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个王离!好个长城军!”项羽一拳砸在墙垛上。
赵戈望着远处秦军营地的点点篝火,心中沉重。这一战,远比他想象的更加艰难。
刘邦轻叹一声:“看来,我们面对的是一场恶战。”
夜色渐深,巨鹿城中的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统帅府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一张张凝重如铁的面容。
项羽端坐主位,指节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发出沉闷的声响。刘邦垂眸盯着地面,仿佛要从青石地板的纹路中找出破敌之策。赵戈脸上平静,目光却锐利如常。
阶下众将,无论楚军沛军还是赵戈部将,无不面色阴沉。
白日的战况就像一块巨石压在每个人心头。
英布包扎着左臂的伤口,血迹仍在渗出,他死死盯着面前的地图,眼中满是不甘。
“今日之战,诸位都看到了。”
项羽终于打破沉默,声音在空旷的大厅中回荡,“秦军之强,出乎意料。然我军兵力仍占优势,依我之见,明日当集结全军,与苏角决一死战!”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刘邦猛地抬头:“项将军不可!今日之战已证明,秦军战力远在我军之上。贸然决战,无异于以卵击石!”
“那沛公以为该如何?”
项羽眼睛微眯,语气中带着压抑的怒火,“坐守孤城,等王离主力到来,将我们一网打尽吗?”
刘邦一时语塞。今日他亲眼目睹秦军战力,深知正面决战胜算渺茫,却也想不出更好的对策。
两人不约而同地看向赵戈。厅内所有人的目光也随之聚焦在这位一直沉默的赵王身上。
赵戈缓缓抬头,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今日我军折损六千,张楚军伤亡过半。秦军却伤亡轻微,军容整齐。”
他环视众人,“若明日再战,即便胜,也是惨胜。届时王离主力到来,我们拿什么抵挡?”
项羽皱眉:“那赵王有何高见?”
赵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目光转向身后一直静立的韩信。
这个细微的动作没有逃过项羽的眼睛,他眼中露出不悦。
当初赵戈向他索要韩信时,他就觉得有问题,如今看来,赵戈对韩信的重视确有缘由。
韩信得到赵戈暗示,上前一步,向三位主帅行礼:“末将有一计,或可破敌。”
厅内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许多将领对他投来怀疑的目光。
项羽冷哼一声:“你有何计,说来听听。”
韩信不卑不亢,走到厅中地图前:“今日之战,我军虽败,却也摸清了秦军虚实。苏角用兵稳重,善于阵战,但其人有三处弱点。”
“哦?”
刘邦挑眉,“哪三处?”
“其一,苏角过于谨慎。今日我军败退,他不敢追击,错失良机。其二,秦军纪律严明,却也失之僵化,变阵虽快,却必须依令而行。其三...”
韩信手指点在地图上一处山谷,“苏角布营,只考虑地势之利,却忽略了风向和水源。”
项羽身体微微前倾:“详细道来。”
韩信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一条弧线:“秦军营地背靠洹水支流,前有高地掩护,看似无懈可击。然而近日北风正盛,若我军深夜从上风处火攻,秦军必乱。”
英布忍不住插话:“火攻?秦军营地戒备森严,如何接近?”
韩信微微一笑:“这正是关键。我军可兵分三路:一路正面佯攻,吸引秦军注意;一路绕到秦军后方,截断其归路;主力则趁乱从上风处火攻。”
刘邦摇头:“即便如此,秦军实力占优势,一旦稳住阵脚,我军难以抵挡。”
“所以需要精确计算时间和风向。”韩信目光坚定
“今夜子时,北风最盛。若在此时火攻,秦军必然大乱。而我军只需三万精兵,便可达成此役目标。”
“三万?”
项羽猛地站起,“韩信,你可知苏角有多少兵力?五万长城精锐!你以三万破五万,未免太过狂妄!”
厅内众将纷纷点头,都觉得韩信的计划太过冒险。
赵戈此时缓缓起身:“项将军,今日我军新败,士气低迷。若不能尽快扳回一城,待王离主力到来,后果不堪设想。韩信的计策虽险,却有一线胜机。”
刘邦若有所思:“若此计能成,确实可扭转战局。但若失败...”
