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雨夜的会面
雨下得很凶,像有无数根针在扎老巷的青石板。林辰把伞收在门廊下,塑料布棚被雨点砸得噼啪响,溅起的水花打湿了他的裤脚。饭馆老板是个聋子,正蹲在灶台前添柴,火光在他沟壑纵横的脸上明明灭灭,锅里的羊肉汤咕嘟冒泡,混着雨水的潮气,在狭小的空间里酿出一股浑浊的暖。
这边。
角落里传来低低的声音。林辰走过去,陈阳背对着门口坐着,肩膀裹在洗得发白的夹克衫里,像块被雨水泡胀的海绵。他没回头,手指却在桌下攥紧了,指节泛白——林辰认得这个动作,大学时陈阳跟人争助学金,急了就会这样攥着手,像要把道理捏进骨头里。
刚在巷口绕了三圈。陈阳终于转过头,眼底的红血丝比上次见面时更密,像蛛网缠在眼白上。他喉结滚了滚,伸手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纸角被体温焐得发潮,边缘却仔细地折了三折,没被跟上吧?
林辰没说话,只是把桌上的醋瓶往他那边推了推。陈阳有慢性胃炎,以前在宿舍总揣着醋包,说喝点酸的能压恶心。此刻他却像没看见,手抖着拆开油纸包,露出一叠用回形针别着的材料,最上面是份土地转让合同,抬头印着镜州化肥厂几个褪色的字。
受让方是腾飞商贸陈阳的声音压得极低,几乎要埋进羊肉汤的热气里,查了半年才查清,是空壳公司,法人是李建国的外甥,一个刚毕业的学生,连化肥长啥样都不知道。他指尖点着合同末尾的红章,这章是伪造的,原厂长被他们逼着签了字,现在躲在乡下,不敢露面。
林辰的目光扫过合同金额:8000万的土地,转让价只写着1200万。他想起上周去化肥厂旧址,那里已经圈起了围墙,广告牌上画着高档小区的效果图,穿着西装的模特对着镜头笑,而围墙外,几个老头正蹲在路边抽烟,破洞的解放鞋上沾着泥——他们曾是厂里的技术骨干,现在靠捡废品过活。
这是下岗名单。陈阳又递过来一张A4纸,打印得密密麻麻,名字后面用圆珠笔标着补偿金额,大多是1000元,少数写着500元。最下面有行小字,是手写的:237人,仅36人领到补偿,其余被截留。字迹潦草,笔锋却很用力,纸背都透出了印子。
李建国的外甥说这钱是安置费陈阳的声音发颤,像是被烟呛着了,可这些工人,有的在厂里干了三十年,从学徒做到老师傅,就给这点钱?上周有个老电工找我,说他老伴得了尿毒症,等着钱透析,李建国的人把他拦在市政府门口,打了一顿,现在还在医院躺着。
林辰捏着那张名单,纸边割得指腹发疼。他想起大学时,陈阳为了给特困生争助学金,带着他们堵了校长办公室。那天也是下雨,陈阳站在雨里,白衬衫淋得透湿,却梗着脖子喊:凭啥有关系的就能拿补助?他们一顿饭钱够我们活一周!后来助学金发下来,他把自己的名额让给了更困难的学弟,说我兼职能挣钱。
上周我家楼下多了辆黑色帕萨特,陈阳突然攥住他的手腕,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力道大得像要把什么东西刻进他骨头里,白天黑夜都在,车窗贴了膜,看不见里面的人。昨天我去接孩子放学,那车跟着我到学校门口,闪了三下灯。他眼里的红血丝更密了,林辰,我不怕他们找我麻烦,可我女儿才五岁,昨天晚上哭着问我爸爸,是不是坏人要抓我们......
