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田内那一缕先天炁丝的出现,以及随之而来的精神力细微提升,如同为杨帆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他能以更清晰的视角重新审视自身与周围的环境。首当其冲受益的,便是那座维系了数月、效果始终差强人意的简易“聚灵归元阵”。
以往布阵,他更多是依靠《宅经》、《五行精纪》中的理论推演和罗盘的辅助,如同盲人摸象,只能大致把握气机流向。如今,凭借着那增强了一丝的“神识”感知,他虽仍无法“看见”能量流动,却能更清晰地“感觉”到院内气场的细微变化——哪里滞涩,哪里涣散,哪里又有一丝难得的“中和”之气。
他花费了数日时间,如同一位精益求精的工匠,对这座小阵进行了细致的调整。不再是简单地埋设水晶、悬挂铜钱,而是根据那模糊的感知,微调了每一处节点的深浅、角度,甚至更换了其中一块能量场略显浑浊的白水晶。他还尝试着,以自身那缕先天炁丝散发出的纯净气息为“引”(并非直接调用,而是以其存在无形中影响周围),在阵眼核心处,用意念勾勒了一个极其简易、却蕴含着“归元”意境的虚符。
当最后一处调整完成,杨帆再次立于院中,全力运转那“意照微芒”的状态。他清晰地感觉到,院内原本那稀薄而略显杂乱的气场,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更有效地梳理过,变得更为有序、纯净。那汇聚而来的“中和”之气,虽然依旧微弱,却比之前明显了一丝!阵法的效率,确实得到了提升!
这点提升,对于他凝聚先天一炁的主业而言,依旧是杯水车薪。但其意义却非同小可——这证明了他凭借自身成长带来的新能力,可以主动优化修行环境,这是一种对自身道路掌控力增强的体现。
然而,杨帆并未满足于此。聚灵阵终究是外物辅助,真正的根本,在于体内那缕初生的炁丝。他深知,若不能引导这炁丝真正作用于己身,滋养修复这具残破的躯壳,一切终是空中楼阁。
一个更大胆、也更危险的念头,在他心中酝酿成熟——尝试引导这一缕先天炁丝,离开丹田的温床,进入那些破碎的经脉,进行最微小、最缓慢的循环!
这个想法若是被传统修炼者知晓,必定视为天方夜谭,乃至自寻死路。先天一炁何等珍贵脆弱,乃生命本源,藏于丹田方是正道,岂能轻易驱使进入已然破损、如同遍布陷阱的险地?
但杨帆有自己的考量。他走的本就是“极境”之路,是“后天返先天”的逆途。按部就班,等待炁丝自行壮大到足以修复主要经脉,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而体内那些最细微的、如同毛细血管般的经脉分支,虽然同样受损,但其结构相对简单,淤塞程度较轻,或许……能成为这缕炁丝最初的“试炼场”?
他要做的,不是强行冲击,而是最温和的“浸润”与“温养”。
他再次于静室中盘膝坐下,心神沉入体内。意念高度集中,小心翼翼地“包裹”住那缕在丹田中缓缓盘绕的炁丝。这一次,他不再是单纯的“观照”与“陪伴”,而是尝试着发出一个极其微弱、充满善意的“引导”意念——如同引领一个初生的婴儿,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过程比想象中还要艰难千百倍。那炁丝仿佛拥有自己的“惰性”,极其不愿离开丹田那片它熟悉的黑暗与宁静。杨帆的意念必须保持绝对的柔和与耐心,不能有丝毫强迫,只能如同阳光吸引向日葵般,以其自身纯净的意境,缓缓地、持续地“吸引”着它。
一次,两次,十次……失败成了常态。那炁丝往往刚刚被引至丹田边缘,便如同受惊的含羞草,倏地缩回核心光点周围。
杨帆没有气馁。他保持着心境的平和,每一次失败后,便以意念轻轻安抚那炁丝,待其恢复平静后,再次尝试。
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的引导,在某一个心神彻底沉静、物我两忘的瞬间,那缕炁丝似乎终于“理解”了杨帆的意图,或者说,是被他那持久而温和的意念所同化。它微微颤动了一下,终于,极其缓慢地、如同溪水渗入干涸的沙地般,从丹田的边缘,“流淌”了出去!
