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并未因摄政王府的沉默而止息,反而在有心人的推动下愈演愈烈,甚至隐隐将北境可能的战事消耗与摄政王的“穷兵黩武”联系起来,试图在士林与民间营造一种不安的氛围。
这日,安阳长公主府递来帖子,以赏玩新得的几株罕见绿梅为由,邀请京中诸位勋贵夫人小姐过府一聚。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并非简单的赏花宴,而是各方势力在流言纷扰下的一次试探与交锋。
“娘娘,这宴无好宴,只怕是针对王爷和您的流言,要在女眷圈里发酵了。”张嬷嬷忧心忡忡地提醒。
苏晚棠看着那张精致的帖子,神色平静。
她知道,自己不能永远躲在王府的高墙之后,既然选择了与他并肩,有些风雨,她必须亲自去面对。
“无妨,本宫正好也有些闷了,去走走也好。”她淡淡道,眼中闪过一丝锐利,“茯苓,去将本宫那套亲王正妃的大妆礼服找出来。豆蔻,让小厨房准备几样我们王府特有的精致点心带上。小莲,你机灵,到时候多听听,看看哪些人跳得最欢。”
三个丫头见主子如此镇定,也纷纷定下心来,连忙去准备。
赴宴这日,苏晚棠身着繁复庄重的亲王妃礼服,头戴九翚四凤冠,珠翠环绕,仪态万方。
她并未刻意张扬,但通身的的气度与身后摄政王府的赫赫威势,让她甫一出现,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全场的焦点。
安阳长公主亲自在二门迎接,笑容依旧热情,但眼神深处却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审视。
她亲热地挽住苏晚棠的手臂,低声道:“好孩子,近日外面那些不着调的话,你可千万别往心里去。晋珩是什么样的人,咱们自家人还能不清楚?”
苏晚棠微微一笑,不卑不亢:“长公主殿下言重了。王爷一心为国,宵衣旰食,些许流言蜚语,岂能玷污其清名?妾身相信,陛下和朝中诸位明公,心中自有论断。”她四两拨千斤,既表明了态度,又将球踢了回去,点出最终裁决权在皇帝和朝廷。
安阳长公主眸光微闪,笑着将她引入花厅。
花厅内早已觥筹交错,衣香鬓影。
见到苏晚棠进来,众人纷纷起身行礼,神色各异。
有真诚恭敬的,有好奇打量的,自然也少不了几分隐藏的嫉妒与等着看戏的。
果然,寒暄不久,便有一位素以“心直口快”着称的郡王夫人,捏着帕子,状似无意地笑道:“说起来,摄政王殿下近日真是辛劳,既要操心北境的军务,还要应对朝中诸事。这要是打起仗来,耗费的钱粮可是个天文数字,只怕咱们京中的日子,也要紧一紧了。”
这话看似关心,实则是在暗指摄政王可能因个人权欲而引发战端,劳民伤财。
立刻便有几位与废太子府或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夫人出声附和,言语间充满了对“可能”到来的“苦日子”的担忧。
苏晚棠端坐主位,慢条斯理地拨弄着茶盏,闻言,抬起眼帘,目光平静地扫过那几位夫人,声音清越,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
“这位夫人此言差矣。北境戎狄狼子野心,集结犯边,乃是我大周军民人尽皆知之事。王爷增兵防备,乃是为了保境安民,护我大周山河无恙,百姓安居。何来‘操心’一说?莫非在夫人看来,对敌寇的挑衅视若无睹、放任边关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才是正道?”
她语气不急不缓,却字字铿锵,直接将对方隐含的指责扭转成了对保家卫国正义性的质疑。
那郡王夫人脸色一僵,讪讪道:“王妃娘娘误会了,妾身并非此意,只是担心国库……”
“夫人忧心国事,其情可悯。”苏晚棠打断她,唇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诮,“正因如此,王爷才更要整饬吏治,清查亏空,将每一分银子都用在刀刃上。无论是用于戍边卫国,还是赈济雪灾难民,皆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总好过……让某些蠹虫中饱私囊,挥霍无度,最终苦了百姓,寒了将士之心吧?”
