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城的初冬,已有几分寒意。
朱府内却因大小姐雷厉风行的管理和日渐兴隆的产业,显得比往年更多了几分人气与暖意。
朱婉清的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白日里处理家务、听管事回话、偶尔出府巡视产业,晚上则跟着张嬷嬷学习更繁复的宫廷礼仪,或是研读史书地理,为那可能到来的京城之行做着无声的准备。
这一日,她刚从一处母亲留下的田庄回来,庄头老实勤恳,秋收账目清晰,让她心情颇为舒畅。
马车在朱府侧门停下,秋月扶着她刚下车,一个守门的小厮便快步上前,神色有些古怪地递上一封没有署名的信笺。
“大小姐,刚才.。。李府的那位铭晟少爷来过,留下这封信,说是务必要亲手交给您。”
李铭晟?
这个名字落入耳中,朱婉清微微一怔,随即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近乎嘲讽的弧度。
若不是今日突然出现,她几乎要将这号人物忘在脑后了。
那个曾与原主“情深意重”、却在背后与朱婉如勾搭、关键时刻弃之如敝履的渣男。
他此时来信,意欲何为?
是听闻她如今掌家得势,又想回头来攀附?
还是见朱婉如倒台,急于撇清关系,另寻高枝?
“知道了。”
朱婉清神色平静地接过那封信,指尖触及信封,光滑的纸质似乎还带着一丝廉价香囊的气味,让她微微蹙眉。
回到自己的院落,屏退左右,只留秋月在旁边。
朱婉清并未立刻拆信,而是先将今日田庄的事务处理完毕,又喝了半盏热茶,这才不紧不慢地用银刀裁开了信封。
信上的字迹倒是依旧刻意维持着几分风雅,只是内容却让朱婉清看得只想发笑。
开篇便是故作深情的追忆往昔,说什么“忆往昔园中偶遇,惊鸿一瞥,铭感五内”,又说什么“奈何世事弄人,阴差阳错,致使你我疏远”,字里行间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被命运捉弄、内心依旧牵挂的痴情种子。紧接着,笔锋一转,开始盛赞朱婉清如今“风华更胜往昔”,“持家有道,名动安南”,言语间充满了谄媚与试探。
最后,图穷匕见,委婉提出希望能与朱婉清“再续前缘”,甚至暗示若朱婉清有意参选,他李家在京中亦有几分人脉,或可“略尽绵薄之力”。
通篇看下来,虚伪、势利、毫无廉耻。
他将自己与朱婉如的那段龌龊轻描淡写地归为“阴差阳错”,将对朱婉清如今的巴结说得如同雪中送炭,全然忘了当初是如何冷漠地看着“原主”受尽欺凌。
“小姐,信上说什么?”
秋月见朱婉清脸上似笑非笑的神情,忍不住问道。
朱婉清将信纸随手递给秋月:“你自己看吧,看看这世间还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秋月快速浏览一遍,气得柳眉倒竖:“呸!真不要脸!当初和二小姐。。。现在见二小姐倒了,小姐您起来了,就又像闻到腥味的苍蝇一样凑上来!还说什么帮忙?我看他是想借着小姐您攀高枝吧!”
