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沈月凝在偏殿“听”案的次数增多,一种无形的压力开始在瞻园内外弥漫。官员们面对珠帘后的沉默身影,比面对萧绝的直接诘问更加恐惧。流言蜚语如同暗潮涌动,关于“摄政王得异人相助,可洞察人心”的传闻越传越玄,却始终无人能证实那帘后之人的真实身份与手段。
沈月凝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平衡,她让自己显得有用,但绝不“全知”。每一次开口,都经过深思熟虑,既提供关键信息取信萧绝,又刻意模糊掉可能触及核心或牵连过广的细节。她像在刀尖上跳舞,每一步都惊心动魄。
这日,萧绝并未提审官员,而是召见了金陵城内几位德高望重的大儒和清流名士。 名义上是咨询江南文教事宜,实则殿内气氛微妙。这几位名士虽不直接涉足官场,但在士林中和地方上影响力巨大,他们的态度,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舆论风向。
交谈中,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翰林,在谈及吏治腐败时,情绪激动,引经据典,痛心疾首。他言辞恳切,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赢得了在场不少人的共鸣。
萧绝静静听着,未置可否。直到老翰林一番慷慨陈词之后,他才缓缓开口,目光却转向珠帘方向,语气平淡无波:
“陈老翰林忧国之心,天地可鉴。不过,本王倒是好奇,若您门下最倚重的弟子,暗中收受豪商馈赠,为其子科考舞弊铺路,您当如何自处?您此刻心中,除了忧国,是否也有一丝……对门下清誉受损的担忧,与对那逆徒的痛心失望?”
这番话如同平地惊雷,不仅让那陈老翰林瞬间脸色煞白,浑身剧震,就连殿内其他名士也皆尽骇然!
【他……他怎么会知道?!此事我隐瞒极深,唯有我与那逆徒知晓!他……他竟连我心中对清誉的担忧都……】
【不可能!绝不可能!此事天衣无缝!】
【摄政王此言何意?难道他能看透人心不成?!】
陈老翰林的心声充满了极致的震惊、恐惧和难以置信,他指着萧绝,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那副模样,已然是默认。
殿内一片死寂,落针可闻。所有名士都惊疑不定地看着萧绝,又看看那面神秘的珠帘,一个荒诞却又无法解释的念头在他们心中滋生——难道传闻是真的?摄政王真有洞察人心之能?而这份能力,就来自于珠帘之后?!
萧绝没有再看失魂落魄的陈老翰林,他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将他们的惊惧、猜疑尽收眼底,这才淡然道:“本王不过是以理推之,陈老反应如此激烈,倒是让本王意外了。看来,这吏治清明,确需从上至下,时时警醒。”
他轻描淡写地将此事揭过,仿佛刚才只是随口一提。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不是推理!那精准到令人毛骨悚然的“洞察”,绝非寻常!
他没有直接点破沈月凝的存在和能力,却用这种当众“洞悉”他人最隐秘心思的方式,半公开地展示了这份力量的存在,并将其与珠帘后的神秘身影联系在一起。这比直接说明更令人恐惧,因为它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也让这份“能力”的归属变得更加模糊而慑人——它可能属于摄政王,也可能属于帘后人,但无论如何,都代表着一种无法抗拒、无法隐瞒的绝对权威。
名士们神色各异地告退了,殿内再次空荡。
萧绝走到珠帘前,静立片刻。
沈月凝在帘后,能清晰地听到自己过快的心跳。他这一次的“展示”,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大胆,也更狠辣!他不仅震慑了那些可能心怀异志的官员,更是在警告所有知情或猜测到她存在的人——任何秘密,在这份“力量”面前,都无所遁形!
“都听到了?”萧绝的声音透过珠帘传来,依旧平淡。
“……是。”沈月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
“从今日起,‘他’或‘她’的存在,将不再是秘密。”萧绝淡淡道,“但这能力究竟为何,属于谁,由他们自己去猜。猜得越深,便越怕。”
沈月凝明白了。他是在制造一种神秘而恐怖的威慑。将她置于迷雾之中,反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份能力的震慑效果。
“而你,”萧绝的语气微沉,“既然已被置于人前,便更需谨言慎行。你的价值,在于你的‘不可替代’。但若这能力带来的麻烦,超过了它的价值……”
他没有说完,但那股冰冷的杀意已不言而喻。
【必须让她更加依赖本王,唯有在本王羽翼之下,她才能存活。】
【同时,也要让她知道,若失去控制,代价她承担不起。】
沈月凝攥紧了手指,低声道:“民女……明白。”
萧绝不再多言,转身离去。
珠帘晃动,映出沈月凝苍白而复杂的脸色。
能力以这种方式“半公开”,让她彻底被绑上了萧绝的战车,再无退路。外界会如何看她?妖孽?异端?她几乎可以想象那汹涌的恶意。
但与此同时,一种扭曲的“安全感”也产生了——萧绝需要她这份独一无二的能力来巩固权威,至少在找到替代品或者她失去价值之前,他会尽力保住她的性命。
绝境之中,似乎又透出一丝微光。
只是,这微光,是通往生路,还是更深的陷阱?
