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阳刚过惊蛰,暖意还裹着料峭寒意,田埂上的冻土渐渐酥软,露出底下贫瘠的黄褐土层。林舟蹲在自家开垦的地块旁,手指捻起一撮土,粉末状的泥土从指缝簌簌滑落,连带着几颗硌手的砂粒。他眉头紧锁,将泥土凑到鼻尖闻了闻,只有干燥的土腥味,没有半分腐殖质该有的温润气息。
“这样的地,就算种上谷种,出苗率能有三成便不错了,更别提秋收时的产量。”林舟站起身,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梯田,眼神沉了下来。来到这个时代已经三个多月,他从最初的挣扎求生,到如今勉强站稳脚跟,可眼前的困境却丝毫未减。青禾村依山而建,耕地本就稀少,且大多是坡地,常年耕种却不懂养护,土壤肥力早已耗尽,去年的收成只够村民勉强果腹,若今年再无改善,秋冬时节怕是要面临饥馑。
这些日子,林舟一直在琢磨改良土壤的法子。前世他虽不是农学专业,但在农场实习的经历让他深知堆肥的重要性——利用有机废弃物发酵腐熟,既能变废为宝,又能为土壤补充养分,而且原料随处可得,最适合眼下的青禾村。
打定主意,林舟当天便召集了村里的壮丁和管事的长者,在晒谷场召开村民大会。
晒谷场的石碾子旁,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聚着,窃窃私语。赵大扛着锄头站在最前面,脸上满是信任:“林小哥召集咱们,定是有好法子,俺们听你的便是。”旁边几个年轻后生也纷纷附和,自从林舟教他们制作简易捕猎工具、改良农具后,大家对这个见识不凡的外乡人早已心服口服。
但人群中,几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却面色凝重,为首的是村里的老族长林德山,他手里拄着枣木拐杖,眉头拧成一个疙瘩。
林舟站在石碾子上,清了清嗓子:“各位乡亲,如今春耕在即,可咱们的土地太过贫瘠,若是不加以改良,今年收成难有起色。今日召集大家,是想推行一个堆肥的法子,能让土地变肥,庄稼高产。”
“堆肥?那是啥物件?”有人好奇地问道。
“简单说,就是收集粪便、草木灰、枯枝败叶这些东西,混合在一起发酵,腐熟后撒到田里,就能给土壤添养分。”林舟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咱们村里现在家家户户的粪便都随意丢弃,既不卫生,又浪费了好东西;还有灶膛里的草木灰,烧完就倒在河边,这些都是绝佳的堆肥原料。”
话音刚落,人群中便响起一片哗然。
“啥?用粪便当肥料?那不是污秽之物吗!”一个苍老的声音陡然响起,说话的是村里的老叔公林满仓,他气得吹胡子瞪眼,“庄稼是要进嘴的,用那种脏东西浇灌,岂不是亵渎了神灵?收成肯定会被冲掉的!”
“就是就是!”另一位老者连忙附和,“自古以来,种地都是靠天吃饭,哪有拿粪便往田里撒的道理?这要是传出去,咱们青禾村的脸都要丢尽了!”
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几位保守的老者纷纷站出来,言辞激烈。在他们看来,粪便乃是污秽之源,沾染了庄稼便是大不敬,不仅不会增产,反而会招致灾祸。
林舟早料到会有阻力,却没想到反对的情绪如此强烈。他耐着性子解释:“各位叔伯,粪便看似污秽,但经过发酵之后,里面的有害物质会被分解,留下的都是庄稼需要的养分。这不是我凭空捏造的法子,而是经过验证的,用了之后庄稼会长得更壮,产量肯定能翻倍。”
“胡说八道!”林满仓拐杖往地上一顿,发出“笃”的一声闷响,“你一个外乡人,懂什么种地的规矩?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法子,难道还不如你一个毛头小子的歪理邪说?我看你是想把咱们青禾村带向绝路!”
“老叔公,话不能这么说。”赵大上前一步,挡在林舟身前,“林小哥之前教咱们的法子哪样错了?陷阱捕兽让咱们冬天有肉吃,改良的锄头省力又高效,他还能害咱们不成?”
