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禾村外的小河边,早已热闹非凡。
十余根粗壮的原木深深扎根在河床两侧,构成水力锻锤的主体框架,黝黑的铁件与崭新的木材相映,透着一股工业时代的粗粝与力量感。铁山光着膀子,指挥着十几个壮实的村民,将最后一根横梁架上框架,汗水顺着他古铜色的肌肤滑落,砸在地面的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苏晚晴站在一旁,穿着便于行动的短打,往日一丝不苟的发髻松了几分,几缕碎发贴在汗湿的额角,却丝毫未减她眼中的专注。她手里拿着设计图,时不时弯腰查看齿轮的咬合情况,或是用木炭在水车叶片上修正阵纹,指尖的墨痕早已蹭到了脸颊上,浑然不觉。
林舟则蹲在锻锤的基座旁,仔细检查着水泥与砖石的结合处。为了承受锻锤起落的巨大冲击力,基座特意用钢筋(铁丝替代)加固,浇灌了厚厚的水泥,牢牢固定在地面之下,如同扎根大地的磐石。
“林小哥,框架都搭好了!”铁山直起身,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声音洪亮,“水车也安装完毕,就等苏姑娘刻完阵纹,咱们就能试水了!”
林舟点点头,站起身看向苏晚晴。此刻她正站在水车旁,手持特制的铁笔,在叶片的木质表面刻绘阵纹。那些阵纹蜿蜒曲折,既符合聚灵的逻辑,又顺着叶片的弧度分布,能最大限度引导水流的动能。铁笔划过木材,留下深浅一致的凹槽,苏晚晴的动作精准而流畅,每一笔都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犹豫。
周围围满了看热闹的村民,有老人,有孩子,还有放下手中农活赶来的工匠。大家看着这台造型奇特的大家伙,脸上满是好奇与期待。
“这玩意儿真能自己打铁?不用人动手?”一位白发老者捋着胡须,满脸疑惑。
“林小哥和苏姑娘联手做的,肯定错不了!上次那守城的武器,不就是他们琢磨出来的?”旁边的年轻后生反驳道。
“俺还是不信,这么重的锤子,怎么能自己动起来?”有人摇着头,满脸质疑。
议论声中,苏晚晴终于刻完了最后一道阵纹。她直起身,长长舒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却欣慰的笑容:“好了,阵纹全部刻完,灵气传导路径已经打通。”
林舟走上前,仔细检查了一遍阵纹,确认没有偏差后,对铁山说道:“放水!让水车转起来!”
铁山立刻挥手示意,早已守在水闸旁的村民们合力拉开闸门。河水顺着渠道奔涌而出,湍急的水流冲击在水车的叶片上,巨大的水车缓缓转动起来,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随着水流速度加快,转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叶片上的阵纹在水流的冲刷下,泛起淡淡的微光。
“齿轮传动正常!”
“连杆没有卡顿!”
“锻锤基座稳固!”
负责监测各个部位的工匠们纷纷汇报,声音中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水车转动的动力通过一系列齿轮传递给连杆,连杆带着顶端的铁制锻锤缓缓升起,升至最高处时,在重力与水流动力的双重作用下,猛地向下砸落!
“咚!”
一声沉闷的巨响,锻锤精准地砸在下方的铁胚上,火星四溅。紧接着,在齿轮的带动下,锻锤又缓缓升起,然后再次落下,“咚!咚!咚!”的声响规律而有力,回荡在小河边,震得人耳膜发麻。
周围的村民们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景象:那柄数百斤重的铁锤,在没有任何人操纵的情况下,竟然按照固定的节奏,一次次精准地锻打铁胚。铁胚在锻锤的重击下,逐渐变形、延展,朝着模具的形状靠拢,每一次打击都恰到好处,力道均匀,远比手工锻打更加精准高效。
“我的天!真动起来了!”
“这也太神了吧!不用人管,自己就能打铁!”
“林小哥太厉害了!苏姑娘也太厉害了!”
短暂的寂静过后,村民们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脸上满是震撼与喜悦。那些之前持怀疑态度的人,此刻也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
铁山看得心痒难耐,忍不住凑上前,想感受一下锻锤的力道。趁着锻锤升起的间隙,他伸出手,想要触摸一下锤柄。可还没等他碰到,锻锤便猛地落下,巨大的冲击力通过空气传递过来,震得他手臂发麻,连忙缩回手,连连甩着胳膊,嘟囔道:“这力气,比俺还大!俺打铁这么多年,也没这么大的劲儿!”
