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山林已褪去料峭,漫山新绿层层叠叠,阳光穿透浓密的枝叶,在地面投下晃动的光斑。林舟背着简易罗盘和矿石样本袋,深一脚浅一脚地穿行在林间,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自从推行堆肥法初见成效,他便盘算着寻找铁矿——村里的农具大多破旧不堪,若能锻造出更锋利的锄头、更坚固的犁铧,农耕效率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这已是他第三次深入西山腹地。前两次只找到些零散的赤铁矿碎屑,含量微薄,无甚开采价值。今日他循着罗盘指针的微弱偏转,一路往山坳深处探寻,不知不觉竟走出了常走的路线,周遭的树木愈发高大苍劲,连鸟鸣都稀疏了许多。
“奇怪,罗盘怎么突然乱转了?”林舟停下脚步,低头看着手中的木盘,指针在盘面上疯狂打转,时而偏向东,时而指向西,完全没了章法。他抬头环顾四周,忽然发现前方不远处的空地上,草木长势格外奇特——九棵老松呈不规则排布,每棵松树的树干上都刻着模糊的纹路,地面隐约可见被落叶覆盖的浅沟,蜿蜒交错,像是某种人为绘制的图案。
他心中一动,缓步走上前,拨开地面的腐叶,那些浅沟竟是用青石铺就的凹槽,凹槽内还残留着些许暗淡的光泽,像是某种能量残留。九棵松树的位置暗合九宫方位,青石凹槽勾勒出的线条则形成了简易的导流路径,隐约能看出“引气”“聚灵”的雏形。
“原来是个阵法。”林舟恍然大悟。穿越到这个世界后,他虽未亲眼见过超凡力量,却也听闻过江湖中关于阵法、符箓的传说。只是眼前这阵法,在他看来实在有些“粗糙”。
他绕着阵法走了两圈,手指轻轻抚摸着松树干上的刻纹,眉头渐渐皱起。这阵法的核心思路是汇聚天地灵气,可布局却漏洞百出:九棵松树间距不均,导致灵气传导受阻;青石凹槽深度不足,且未做密封处理,灵气极易逸散;最关键的是,阵眼处缺少聚灵枢纽,即便有灵气汇聚,也无法留存,纯属白费功夫。
“可惜了这么好的选址。”林舟忍不住低声自语,语气中带着几分惋惜,“思路是对的,可执行效率也太低了。按这个布局,就算灵气再充沛,能留存下来的也不足三成,简直是资源浪费。”
他下意识地蹲下身,用树枝在地面比划起来:“要是把阵眼设在中央凹陷处,用黑曜石做聚灵核,再将青石凹槽加深三倍,内壁涂抹防渗涂层,九棵松树的间距调整为三丈六尺,刻纹改成螺旋状导流……”
“阁下好大的口气。”
一个清冷的女声突然在身后响起,音色如玉珠落盘,却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锐利。林舟心头一凛,猛地转过身,只见不远处的老松树下,立着一位身着青衫的女子。
她约莫二十三四岁的年纪,长发用一根木簪松松挽起,几缕碎发垂在脸颊两侧,衬得面容愈发清秀。青衫洗得有些发白,袖口还沾着些许泥点,却浆洗得干干净净,透着一股落拓中的整洁。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的眼睛,黑白分明,亮得惊人,此刻正带着几分探究与质疑,牢牢锁在林舟身上,像是在审视一个闯入禁地的异类。
女子手中握着一支竹笔,指尖沾着些许暗青色的灵墨,指腹上还有淡淡的墨痕,显然是刚完成阵法相关的绘制或修缮。她身形纤细,却脊背挺直,周身萦绕着一股生人勿近的清冷气息,偏偏眉宇间又带着浓郁的书卷气,像是隐于山林的读书人,又似潜心研学的方外之人。
林舟站起身,不动声色地收起树枝,拱手道:“姑娘在此处修行?是我唐突了,无意打扰。”他能感觉到女子身上并无恶意,只有纯粹的探究,这让他稍稍放下了戒备。
苏晚晴没有回应他的问候,目光落在地面被他划出的纹路的上,眉头微蹙:“此阵乃先祖所设,虽不精妙,却也传承了百余年,引灵聚气,护佑一方草木生长。阁下不过看了两眼,便断言其效率低下,未免太过轻率。”
她的声音依旧清冷,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持:“阵法之道,重在顺应天地规律,而非强行改造。你所言的黑曜石聚灵核、螺旋刻纹,看似合理,实则违背了灵气自然流动的特性,只会适得其反。”
林舟闻言,非但没有动怒,反而来了兴致。穿越至今,他接触的要么是固守传统的村民,要么是只知遵循祖制的老者,还是第一次遇到有人能听懂他的“技术点评”,甚至能针对性地提出反驳。
