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朝堂争锋刃霜寒-《宠妻狂魔之王爷请适可而止》

  戎狄使者将至的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暗流汹涌的湖面,在朝堂之上掀起了更大的波澜。

  翌日大朝会,金銮殿内的气氛比往日更加凝重。

  景和帝端坐龙椅,年轻的面庞上努力维持着镇定,但微微蜷缩的手指仍泄露了他内心的紧张。

  珠帘之后,玄色身影如山岳般沉稳,无形的威压弥漫开来。

  议题很快便转向了戎狄使者入京之事。

  礼部侍郎周显,那位素以“清流”自居、主张怀柔的老臣,率先出列,手持玉笏,声音洪亮却带着一丝迂腐的激昂:

  “陛下,摄政王殿下!老臣以为,戎狄虽为化外之邦,然其既遣使来朝,名义上仍是‘朝贡’,此乃彰显我大周国威、怀柔远人之良机!《礼记》有云:‘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我天朝上国,当以德服人,以礼化之。若能借此机会,以盛情款待,赐予厚赏,彰显我皇仁德浩荡,或可令其感念天恩,消弭兵戈于无形,实乃社稷之福,百姓之幸也!若一味强硬,恐激化矛盾,引狼入室,反而不美啊!”

  他一番引经据典,说得唾沫横飞,身后几位同样秉持“仁义道德”的文官纷纷出声附和,一时间,“怀柔”、“仁德”、“化干戈为玉帛”之声不绝于耳,仿佛只要大周展现出足够的“慷慨”与“礼貌”,戎狄那数万磨刀霍霍的铁骑便会自行退去。

  端坐珠帘之后的箫晋珩,面无表情地听着,指尖在扶手上轻轻敲击,节奏平稳,不见丝毫波澜。

  待周显等人说得差不多了,一位身着绯袍、面容刚毅的兵部官员忍不住出列反驳,声如洪钟:

  “周侍郎此言差矣!戎狄狼子野心,世所共知!其集结大军于边境,屡次挑衅,此刻派使者前来,名为朝贡,实为试探、为羞辱!若我朝此时示弱,以厚礼待之,在他们眼中绝非仁德,而是怯懦!只会助长其嚣张气焰,认为我大周可欺!届时,他们索要的将不再是区区赏赐,而是我边境城池,是我大周子民为奴为婢!北境将士枕戈待旦,日夜严防,岂能因尔等在此空谈仁义,而寒了热血儿郎之心,堕了我国朝威风?!”

  “王大人!你这是强词夺理!岂不闻‘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周显梗着脖子反驳,“动用刀兵,耗费钱粮,死伤将士,岂是仁君所为?若能以礼退敌,何乐而不为?”

  “以礼退敌?周侍郎莫非是读书读傻了?戎狄只认得弯刀和实力!你跟他们讲仁义道德,无异于对牛弹琴!”另一位武将脾气火爆,忍不住讥讽道。

  “你……武夫粗鄙!不堪与谋!”周显气得脸色通红。

  朝堂之上,文武双方争论不休,主和与主战之声交织,气氛愈发紧张。

  景和帝看着下方吵成一团的臣子,眉头紧锁,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珠帘。

  就在这时,珠帘微动,清脆的碰撞声让喧闹的朝堂瞬间安静下来。

  箫晋珩缓缓踱步而出,玄色亲王袍服上的金线暗纹在殿内光线下流转着冰冷的光泽。

  他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众臣,凡被他目光触及者,无论是激愤的武将还是激动的文官,都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

  “都说完了?”他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周显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还想再言:“王爷……”

  箫晋珩抬手,打断了他。

  他并未看周显,而是将目光投向殿外虚空,仿佛穿透了重重宫墙,看到了北境的风雪与即将到来的使者。

  “戎狄使者,既然要来,那便让他来。”箫晋珩缓缓开口,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决断,“传本王令,以诸侯之礼,迎戎狄使者入京。”

  “诸侯之礼?”周显一愣,随即面露喜色,以为摄政王采纳了他的建议,“王爷圣明!此正合古礼,彰显我天朝气度……”

  “周侍郎,”箫晋珩终于将目光转向他,那眼神冰冷如刃,让周显后面的话生生卡住,“本王的话,还没说完。”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转厉,带着金戈铁马的杀伐之气:“传令北境各军,戎狄使者入京期间,给本王盯死了他们边境的军队!若有异动,哪怕只是向前推进一里,不必请示,立刻给本王打回去!往死里打!”

  “再传令鸿胪寺,接待戎狄使者,按制即可,不必额外增加份例,更无需‘厚赏’。”他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他们若问起,便告诉他们,我大周的钱粮,要用来犒劳保家卫国的将士,赈济受灾的百姓,没那么多闲钱,赏赐给包藏祸心的豺狼!”

  “至于朝见……”箫晋珩目光扫过周显等人瞬间变得惨白的脸,一字一句道,“陛下与本王,会在勤政殿偏殿接见他们。让他们清楚自己的位置!”

  勤政殿偏殿,并非举行正式大朝会的金銮殿,其规格与接见属国使臣的正殿相比,低了一等不止!

  这分明是极大的羞辱与蔑视!

  “王爷!不可啊!”周显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涕泪横流,“如此怠慢使者,恐激怒戎狄,引来战火啊!王爷三思!”

  “激怒?”箫晋珩居高临下地看着他,眼神如同在看一个死人,“周显,你口口声声怕激怒戎狄,为何不怕寒了北境数十万将士的心?为何不怕寒了天下期盼朝廷硬气的百姓的心?你究竟是忠我大周,还是……另有所图?”

  最后四字,他咬得极重,如同惊雷炸响在周显耳边。

  周显浑身一颤,伏在地上,再不敢多言,冷汗瞬间湿透了朝服。

  箫晋珩不再看他,转而面向众臣,声音恢弘,传遍大殿:“北境安危,关乎国本!戎狄若敢犯边,本王必亲率王师,踏平其王庭!至于使者……让他们来!本王倒要看看,这群豺狼,能玩出什么花样!”

  “退朝!”

  说罢,他不再理会众人反应,转身,玄色袍角划过一个凌厉的弧度,消失在珠帘之后。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唯有周显等人压抑的抽气声和武将们难以抑制的激动喘息。

  景和帝看着皇叔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下方噤若寒蝉的臣子,心中竟奇异地安定下来。

  他清了清嗓子,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显得沉稳:“便依皇叔所言。退朝!”

  摄政王以绝对强势的态度,压下了所有“怀柔”之声,定下了应对戎狄使者的强硬基调。

  消息传出,北境军民士气大振,而京城之中,暗流涌动的方向,也悄然发生了改变。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甚至暗中与某些势力勾连的人,不得不重新掂量一下,在这位杀伐果决的摄政王面前,自己的脖子究竟够不够硬。

  苏晚棠在府中很快便得知了朝堂上发生的一切。

  当听到箫晋珩那句“没那么多闲钱,赏赐给包藏祸心的豺狼”时,她忍不住轻笑出声,心中却涌动着与有荣焉的骄傲与安心。

  他便是这样的男人,对外强硬如铁,对内……她想起他偶尔流露的温柔与依赖,唇角笑意更深。

  她知道,戎狄使者入京,才是真正风暴的开始。

  但她相信,无论面对何等风波,他都能掌控全局。

  而她,亦会站在他身侧,与他共同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