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禾村的扩张速度远超预期。随着水力锻锤带来的生产力飞跃,军工车间源源不断地产出精良武器与农具,周边村落的村民听闻消息,纷纷拖家带口迁徙而来。短短一个月,村子的范围便扩大了一倍,新的住宅区、农田、作坊沿着小河两岸铺开,原本的村口变成了热闹的中心街区,往来行人络绎不绝。
可扩张也带来了新的难题。
林舟站在新落成的瞭望塔上,手持望远镜俯瞰整个村落。西边的军工车间传来规律的锻锤声,东边的农耕区里村民们正用改良农具耕种,南边的新住宅区工匠们忙着搭建房屋,北边的贸易点已有零星的外村商人驻足。各个区域分散在两里范围内,仅凭人力跑腿传递消息,不仅耗时费力,还时常出现指令传达偏差。
“昨天让木工坊送五十块木板到城墙加固点,结果他们送成了三十块,耽误了大半天工期。”林舟放下望远镜,眉头微蹙,“还有军工车间的铁料不够了,等信使跑到铁矿开采点,已经错过了最佳运输时间。”
身旁的苏晚晴一袭青衫,正低头记录着水力机械的运转数据,闻言抬起头:“范围扩大后,信息传递的滞后性确实成了大问题。之前靠人跑、靠喊的方式,已经跟不上现在的节奏了。”
她清冷的眸子里闪过一丝思索:“或许可以增加信使的数量,划分责任区域?”
“治标不治本。”林舟摇了摇头,“信使再多,也赶不上事情变化的速度。而且遇到紧急情况,比如突发火灾、野兽侵袭,等消息传到我这里,再派兵支援,可能已经造成损失了。”
他顿了顿,转头看向苏晚晴,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苏姑娘,你有没有想过,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两个相隔甚远的人,实时听到对方的声音?”
“实时听到对方的声音?”苏晚晴愣住了,秀眉微蹙,“相隔甚远,声音会被风打散,传播距离有限,怎么可能实时传递?”
这是她从未想过的问题。在这个时代,信息传递要么靠人力,要么靠信鸽、烽火,实时语音传输简直是天方夜谭。
“我称之为‘电话’。”林舟拿起地上的树枝,在瞭望塔的石板上画了两个并列的方框,中间用一条直线连接,“这两个方框,就是‘电话’的两端,分别放在需要通信的两个地方。中间的直线,就是信号传输的通道。只要我们能找到一种载体,将声音转化为可传输的信号,通过通道传递到另一端,再将信号还原为声音,就能实现实时通信。”
苏晚晴凑近石板,眼神专注地看着他画的示意图,手指轻轻抚摸着那条代表传输通道的直线:“载体?信号?转化与还原?这些概念……闻所未闻。”
她的大脑飞速运转,林舟的想法再次超越了她的认知,却又隐隐透着某种逻辑上的可行性。就像当初林舟用“水流”“电阻”比喻阵法能量传输一样,这个“电话”的构想,也带着一种颠覆传统的精妙。
“声音是振动产生的,对吗?”林舟问道。
苏晚晴点了点头:“没错,比如说话时声带振动,敲击物体时物体振动,都会产生声音。”
“这就对了。”林舟眼睛一亮,“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原理。在‘电话’的一端,用一个薄膜接收声音的振动,然后将这种振动转化为灵气的波动——这就是‘编码’;再通过特定的阵法通道,将这种灵气波动稳定地传递到另一端——这就是‘传输’;最后在另一端,将灵气波动再转化为振动,带动薄膜发声,还原出原本的声音——这就是‘解码’。”
他一边说,一边在石板上补充细节:“阵法通道可以用特制的导线(裹着绝缘材料的铜线)作为载体,上面刻上聚灵、稳灵的阵纹,确保灵气波动不会逸散;编码和解码的核心,就是找到振动与灵气波动之间的对应关系,让每一种声音振动,都能转化为唯一对应的灵气波动,反之亦然。”
苏晚晴听得聚精会神,清冷的眸子里迸发出炽热的光芒。林舟的描述,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构想,拆解成了编码、传输、解码三个可实现的步骤,而这三个步骤,恰好与她擅长的阵法之道息息相关。
“这个想法太绝妙了!”苏晚晴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振动转化为灵气波动,本质上就是能量形态的转换,阵法完全可以做到;传输通道用导线配合阵纹,能最大限度减少灵气逸散,保证信号稳定——这和我之前优化水力锻锤的阵纹逻辑是相通的!”