说到两个字,他突然松了手,从口袋里摸出个皱巴巴的糖纸,里面包着颗薄荷糖,是橘子味的。这是我女儿给我的,他把糖塞进嘴里,含糊地说,爸爸吃了这个,就不害怕了薄荷的清凉没能压下他声音里的抖,大学时我们为贫困生堵过校长办公室,现在这些工人,比当年的我们还难。
林辰的喉结滚了滚,想说你太冒进,却想起陈阳婚礼上,他作为伴郎说的话:我这辈子,就想做个能挺直腰杆的人。那天陈阳穿着租来的西装,笑得一脸傻气,新娘挽着他的胳膊,眼里的光比婚纱上的亮片还闪。
材料我收着。林辰把材料重新折好,放进自己的公文包,拉链拉到一半,突然停住——他想起父亲常说重要的东西要贴身放。于是他解开风衣扣子,把油纸包塞进内兜,体温透过衬衫渗进去,很快就把纸焐得和皮肤一样暖。
但你必须停手。他看着陈阳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别再自己查了,也别跟任何人联系,包括我。
陈阳刚要反驳,林辰却按住了他的手。他的手很凉,是常年握笔的缘故,指腹有层薄茧。我在市委还有些人脉,林辰的声音放缓了些,我会想办法把材料递到省纪委,你现在要做的是保护好自己和家人。他想起陈阳女儿的照片,扎着两个羊角辫,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
陈阳沉默了,低头喝了口羊肉汤,烫得他龇牙咧嘴,却没放下碗。我知道你担心啥,他抹了把嘴,汤渍在下巴上晕开,你怕这事牵连太大,对吧?李建国背后是马文涛,市里没人敢碰。他突然笑了笑,笑声里带着点涩,但林辰,你还记得咱们在图书馆看的那本《纪检监察案例选》吗?里面有句话——要是没人敢碰,那就让最先看到的人来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雨还在下,塑料布棚被风吹得鼓起来,又重重落下,发出的一声,像谁在抽鞭子。饭馆老板端来两盘羊肉,咿咿呀呀地比划着,意思是。他大概是看出这俩人心情不好,没多留,转身又蹲回灶台前,火光照在他佝偻的背上,像幅剪影。
我走了。陈阳站起身,夹克衫的下摆扫过桌子,带倒了醋瓶,褐色的液体在桌面上漫开,像条小蛇。他慌忙去扶,手忙脚乱的样子,倒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林辰把伞递给他,他却摇了摇头:不用,雨里走得快。走到门口时,他突然回头,对了,材料里夹了张工人画的厂区地图,你看看,说不定有用。说完就推门冲进雨里,背影很快被白茫茫的雨雾吞了进去,只留下一串急促的脚步声,敲在青石板上,渐行渐远。
林辰坐在原地,看着那滩醋渍慢慢干涸,在桌面上留下深色的印子。他重新打开公文包,想把材料整理得更整齐些,指尖却触到个硬硬的东西——不是地图,是张对折的便签。
纸是从笔记本上撕下来的,边缘不齐。展开后,上面只有一行字,是陈阳的笔迹,写得很用力,笔尖几乎要划破纸:
马文涛副书记的秘书也在合同上签了字。
外面的雨还在下,风卷着雨丝敲在窗户上,像有人在用指甲轻轻刮玻璃。林辰把便签塞进内兜,和那份土地转让合同贴在一起,心脏在胸腔里跳得很沉,每一下都撞着肋骨,发出闷闷的响声。他端起桌上的羊肉汤,喝了一大口,滚烫的汤滑过喉咙,却没觉得暖,反而从胃里升起一股寒意,顺着血管,蔓延到四肢百骸。
灶台前的火光还在跳动,映得饭馆老板的影子忽明忽暗。林辰看着窗外的雨巷,突然觉得这条路,比他想象的要长很多,也黑很多。而他手里的这叠纸,像块烧红的烙铁,烫得人发疼,却又不能松手。
雨下得很凶,像有无数根针在扎老巷的青石板。林辰把伞收在门廊下,塑料布棚被雨点砸得噼啪响,溅起的水花打湿了他的裤脚。饭馆老板是个聋子,正蹲在灶台前添柴,火光在他沟壑纵横的脸上明明灭灭,锅里的羊肉汤咕嘟冒泡,混着雨水的潮气,在狭小的空间里酿出一股浑浊的暖。
这边。
角落里传来低低的声音。林辰走过去,陈阳背对着门口坐着,肩膀裹在洗得发白的夹克衫里,像块被雨水泡胀的海绵。他没回头,手指却在桌下攥紧了,指节泛白——林辰认得这个动作,大学时陈阳跟人争助学金,急了就会这样攥着手,像要把道理捏进骨头里。
刚在巷口绕了三圈。陈阳终于转过头,眼底的红血丝比上次见面时更密,像蛛网缠在眼白上。他喉结滚了滚,伸手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纸角被体温焐得发潮,边缘却仔细地折了三折,没被跟上吧?
林辰没说话,只是把桌上的醋瓶往他那边推了推。陈阳有慢性胃炎,以前在宿舍总揣着醋包,说喝点酸的能压恶心。此刻他却像没看见,手抖着拆开油纸包,露出一叠用回形针别着的材料,最上面是份土地转让合同,抬头印着镜州化肥厂几个褪色的字。
受让方是腾飞商贸陈阳的声音压得极低,几乎要埋进羊肉汤的热气里,查了半年才查清,是空壳公司,法人是李建国的外甥,一个刚毕业的学生,连化肥长啥样都不知道。他指尖点着合同末尾的红章,这章是伪造的,原厂长被他们逼着签了字,现在躲在乡下,不敢露面。
林辰的目光扫过合同金额:8000万的土地,转让价只写着1200万。他想起上周去化肥厂旧址,那里已经圈起了围墙,广告牌上画着高档小区的效果图,穿着西装的模特对着镜头笑,而围墙外,几个老头正蹲在路边抽烟,破洞的解放鞋上沾着泥——他们曾是厂里的技术骨干,现在靠捡废品过活。
这是下岗名单。陈阳又递过来一张A4纸,打印得密密麻麻,名字后面用圆珠笔标着补偿金额,大多是1000元,少数写着500元。最下面有行小字,是手写的:237人,仅36人领到补偿,其余被截留。字迹潦草,笔锋却很用力,纸背都透出了印子。
李建国的外甥说这钱是安置费陈阳的声音发颤,像是被烟呛着了,可这些工人,有的在厂里干了三十年,从学徒做到老师傅,就给这点钱?上周有个老电工找我,说他老伴得了尿毒症,等着钱透析,李建国的人把他拦在市政府门口,打了一顿,现在还在医院躺着。
林辰捏着那张名单,纸边割得指腹发疼。他想起大学时,陈阳为了给特困生争助学金,带着他们堵了校长办公室。那天也是下雨,陈阳站在雨里,白衬衫淋得透湿,却梗着脖子喊:凭啥有关系的就能拿补助?他们一顿饭钱够我们活一周!后来助学金发下来,他把自己的名额让给了更困难的学弟,说我兼职能挣钱。
上周我家楼下多了辆黑色帕萨特,陈阳突然攥住他的手腕,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力道大得像要把什么东西刻进他骨头里,白天黑夜都在,车窗贴了膜,看不见里面的人。昨天我去接孩子放学,那车跟着我到学校门口,闪了三下灯。他眼里的红血丝更密了,林辰,我不怕他们找我麻烦,可我女儿才五岁,昨天晚上哭着问我爸爸,是不是坏人要抓我们......