他看着苏晚晴眼中纯粹的探究,那是对“技术”本身的较真,与那些因循守旧的质疑截然不同。这种感觉,就像是在陌生的世界里,突然遇到了懂行的“同类”。
“姑娘此言差矣。”林舟嘴角勾起一抹久违的笑意,这笑容不同于面对村民时的温和,也不同于推行堆肥法时的坚定,而是带着一丝遇到对手的兴奋与畅快,“顺应规律固然重要,但优化结构、提升效率,才是阵法实用的关键。”
他指着阵法中的青石凹槽:“姑娘请看,这些凹槽浅而宽,灵气在其中流动时,与空气接触面积过大,逸散速度远超汇聚速度,这就像用破了洞的木桶装水,再怎么加水也存不住。”
接着,他又指向九棵松树:“九宫布局的核心是均衡,可这九棵树间距相差最大者足有两丈,灵气在传导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强弱不均,就像电路接触不良,能量无法形成闭环。”
苏晚晴眼神一凝,下意识地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她钻研此阵多年,一直觉得阵法聚灵效果不佳,却始终找不到关键症结。林舟的话虽直白,甚至带着几分“工科生”的直白,却精准点中了她长期困惑的地方。
“灵气并非水流,也非你口中的‘电路’。”她很快回过神,反驳道,“灵气无形无质,需以柔克刚,而非用器物强行约束。黑曜石性烈,极易扰乱灵气纯度,螺旋刻纹过于刚硬,会阻断灵气的自然循环,你这套理论,根本行不通。”
“行不行得通,不是靠嘴说的。”林舟眼中光芒更盛,从矿石样本袋里掏出一块黑色碎石——正是前两日捡到的黑曜石碎屑,“姑娘若是不信,我们可以做个试验。取一小块黑曜石置于阵眼,再将东侧那棵松树的刻纹改成半螺旋状,看看灵气留存是否能提升。”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并非要否定先祖的思路,而是在其基础上优化结构。就像盖房子,根基是好的,但梁柱不够坚固、屋顶不够严密,自然遮不住风雨。阵法之道,本质也是‘系统工程’,讲究的是各个环节的协同效率。”
“系统工程?”苏晚晴挑眉,这个陌生的词汇让她生出几分好奇,“你究竟是何人?为何会懂这些?”
林舟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黑曜石碎屑递了过去:“我叫林舟,只是个想找些矿石改良农具的村民。至于这些道理,不过是些‘优化效率’的笨办法。姑娘若是愿意一试,咱们或许能让这百年老阵,焕发出新的生机。”
苏晚晴看着他手中的黑曜石碎屑,又看了看他眼中那股纯粹的探究与兴奋,清冷的眸子里第一次泛起了波澜。眼前这个自称“村民”的年轻人,言谈间的逻辑严谨而新奇,那些她从未听过的词汇,却总能精准戳中阵法的核心问题。
她研究阵法十余年,同辈之中难逢对手,久而久之,便习惯了独居山林,潜心研学。可今日林舟的出现,却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让她固有的认知受到了冲击,更生出了强烈的辩论欲。
她没有接过黑曜石,反而握紧了手中的竹笔,眼神愈发锐利:“好,我便与你一试。但我要先让你明白,阵法之道,绝非‘优化结构’那么简单。灵气的流动、天地的节律,都不是你所谓的‘系统’能完全涵盖的。”
林舟闻言,非但不恼,反而笑得更畅快了。穿越以来,他面对的要么是盲从,要么是因循守旧的反对,从未有人能像眼前这位女子这般,与他站在同一层面,就“技术原理”展开交锋。
他能感觉到,眼前的苏晚晴,和他一样,都是痴迷于“解决问题”的“技术宅”。只是她钻研的是阵法之道,而他擅长的是现代工程逻辑。
阳光透过枝叶,洒在两人身上,空气中仿佛弥漫着无形的火花。一个是带着现代工程思维的穿越者,一个是潜心研学阵法的清冷才女,一场跨越认知维度的跨界论战,已然箭在弦上。
林舟收起笑容,眼神变得专注而认真:“姑娘请讲,我洗耳恭听。”
苏晚晴深吸一口气,竹笔在指尖轻轻转动,清冷的声音在林间响起:“那我便先说说,你所谓的‘效率’,为何在阵法中并不适用……”
两人相对而立,一个侃侃而谈,一个据理力争,全然忘了身处深山之中,忘了最初的来意。山林间的风似乎停了,连鸟鸣都销声匿迹,只剩下两个专注的身影,在百年老阵之前,展开了一场关于“道”与“术”、传统与革新的思想碰撞。
