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冰层下的暗流
茶馆的包间里飘着淡淡的龙井清香,林辰指尖摩挲着温热的茶杯,杯壁上凝结的水珠顺着弧度缓缓滑落,在桌面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印记。赵立东的秘书小张坐在对面,手指反复刮着茶杯盖,瓷片相碰的声在安静的包间里格外清晰。
林哥,您这文化产业园的方案我看过了,小张终于抬起头,眼底带着几分疲惫,赵部长说思路不错,但提到李建国那块地时,他眉头皱了半天。
林辰呷了口茶,龙井的苦涩在舌尖散开:李建国的化肥厂地块,按规划是要改造成市民广场的,怎么了?
小张的手顿了顿,把茶杯往桌心推了推,像是要避开什么。那地......去年省纪委来过一趟,他声音压得很低,喉结动了动,查了三个月,最后结论是证据链不完整。赵部长当时在办公室拍了桌子,说就这么算了?,结果第二天就被马副书记叫去谈话,回来后啥也没说,只让把材料归档了。
林辰的指尖在杯沿画着圈,没接话。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小了,变成细密的雨丝,斜斜地打在玻璃上,像谁用毛笔在上面画了无数道淡痕。
林哥,小张突然抬头,眼里带着点急,您别趟这浑水。那不是李建国一个人的事。他指节重重敲了下桌面,化肥厂那8000万的土地,转让价1200万,明眼人都知道有问题。但那笔钱......他顿了顿,朝左右看了看,一部分打给了马副书记老家的修路工程队。
茶杯盖一声掉在桌上,林辰伸手扶住,指尖冰凉。他想起陈阳给的那份下岗工人名单,最下面那行手写的237人,仅36人领到补偿,字迹像用刀尖刻上去的,扎得人眼睛疼。
马副书记的人?林辰尽量让声音听起来平静。
小张点头,嘴唇抿成一条直线:他外甥是工程队的包工头。您想想,省纪委都查不动的案子,咱们......他没说下去,但意思再明显不过。包间里的茶香突然变得有些滞涩,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闷得人胸口发沉。
离开茶馆时,雨已经停了。暮色像块浸了水的灰布,沉沉地压在城市上空。林辰没开车,沿着人行道慢慢走,路灯在湿漉漉的地面投下长长的光晕,把他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路过一家旧书店时,他停下来,借着灯光看了眼门牌——三味书屋,是大学时常来的地方。
书店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老头,正蹲在门口整理旧书。小林?好阵子没来了。老头抬头笑了笑,露出缺了颗牙的牙床。
林辰点点头,目光落在角落里的旧书柜上。最底层那本1985年版的《资本论》还在,封面已经泛黄卷边。他走过去抽出来,书页间掉出张借书卡,上面有他大学时的签名,字迹还带着点青涩。
想买就拿着吧,算你半价。老头说着,转身去招呼别的客人。
回到家时,已是深夜。林辰把自己关在书房,台灯的光打在摊开的《资本论》上,他用美工刀小心翼翼地割开书脊内侧的硬壳,露出里面的中空夹层。陈阳给的材料复印件被他卷成细筒,刚好能塞进去。他把书放回书柜最底层,上面堆了几本厚厚的辞海,看起来和其他旧书没什么两样。
电脑屏幕亮着,加密邮箱的上传进度条慢慢爬到100%。林辰盯着屏幕上的上传成功,松了口气,却又觉得心里沉甸甸的。窗外的月光不知何时变得很亮,透过纱帘洒在地板上,像铺了层薄薄的霜,把家具的影子拉得歪歪扭扭,像一张无形的网。
他起身想去倒杯水,手机突然地响了一声。屏幕上跳出条陌生号码的短信:有人在查你和陈阳的关系。
林辰的心猛地一沉。他走到窗边,撩开纱帘往外看。对面楼房的灯光星星点点,不知哪一扇后面,正有人盯着这里。月光落在他脸上,一半亮一半暗,像被什么东西劈开了似的。远处传来几声狗吠,在寂静的夜里传出很远,却搅不散书房里的沉闷。
书桌上的龙井已经凉透了,喝在嘴里,只剩满口的苦涩。林辰想起小张说的话,想起陈阳女儿那双清澈的眼睛,想起那些在雨里蹲守的工人,突然觉得,这城市的夜晚,比刚才的雨丝还要凉,还要密,缠得人喘不过气。他伸手按了按眉心,指腹下的皮肤滚烫,像有团火在烧——那是陈阳塞给他的那颗薄荷糖,不知何时化了,糖纸粘在掌心里,留下一圈淡淡的橘色印记。
茶馆的包间里飘着淡淡的龙井清香,林辰指尖摩挲着温热的茶杯,杯壁上凝结的水珠顺着弧度缓缓滑落,在桌面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印记。赵立东的秘书小张坐在对面,手指反复刮着茶杯盖,瓷片相碰的声在安静的包间里格外清晰。
林哥,您这文化产业园的方案我看过了,小张终于抬起头,眼底带着几分疲惫,赵部长说思路不错,但提到李建国那块地时,他眉头皱了半天。
林辰呷了口茶,龙井的苦涩在舌尖散开:李建国的化肥厂地块,按规划是要改造成市民广场的,怎么了?