“赵大,你年轻不懂事,被这小子蛊惑了!”林德山叹了口气,语气沉重,“粪便乃是不祥之物,沾染田地会破坏风水,此事万万不可行。林小哥,你的心意我们领了,但这堆肥的法子,还是作罢吧。”
看着老人们坚决的态度,林舟知道光靠嘴说是没用的。新旧观念的碰撞,从来都不是靠言辞就能化解的,必须用实实在在的效果说话。
“各位叔伯,既然大家不信,那我也不勉强。”林舟沉声道,“但我恳请大家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亲自示范堆肥的过程,再做一个对比试验。若是到时候庄稼长得不如原来好,我任凭大家处置;若是真的增产了,还请大家接受这个法子。”
林德山犹豫了片刻,看了看周围的村民。年轻人们大多好奇,壮丁们则愿意相信林舟,老人们虽然反对,但也找不出更有效的改良办法。最终,他点了点头:“好,我就给你这个机会。但堆肥的地方必须选在村外,不能靠近村子和水源,免得污秽之气扩散。”
“多谢族长!”林舟松了口气,“我选在村西的荒坡上,那里远离村落,也不会污染水源。”
当天下午,林舟便带着赵大和几个愿意帮忙的后生,赶往村西的荒坡。他们先清理出一块平整的空地,用石头垒起一个半人高的长方形围挡,作为堆肥池。随后,大家分头行动:有的去收集村民家中的草木灰,有的去捡拾枯枝败叶和干草,林舟则带着几个人,开始修建公共厕所。
公共厕所就建在堆肥池旁边,用夯土筑起围墙,屋顶铺上茅草,内部用木板隔开几个隔间,地面铺着石板,便于清理。林舟还特意设计了倾斜的地面,让粪便能够自然流入旁边的收集池,既卫生又方便取用。
“林小哥,这公共厕所倒是新鲜,比自家的茅厕干净多了。”赵大看着完工的厕所,忍不住赞叹道。
“不仅要干净,还要方便收集粪便。”林舟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咱们把粪便收集起来,和草木灰、枯枝败叶按照比例混合,浇水拌匀,然后盖上茅草,让它自然发酵。发酵的时候会产生高温,能杀死里面的病菌和虫卵,到时候就成了无害的有机肥。”
接下来的几天,林舟每天都去堆肥池查看情况,定时翻拌堆肥,控制湿度和温度。他亲自示范如何收集粪便、如何配比原料、如何翻堆通气,每一个步骤都做得细致入微。村里的村民们也时常好奇地跑到荒坡上围观,老人们大多抱着看笑话的心态,年轻人们则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会问上几句。
林满仓也去过几次,每次都远远地站着,看到林舟和后生们摆弄那些“污秽之物”,便忍不住摇头叹气:“造孽啊,真是造孽啊!”
为了让试验更有说服力,林舟让赵大划出两块条件相同的地块,一块作为试验田,准备施用堆肥;另一块作为对照田,按照传统方法耕种。两块地都种上了谷子,从播种到浇水,都保持一致的管理方式。
播种后的日子里,林舟每天都会去两块田地里查看出苗情况。起初,两块地的谷种发芽率相差无几,这让那些反对的老者更加得意,林满仓更是直言:“我就说这法子没用,白费力气!”
林舟却并不着急,他知道堆肥的效果不会立刻显现,要等禾苗长到一定阶段才能看出差别。他依旧每天悉心照料着试验田,按时除草、松土,偶尔会给试验田补充一些腐熟的堆肥。
半个月后,差别渐渐显现出来。试验田里的禾苗长得格外粗壮,叶片翠绿肥厚,株高也比对照田高出一截;而对照田里的禾苗则显得瘦弱发黄,叶片稀疏,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缺苗的情况。
这天清晨,林舟特意召集了全村的人来到田埂上,让大家亲眼看看两块田地的差别。
“大家看看,这就是施用了堆肥的试验田,再看看旁边的对照田。”林舟指着两块田地,声音洪亮,“同样的种子,同样的管理,只是试验田用了堆肥,禾苗的长势便天差地别。这说明堆肥不仅不是污秽之物,反而是庄稼的好养料!”