朱婉清轻笑一声,拿起那封信,走到炭盆边,毫不犹豫地将信纸一角凑到跳跃的火苗上。
橘红色的火焰迅速吞噬了那些虚伪的字句,化作一小撮灰烬。
“他倒是提醒了我一件事。”朱婉清看着燃烧的火焰,目光清冷,“这李铭晟,如同墙头草,风往哪边吹,他就往哪边倒。今日能背叛朱婉如来巴结我,来日若遇到更能给他好处的人,亦会毫不犹豫地出卖我。此人,留不得在眼前晃悠。”
更重要的是,她即将可能踏入更复杂的局面,身边绝不能留有如此隐患。
必须彻底了断与这个渣男的任何可能关联。
正思忖间,门外小丫鬟通报:“小姐,门房传话,说李铭晟少爷又来了,想在府外。。。见小姐一面,说有要事相商。”
还真是阴魂不散。
朱婉清眼中寒光一闪。
也好,正好当面说清楚,永绝后患。
“告诉他,男女有别,不便私下相见。若真有要事,可递名帖,由父亲定夺是否接见。”朱婉清冷淡地吩咐道。
她绝不会给他任何单独接触、制造谣言的机会。
小丫鬟领命而去。
但没过多久,又急匆匆回来,脸色更加古怪:“小姐,那李少爷他。。。他没纠缠,只是。。。只是奴婢回来时,看见他和隔壁街孙通判家的丫鬟在墙角说话,样子。。。很是熟稔,还塞了个什么东西给那丫鬟。。。”
孙通判?官职比朱父低半级,但其夫人娘家在京中似乎有些关系,家中亦有一位待字闺中的嫡女。
朱婉清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恍然,继而露出一抹彻底了然于心的讥诮笑容。
原来如此。
这李铭晟,果然是“另攀高枝”去了。
他见朱婉清这里态度冷淡,门槛又高,立刻便调转方向,去攀附可能更容易得手、且家中与京城有所关联的孙家了。
想必那孙家小姐,也是此次选秀的潜在人选之一吧?
动作可真快。
这渣男的本色,真是演绎得淋漓尽致。
“不必理会。”朱婉清淡淡道,“跳梁小丑,自有其去处。日后他若再递信或求见,一律拒之门外,不必通报于我。”
“是,小姐。”秋月和小丫鬟齐声应道。
秋月还是有些不平:“真是便宜他了!就该让他当众出丑!”
朱婉清摇了摇头,走到窗边,看着庭院中凋零的草木,语气平静无波:“与这等小人纠缠,平白失了身份。他自有他的报应。攀附孙家?孙家那位夫人可不是省油的灯,其女更是骄纵。李铭晟想借此上位,不过是才出狼窝,又入虎穴罢了。”
她心中最后一丝因“原主”残留情感而产生的细微波澜,也彻底平息了。
李铭晟此人,从此在她生命中,便如这燃尽的信纸灰烬,风一吹,便了无痕迹。
朱府内却因大小姐雷厉风行的管理和日渐兴隆的产业,显得比往年更多了几分人气与暖意。
朱婉清的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白日里处理家务、听管事回话、偶尔出府巡视产业,晚上则跟着张嬷嬷学习更繁复的宫廷礼仪,或是研读史书地理,为那可能到来的京城之行做着无声的准备。
这一日,她刚从一处母亲留下的田庄回来,庄头老实勤恳,秋收账目清晰,让她心情颇为舒畅。
马车在朱府侧门停下,秋月扶着她刚下车,一个守门的小厮便快步上前,神色有些古怪地递上一封没有署名的信笺。
“大小姐,刚才.。。李府的那位铭晟少爷来过,留下这封信,说是务必要亲手交给您。”
李铭晟?
这个名字落入耳中,朱婉清微微一怔,随即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近乎嘲讽的弧度。
若不是今日突然出现,她几乎要将这号人物忘在脑后了。
那个曾与原主“情深意重”、却在背后与朱婉如勾搭、关键时刻弃之如敝履的渣男。
他此时来信,意欲何为?
是听闻她如今掌家得势,又想回头来攀附?
还是见朱婉如倒台,急于撇清关系,另寻高枝?
“知道了。”
朱婉清神色平静地接过那封信,指尖触及信封,光滑的纸质似乎还带着一丝廉价香囊的气味,让她微微蹙眉。
回到自己的院落,屏退左右,只留秋月在旁边。
朱婉清并未立刻拆信,而是先将今日田庄的事务处理完毕,又喝了半盏热茶,这才不紧不慢地用银刀裁开了信封。
信上的字迹倒是依旧刻意维持着几分风雅,只是内容却让朱婉清看得只想发笑。
开篇便是故作深情的追忆往昔,说什么“忆往昔园中偶遇,惊鸿一瞥,铭感五内”,又说什么“奈何世事弄人,阴差阳错,致使你我疏远”,字里行间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被命运捉弄、内心依旧牵挂的痴情种子。紧接着,笔锋一转,开始盛赞朱婉清如今“风华更胜往昔”,“持家有道,名动安南”,言语间充满了谄媚与试探。
最后,图穷匕见,委婉提出希望能与朱婉清“再续前缘”,甚至暗示若朱婉清有意参选,他李家在京中亦有几分人脉,或可“略尽绵薄之力”。
通篇看下来,虚伪、势利、毫无廉耻。
他将自己与朱婉如的那段龌龊轻描淡写地归为“阴差阳错”,将对朱婉清如今的巴结说得如同雪中送炭,全然忘了当初是如何冷漠地看着“原主”受尽欺凌。
“小姐,信上说什么?”