可兴奋过后,她的眉头又皱了起来,语气变得凝重:“但有一个核心难题。声音的振动千变万化,不同的音调、响度、音色,对应的振动频率和幅度都不同。如何精准地将这些复杂的振动,编码成唯一对应的灵气波动?传输过程中,如何保证灵气波动不发生畸变?接收端又如何精准解码,还原出原本的声音?”
这正是林舟面临的困境。他知道电话的基本原理,却缺乏具体的实现技术。在现代社会,这需要精密的电子元件和电路设计,但在这个时代,只能依靠灵气和阵法来替代。
“你说的没错,这就是关键。”林舟叹了口气,“这就像我们之前设计水力锻锤,需要精确计算齿轮的齿数比才能控制转速。声音的编码和解码,也需要找到一种精确的对应关系,一种‘语言’,让振动和灵气波动能够相互理解。”
两人陷入了沉默,瞭望塔上只剩下风吹过的声音。石板上的“电话”示意图,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却又透着一股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
林舟在脑海中回忆着现代通信的基础知识:信号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是连续的波动,数字信号则是离散的脉冲。或许可以先从简单的模拟信号入手,用灵气波动的频率对应声音振动的频率,用灵气波动的幅度对应声音的响度。
苏晚晴则在思索阵法的可能性:是否可以设计一种“共振阵”,让发送端和接收端的阵法产生共振,从而实现振动的同步传递?但如何让共振精准对应复杂的声音,还是个未知数。
“或许我们可以先做一个简易的模型。”林舟打破沉默,“用两个竹筒作为外壳,底部蒙上薄膜,中间用裹着灵纹的铜线连接。在一端说话,观察薄膜的振动是否能通过铜线和阵纹,传递到另一端的薄膜上。先实现简单的声音传递,再逐步优化编码和解码的精度。”
苏晚晴点了点头,眼中重新燃起希望:“这个办法可行。我们可以先用最简单的单频声音测试,比如敲击竹筒,看看能否在另一端听到对应的声音。如果能成功,再尝试复杂的语音传递。”
两人越聊越深入,从薄膜的材质(选择韧性好的羊皮),到铜线的粗细(确保灵气传导),再到阵纹的设计(以稳灵纹为主,辅以传导纹),一一敲定了初步方案。原本的技术瓶颈,似乎有了一丝突破的希望。
就在两人准备下山着手制作模型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楼梯传来。王疤脸气喘吁吁地跑上瞭望塔,脸上带着几分兴奋和疑惑:“林小哥,苏姑娘,俺……俺有个奇怪的消息要汇报!”
“什么消息?”林舟问道。
王疤脸抹了把汗,说道:“俺今天带着侦察队在青林镇外围巡逻,发现青林镇的城门守卫比平时严了好几倍,而且城里隐约能听到争吵声,还有士兵在街道上巡逻,气氛很紧张,好像……好像乱了!”
“乱了?”林舟和苏晚晴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青林骑士回去才一个月,青林镇怎么会乱了?
“你看清楚了吗?是发生了什么冲突?还是有外敌入侵?”苏晚晴追问道。
王疤脸摇了摇头:“俺们不敢靠太近,只能远远看着。城门守得很严,不让外人进出,隐约能看到城里有贵族打扮的人带着家丁走动,好像在对峙。具体发生了什么,俺也不清楚。”
林舟的手指轻轻敲击着石板,陷入了沉思。青林镇突然混乱,会不会和他之前送出去的那车“糖衣炮弹”有关?
那些肥皂、玻璃杯、白糖,在青禾村只是批量生产的普通货物,但在青林镇,绝对是稀世珍宝。青林骑士带回这些东西后,必然会引起其他贵族的觊觎,甚至可能引发内部的权力斗争。
想到这里,林舟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他之前说“让子弹飞一会儿”,现在看来,这发“糖衣炮弹”,终于开始发挥作用了。
苏晚晴也反应过来,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看来你当初送出去的那些货物,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概率是这样。”林舟点了点头,眼神变得锐利,“青林镇的内部混乱,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内部矛盾,扩大贸易,甚至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挑战在于,如果混乱蔓延到我们这里,或者有势力趁机来犯,我们需要做好应对准备。”
他转头看向王疤脸:“继续密切监视青林镇的动向,多派几个人轮流侦察,一旦有新的消息,立刻汇报!”
“好嘞!”王疤脸立刻应声,转身跑下了瞭望塔。
林舟看着青林镇的方向,心中思绪万千。技术瓶颈尚未完全突破,但外部局势的变化,已经为青禾村带来了新的变数。
青林镇的混乱究竟是权力斗争,还是其他原因?这对青禾村的贸易计划和发展布局,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林舟和苏晚晴的“电话”构想,又能否在这变幻的局势中,顺利推进?
