所谓功,就是为厂作出了贡献。他将贡献分七类作了说明,提议车间负责人以上的管理人员、供销人员都参加“无功便是过”的考核,八五年无功者将受到一定的处置。他将处置的方法作了说明。

  向河渠是很重视“无功便是过”的,他在《菩萨蛮·倡导无功便是过》一词中说:

  倡导无功便是过,事事时时尽心做。成就不如人,只怕难为情。

  到期结甚果?会上多陈述。承诺成空言,回家去种田。

  后来到1986年12月26日,也即距他三年任期还有六个月另十八天时,眼见得振兴企业无望,毅然呈上辞职报告,并于第二天卷起铺盖回到沿西五队他的家。此举振憾过好多人,直到三十年后的2017年一位退休的中学校长遇见向河渠时还称他是沿江改革第一人。当然这是后话,表过不提,我们书接前言。

  由于向河渠提出的这套方法,除计划管理过去只提倡没强调,信息管理过去没说过外,其他的,自生化厂建厂以来就陆陆续续在出台和施行中,只不过没有系统地加以编辑,因而讨论中众人说不出不同意见,只是对简政放权有些担心,怕自主权过多了,会不会滥用?

  向河渠再一次将“上一级对下一级有如下权力”这一节的六项权力逐项进行阐述、解释,然后说:“要一个人做好他的本职工作,就要尽可能地去掉对他的束缚,让他在制度、规定、决议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才智。如果事事都要顾忌领导的主张、意见,样样要请示,又怎能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呢?”

  葛春红问:“乡政府已将生化厂交给你了,为什么你连开发什么项目、关停广灵素、胱胺酸都要请示上级呢?”

  蒋国钧解释说:“情况不一样,乡里把生化厂交给我们,是迫于无奈,不是真的信任。我们对下一级的任用是完全信任。厂里的事不请示不汇报,他会认为你目中无人,会找你的碴子。我们是你越能自主管理就越让我们高兴,我们才有精力关注更重要的事,老向,是这个意思吧?”

  向河渠说:“对,完全对。以国民为例,他主管全厂日常事务,应付各种会议,接待各路神仙、上帝,同人们扯皮、踢球、打花子架,假如事事看我的脸色,桩桩请示、汇报,还做不做事了?将厂长的大部分权力委托给他了,他就可以在不违犯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无顾忌地干他认为该干的事了。你说还有比这种环境更能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力量的?

  当然了,这样的简政放权会不会出现什么弊端?也难以估计。不过我们不去考虑这些,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弊端出现了再说吧。

  长篇小说《创业》中有个周挺山,他对华程说:‘上,有困难,不上,更困难。’套用这句话,就是在企业管理征途上,抓,有困难,不抓,更困难。为着争生存求发展,我们就必须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大胆变革,走自己选择的奋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