秋月见朱婉清脸上似笑非笑的神情,忍不住问道。
朱婉清将信纸随手递给秋月:“你自己看吧,看看这世间还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秋月快速浏览一遍,气得柳眉倒竖:“呸!真不要脸!当初和二小姐。。。现在见二小姐倒了,小姐您起来了,就又像闻到腥味的苍蝇一样凑上来!还说什么帮忙?我看他是想借着小姐您攀高枝吧!”
朱婉清轻笑一声,拿起那封信,走到炭盆边,毫不犹豫地将信纸一角凑到跳跃的火苗上。
橘红色的火焰迅速吞噬了那些虚伪的字句,化作一小撮灰烬。
“他倒是提醒了我一件事。”朱婉清看着燃烧的火焰,目光清冷,“这李铭晟,如同墙头草,风往哪边吹,他就往哪边倒。今日能背叛朱婉如来巴结我,来日若遇到更能给他好处的人,亦会毫不犹豫地出卖我。此人,留不得在眼前晃悠。”
更重要的是,她即将可能踏入更复杂的局面,身边绝不能留有如此隐患。
必须彻底了断与这个渣男的任何可能关联。
正思忖间,门外小丫鬟通报:“小姐,门房传话,说李铭晟少爷又来了,想在府外。。。见小姐一面,说有要事相商。”
还真是阴魂不散。
朱婉清眼中寒光一闪。
也好,正好当面说清楚,永绝后患。
“告诉他,男女有别,不便私下相见。若真有要事,可递名帖,由父亲定夺是否接见。”朱婉清冷淡地吩咐道。
她绝不会给他任何单独接触、制造谣言的机会。
小丫鬟领命而去。
但没过多久,又急匆匆回来,脸色更加古怪:“小姐,那李少爷他。。。他没纠缠,只是。。。只是奴婢回来时,看见他和隔壁街孙通判家的丫鬟在墙角说话,样子。。。很是熟稔,还塞了个什么东西给那丫鬟。。。”
孙通判?官职比朱父低半级,但其夫人娘家在京中似乎有些关系,家中亦有一位待字闺中的嫡女。
朱婉清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恍然,继而露出一抹彻底了然于心的讥诮笑容。
原来如此。
这李铭晟,果然是“另攀高枝”去了。
他见朱婉清这里态度冷淡,门槛又高,立刻便调转方向,去攀附可能更容易得手、且家中与京城有所关联的孙家了。
想必那孙家小姐,也是此次选秀的潜在人选之一吧?
动作可真快。
这渣男的本色,真是演绎得淋漓尽致。
“不必理会。”朱婉清淡淡道,“跳梁小丑,自有其去处。日后他若再递信或求见,一律拒之门外,不必通报于我。”
“是,小姐。”秋月和小丫鬟齐声应道。
秋月还是有些不平:“真是便宜他了!就该让他当众出丑!”
朱婉清摇了摇头,走到窗边,看着庭院中凋零的草木,语气平静无波:“与这等小人纠缠,平白失了身份。他自有他的报应。攀附孙家?孙家那位夫人可不是省油的灯,其女更是骄纵。李铭晟想借此上位,不过是才出狼窝,又入虎穴罢了。”
她心中最后一丝因“原主”残留情感而产生的细微波澜,也彻底平息了。
李铭晟此人,从此在她生命中,便如这燃尽的信纸灰烬,风一吹,便了无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