众人见状,纷纷哈哈大笑起来,之前紧张的气氛瞬间变得欢快起来。
林舟看着运转正常的水力锻锤,心中也充满了成就感。这台锻锤融合了现代机械原理与这个世界的阵法之道,水车的转速通过齿轮调节,锻锤的起落高度可以通过连杆长度控制,模具则可以根据需要更换,既能锻打弩机的核心部件,也能打造农具、铁器,真正实现了多功能、批量化生产。
“铁山,你带人把准备好的铁胚放进模具,试试批量锻打扳机!”林舟下令道。
“好嘞!”铁山立刻应声,带着几名工匠上前,将烧红的铁胚放入锻锤下方的模具中。锻锤一次次落下,铁胚在模具中逐渐成型,冷却后取出,稍加打磨,便是一个合格的弩机扳机。
之前手工打磨一天才能做出三个合格的扳机,现在水力锻锤运转一个时辰,便做出了二十个,而且每个扳机的精度都一模一样,误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太快了!这也太快了!”铁山拿着刚做好的扳机,激动得手都在发抖,“林小哥,有了这玩意儿,咱们的弩箭再也不愁不够用了!”
苏晚晴看着运转的锻锤,眼中满是异彩。她能感觉到,叶片上的阵纹正在持续引导水流动能,同时汇聚天地间的微弱灵气,不仅让水车转动得更加顺畅,还在缓慢滋养着齿轮和锻锤,减少磨损。这种机械与阵法的结合,远比她之前想象的更加奇妙。
“林舟,这台水力锻锤的效率,超出了我的预期。”苏晚晴转头看向林舟,语气中满是赞赏,“如果我们再优化一下齿轮的齿数比和阵纹的布局,效率还能再提升三成。”
“那太好了!”林舟点点头,“等忙完这一阵,我们就着手改良。不过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抬手示意村民们安静下来,声音洪亮地说道:“各位乡亲,水力锻锤的成功运转,意味着我们青禾村的生产力,将迎来质的飞跃!从今天起,我们正式建立‘军工车间’,专门生产弩箭、盾牌、投石机等武器装备,同时也生产改良后的农具,满足村里的需求!”
“好!”村民们纷纷欢呼响应,脸上满是激动。他们知道,这台水力锻锤不仅能让村里的武器更充足,还能让农耕效率更高,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林舟继续说道:“铁山,你担任军工车间的负责人,带领工匠们熟悉水力锻锤的操作,制定生产计划,确保武器和农具的产量和质量。苏姑娘,麻烦你继续优化锻锤的设计,同时研究其他水力机械,比如水力打磨机、水力锯木机,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放心吧林小哥,俺一定把车间管好!”铁山拍着胸脯保证。
苏晚晴也点了点头:“我会尽快拿出其他水力机械的设计图。”
接下来的几天,军工车间正式投入运转。水力锻锤日夜不停地工作,合格的弩机部件、铁叉、盾牌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堆积如山。村民们看着这些精良的武器和农具,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而林舟在忙完军工车间的筹备工作后,却陷入了沉思。随着青禾村的发展,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频繁,之前派往青林镇的侦察队,来回一趟需要两天时间,信息传递极为不便。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无法及时获取消息,很可能会陷入被动。
“必须解决远程通信的问题。”林舟喃喃自语。在现代社会,电话、网络让远程通信变得轻而易举,但在这个时代,只能依靠人力传递消息,效率太低。
他想到了烽火台,但烽火台只能传递简单的信号,无法传递复杂的信息;他也想到了信鸽,但信鸽的稳定性太差,容易受到天气和天敌的影响。
“或许,可以结合阵法和电磁原理?”林舟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个世界存在灵气,苏晚晴的阵法能够引导和传导能量,而电磁感应的原理,或许可以与阵法结合,制造出简易的通信装置。
他将这个想法记在纸上,画了一个初步的构想:用铜线缠绕铁芯,制成简易的电磁铁,通过电流的通断产生磁场变化,再配合阵法引导能量,实现信号的远距离传递。这便是他心中的“灵网”雏形——一个融合了电磁原理与阵法之道的远程通信网络。
这个项目比水力锻锤更加复杂,需要深入研究电磁感应与阵法的结合,还需要解决电源(初步设想用蓄电池或人力发电)、导线(需要更优质的铜线)等一系列问题。但林舟知道,一旦这个项目成功,青禾村将彻底摆脱信息传递的束缚,能够及时掌握外界的动向,甚至与其他势力建立快速通信,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天傍晚,林舟站在河边,看着水力锻锤依旧在规律地运转,火星在暮色中闪烁。军工车间的灯火通明,工匠们还在忙碌着,整个青禾村都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他从怀中掏出那张画着通信装置构想的图纸,眼神坚定。水力锻锤的成功,让他看到了机械与阵法结合的巨大潜力。接下来,他要集中精力,攻克远程通信这个关键难题。
“灵网”的梦想,将从这个最简单的需求开始。而这个项目的启动,也将让青禾村的技术水平,再次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只是,这个看似异想天开的构想,能否成功实现?苏晚晴在得知这个想法后,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青禾村的“通信革命”,即将拉开序幕。
十余根粗壮的原木深深扎根在河床两侧,构成水力锻锤的主体框架,黝黑的铁件与崭新的木材相映,透着一股工业时代的粗粝与力量感。铁山光着膀子,指挥着十几个壮实的村民,将最后一根横梁架上框架,汗水顺着他古铜色的肌肤滑落,砸在地面的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苏晚晴站在一旁,穿着便于行动的短打,往日一丝不苟的发髻松了几分,几缕碎发贴在汗湿的额角,却丝毫未减她眼中的专注。她手里拿着设计图,时不时弯腰查看齿轮的咬合情况,或是用木炭在水车叶片上修正阵纹,指尖的墨痕早已蹭到了脸颊上,浑然不觉。
林舟则蹲在锻锤的基座旁,仔细检查着水泥与砖石的结合处。为了承受锻锤起落的巨大冲击力,基座特意用钢筋(铁丝替代)加固,浇灌了厚厚的水泥,牢牢固定在地面之下,如同扎根大地的磐石。
“林小哥,框架都搭好了!”铁山直起身,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声音洪亮,“水车也安装完毕,就等苏姑娘刻完阵纹,咱们就能试水了!”