村民们纷纷围拢过来,仔细观察着两块田里的禾苗。年轻人们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赵大更是激动地说:“好家伙!这试验田的禾苗也太壮了!看来林小哥的法子是真的管用!”
那些原本反对的老者们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们蹲下身,小心翼翼地触摸着试验田的禾苗,又对比了对照田的瘦弱禾苗,一时间说不出话来。林满仓的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却最终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
林德山看着眼前的景象,神色复杂。他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林小哥,是老夫见识浅陋,错怪你了。这堆肥的法子,确实是个好法子!”
有了老族长的认可,其他老者也纷纷点头,虽然脸上还有些挂不住,但事实摆在眼前,由不得他们不信。
“族长言重了。”林舟连忙说道,“我也是想让大家能多收些粮食,日子过得好一些。现在大家相信了,咱们就把堆肥的法子推广开来,家家户户都可以建一个小堆肥池,收集粪便和草木灰,咱们村的土地都能变肥沃,今年定能有个好收成!”
村民们顿时欢呼起来,之前的疑虑和反对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丰收的期盼。接下来的几天,村里掀起了修建堆肥池和公共厕所的热潮,林舟和赵大忙着指导大家选址、修建、配比原料,村里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真心接受了这个新法子。林满仓等几位老者虽然不再公开反对,但私下里依旧念叨着“污秽之物”,偶尔还会对参与堆肥的村民说些风凉话。村里的一些妇女也对收集粪便心存芥蒂,操作起来总是畏手畏脚。新旧观念的碰撞并没有因为试验的成功而彻底平息,只是从公开的争执转为了暗地里的嘀咕。
林舟知道,改变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还需要时间和更多的实际效果来慢慢消融。他并没有急于求成,只是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每天巡查村里的堆肥池,耐心解答村民们的疑问,手把手地教那些心存顾虑的人如何操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村民感受到了堆肥的好处。不仅试验田的禾苗长势喜人,那些施用了堆肥的菜园里,蔬菜也长得鲜嫩饱满,比往年水灵了许多。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些原本心存疑虑的人也渐渐放下了成见,主动参与到堆肥中来。
村里的氛围渐渐融洽起来,大家都盼着秋收时能有个好收成。林舟也稍稍松了口气,土壤改良的第一步总算是迈出去了,接下来便是做好田间管理,确保丰收。
这天清晨,林舟像往常一样,准备带着赵大去村外的山林进行例行勘探。自从上次在山林里发现了野生的果树和可食用的野菜后,他便养成了定期勘探的习惯,一方面是为了寻找更多可利用的资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查看山林里的环境,防范野兽出没,保护村里的耕地和牲畜。
“林小哥,都准备好了,咱们出发吧!”赵大背着弓箭,扛着锄头,精神抖擞地说道。他如今对林舟佩服得五体投地,只要是林舟安排的事情,他总是第一个响应。
林舟点了点头,背上水壶和干粮,又带上了采集标本的工具:“这次咱们往西边走得深一些,之前只勘探了外围,或许里面还有更多有用的东西。”
两人沿着熟悉的山路前行,春末的山林生机勃勃,树木抽出新枝,野花点缀在草丛间,鸟儿在林间欢唱。一路上,林舟仔细观察着周围的植被,时不时停下来采集一些植物样本,记录下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特征。赵大则警惕地留意着四周的动静,手里的弓箭始终保持着随时可以拉开的状态,以防野兽突然出现。
走了大约两个时辰,他们已经深入山林腹地,周围的树木变得更加高大茂密,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这里人迹罕至,连常见的小路都消失了,只能凭着感觉在林间穿行。
“林小哥,咱们已经走了这么远,要不要休息一下?”赵大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问道。
林舟看了看天色,日头刚过正午,便点了点头:“好,就在前面那片空地上休息片刻,喝点水再走。”
两人来到一片相对开阔的空地,刚坐下准备喝水,忽然听到不远处的树林里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紧接着是一个女子的惊呼声:“哎呀!”