而这场看似偶然的相遇,这场突如其来的论战,又将如何改写两人的轨迹?两个秉持着不同体系却同样追求“极致”的灵魂,终将在碰撞中,迸发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这已是他第三次深入西山腹地。前两次只找到些零散的赤铁矿碎屑,含量微薄,无甚开采价值。今日他循着罗盘指针的微弱偏转,一路往山坳深处探寻,不知不觉竟走出了常走的路线,周遭的树木愈发高大苍劲,连鸟鸣都稀疏了许多。
“奇怪,罗盘怎么突然乱转了?”林舟停下脚步,低头看着手中的木盘,指针在盘面上疯狂打转,时而偏向东,时而指向西,完全没了章法。他抬头环顾四周,忽然发现前方不远处的空地上,草木长势格外奇特——九棵老松呈不规则排布,每棵松树的树干上都刻着模糊的纹路,地面隐约可见被落叶覆盖的浅沟,蜿蜒交错,像是某种人为绘制的图案。
他心中一动,缓步走上前,拨开地面的腐叶,那些浅沟竟是用青石铺就的凹槽,凹槽内还残留着些许暗淡的光泽,像是某种能量残留。九棵松树的位置暗合九宫方位,青石凹槽勾勒出的线条则形成了简易的导流路径,隐约能看出“引气”“聚灵”的雏形。
“原来是个阵法。”林舟恍然大悟。穿越到这个世界后,他虽未亲眼见过超凡力量,却也听闻过江湖中关于阵法、符箓的传说。只是眼前这阵法,在他看来实在有些“粗糙”。
他绕着阵法走了两圈,手指轻轻抚摸着松树干上的刻纹,眉头渐渐皱起。这阵法的核心思路是汇聚天地灵气,可布局却漏洞百出:九棵松树间距不均,导致灵气传导受阻;青石凹槽深度不足,且未做密封处理,灵气极易逸散;最关键的是,阵眼处缺少聚灵枢纽,即便有灵气汇聚,也无法留存,纯属白费功夫。
“可惜了这么好的选址。”林舟忍不住低声自语,语气中带着几分惋惜,“思路是对的,可执行效率也太低了。按这个布局,就算灵气再充沛,能留存下来的也不足三成,简直是资源浪费。”
他下意识地蹲下身,用树枝在地面比划起来:“要是把阵眼设在中央凹陷处,用黑曜石做聚灵核,再将青石凹槽加深三倍,内壁涂抹防渗涂层,九棵松树的间距调整为三丈六尺,刻纹改成螺旋状导流……”
“阁下好大的口气。”
一个清冷的女声突然在身后响起,音色如玉珠落盘,却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锐利。林舟心头一凛,猛地转过身,只见不远处的老松树下,立着一位身着青衫的女子。
她约莫二十三四岁的年纪,长发用一根木簪松松挽起,几缕碎发垂在脸颊两侧,衬得面容愈发清秀。青衫洗得有些发白,袖口还沾着些许泥点,却浆洗得干干净净,透着一股落拓中的整洁。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的眼睛,黑白分明,亮得惊人,此刻正带着几分探究与质疑,牢牢锁在林舟身上,像是在审视一个闯入禁地的异类。
女子手中握着一支竹笔,指尖沾着些许暗青色的灵墨,指腹上还有淡淡的墨痕,显然是刚完成阵法相关的绘制或修缮。她身形纤细,却脊背挺直,周身萦绕着一股生人勿近的清冷气息,偏偏眉宇间又带着浓郁的书卷气,像是隐于山林的读书人,又似潜心研学的方外之人。
林舟站起身,不动声色地收起树枝,拱手道:“姑娘在此处修行?是我唐突了,无意打扰。”他能感觉到女子身上并无恶意,只有纯粹的探究,这让他稍稍放下了戒备。
苏晚晴没有回应他的问候,目光落在地面被他划出的纹路的上,眉头微蹙:“此阵乃先祖所设,虽不精妙,却也传承了百余年,引灵聚气,护佑一方草木生长。阁下不过看了两眼,便断言其效率低下,未免太过轻率。”
她的声音依旧清冷,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持:“阵法之道,重在顺应天地规律,而非强行改造。你所言的黑曜石聚灵核、螺旋刻纹,看似合理,实则违背了灵气自然流动的特性,只会适得其反。”
林舟闻言,非但没有动怒,反而来了兴致。穿越至今,他接触的要么是固守传统的村民,要么是只知遵循祖制的老者,还是第一次遇到有人能听懂他的“技术点评”,甚至能针对性地提出反驳。
他看着苏晚晴眼中纯粹的探究,那是对“技术”本身的较真,与那些因循守旧的质疑截然不同。这种感觉,就像是在陌生的世界里,突然遇到了懂行的“同类”。