她意有所指的目光淡淡扫过在场几位其家族曾有贪墨前科的夫人,那几人顿时面色涨红,低下头去,不敢再言。
苏晚棠趁势端起茶盏,对安阳长公主及众人示意,语气转为温和,却带着定鼎乾坤的意味:“王爷常对妾身言道,为国者,当以社稷为重,以民生为本。北境之事,王爷与陛下、与诸位肱骨之臣自有决断。我等内眷,当恪守本分,安抚家宅,稳定后方,勿信谣,勿传谣,方是为君分忧,为国尽力之道。长公主殿下,您说是不是?”
安阳长公主看着她这番连消带打、有理有据、既立了威又定了调子的表现,心中震撼不已。
这位年纪轻轻的摄政王妃,竟有如此气度与手腕!
她连忙笑着举杯附和:“王妃娘娘所言极是!正是这个道理!来,我等共饮此杯,愿我大周江山永固,边境安宁!”
众人纷纷举杯,无论心中作何想,面上皆是一片附和之声。
经此一番,再无人敢轻易拿朝政流言在苏晚棠面前嚼舌根。
赏花宴后半程,风平浪静。
苏晚棠从容地与诸位命妇寒暄,态度亲和却不失威仪,对各家情况似乎也颇有了解,言谈间令人如沐春风,又不敢轻视。
宴会散后,安阳长公主亲自将苏晚棠送至门口,握着她的手,语气比之前真诚了许多:“今日多谢王妃娘娘一番良言,令本宫茅塞顿开。日后若有空,常来府里坐坐。”
苏晚棠浅笑应下:“殿下客气了,改日定当再来叨扰。”
回府的马车上,小莲和豆蔻兴奋得小脸通红。
“娘娘,您刚才太厉害了!几句话就把她们说得哑口无言!”
“就是就是,看她们以后还敢乱说!”
茯苓虽沉稳,眼中也满是钦佩。
苏晚棠靠在软枕上,微微舒了口气。
她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女眷间的交锋,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前朝势力的角力。
今日她稳住了后方女眷圈的舆论,便是为箫晋珩减轻了一份压力。
当晚,箫晋珩回府比平日早些。
他显然已经听说了长公主府发生的事情,进门时,冷峻的眉眼间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柔和与赞许。
“今日辛苦你了。”他走到她身边,很自然地揽住她的腰。
苏晚棠摇摇头,仰头看他:“妾身只是做了分内之事。王爷在前朝应对风浪,妾身总不能在后宅拖了后腿。”
箫晋珩低头,看着她清澈眼眸中倒映着自己的影子,那里有依赖,有信任,更有一种与他并肩而立的坚韧。
他心中一动,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
“你做得很好了。”他低声道,“比本王想象的还要好。”
他从未期待她需要去面对这些,但她却主动站了出来,并且做得如此漂亮。
这份聪慧与勇敢,让他惊喜,也更让他坚定了要为她扫平一切障碍的决心。
“北境那边……”苏晚棠还是有些担忧。
“放心。”箫晋珩语气笃定,“一切尽在掌握。跳梁小丑,翻不起大浪。”
他的自信感染了苏晚棠,她点了点头,将脸埋在他胸前,汲取着令人安心的气息。
两日后,凌默带来一个令人心惊的消息——戎狄派来了使者,已至边境,要求入京“朝贡”,实则带着明显的挑衅与试探意味。
而朝中,以一位素来清流自居、却与某些宗室往来密切的礼部侍郎为首,竟主张应以“怀柔”为上,热情接待使者,试图“化干戈为玉帛”。
消息传到苏晚棠耳中时,她正在核对王府的年节礼单。
闻言,她执笔的手微微一顿,一滴墨汁滴在纸上,缓缓晕开。
怀柔?