说到两个字,他突然松了手,从口袋里摸出个皱巴巴的糖纸,里面包着颗薄荷糖,是橘子味的。这是我女儿给我的,他把糖塞进嘴里,含糊地说,爸爸吃了这个,就不害怕了薄荷的清凉没能压下他声音里的抖,大学时我们为贫困生堵过校长办公室,现在这些工人,比当年的我们还难。
林辰的喉结滚了滚,想说你太冒进,却想起陈阳婚礼上,他作为伴郎说的话:我这辈子,就想做个能挺直腰杆的人。那天陈阳穿着租来的西装,笑得一脸傻气,新娘挽着他的胳膊,眼里的光比婚纱上的亮片还闪。
材料我收着。林辰把材料重新折好,放进自己的公文包,拉链拉到一半,突然停住——他想起父亲常说重要的东西要贴身放。于是他解开风衣扣子,把油纸包塞进内兜,体温透过衬衫渗进去,很快就把纸焐得和皮肤一样暖。
但你必须停手。他看着陈阳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别再自己查了,也别跟任何人联系,包括我。
陈阳刚要反驳,林辰却按住了他的手。他的手很凉,是常年握笔的缘故,指腹有层薄茧。我在市委还有些人脉,林辰的声音放缓了些,我会想办法把材料递到省纪委,你现在要做的是保护好自己和家人。他想起陈阳女儿的照片,扎着两个羊角辫,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
陈阳沉默了,低头喝了口羊肉汤,烫得他龇牙咧嘴,却没放下碗。我知道你担心啥,他抹了把嘴,汤渍在下巴上晕开,你怕这事牵连太大,对吧?李建国背后是马文涛,市里没人敢碰。他突然笑了笑,笑声里带着点涩,但林辰,你还记得咱们在图书馆看的那本《纪检监察案例选》吗?里面有句话——要是没人敢碰,那就让最先看到的人来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雨还在下,塑料布棚被风吹得鼓起来,又重重落下,发出的一声,像谁在抽鞭子。饭馆老板端来两盘羊肉,咿咿呀呀地比划着,意思是。他大概是看出这俩人心情不好,没多留,转身又蹲回灶台前,火光照在他佝偻的背上,像幅剪影。
我走了。陈阳站起身,夹克衫的下摆扫过桌子,带倒了醋瓶,褐色的液体在桌面上漫开,像条小蛇。他慌忙去扶,手忙脚乱的样子,倒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林辰把伞递给他,他却摇了摇头:不用,雨里走得快。走到门口时,他突然回头,对了,材料里夹了张工人画的厂区地图,你看看,说不定有用。说完就推门冲进雨里,背影很快被白茫茫的雨雾吞了进去,只留下一串急促的脚步声,敲在青石板上,渐行渐远。
林辰坐在原地,看着那滩醋渍慢慢干涸,在桌面上留下深色的印子。他重新打开公文包,想把材料整理得更整齐些,指尖却触到个硬硬的东西——不是地图,是张对折的便签。
纸是从笔记本上撕下来的,边缘不齐。展开后,上面只有一行字,是陈阳的笔迹,写得很用力,笔尖几乎要划破纸:
马文涛副书记的秘书也在合同上签了字。
外面的雨还在下,风卷着雨丝敲在窗户上,像有人在用指甲轻轻刮玻璃。林辰把便签塞进内兜,和那份土地转让合同贴在一起,心脏在胸腔里跳得很沉,每一下都撞着肋骨,发出闷闷的响声。他端起桌上的羊肉汤,喝了一大口,滚烫的汤滑过喉咙,却没觉得暖,反而从胃里升起一股寒意,顺着血管,蔓延到四肢百骸。
灶台前的火光还在跳动,映得饭馆老板的影子忽明忽暗。林辰看着窗外的雨巷,突然觉得这条路,比他想象的要长很多,也黑很多。而他手里的这叠纸,像块烧红的烙铁,烫得人发疼,却又不能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