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使者董昭前脚刚离开寿春城,那辆朴素的马车还在官道上卷起淡淡烟尘,寿春府衙内的气氛就骤然变得严肃起来。方才宴席上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被彻底揭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面对潜在威胁时的审慎与决断。
刘备、吕布、曹豹、陈宫,以及闻讯赶来的糜竺、张飞等核心人物齐聚一堂。张飞还兀自沉浸在方才宴席的余韵里,咂摸着嘴嘟囔:“那姓董的说话倒是中听,比袁术手下那些酸腐文人强多了!大哥如今是名正言顺的扬州牧,可喜可贺!”
关羽丹凤眼微眯,抚着长髯沉声道:“三弟,莫要被表象所惑。曹操表奏官职是假,行分化拉拢之实是真。其心叵测。”
吕布大马金刀地坐在椅上,闻言冷哼一声:“分化?就凭他空口白牙给的两个名头?老子砍人靠的是手中画戟,不是他那劳什子征东将军的印绶!” 他虽然对这名号有些受用,但更相信实实在在的武力。
刘备看向曹豹和陈宫,语气平和却带着一丝凝重:“子仲,公台,曹操此意,昭然若揭。我等当如何应对,方能既不失礼于朝廷,又不堕我联盟志气,更不被其钳制?”
陈宫率先开口,他目光锐利,仿佛能穿透人心:“主公,温侯,曹操此计,乃是阳谋。他料定我们无法公然拒绝朝廷——哪怕是他把持下的朝廷——的封赏,否则便是授人以柄,谓我等有自立之心。接受,则等于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他曹操‘代表’朝廷的权威,且其后续所谓的‘援助’,便是插入我联盟的楔子,一旦接受,后患无穷。”
曹豹接过话头,语气带着他特有的那种混合着市井智慧和战略眼光的腔调:“陈军师所言极是。这官职,咱们得要!不要白不要嘛!扬州牧,征东将军,这名头多响亮?正好用来安抚新附的淮南士民,招揽四方豪杰,名正言顺地打理咱们这一亩三分地。这就好比街上有人白送你一块金字招牌,难道还嫌烫手不成?”
他话锋一转,带着几分戏谑:“可这‘援助’嘛,就得敬谢不敏了。谁知道他送来的粮草里有没有掺沙子,军械里有没有动过手脚?就算都是好的,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咱们现在兵精粮足,糜先生又把商路打理得井井有条,不缺他那点仨瓜俩枣。更何况,让他的兵马辎重进入咱们的地盘?那不成请黄鼠狼进鸡窝了么?咱们得把门户看得紧点儿!”
张飞听得哈哈大笑:“曹胖子说得在理!咱们自己有的吃,不稀罕他曹阿瞒那点残羹冷饭!想往咱们这儿伸手,门都没有!”
吕布也咧嘴笑了,显然曹豹这番直白的话很对他的胃口:“没错!老子打仗,什么时候靠过别人接济?玄德公,我看就这么办,官职咱们收了,其他的,让他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刘备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定格在曹豹和陈宫身上:“如此,便依二位先生之见。接受曹操表奏的官职,但对任何形式的军事、钱粮援助,一概婉拒。回信措辞需谦恭有礼,彰显我等忠于汉室之心,亦表明我等足以镇守地方,不劳曹公远途跋涉费心。”
“主公英明。”陈宫和曹豹齐声道。
这时,曹豹又补充道:“此外,咱们还得防着他一手。曹操使者此行,绝不会只是送个名号那么简单。我料其随从必定暗中活动,散播流言,尤其是在温侯旧部之中,挑拨离间。”
吕布眉头一拧,杀气隐隐:“他敢?!”
陈宫肃然道:“子仲所虑甚是。此事不可不防。当加强军中监察,若有发现蛊惑人心者,严惩不贷。同时,我等更需加快内部整合,让功勋制度深入人心,使将士皆知,唯有紧跟联盟,方能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内部铁板一块,外间流言便无可乘之机。”
“正当如此。”刘备决断道,“便由公台与子仲共同留意此事,军中一应言论,需及时禀报。功勋制之完善与推行,乃当前第一要务。”
计议已定,刘备当即亲自执笔,以极其谦逊和感激的口吻,给曹操回了一封信。信中首先对曹操“体恤国事、举荐贤能”表示万分感谢,欣然接受扬州牧和征东将军的任命,并誓言必当恪尽职守,安抚百姓,拱卫东南。接着,笔锋一转,以“淮南初定,粮秣尚足,军械亦备,实不敢劳丞相远途输运,耗费国力”为由,婉转而坚定地拒绝了曹操的一切援助提议。最后,再次表达了对汉室的忠心和对曹操“匡扶社稷”的敬仰之情。
这封信写得滴水不漏,既全了面子,又守住了里子。
信使带着这封回信,快马加鞭赶往许都。而寿春城内,联盟机器则开始更高效地运转起来。陈宫加强了对军中和城内的监控,曹豹则一头扎进了功勋制度的细化工作中,与糜竺、刘晔等人反复推敲各项细则,务求公平公正,让人无话可说。
吕布似乎也受到了刺激,往讲武堂跑得更勤快了,仿佛要用更严格的训练来证明,他吕布的军队,不需要任何外援,依然是天下最强的战力。
一场来自北方的外交风波,就这样被联盟高层以一致的态度和果断的决策化解于无形。它不仅没有造成分裂,反而像一块试金石,检验了联盟核心的团结,并促使联盟更加注重内部的整合与巩固。
当曹操在许都收到刘备那封谦恭而坚决的回信时,会是何种表情,无人得知。但所有人都明白,江淮之地,这两个因势利导而结合在一起的豪雄,已经不再是能够被轻易分化瓦解的对象了。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在这乱世中,扎下越来越深的根基。
刘备、吕布、曹豹、陈宫,以及闻讯赶来的糜竺、张飞等核心人物齐聚一堂。张飞还兀自沉浸在方才宴席的余韵里,咂摸着嘴嘟囔:“那姓董的说话倒是中听,比袁术手下那些酸腐文人强多了!大哥如今是名正言顺的扬州牧,可喜可贺!”