林舟点点头,站起身看向苏晚晴。此刻她正站在水车旁,手持特制的铁笔,在叶片的木质表面刻绘阵纹。那些阵纹蜿蜒曲折,既符合聚灵的逻辑,又顺着叶片的弧度分布,能最大限度引导水流的动能。铁笔划过木材,留下深浅一致的凹槽,苏晚晴的动作精准而流畅,每一笔都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犹豫。
周围围满了看热闹的村民,有老人,有孩子,还有放下手中农活赶来的工匠。大家看着这台造型奇特的大家伙,脸上满是好奇与期待。
“这玩意儿真能自己打铁?不用人动手?”一位白发老者捋着胡须,满脸疑惑。
“林小哥和苏姑娘联手做的,肯定错不了!上次那守城的武器,不就是他们琢磨出来的?”旁边的年轻后生反驳道。
“俺还是不信,这么重的锤子,怎么能自己动起来?”有人摇着头,满脸质疑。
议论声中,苏晚晴终于刻完了最后一道阵纹。她直起身,长长舒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却欣慰的笑容:“好了,阵纹全部刻完,灵气传导路径已经打通。”
林舟走上前,仔细检查了一遍阵纹,确认没有偏差后,对铁山说道:“放水!让水车转起来!”
铁山立刻挥手示意,早已守在水闸旁的村民们合力拉开闸门。河水顺着渠道奔涌而出,湍急的水流冲击在水车的叶片上,巨大的水车缓缓转动起来,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随着水流速度加快,转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叶片上的阵纹在水流的冲刷下,泛起淡淡的微光。
“齿轮传动正常!”
“连杆没有卡顿!”
“锻锤基座稳固!”
负责监测各个部位的工匠们纷纷汇报,声音中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水车转动的动力通过一系列齿轮传递给连杆,连杆带着顶端的铁制锻锤缓缓升起,升至最高处时,在重力与水流动力的双重作用下,猛地向下砸落!
“咚!”
一声沉闷的巨响,锻锤精准地砸在下方的铁胚上,火星四溅。紧接着,在齿轮的带动下,锻锤又缓缓升起,然后再次落下,“咚!咚!咚!”的声响规律而有力,回荡在小河边,震得人耳膜发麻。
周围的村民们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景象:那柄数百斤重的铁锤,在没有任何人操纵的情况下,竟然按照固定的节奏,一次次精准地锻打铁胚。铁胚在锻锤的重击下,逐渐变形、延展,朝着模具的形状靠拢,每一次打击都恰到好处,力道均匀,远比手工锻打更加精准高效。
“我的天!真动起来了!”
“这也太神了吧!不用人管,自己就能打铁!”
“林小哥太厉害了!苏姑娘也太厉害了!”
短暂的寂静过后,村民们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脸上满是震撼与喜悦。那些之前持怀疑态度的人,此刻也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
铁山看得心痒难耐,忍不住凑上前,想感受一下锻锤的力道。趁着锻锤升起的间隙,他伸出手,想要触摸一下锤柄。可还没等他碰到,锻锤便猛地落下,巨大的冲击力通过空气传递过来,震得他手臂发麻,连忙缩回手,连连甩着胳膊,嘟囔道:“这力气,比俺还大!俺打铁这么多年,也没这么大的劲儿!”