“姑娘此言差矣。”林舟嘴角勾起一抹久违的笑意,这笑容不同于面对村民时的温和,也不同于推行堆肥法时的坚定,而是带着一丝遇到对手的兴奋与畅快,“顺应规律固然重要,但优化结构、提升效率,才是阵法实用的关键。”
他指着阵法中的青石凹槽:“姑娘请看,这些凹槽浅而宽,灵气在其中流动时,与空气接触面积过大,逸散速度远超汇聚速度,这就像用破了洞的木桶装水,再怎么加水也存不住。”
接着,他又指向九棵松树:“九宫布局的核心是均衡,可这九棵树间距相差最大者足有两丈,灵气在传导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强弱不均,就像电路接触不良,能量无法形成闭环。”
苏晚晴眼神一凝,下意识地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她钻研此阵多年,一直觉得阵法聚灵效果不佳,却始终找不到关键症结。林舟的话虽直白,甚至带着几分“工科生”的直白,却精准点中了她长期困惑的地方。
“灵气并非水流,也非你口中的‘电路’。”她很快回过神,反驳道,“灵气无形无质,需以柔克刚,而非用器物强行约束。黑曜石性烈,极易扰乱灵气纯度,螺旋刻纹过于刚硬,会阻断灵气的自然循环,你这套理论,根本行不通。”
“行不行得通,不是靠嘴说的。”林舟眼中光芒更盛,从矿石样本袋里掏出一块黑色碎石——正是前两日捡到的黑曜石碎屑,“姑娘若是不信,我们可以做个试验。取一小块黑曜石置于阵眼,再将东侧那棵松树的刻纹改成半螺旋状,看看灵气留存是否能提升。”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并非要否定先祖的思路,而是在其基础上优化结构。就像盖房子,根基是好的,但梁柱不够坚固、屋顶不够严密,自然遮不住风雨。阵法之道,本质也是‘系统工程’,讲究的是各个环节的协同效率。”
“系统工程?”苏晚晴挑眉,这个陌生的词汇让她生出几分好奇,“你究竟是何人?为何会懂这些?”
林舟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黑曜石碎屑递了过去:“我叫林舟,只是个想找些矿石改良农具的村民。至于这些道理,不过是些‘优化效率’的笨办法。姑娘若是愿意一试,咱们或许能让这百年老阵,焕发出新的生机。”
苏晚晴看着他手中的黑曜石碎屑,又看了看他眼中那股纯粹的探究与兴奋,清冷的眸子里第一次泛起了波澜。眼前这个自称“村民”的年轻人,言谈间的逻辑严谨而新奇,那些她从未听过的词汇,却总能精准戳中阵法的核心问题。
她研究阵法十余年,同辈之中难逢对手,久而久之,便习惯了独居山林,潜心研学。可今日林舟的出现,却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让她固有的认知受到了冲击,更生出了强烈的辩论欲。
她没有接过黑曜石,反而握紧了手中的竹笔,眼神愈发锐利:“好,我便与你一试。但我要先让你明白,阵法之道,绝非‘优化结构’那么简单。灵气的流动、天地的节律,都不是你所谓的‘系统’能完全涵盖的。”
林舟闻言,非但不恼,反而笑得更畅快了。穿越以来,他面对的要么是盲从,要么是因循守旧的反对,从未有人能像眼前这位女子这般,与他站在同一层面,就“技术原理”展开交锋。
他能感觉到,眼前的苏晚晴,和他一样,都是痴迷于“解决问题”的“技术宅”。只是她钻研的是阵法之道,而他擅长的是现代工程逻辑。
阳光透过枝叶,洒在两人身上,空气中仿佛弥漫着无形的火花。一个是带着现代工程思维的穿越者,一个是潜心研学阵法的清冷才女,一场跨越认知维度的跨界论战,已然箭在弦上。
林舟收起笑容,眼神变得专注而认真:“姑娘请讲,我洗耳恭听。”
苏晚晴深吸一口气,竹笔在指尖轻轻转动,清冷的声音在林间响起:“那我便先说说,你所谓的‘效率’,为何在阵法中并不适用……”
两人相对而立,一个侃侃而谈,一个据理力争,全然忘了身处深山之中,忘了最初的来意。山林间的风似乎停了,连鸟鸣都销声匿迹,只剩下两个专注的身影,在百年老阵之前,展开了一场关于“道”与“术”、传统与革新的思想碰撞。
而这场看似偶然的相遇,这场突如其来的论战,又将如何改写两人的轨迹?两个秉持着不同体系却同样追求“极致”的灵魂,终将在碰撞中,迸发出意想不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