在敌人磨刀霍霍、边境军民枕戈待旦之时?
这日,安阳长公主府递来帖子,以赏玩新得的几株罕见绿梅为由,邀请京中诸位勋贵夫人小姐过府一聚。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并非简单的赏花宴,而是各方势力在流言纷扰下的一次试探与交锋。
“娘娘,这宴无好宴,只怕是针对王爷和您的流言,要在女眷圈里发酵了。”张嬷嬷忧心忡忡地提醒。
苏晚棠看着那张精致的帖子,神色平静。
她知道,自己不能永远躲在王府的高墙之后,既然选择了与他并肩,有些风雨,她必须亲自去面对。
“无妨,本宫正好也有些闷了,去走走也好。”她淡淡道,眼中闪过一丝锐利,“茯苓,去将本宫那套亲王正妃的大妆礼服找出来。豆蔻,让小厨房准备几样我们王府特有的精致点心带上。小莲,你机灵,到时候多听听,看看哪些人跳得最欢。”
三个丫头见主子如此镇定,也纷纷定下心来,连忙去准备。
赴宴这日,苏晚棠身着繁复庄重的亲王妃礼服,头戴九翚四凤冠,珠翠环绕,仪态万方。
她并未刻意张扬,但通身的的气度与身后摄政王府的赫赫威势,让她甫一出现,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全场的焦点。
安阳长公主亲自在二门迎接,笑容依旧热情,但眼神深处却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审视。
她亲热地挽住苏晚棠的手臂,低声道:“好孩子,近日外面那些不着调的话,你可千万别往心里去。晋珩是什么样的人,咱们自家人还能不清楚?”
苏晚棠微微一笑,不卑不亢:“长公主殿下言重了。王爷一心为国,宵衣旰食,些许流言蜚语,岂能玷污其清名?妾身相信,陛下和朝中诸位明公,心中自有论断。”她四两拨千斤,既表明了态度,又将球踢了回去,点出最终裁决权在皇帝和朝廷。
安阳长公主眸光微闪,笑着将她引入花厅。
花厅内早已觥筹交错,衣香鬓影。
见到苏晚棠进来,众人纷纷起身行礼,神色各异。
有真诚恭敬的,有好奇打量的,自然也少不了几分隐藏的嫉妒与等着看戏的。
果然,寒暄不久,便有一位素以“心直口快”着称的郡王夫人,捏着帕子,状似无意地笑道:“说起来,摄政王殿下近日真是辛劳,既要操心北境的军务,还要应对朝中诸事。这要是打起仗来,耗费的钱粮可是个天文数字,只怕咱们京中的日子,也要紧一紧了。”
这话看似关心,实则是在暗指摄政王可能因个人权欲而引发战端,劳民伤财。
立刻便有几位与废太子府或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夫人出声附和,言语间充满了对“可能”到来的“苦日子”的担忧。
苏晚棠端坐主位,慢条斯理地拨弄着茶盏,闻言,抬起眼帘,目光平静地扫过那几位夫人,声音清越,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
“这位夫人此言差矣。北境戎狄狼子野心,集结犯边,乃是我大周军民人尽皆知之事。王爷增兵防备,乃是为了保境安民,护我大周山河无恙,百姓安居。何来‘操心’一说?莫非在夫人看来,对敌寇的挑衅视若无睹、放任边关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才是正道?”
她语气不急不缓,却字字铿锵,直接将对方隐含的指责扭转成了对保家卫国正义性的质疑。
那郡王夫人脸色一僵,讪讪道:“王妃娘娘误会了,妾身并非此意,只是担心国库……”
“夫人忧心国事,其情可悯。”苏晚棠打断她,唇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诮,“正因如此,王爷才更要整饬吏治,清查亏空,将每一分银子都用在刀刃上。无论是用于戍边卫国,还是赈济雪灾难民,皆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总好过……让某些蠹虫中饱私囊,挥霍无度,最终苦了百姓,寒了将士之心吧?”