新的机遇与挑战,已然悄然降临。
可扩张也带来了新的难题。
林舟站在新落成的瞭望塔上,手持望远镜俯瞰整个村落。西边的军工车间传来规律的锻锤声,东边的农耕区里村民们正用改良农具耕种,南边的新住宅区工匠们忙着搭建房屋,北边的贸易点已有零星的外村商人驻足。各个区域分散在两里范围内,仅凭人力跑腿传递消息,不仅耗时费力,还时常出现指令传达偏差。
“昨天让木工坊送五十块木板到城墙加固点,结果他们送成了三十块,耽误了大半天工期。”林舟放下望远镜,眉头微蹙,“还有军工车间的铁料不够了,等信使跑到铁矿开采点,已经错过了最佳运输时间。”
身旁的苏晚晴一袭青衫,正低头记录着水力机械的运转数据,闻言抬起头:“范围扩大后,信息传递的滞后性确实成了大问题。之前靠人跑、靠喊的方式,已经跟不上现在的节奏了。”
她清冷的眸子里闪过一丝思索:“或许可以增加信使的数量,划分责任区域?”
“治标不治本。”林舟摇了摇头,“信使再多,也赶不上事情变化的速度。而且遇到紧急情况,比如突发火灾、野兽侵袭,等消息传到我这里,再派兵支援,可能已经造成损失了。”
他顿了顿,转头看向苏晚晴,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苏姑娘,你有没有想过,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两个相隔甚远的人,实时听到对方的声音?”
“实时听到对方的声音?”苏晚晴愣住了,秀眉微蹙,“相隔甚远,声音会被风打散,传播距离有限,怎么可能实时传递?”
这是她从未想过的问题。在这个时代,信息传递要么靠人力,要么靠信鸽、烽火,实时语音传输简直是天方夜谭。
“我称之为‘电话’。”林舟拿起地上的树枝,在瞭望塔的石板上画了两个并列的方框,中间用一条直线连接,“这两个方框,就是‘电话’的两端,分别放在需要通信的两个地方。中间的直线,就是信号传输的通道。只要我们能找到一种载体,将声音转化为可传输的信号,通过通道传递到另一端,再将信号还原为声音,就能实现实时通信。”
苏晚晴凑近石板,眼神专注地看着他画的示意图,手指轻轻抚摸着那条代表传输通道的直线:“载体?信号?转化与还原?这些概念……闻所未闻。”
她的大脑飞速运转,林舟的想法再次超越了她的认知,却又隐隐透着某种逻辑上的可行性。就像当初林舟用“水流”“电阻”比喻阵法能量传输一样,这个“电话”的构想,也带着一种颠覆传统的精妙。
“声音是振动产生的,对吗?”林舟问道。
苏晚晴点了点头:“没错,比如说话时声带振动,敲击物体时物体振动,都会产生声音。”
“这就对了。”林舟眼睛一亮,“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原理。在‘电话’的一端,用一个薄膜接收声音的振动,然后将这种振动转化为灵气的波动——这就是‘编码’;再通过特定的阵法通道,将这种灵气波动稳定地传递到另一端——这就是‘传输’;最后在另一端,将灵气波动再转化为振动,带动薄膜发声,还原出原本的声音——这就是‘解码’。”
他一边说,一边在石板上补充细节:“阵法通道可以用特制的导线(裹着绝缘材料的铜线)作为载体,上面刻上聚灵、稳灵的阵纹,确保灵气波动不会逸散;编码和解码的核心,就是找到振动与灵气波动之间的对应关系,让每一种声音振动,都能转化为唯一对应的灵气波动,反之亦然。”
苏晚晴听得聚精会神,清冷的眸子里迸发出炽热的光芒。林舟的描述,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构想,拆解成了编码、传输、解码三个可实现的步骤,而这三个步骤,恰好与她擅长的阵法之道息息相关。
“这个想法太绝妙了!”苏晚晴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振动转化为灵气波动,本质上就是能量形态的转换,阵法完全可以做到;传输通道用导线配合阵纹,能最大限度减少灵气逸散,保证信号稳定——这和我之前优化水力锻锤的阵纹逻辑是相通的!”
可兴奋过后,她的眉头又皱了起来,语气变得凝重:“但有一个核心难题。声音的振动千变万化,不同的音调、响度、音色,对应的振动频率和幅度都不同。如何精准地将这些复杂的振动,编码成唯一对应的灵气波动?传输过程中,如何保证灵气波动不发生畸变?接收端又如何精准解码,还原出原本的声音?”