林舟和赵大对视一眼,立刻站起身,握紧了手中的工具。赵大压低声音问道:“林小哥,会不会是野兽?”
“不像,听声音像是人。”林舟皱了皱眉,“咱们过去看看,小心些。”
两人循着声音的方向,小心翼翼地穿过茂密的灌木丛。走了约莫几十步,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愣住了。
只见一棵巨大的古树下,一个身着粗布衣裙的女子正蹲在地上,面前散落着一些破碎的陶罐和晒干的草药。女子看起来约莫二十岁左右,梳着简单的发髻,额前留着几缕碎发,虽然穿着朴素,但难掩清丽的容貌。她的手指被陶罐的碎片划破了,正流着血,脸上带着焦急和懊恼的神色。
听到脚步声,女子猛地抬起头,警惕地看向林舟和赵大,眼神中带着一丝慌乱,却又透着一股与众不同的沉静。她的眼睛很大,黑白分明,像是藏着星辰大海,此刻正一眨不眨地看着眼前的两个陌生人。
林舟停下脚步,放缓了语气,以免吓到对方:“姑娘,你没事吧?我们听到你的惊呼,过来看看。”
女子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上下打量了他们一番,看到林舟身上的衣物虽然也是粗布,但干净整洁,赵大虽然身材高大,但眼神并无恶意,紧绷的身体才稍稍放松了一些。她指了指地上的草药和破碎的陶罐,声音清脆却带着几分惋惜:“我的药罐不小心摔碎了,这些草药……”
林舟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只见那些散落的草药种类繁多,有他认识的甘草、柴胡,还有一些连他都叫不出名字的植物。更让他惊讶的是,旁边还放着一本用麻布包裹着的书,书页已经泛黄,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在这荒无人烟的山林深处,竟然会有这样一位懂草药的女子,还带着书籍,这让林舟感到十分好奇。
赵大见状,连忙说道:“姑娘,不就是个药罐吗?没啥大不了的,俺们村里有陶匠,回头让他给你做一个便是。”
女子摇了摇头,目光落在那些草药上,眼神中满是珍视:“这些草药都是我好不容易才采到的,有些还需要特殊的方法储存,药罐碎了,怕是难以长久保存。”
林舟注意到她手指上的伤口还在流血,便从背包里拿出随身携带的布条和草药,走上前说道:“姑娘,你的手受伤了,先处理一下吧,不然容易感染。”
女子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林舟蹲下身,小心翼翼地用干净的布条擦拭掉她手指上的血迹,然后取出一些止血消炎的草药,嚼碎后敷在伤口上,再用布条轻轻包扎好。
整个过程中,女子都安静地看着林舟,眼神中带着一丝好奇和探究。她注意到林舟处理伤口的手法十分娴熟,选用的草药也恰到好处,不像是普通的山野村夫。
“多谢公子。”包扎好伤口,女子轻声道谢,声音温婉。
“举手之劳,姑娘不必客气。”林舟笑了笑,“不知姑娘为何独自一人在这深山里?这里野兽出没,十分危险。”
女子抬起头,目光望向远处的山峦,眼神中带着一丝向往和执着:“我在寻找一种稀有的草药,还有一些奇特的植物,想研究它们的习性和用途。”
“研究植物?”林舟心中一动,眼前的女子虽然看起来朴素,但言谈间却透着一股对知识的渴望,这在这个时代是极为罕见的。尤其是“研究”这个词,更是让他感到意外。
女子点了点头,眼神中闪烁着光芒:“我从小就喜欢花草树木,总想知道它们为什么能治病,为什么能在不同的地方生长。可惜身边没有人能教我,只能自己摸索着看书,进山寻找答案。”
她说着,拿起旁边的那本书,轻轻抚摸着泛黄的书页:“这是我祖上留下的医书,里面记载了许多草药的用法,还有一些关于植物生长的记载。我一直想把这些知识弄明白,还想找到更多书中没有记载的植物。”