目标,是手太阴肺经一条极其细微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旁支末梢。
炁丝的行进,缓慢得令人发指,与其说是流动,不如说是“渗透”。它沿着那早已失去生机、布满微观裂痕与淤塞的细微经脉,一点一点地向前“浸润”。所过之处,并未带来立竿见影的修复,杨帆依旧能感受到那条经脉路径上传来的、熟悉的刺痛与滞涩感。
但,一种前所未有的变化,正在发生!
在那炁丝渗透而过的地方,那原本死寂、只有痛苦的经脉壁,似乎被注入了一丝微不可察的“活性”!就像久旱的河床,终于迎来了一缕湿气。那刺痛感中,隐隐夹杂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如同冰雪初融般的“酥麻”与“暖意”!
这感觉极其短暂,稍纵即逝,却让杨帆心神剧震!
有效!这先天一炁,真的能温养最细微的经脉!
他不敢有丝毫松懈,维持着意念的引导,让那缕炁丝在这条微不足道的经脉末梢中,完成了第一次,也是无比艰难的、仅有寸许长度的“循环”,然后缓缓将其引回丹田。
整个过程,不过短短一炷香的时间,却让杨帆感觉比经历了一场大战还要疲惫,心神耗损巨大。但他眼中闪烁的,却是无比兴奋的光芒!
成功了!虽然只是最微小的一步,虽然效果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这无疑证明了他的设想是可行的!这缕先天炁丝,真的可以离开丹田,作用于细微经脉,并带来正面的滋养效果!
这就如同在无尽的黑暗废墟中,终于找到了第一把可以清理瓦砾的铲子。虽然这把铲子还很小,很钝,清理的速度慢得令人绝望。但只要方向正确,持之以恒,终有一日,他能用这不断壮大的“铲子”,将体内的废墟清理干净,重建经络江河!
改良阵法,是优化外部环境;引导炁丝温养微络,则是启动内部修复的引擎。
杨帆知道,自己终于在这条看似绝境的“极境”之路上,找到了那条隐藏在荆棘之下的、实实在在的可行路径。接下来,便是以无比的耐心与毅力,日复一日,引导这缕炁丝,如同精卫填海般,一点一滴地,温养、修复这具千疮百孔的肉身。
道途虽险,行则必至。炁染微络,始见新生之机。
以往布阵,他更多是依靠《宅经》、《五行精纪》中的理论推演和罗盘的辅助,如同盲人摸象,只能大致把握气机流向。如今,凭借着那增强了一丝的“神识”感知,他虽仍无法“看见”能量流动,却能更清晰地“感觉”到院内气场的细微变化——哪里滞涩,哪里涣散,哪里又有一丝难得的“中和”之气。
他花费了数日时间,如同一位精益求精的工匠,对这座小阵进行了细致的调整。不再是简单地埋设水晶、悬挂铜钱,而是根据那模糊的感知,微调了每一处节点的深浅、角度,甚至更换了其中一块能量场略显浑浊的白水晶。他还尝试着,以自身那缕先天炁丝散发出的纯净气息为“引”(并非直接调用,而是以其存在无形中影响周围),在阵眼核心处,用意念勾勒了一个极其简易、却蕴含着“归元”意境的虚符。
当最后一处调整完成,杨帆再次立于院中,全力运转那“意照微芒”的状态。他清晰地感觉到,院内原本那稀薄而略显杂乱的气场,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更有效地梳理过,变得更为有序、纯净。那汇聚而来的“中和”之气,虽然依旧微弱,却比之前明显了一丝!阵法的效率,确实得到了提升!
这点提升,对于他凝聚先天一炁的主业而言,依旧是杯水车薪。但其意义却非同小可——这证明了他凭借自身成长带来的新能力,可以主动优化修行环境,这是一种对自身道路掌控力增强的体现。
然而,杨帆并未满足于此。聚灵阵终究是外物辅助,真正的根本,在于体内那缕初生的炁丝。他深知,若不能引导这炁丝真正作用于己身,滋养修复这具残破的躯壳,一切终是空中楼阁。
一个更大胆、也更危险的念头,在他心中酝酿成熟——尝试引导这一缕先天炁丝,离开丹田的温床,进入那些破碎的经脉,进行最微小、最缓慢的循环!