这正是林舟面临的困境。他知道电话的基本原理,却缺乏具体的实现技术。在现代社会,这需要精密的电子元件和电路设计,但在这个时代,只能依靠灵气和阵法来替代。
“你说的没错,这就是关键。”林舟叹了口气,“这就像我们之前设计水力锻锤,需要精确计算齿轮的齿数比才能控制转速。声音的编码和解码,也需要找到一种精确的对应关系,一种‘语言’,让振动和灵气波动能够相互理解。”
两人陷入了沉默,瞭望塔上只剩下风吹过的声音。石板上的“电话”示意图,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却又透着一股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
林舟在脑海中回忆着现代通信的基础知识:信号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是连续的波动,数字信号则是离散的脉冲。或许可以先从简单的模拟信号入手,用灵气波动的频率对应声音振动的频率,用灵气波动的幅度对应声音的响度。
苏晚晴则在思索阵法的可能性:是否可以设计一种“共振阵”,让发送端和接收端的阵法产生共振,从而实现振动的同步传递?但如何让共振精准对应复杂的声音,还是个未知数。
“或许我们可以先做一个简易的模型。”林舟打破沉默,“用两个竹筒作为外壳,底部蒙上薄膜,中间用裹着灵纹的铜线连接。在一端说话,观察薄膜的振动是否能通过铜线和阵纹,传递到另一端的薄膜上。先实现简单的声音传递,再逐步优化编码和解码的精度。”
苏晚晴点了点头,眼中重新燃起希望:“这个办法可行。我们可以先用最简单的单频声音测试,比如敲击竹筒,看看能否在另一端听到对应的声音。如果能成功,再尝试复杂的语音传递。”
两人越聊越深入,从薄膜的材质(选择韧性好的羊皮),到铜线的粗细(确保灵气传导),再到阵纹的设计(以稳灵纹为主,辅以传导纹),一一敲定了初步方案。原本的技术瓶颈,似乎有了一丝突破的希望。
就在两人准备下山着手制作模型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楼梯传来。王疤脸气喘吁吁地跑上瞭望塔,脸上带着几分兴奋和疑惑:“林小哥,苏姑娘,俺……俺有个奇怪的消息要汇报!”
“什么消息?”林舟问道。
王疤脸抹了把汗,说道:“俺今天带着侦察队在青林镇外围巡逻,发现青林镇的城门守卫比平时严了好几倍,而且城里隐约能听到争吵声,还有士兵在街道上巡逻,气氛很紧张,好像……好像乱了!”
“乱了?”林舟和苏晚晴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青林骑士回去才一个月,青林镇怎么会乱了?
“你看清楚了吗?是发生了什么冲突?还是有外敌入侵?”苏晚晴追问道。
王疤脸摇了摇头:“俺们不敢靠太近,只能远远看着。城门守得很严,不让外人进出,隐约能看到城里有贵族打扮的人带着家丁走动,好像在对峙。具体发生了什么,俺也不清楚。”
林舟的手指轻轻敲击着石板,陷入了沉思。青林镇突然混乱,会不会和他之前送出去的那车“糖衣炮弹”有关?
那些肥皂、玻璃杯、白糖,在青禾村只是批量生产的普通货物,但在青林镇,绝对是稀世珍宝。青林骑士带回这些东西后,必然会引起其他贵族的觊觎,甚至可能引发内部的权力斗争。
想到这里,林舟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他之前说“让子弹飞一会儿”,现在看来,这发“糖衣炮弹”,终于开始发挥作用了。
苏晚晴也反应过来,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看来你当初送出去的那些货物,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概率是这样。”林舟点了点头,眼神变得锐利,“青林镇的内部混乱,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内部矛盾,扩大贸易,甚至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挑战在于,如果混乱蔓延到我们这里,或者有势力趁机来犯,我们需要做好应对准备。”
他转头看向王疤脸:“继续密切监视青林镇的动向,多派几个人轮流侦察,一旦有新的消息,立刻汇报!”
“好嘞!”王疤脸立刻应声,转身跑下了瞭望塔。
林舟看着青林镇的方向,心中思绪万千。技术瓶颈尚未完全突破,但外部局势的变化,已经为青禾村带来了新的变数。
青林镇的混乱究竟是权力斗争,还是其他原因?这对青禾村的贸易计划和发展布局,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林舟和苏晚晴的“电话”构想,又能否在这变幻的局势中,顺利推进?
新的机遇与挑战,已然悄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