她抬起头,目光仿佛穿透珠帘,望向殿外未知的风雨。
既然已无路可退,那就在这悬崖边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萧绝,你借我之力震慑群臣。
那我,便借你之威,在这绝境中……求得一线生机。
这场博弈,远未结束。
沈月凝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平衡,她让自己显得有用,但绝不“全知”。每一次开口,都经过深思熟虑,既提供关键信息取信萧绝,又刻意模糊掉可能触及核心或牵连过广的细节。她像在刀尖上跳舞,每一步都惊心动魄。
这日,萧绝并未提审官员,而是召见了金陵城内几位德高望重的大儒和清流名士。 名义上是咨询江南文教事宜,实则殿内气氛微妙。这几位名士虽不直接涉足官场,但在士林中和地方上影响力巨大,他们的态度,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舆论风向。
交谈中,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翰林,在谈及吏治腐败时,情绪激动,引经据典,痛心疾首。他言辞恳切,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赢得了在场不少人的共鸣。
萧绝静静听着,未置可否。直到老翰林一番慷慨陈词之后,他才缓缓开口,目光却转向珠帘方向,语气平淡无波:
“陈老翰林忧国之心,天地可鉴。不过,本王倒是好奇,若您门下最倚重的弟子,暗中收受豪商馈赠,为其子科考舞弊铺路,您当如何自处?您此刻心中,除了忧国,是否也有一丝……对门下清誉受损的担忧,与对那逆徒的痛心失望?”
这番话如同平地惊雷,不仅让那陈老翰林瞬间脸色煞白,浑身剧震,就连殿内其他名士也皆尽骇然!
【他……他怎么会知道?!此事我隐瞒极深,唯有我与那逆徒知晓!他……他竟连我心中对清誉的担忧都……】
【不可能!绝不可能!此事天衣无缝!】
【摄政王此言何意?难道他能看透人心不成?!】
陈老翰林的心声充满了极致的震惊、恐惧和难以置信,他指着萧绝,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那副模样,已然是默认。
殿内一片死寂,落针可闻。所有名士都惊疑不定地看着萧绝,又看看那面神秘的珠帘,一个荒诞却又无法解释的念头在他们心中滋生——难道传闻是真的?摄政王真有洞察人心之能?而这份能力,就来自于珠帘之后?!
萧绝没有再看失魂落魄的陈老翰林,他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将他们的惊惧、猜疑尽收眼底,这才淡然道:“本王不过是以理推之,陈老反应如此激烈,倒是让本王意外了。看来,这吏治清明,确需从上至下,时时警醒。”
他轻描淡写地将此事揭过,仿佛刚才只是随口一提。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不是推理!那精准到令人毛骨悚然的“洞察”,绝非寻常!
他没有直接点破沈月凝的存在和能力,却用这种当众“洞悉”他人最隐秘心思的方式,半公开地展示了这份力量的存在,并将其与珠帘后的神秘身影联系在一起。这比直接说明更令人恐惧,因为它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也让这份“能力”的归属变得更加模糊而慑人——它可能属于摄政王,也可能属于帘后人,但无论如何,都代表着一种无法抗拒、无法隐瞒的绝对权威。
名士们神色各异地告退了,殿内再次空荡。
萧绝走到珠帘前,静立片刻。
沈月凝在帘后,能清晰地听到自己过快的心跳。他这一次的“展示”,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大胆,也更狠辣!他不仅震慑了那些可能心怀异志的官员,更是在警告所有知情或猜测到她存在的人——任何秘密,在这份“力量”面前,都无所遁形!
“都听到了?”萧绝的声音透过珠帘传来,依旧平淡。
“……是。”沈月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
“从今日起,‘他’或‘她’的存在,将不再是秘密。”萧绝淡淡道,“但这能力究竟为何,属于谁,由他们自己去猜。猜得越深,便越怕。”
沈月凝明白了。他是在制造一种神秘而恐怖的威慑。将她置于迷雾之中,反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份能力的震慑效果。
“而你,”萧绝的语气微沉,“既然已被置于人前,便更需谨言慎行。你的价值,在于你的‘不可替代’。但若这能力带来的麻烦,超过了它的价值……”
他没有说完,但那股冰冷的杀意已不言而喻。
【必须让她更加依赖本王,唯有在本王羽翼之下,她才能存活。】
【同时,也要让她知道,若失去控制,代价她承担不起。】
沈月凝攥紧了手指,低声道:“民女……明白。”
萧绝不再多言,转身离去。
珠帘晃动,映出沈月凝苍白而复杂的脸色。
能力以这种方式“半公开”,让她彻底被绑上了萧绝的战车,再无退路。外界会如何看她?妖孽?异端?她几乎可以想象那汹涌的恶意。
但与此同时,一种扭曲的“安全感”也产生了——萧绝需要她这份独一无二的能力来巩固权威,至少在找到替代品或者她失去价值之前,他会尽力保住她的性命。
绝境之中,似乎又透出一丝微光。
只是,这微光,是通往生路,还是更深的陷阱?
她抬起头,目光仿佛穿透珠帘,望向殿外未知的风雨。
既然已无路可退,那就在这悬崖边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萧绝,你借我之力震慑群臣。
那我,便借你之威,在这绝境中……求得一线生机。
这场博弈,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