这个想法若是被传统修炼者知晓,必定视为天方夜谭,乃至自寻死路。先天一炁何等珍贵脆弱,乃生命本源,藏于丹田方是正道,岂能轻易驱使进入已然破损、如同遍布陷阱的险地?
但杨帆有自己的考量。他走的本就是“极境”之路,是“后天返先天”的逆途。按部就班,等待炁丝自行壮大到足以修复主要经脉,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而体内那些最细微的、如同毛细血管般的经脉分支,虽然同样受损,但其结构相对简单,淤塞程度较轻,或许……能成为这缕炁丝最初的“试炼场”?
他要做的,不是强行冲击,而是最温和的“浸润”与“温养”。
他再次于静室中盘膝坐下,心神沉入体内。意念高度集中,小心翼翼地“包裹”住那缕在丹田中缓缓盘绕的炁丝。这一次,他不再是单纯的“观照”与“陪伴”,而是尝试着发出一个极其微弱、充满善意的“引导”意念——如同引领一个初生的婴儿,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过程比想象中还要艰难千百倍。那炁丝仿佛拥有自己的“惰性”,极其不愿离开丹田那片它熟悉的黑暗与宁静。杨帆的意念必须保持绝对的柔和与耐心,不能有丝毫强迫,只能如同阳光吸引向日葵般,以其自身纯净的意境,缓缓地、持续地“吸引”着它。
一次,两次,十次……失败成了常态。那炁丝往往刚刚被引至丹田边缘,便如同受惊的含羞草,倏地缩回核心光点周围。
杨帆没有气馁。他保持着心境的平和,每一次失败后,便以意念轻轻安抚那炁丝,待其恢复平静后,再次尝试。
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的引导,在某一个心神彻底沉静、物我两忘的瞬间,那缕炁丝似乎终于“理解”了杨帆的意图,或者说,是被他那持久而温和的意念所同化。它微微颤动了一下,终于,极其缓慢地、如同溪水渗入干涸的沙地般,从丹田的边缘,“流淌”了出去!
目标,是手太阴肺经一条极其细微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旁支末梢。
炁丝的行进,缓慢得令人发指,与其说是流动,不如说是“渗透”。它沿着那早已失去生机、布满微观裂痕与淤塞的细微经脉,一点一点地向前“浸润”。所过之处,并未带来立竿见影的修复,杨帆依旧能感受到那条经脉路径上传来的、熟悉的刺痛与滞涩感。
但,一种前所未有的变化,正在发生!
在那炁丝渗透而过的地方,那原本死寂、只有痛苦的经脉壁,似乎被注入了一丝微不可察的“活性”!就像久旱的河床,终于迎来了一缕湿气。那刺痛感中,隐隐夹杂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如同冰雪初融般的“酥麻”与“暖意”!
这感觉极其短暂,稍纵即逝,却让杨帆心神剧震!
有效!这先天一炁,真的能温养最细微的经脉!
他不敢有丝毫松懈,维持着意念的引导,让那缕炁丝在这条微不足道的经脉末梢中,完成了第一次,也是无比艰难的、仅有寸许长度的“循环”,然后缓缓将其引回丹田。
整个过程,不过短短一炷香的时间,却让杨帆感觉比经历了一场大战还要疲惫,心神耗损巨大。但他眼中闪烁的,却是无比兴奋的光芒!
成功了!虽然只是最微小的一步,虽然效果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这无疑证明了他的设想是可行的!这缕先天炁丝,真的可以离开丹田,作用于细微经脉,并带来正面的滋养效果!
这就如同在无尽的黑暗废墟中,终于找到了第一把可以清理瓦砾的铲子。虽然这把铲子还很小,很钝,清理的速度慢得令人绝望。但只要方向正确,持之以恒,终有一日,他能用这不断壮大的“铲子”,将体内的废墟清理干净,重建经络江河!
改良阵法,是优化外部环境;引导炁丝温养微络,则是启动内部修复的引擎。
杨帆知道,自己终于在这条看似绝境的“极境”之路上,找到了那条隐藏在荆棘之下的、实实在在的可行路径。接下来,便是以无比的耐心与毅力,日复一日,引导这缕炁丝,如同精卫填海般,一点一滴地,温养、修复这具千疮百孔的肉身。
道途虽险,行则必至。炁染微络,始见新生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