林舟看着她眼中纯粹的光芒,心中不由得生出一股敬佩之情。在这个重男轻女、知识被少数人垄断的时代,一个女子能不顾世俗偏见,独自一人深入深山,只为追求自己心中的知识,这份勇气和执着,实在难能可贵。
“这样的地,就算种上谷种,出苗率能有三成便不错了,更别提秋收时的产量。”林舟站起身,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梯田,眼神沉了下来。来到这个时代已经三个多月,他从最初的挣扎求生,到如今勉强站稳脚跟,可眼前的困境却丝毫未减。青禾村依山而建,耕地本就稀少,且大多是坡地,常年耕种却不懂养护,土壤肥力早已耗尽,去年的收成只够村民勉强果腹,若今年再无改善,秋冬时节怕是要面临饥馑。
这些日子,林舟一直在琢磨改良土壤的法子。前世他虽不是农学专业,但在农场实习的经历让他深知堆肥的重要性——利用有机废弃物发酵腐熟,既能变废为宝,又能为土壤补充养分,而且原料随处可得,最适合眼下的青禾村。
打定主意,林舟当天便召集了村里的壮丁和管事的长者,在晒谷场召开村民大会。
晒谷场的石碾子旁,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聚着,窃窃私语。赵大扛着锄头站在最前面,脸上满是信任:“林小哥召集咱们,定是有好法子,俺们听你的便是。”旁边几个年轻后生也纷纷附和,自从林舟教他们制作简易捕猎工具、改良农具后,大家对这个见识不凡的外乡人早已心服口服。
但人群中,几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却面色凝重,为首的是村里的老族长林德山,他手里拄着枣木拐杖,眉头拧成一个疙瘩。
林舟站在石碾子上,清了清嗓子:“各位乡亲,如今春耕在即,可咱们的土地太过贫瘠,若是不加以改良,今年收成难有起色。今日召集大家,是想推行一个堆肥的法子,能让土地变肥,庄稼高产。”
“堆肥?那是啥物件?”有人好奇地问道。
“简单说,就是收集粪便、草木灰、枯枝败叶这些东西,混合在一起发酵,腐熟后撒到田里,就能给土壤添养分。”林舟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咱们村里现在家家户户的粪便都随意丢弃,既不卫生,又浪费了好东西;还有灶膛里的草木灰,烧完就倒在河边,这些都是绝佳的堆肥原料。”
话音刚落,人群中便响起一片哗然。
“啥?用粪便当肥料?那不是污秽之物吗!”一个苍老的声音陡然响起,说话的是村里的老叔公林满仓,他气得吹胡子瞪眼,“庄稼是要进嘴的,用那种脏东西浇灌,岂不是亵渎了神灵?收成肯定会被冲掉的!”
“就是就是!”另一位老者连忙附和,“自古以来,种地都是靠天吃饭,哪有拿粪便往田里撒的道理?这要是传出去,咱们青禾村的脸都要丢尽了!”
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几位保守的老者纷纷站出来,言辞激烈。在他们看来,粪便乃是污秽之源,沾染了庄稼便是大不敬,不仅不会增产,反而会招致灾祸。
林舟早料到会有阻力,却没想到反对的情绪如此强烈。他耐着性子解释:“各位叔伯,粪便看似污秽,但经过发酵之后,里面的有害物质会被分解,留下的都是庄稼需要的养分。这不是我凭空捏造的法子,而是经过验证的,用了之后庄稼会长得更壮,产量肯定能翻倍。”
“胡说八道!”林满仓拐杖往地上一顿,发出“笃”的一声闷响,“你一个外乡人,懂什么种地的规矩?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法子,难道还不如你一个毛头小子的歪理邪说?我看你是想把咱们青禾村带向绝路!”
“老叔公,话不能这么说。”赵大上前一步,挡在林舟身前,“林小哥之前教咱们的法子哪样错了?陷阱捕兽让咱们冬天有肉吃,改良的锄头省力又高效,他还能害咱们不成?”