关羽丹凤眼微眯,抚着长髯沉声道:“三弟,莫要被表象所惑。曹操表奏官职是假,行分化拉拢之实是真。其心叵测。”
吕布大马金刀地坐在椅上,闻言冷哼一声:“分化?就凭他空口白牙给的两个名头?老子砍人靠的是手中画戟,不是他那劳什子征东将军的印绶!” 他虽然对这名号有些受用,但更相信实实在在的武力。
刘备看向曹豹和陈宫,语气平和却带着一丝凝重:“子仲,公台,曹操此意,昭然若揭。我等当如何应对,方能既不失礼于朝廷,又不堕我联盟志气,更不被其钳制?”
陈宫率先开口,他目光锐利,仿佛能穿透人心:“主公,温侯,曹操此计,乃是阳谋。他料定我们无法公然拒绝朝廷——哪怕是他把持下的朝廷——的封赏,否则便是授人以柄,谓我等有自立之心。接受,则等于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他曹操‘代表’朝廷的权威,且其后续所谓的‘援助’,便是插入我联盟的楔子,一旦接受,后患无穷。”
曹豹接过话头,语气带着他特有的那种混合着市井智慧和战略眼光的腔调:“陈军师所言极是。这官职,咱们得要!不要白不要嘛!扬州牧,征东将军,这名头多响亮?正好用来安抚新附的淮南士民,招揽四方豪杰,名正言顺地打理咱们这一亩三分地。这就好比街上有人白送你一块金字招牌,难道还嫌烫手不成?”
他话锋一转,带着几分戏谑:“可这‘援助’嘛,就得敬谢不敏了。谁知道他送来的粮草里有没有掺沙子,军械里有没有动过手脚?就算都是好的,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咱们现在兵精粮足,糜先生又把商路打理得井井有条,不缺他那点仨瓜俩枣。更何况,让他的兵马辎重进入咱们的地盘?那不成请黄鼠狼进鸡窝了么?咱们得把门户看得紧点儿!”
张飞听得哈哈大笑:“曹胖子说得在理!咱们自己有的吃,不稀罕他曹阿瞒那点残羹冷饭!想往咱们这儿伸手,门都没有!”
吕布也咧嘴笑了,显然曹豹这番直白的话很对他的胃口:“没错!老子打仗,什么时候靠过别人接济?玄德公,我看就这么办,官职咱们收了,其他的,让他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刘备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定格在曹豹和陈宫身上:“如此,便依二位先生之见。接受曹操表奏的官职,但对任何形式的军事、钱粮援助,一概婉拒。回信措辞需谦恭有礼,彰显我等忠于汉室之心,亦表明我等足以镇守地方,不劳曹公远途跋涉费心。”
“主公英明。”陈宫和曹豹齐声道。
这时,曹豹又补充道:“此外,咱们还得防着他一手。曹操使者此行,绝不会只是送个名号那么简单。我料其随从必定暗中活动,散播流言,尤其是在温侯旧部之中,挑拨离间。”
吕布眉头一拧,杀气隐隐:“他敢?!”
陈宫肃然道:“子仲所虑甚是。此事不可不防。当加强军中监察,若有发现蛊惑人心者,严惩不贷。同时,我等更需加快内部整合,让功勋制度深入人心,使将士皆知,唯有紧跟联盟,方能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内部铁板一块,外间流言便无可乘之机。”
“正当如此。”刘备决断道,“便由公台与子仲共同留意此事,军中一应言论,需及时禀报。功勋制之完善与推行,乃当前第一要务。”
计议已定,刘备当即亲自执笔,以极其谦逊和感激的口吻,给曹操回了一封信。信中首先对曹操“体恤国事、举荐贤能”表示万分感谢,欣然接受扬州牧和征东将军的任命,并誓言必当恪尽职守,安抚百姓,拱卫东南。接着,笔锋一转,以“淮南初定,粮秣尚足,军械亦备,实不敢劳丞相远途输运,耗费国力”为由,婉转而坚定地拒绝了曹操的一切援助提议。最后,再次表达了对汉室的忠心和对曹操“匡扶社稷”的敬仰之情。
这封信写得滴水不漏,既全了面子,又守住了里子。
信使带着这封回信,快马加鞭赶往许都。而寿春城内,联盟机器则开始更高效地运转起来。陈宫加强了对军中和城内的监控,曹豹则一头扎进了功勋制度的细化工作中,与糜竺、刘晔等人反复推敲各项细则,务求公平公正,让人无话可说。
吕布似乎也受到了刺激,往讲武堂跑得更勤快了,仿佛要用更严格的训练来证明,他吕布的军队,不需要任何外援,依然是天下最强的战力。
一场来自北方的外交风波,就这样被联盟高层以一致的态度和果断的决策化解于无形。它不仅没有造成分裂,反而像一块试金石,检验了联盟核心的团结,并促使联盟更加注重内部的整合与巩固。
当曹操在许都收到刘备那封谦恭而坚决的回信时,会是何种表情,无人得知。但所有人都明白,江淮之地,这两个因势利导而结合在一起的豪雄,已经不再是能够被轻易分化瓦解的对象了。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在这乱世中,扎下越来越深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