众人见状,纷纷哈哈大笑起来,之前紧张的气氛瞬间变得欢快起来。
林舟看着运转正常的水力锻锤,心中也充满了成就感。这台锻锤融合了现代机械原理与这个世界的阵法之道,水车的转速通过齿轮调节,锻锤的起落高度可以通过连杆长度控制,模具则可以根据需要更换,既能锻打弩机的核心部件,也能打造农具、铁器,真正实现了多功能、批量化生产。
“铁山,你带人把准备好的铁胚放进模具,试试批量锻打扳机!”林舟下令道。
“好嘞!”铁山立刻应声,带着几名工匠上前,将烧红的铁胚放入锻锤下方的模具中。锻锤一次次落下,铁胚在模具中逐渐成型,冷却后取出,稍加打磨,便是一个合格的弩机扳机。
之前手工打磨一天才能做出三个合格的扳机,现在水力锻锤运转一个时辰,便做出了二十个,而且每个扳机的精度都一模一样,误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太快了!这也太快了!”铁山拿着刚做好的扳机,激动得手都在发抖,“林小哥,有了这玩意儿,咱们的弩箭再也不愁不够用了!”
苏晚晴看着运转的锻锤,眼中满是异彩。她能感觉到,叶片上的阵纹正在持续引导水流动能,同时汇聚天地间的微弱灵气,不仅让水车转动得更加顺畅,还在缓慢滋养着齿轮和锻锤,减少磨损。这种机械与阵法的结合,远比她之前想象的更加奇妙。
“林舟,这台水力锻锤的效率,超出了我的预期。”苏晚晴转头看向林舟,语气中满是赞赏,“如果我们再优化一下齿轮的齿数比和阵纹的布局,效率还能再提升三成。”
“那太好了!”林舟点点头,“等忙完这一阵,我们就着手改良。不过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抬手示意村民们安静下来,声音洪亮地说道:“各位乡亲,水力锻锤的成功运转,意味着我们青禾村的生产力,将迎来质的飞跃!从今天起,我们正式建立‘军工车间’,专门生产弩箭、盾牌、投石机等武器装备,同时也生产改良后的农具,满足村里的需求!”
“好!”村民们纷纷欢呼响应,脸上满是激动。他们知道,这台水力锻锤不仅能让村里的武器更充足,还能让农耕效率更高,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林舟继续说道:“铁山,你担任军工车间的负责人,带领工匠们熟悉水力锻锤的操作,制定生产计划,确保武器和农具的产量和质量。苏姑娘,麻烦你继续优化锻锤的设计,同时研究其他水力机械,比如水力打磨机、水力锯木机,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放心吧林小哥,俺一定把车间管好!”铁山拍着胸脯保证。
苏晚晴也点了点头:“我会尽快拿出其他水力机械的设计图。”
接下来的几天,军工车间正式投入运转。水力锻锤日夜不停地工作,合格的弩机部件、铁叉、盾牌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堆积如山。村民们看着这些精良的武器和农具,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而林舟在忙完军工车间的筹备工作后,却陷入了沉思。随着青禾村的发展,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频繁,之前派往青林镇的侦察队,来回一趟需要两天时间,信息传递极为不便。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无法及时获取消息,很可能会陷入被动。
“必须解决远程通信的问题。”林舟喃喃自语。在现代社会,电话、网络让远程通信变得轻而易举,但在这个时代,只能依靠人力传递消息,效率太低。
他想到了烽火台,但烽火台只能传递简单的信号,无法传递复杂的信息;他也想到了信鸽,但信鸽的稳定性太差,容易受到天气和天敌的影响。
“或许,可以结合阵法和电磁原理?”林舟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个世界存在灵气,苏晚晴的阵法能够引导和传导能量,而电磁感应的原理,或许可以与阵法结合,制造出简易的通信装置。
他将这个想法记在纸上,画了一个初步的构想:用铜线缠绕铁芯,制成简易的电磁铁,通过电流的通断产生磁场变化,再配合阵法引导能量,实现信号的远距离传递。这便是他心中的“灵网”雏形——一个融合了电磁原理与阵法之道的远程通信网络。
这个项目比水力锻锤更加复杂,需要深入研究电磁感应与阵法的结合,还需要解决电源(初步设想用蓄电池或人力发电)、导线(需要更优质的铜线)等一系列问题。但林舟知道,一旦这个项目成功,青禾村将彻底摆脱信息传递的束缚,能够及时掌握外界的动向,甚至与其他势力建立快速通信,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天傍晚,林舟站在河边,看着水力锻锤依旧在规律地运转,火星在暮色中闪烁。军工车间的灯火通明,工匠们还在忙碌着,整个青禾村都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他从怀中掏出那张画着通信装置构想的图纸,眼神坚定。水力锻锤的成功,让他看到了机械与阵法结合的巨大潜力。接下来,他要集中精力,攻克远程通信这个关键难题。
“灵网”的梦想,将从这个最简单的需求开始。而这个项目的启动,也将让青禾村的技术水平,再次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只是,这个看似异想天开的构想,能否成功实现?苏晚晴在得知这个想法后,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青禾村的“通信革命”,即将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