“赵大,你年轻不懂事,被这小子蛊惑了!”林德山叹了口气,语气沉重,“粪便乃是不祥之物,沾染田地会破坏风水,此事万万不可行。林小哥,你的心意我们领了,但这堆肥的法子,还是作罢吧。”
看着老人们坚决的态度,林舟知道光靠嘴说是没用的。新旧观念的碰撞,从来都不是靠言辞就能化解的,必须用实实在在的效果说话。
“各位叔伯,既然大家不信,那我也不勉强。”林舟沉声道,“但我恳请大家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亲自示范堆肥的过程,再做一个对比试验。若是到时候庄稼长得不如原来好,我任凭大家处置;若是真的增产了,还请大家接受这个法子。”
林德山犹豫了片刻,看了看周围的村民。年轻人们大多好奇,壮丁们则愿意相信林舟,老人们虽然反对,但也找不出更有效的改良办法。最终,他点了点头:“好,我就给你这个机会。但堆肥的地方必须选在村外,不能靠近村子和水源,免得污秽之气扩散。”
“多谢族长!”林舟松了口气,“我选在村西的荒坡上,那里远离村落,也不会污染水源。”
当天下午,林舟便带着赵大和几个愿意帮忙的后生,赶往村西的荒坡。他们先清理出一块平整的空地,用石头垒起一个半人高的长方形围挡,作为堆肥池。随后,大家分头行动:有的去收集村民家中的草木灰,有的去捡拾枯枝败叶和干草,林舟则带着几个人,开始修建公共厕所。
公共厕所就建在堆肥池旁边,用夯土筑起围墙,屋顶铺上茅草,内部用木板隔开几个隔间,地面铺着石板,便于清理。林舟还特意设计了倾斜的地面,让粪便能够自然流入旁边的收集池,既卫生又方便取用。
“林小哥,这公共厕所倒是新鲜,比自家的茅厕干净多了。”赵大看着完工的厕所,忍不住赞叹道。
“不仅要干净,还要方便收集粪便。”林舟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咱们把粪便收集起来,和草木灰、枯枝败叶按照比例混合,浇水拌匀,然后盖上茅草,让它自然发酵。发酵的时候会产生高温,能杀死里面的病菌和虫卵,到时候就成了无害的有机肥。”
接下来的几天,林舟每天都去堆肥池查看情况,定时翻拌堆肥,控制湿度和温度。他亲自示范如何收集粪便、如何配比原料、如何翻堆通气,每一个步骤都做得细致入微。村里的村民们也时常好奇地跑到荒坡上围观,老人们大多抱着看笑话的心态,年轻人们则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会问上几句。
林满仓也去过几次,每次都远远地站着,看到林舟和后生们摆弄那些“污秽之物”,便忍不住摇头叹气:“造孽啊,真是造孽啊!”
为了让试验更有说服力,林舟让赵大划出两块条件相同的地块,一块作为试验田,准备施用堆肥;另一块作为对照田,按照传统方法耕种。两块地都种上了谷子,从播种到浇水,都保持一致的管理方式。
播种后的日子里,林舟每天都会去两块田地里查看出苗情况。起初,两块地的谷种发芽率相差无几,这让那些反对的老者更加得意,林满仓更是直言:“我就说这法子没用,白费力气!”
林舟却并不着急,他知道堆肥的效果不会立刻显现,要等禾苗长到一定阶段才能看出差别。他依旧每天悉心照料着试验田,按时除草、松土,偶尔会给试验田补充一些腐熟的堆肥。
半个月后,差别渐渐显现出来。试验田里的禾苗长得格外粗壮,叶片翠绿肥厚,株高也比对照田高出一截;而对照田里的禾苗则显得瘦弱发黄,叶片稀疏,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缺苗的情况。
这天清晨,林舟特意召集了全村的人来到田埂上,让大家亲眼看看两块田地的差别。
“大家看看,这就是施用了堆肥的试验田,再看看旁边的对照田。”林舟指着两块田地,声音洪亮,“同样的种子,同样的管理,只是试验田用了堆肥,禾苗的长势便天差地别。这说明堆肥不仅不是污秽之物,反而是庄稼的好养料!”