小张的手顿了顿,把茶杯往桌心推了推,像是要避开什么。那地......去年省纪委来过一趟,他声音压得很低,喉结动了动,查了三个月,最后结论是证据链不完整。赵部长当时在办公室拍了桌子,说就这么算了?,结果第二天就被马副书记叫去谈话,回来后啥也没说,只让把材料归档了。
林辰的指尖在杯沿画着圈,没接话。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小了,变成细密的雨丝,斜斜地打在玻璃上,像谁用毛笔在上面画了无数道淡痕。
林哥,小张突然抬头,眼里带着点急,您别趟这浑水。那不是李建国一个人的事。他指节重重敲了下桌面,化肥厂那8000万的土地,转让价1200万,明眼人都知道有问题。但那笔钱......他顿了顿,朝左右看了看,一部分打给了马副书记老家的修路工程队。
茶杯盖一声掉在桌上,林辰伸手扶住,指尖冰凉。他想起陈阳给的那份下岗工人名单,最下面那行手写的237人,仅36人领到补偿,字迹像用刀尖刻上去的,扎得人眼睛疼。
马副书记的人?林辰尽量让声音听起来平静。
小张点头,嘴唇抿成一条直线:他外甥是工程队的包工头。您想想,省纪委都查不动的案子,咱们......他没说下去,但意思再明显不过。包间里的茶香突然变得有些滞涩,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闷得人胸口发沉。
离开茶馆时,雨已经停了。暮色像块浸了水的灰布,沉沉地压在城市上空。林辰没开车,沿着人行道慢慢走,路灯在湿漉漉的地面投下长长的光晕,把他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路过一家旧书店时,他停下来,借着灯光看了眼门牌——三味书屋,是大学时常来的地方。
书店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老头,正蹲在门口整理旧书。小林?好阵子没来了。老头抬头笑了笑,露出缺了颗牙的牙床。
林辰点点头,目光落在角落里的旧书柜上。最底层那本1985年版的《资本论》还在,封面已经泛黄卷边。他走过去抽出来,书页间掉出张借书卡,上面有他大学时的签名,字迹还带着点青涩。
想买就拿着吧,算你半价。老头说着,转身去招呼别的客人。
回到家时,已是深夜。林辰把自己关在书房,台灯的光打在摊开的《资本论》上,他用美工刀小心翼翼地割开书脊内侧的硬壳,露出里面的中空夹层。陈阳给的材料复印件被他卷成细筒,刚好能塞进去。他把书放回书柜最底层,上面堆了几本厚厚的辞海,看起来和其他旧书没什么两样。
电脑屏幕亮着,加密邮箱的上传进度条慢慢爬到100%。林辰盯着屏幕上的上传成功,松了口气,却又觉得心里沉甸甸的。窗外的月光不知何时变得很亮,透过纱帘洒在地板上,像铺了层薄薄的霜,把家具的影子拉得歪歪扭扭,像一张无形的网。
他起身想去倒杯水,手机突然地响了一声。屏幕上跳出条陌生号码的短信:有人在查你和陈阳的关系。
林辰的心猛地一沉。他走到窗边,撩开纱帘往外看。对面楼房的灯光星星点点,不知哪一扇后面,正有人盯着这里。月光落在他脸上,一半亮一半暗,像被什么东西劈开了似的。远处传来几声狗吠,在寂静的夜里传出很远,却搅不散书房里的沉闷。
书桌上的龙井已经凉透了,喝在嘴里,只剩满口的苦涩。林辰想起小张说的话,想起陈阳女儿那双清澈的眼睛,想起那些在雨里蹲守的工人,突然觉得,这城市的夜晚,比刚才的雨丝还要凉,还要密,缠得人喘不过气。他伸手按了按眉心,指腹下的皮肤滚烫,像有团火在烧——那是陈阳塞给他的那颗薄荷糖,不知何时化了,糖纸粘在掌心里,留下一圈淡淡的橘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