她意有所指的目光淡淡扫过在场几位其家族曾有贪墨前科的夫人,那几人顿时面色涨红,低下头去,不敢再言。
苏晚棠趁势端起茶盏,对安阳长公主及众人示意,语气转为温和,却带着定鼎乾坤的意味:“王爷常对妾身言道,为国者,当以社稷为重,以民生为本。北境之事,王爷与陛下、与诸位肱骨之臣自有决断。我等内眷,当恪守本分,安抚家宅,稳定后方,勿信谣,勿传谣,方是为君分忧,为国尽力之道。长公主殿下,您说是不是?”
安阳长公主看着她这番连消带打、有理有据、既立了威又定了调子的表现,心中震撼不已。
这位年纪轻轻的摄政王妃,竟有如此气度与手腕!
她连忙笑着举杯附和:“王妃娘娘所言极是!正是这个道理!来,我等共饮此杯,愿我大周江山永固,边境安宁!”
众人纷纷举杯,无论心中作何想,面上皆是一片附和之声。
经此一番,再无人敢轻易拿朝政流言在苏晚棠面前嚼舌根。
赏花宴后半程,风平浪静。
苏晚棠从容地与诸位命妇寒暄,态度亲和却不失威仪,对各家情况似乎也颇有了解,言谈间令人如沐春风,又不敢轻视。
宴会散后,安阳长公主亲自将苏晚棠送至门口,握着她的手,语气比之前真诚了许多:“今日多谢王妃娘娘一番良言,令本宫茅塞顿开。日后若有空,常来府里坐坐。”
苏晚棠浅笑应下:“殿下客气了,改日定当再来叨扰。”
回府的马车上,小莲和豆蔻兴奋得小脸通红。
“娘娘,您刚才太厉害了!几句话就把她们说得哑口无言!”
“就是就是,看她们以后还敢乱说!”
茯苓虽沉稳,眼中也满是钦佩。
苏晚棠靠在软枕上,微微舒了口气。
她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女眷间的交锋,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前朝势力的角力。
今日她稳住了后方女眷圈的舆论,便是为箫晋珩减轻了一份压力。
当晚,箫晋珩回府比平日早些。
他显然已经听说了长公主府发生的事情,进门时,冷峻的眉眼间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柔和与赞许。
“今日辛苦你了。”他走到她身边,很自然地揽住她的腰。
苏晚棠摇摇头,仰头看他:“妾身只是做了分内之事。王爷在前朝应对风浪,妾身总不能在后宅拖了后腿。”
箫晋珩低头,看着她清澈眼眸中倒映着自己的影子,那里有依赖,有信任,更有一种与他并肩而立的坚韧。
他心中一动,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
“你做得很好了。”他低声道,“比本王想象的还要好。”
他从未期待她需要去面对这些,但她却主动站了出来,并且做得如此漂亮。
这份聪慧与勇敢,让他惊喜,也更让他坚定了要为她扫平一切障碍的决心。
“北境那边……”苏晚棠还是有些担忧。
“放心。”箫晋珩语气笃定,“一切尽在掌握。跳梁小丑,翻不起大浪。”
他的自信感染了苏晚棠,她点了点头,将脸埋在他胸前,汲取着令人安心的气息。
两日后,凌默带来一个令人心惊的消息——戎狄派来了使者,已至边境,要求入京“朝贡”,实则带着明显的挑衅与试探意味。
而朝中,以一位素来清流自居、却与某些宗室往来密切的礼部侍郎为首,竟主张应以“怀柔”为上,热情接待使者,试图“化干戈为玉帛”。
消息传到苏晚棠耳中时,她正在核对王府的年节礼单。
闻言,她执笔的手微微一顿,一滴墨汁滴在纸上,缓缓晕开。
怀柔?
在敌人磨刀霍霍、边境军民枕戈待旦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