村民们纷纷围拢过来,仔细观察着两块田里的禾苗。年轻人们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赵大更是激动地说:“好家伙!这试验田的禾苗也太壮了!看来林小哥的法子是真的管用!”
那些原本反对的老者们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们蹲下身,小心翼翼地触摸着试验田的禾苗,又对比了对照田的瘦弱禾苗,一时间说不出话来。林满仓的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却最终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
林德山看着眼前的景象,神色复杂。他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林小哥,是老夫见识浅陋,错怪你了。这堆肥的法子,确实是个好法子!”
有了老族长的认可,其他老者也纷纷点头,虽然脸上还有些挂不住,但事实摆在眼前,由不得他们不信。
“族长言重了。”林舟连忙说道,“我也是想让大家能多收些粮食,日子过得好一些。现在大家相信了,咱们就把堆肥的法子推广开来,家家户户都可以建一个小堆肥池,收集粪便和草木灰,咱们村的土地都能变肥沃,今年定能有个好收成!”
村民们顿时欢呼起来,之前的疑虑和反对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丰收的期盼。接下来的几天,村里掀起了修建堆肥池和公共厕所的热潮,林舟和赵大忙着指导大家选址、修建、配比原料,村里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真心接受了这个新法子。林满仓等几位老者虽然不再公开反对,但私下里依旧念叨着“污秽之物”,偶尔还会对参与堆肥的村民说些风凉话。村里的一些妇女也对收集粪便心存芥蒂,操作起来总是畏手畏脚。新旧观念的碰撞并没有因为试验的成功而彻底平息,只是从公开的争执转为了暗地里的嘀咕。
林舟知道,改变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还需要时间和更多的实际效果来慢慢消融。他并没有急于求成,只是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每天巡查村里的堆肥池,耐心解答村民们的疑问,手把手地教那些心存顾虑的人如何操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村民感受到了堆肥的好处。不仅试验田的禾苗长势喜人,那些施用了堆肥的菜园里,蔬菜也长得鲜嫩饱满,比往年水灵了许多。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些原本心存疑虑的人也渐渐放下了成见,主动参与到堆肥中来。
村里的氛围渐渐融洽起来,大家都盼着秋收时能有个好收成。林舟也稍稍松了口气,土壤改良的第一步总算是迈出去了,接下来便是做好田间管理,确保丰收。
这天清晨,林舟像往常一样,准备带着赵大去村外的山林进行例行勘探。自从上次在山林里发现了野生的果树和可食用的野菜后,他便养成了定期勘探的习惯,一方面是为了寻找更多可利用的资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查看山林里的环境,防范野兽出没,保护村里的耕地和牲畜。
“林小哥,都准备好了,咱们出发吧!”赵大背着弓箭,扛着锄头,精神抖擞地说道。他如今对林舟佩服得五体投地,只要是林舟安排的事情,他总是第一个响应。
林舟点了点头,背上水壶和干粮,又带上了采集标本的工具:“这次咱们往西边走得深一些,之前只勘探了外围,或许里面还有更多有用的东西。”
两人沿着熟悉的山路前行,春末的山林生机勃勃,树木抽出新枝,野花点缀在草丛间,鸟儿在林间欢唱。一路上,林舟仔细观察着周围的植被,时不时停下来采集一些植物样本,记录下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特征。赵大则警惕地留意着四周的动静,手里的弓箭始终保持着随时可以拉开的状态,以防野兽突然出现。
走了大约两个时辰,他们已经深入山林腹地,周围的树木变得更加高大茂密,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这里人迹罕至,连常见的小路都消失了,只能凭着感觉在林间穿行。
“林小哥,咱们已经走了这么远,要不要休息一下?”赵大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问道。
林舟看了看天色,日头刚过正午,便点了点头:“好,就在前面那片空地上休息片刻,喝点水再走。”
两人来到一片相对开阔的空地,刚坐下准备喝水,忽然听到不远处的树林里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紧接着是一个女子的惊呼声:“哎呀!”
林舟和赵大对视一眼,立刻站起身,握紧了手中的工具。赵大压低声音问道:“林小哥,会不会是野兽?”
“不像,听声音像是人。”林舟皱了皱眉,“咱们过去看看,小心些。”
两人循着声音的方向,小心翼翼地穿过茂密的灌木丛。走了约莫几十步,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愣住了。
只见一棵巨大的古树下,一个身着粗布衣裙的女子正蹲在地上,面前散落着一些破碎的陶罐和晒干的草药。女子看起来约莫二十岁左右,梳着简单的发髻,额前留着几缕碎发,虽然穿着朴素,但难掩清丽的容貌。她的手指被陶罐的碎片划破了,正流着血,脸上带着焦急和懊恼的神色。
听到脚步声,女子猛地抬起头,警惕地看向林舟和赵大,眼神中带着一丝慌乱,却又透着一股与众不同的沉静。她的眼睛很大,黑白分明,像是藏着星辰大海,此刻正一眨不眨地看着眼前的两个陌生人。
林舟停下脚步,放缓了语气,以免吓到对方:“姑娘,你没事吧?我们听到你的惊呼,过来看看。”
女子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上下打量了他们一番,看到林舟身上的衣物虽然也是粗布,但干净整洁,赵大虽然身材高大,但眼神并无恶意,紧绷的身体才稍稍放松了一些。她指了指地上的草药和破碎的陶罐,声音清脆却带着几分惋惜:“我的药罐不小心摔碎了,这些草药……”
林舟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只见那些散落的草药种类繁多,有他认识的甘草、柴胡,还有一些连他都叫不出名字的植物。更让他惊讶的是,旁边还放着一本用麻布包裹着的书,书页已经泛黄,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在这荒无人烟的山林深处,竟然会有这样一位懂草药的女子,还带着书籍,这让林舟感到十分好奇。
赵大见状,连忙说道:“姑娘,不就是个药罐吗?没啥大不了的,俺们村里有陶匠,回头让他给你做一个便是。”
女子摇了摇头,目光落在那些草药上,眼神中满是珍视:“这些草药都是我好不容易才采到的,有些还需要特殊的方法储存,药罐碎了,怕是难以长久保存。”
林舟注意到她手指上的伤口还在流血,便从背包里拿出随身携带的布条和草药,走上前说道:“姑娘,你的手受伤了,先处理一下吧,不然容易感染。”
女子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林舟蹲下身,小心翼翼地用干净的布条擦拭掉她手指上的血迹,然后取出一些止血消炎的草药,嚼碎后敷在伤口上,再用布条轻轻包扎好。
整个过程中,女子都安静地看着林舟,眼神中带着一丝好奇和探究。她注意到林舟处理伤口的手法十分娴熟,选用的草药也恰到好处,不像是普通的山野村夫。
“多谢公子。”包扎好伤口,女子轻声道谢,声音温婉。
“举手之劳,姑娘不必客气。”林舟笑了笑,“不知姑娘为何独自一人在这深山里?这里野兽出没,十分危险。”
女子抬起头,目光望向远处的山峦,眼神中带着一丝向往和执着:“我在寻找一种稀有的草药,还有一些奇特的植物,想研究它们的习性和用途。”
“研究植物?”林舟心中一动,眼前的女子虽然看起来朴素,但言谈间却透着一股对知识的渴望,这在这个时代是极为罕见的。尤其是“研究”这个词,更是让他感到意外。
女子点了点头,眼神中闪烁着光芒:“我从小就喜欢花草树木,总想知道它们为什么能治病,为什么能在不同的地方生长。可惜身边没有人能教我,只能自己摸索着看书,进山寻找答案。”
她说着,拿起旁边的那本书,轻轻抚摸着泛黄的书页:“这是我祖上留下的医书,里面记载了许多草药的用法,还有一些关于植物生长的记载。我一直想把这些知识弄明白,还想找到更多书中没有记载的植物。”
林舟看着她眼中纯粹的光芒,心中不由得生出一股敬佩之情。在这个重男轻女、知识被少数人垄断的时代,一个女子能不顾世俗偏见,独自一人深入深山,只为追求自己心中的知识,这份勇气和执着,实在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