“若失败,我军将损失三万精锐。”
项羽接口,双眼紧盯韩信,“你可敢立军令状?”
韩信面色不变:“若项将军准我领兵三万,韩信愿立军令状。不破秦军,甘当军法!”
厅内一片哗然。众将没想到韩信竟敢立下如此重誓。
赵戈适时开口:“项将军,韩信既敢立军令状,必有其把握。我愿以本部兵马两万,再请项将军调拨一万楚军,交由韩信指挥。”
项羽目光在赵戈和韩信之间来回扫视,心中权衡。
他既不愿看到韩信成功立功,又急需一场胜利来提振士气。更重要的是,若韩信失败,正好可借机削弱赵戈势力。
“好!”
项羽终于点头,“就依你所请。我给你一万楚军,加上你本部两万,明日由韩信统领,按计行事。”
刘邦忽然道:“既如此,我部可负责佯攻,吸引秦军注意。”
战略既定,众将各自领命而去。韩信正要离开,项羽却叫住了他。
“韩信,”项羽走到他面前,眼中流露出复杂的光芒,“你可知若此战失败,不仅是你要受军罚,赵王也将颜面扫地?”
韩信躬身:“末将明白。”
“那你为何还要冒险?”
赵戈望着远处秦军营地的点点篝火,心中沉重。这一战,远比他想象的更加艰难。
刘邦轻叹一声:“看来,我们面对的是一场恶战。”
夜色渐深,巨鹿城中的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统帅府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一张张凝重如铁的面容。
项羽端坐主位,指节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发出沉闷的声响。刘邦垂眸盯着地面,仿佛要从青石地板的纹路中找出破敌之策。赵戈脸上平静,目光却锐利如常。
阶下众将,无论楚军沛军还是赵戈部将,无不面色阴沉。
白日的战况就像一块巨石压在每个人心头。
英布包扎着左臂的伤口,血迹仍在渗出,他死死盯着面前的地图,眼中满是不甘。
“今日之战,诸位都看到了。”
项羽终于打破沉默,声音在空旷的大厅中回荡,“秦军之强,出乎意料。然我军兵力仍占优势,依我之见,明日当集结全军,与苏角决一死战!”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刘邦猛地抬头:“项将军不可!今日之战已证明,秦军战力远在我军之上。贸然决战,无异于以卵击石!”
“那沛公以为该如何?”
项羽眼睛微眯,语气中带着压抑的怒火,“坐守孤城,等王离主力到来,将我们一网打尽吗?”
刘邦一时语塞。今日他亲眼目睹秦军战力,深知正面决战胜算渺茫,却也想不出更好的对策。
两人不约而同地看向赵戈。厅内所有人的目光也随之聚焦在这位一直沉默的赵王身上。
赵戈缓缓抬头,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今日我军折损六千,张楚军伤亡过半。秦军却伤亡轻微,军容整齐。”
他环视众人,“若明日再战,即便胜,也是惨胜。届时王离主力到来,我们拿什么抵挡?”
项羽皱眉:“那赵王有何高见?”
赵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目光转向身后一直静立的韩信。
这个细微的动作没有逃过项羽的眼睛,他眼中露出不悦。
当初赵戈向他索要韩信时,他就觉得有问题,如今看来,赵戈对韩信的重视确有缘由。
韩信得到赵戈暗示,上前一步,向三位主帅行礼:“末将有一计,或可破敌。”
厅内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许多将领对他投来怀疑的目光。
项羽冷哼一声:“你有何计,说来听听。”
韩信不卑不亢,走到厅中地图前:“今日之战,我军虽败,却也摸清了秦军虚实。苏角用兵稳重,善于阵战,但其人有三处弱点。”
“哦?”
刘邦挑眉,“哪三处?”
“其一,苏角过于谨慎。今日我军败退,他不敢追击,错失良机。其二,秦军纪律严明,却也失之僵化,变阵虽快,却必须依令而行。其三...”
韩信手指点在地图上一处山谷,“苏角布营,只考虑地势之利,却忽略了风向和水源。”
项羽身体微微前倾:“详细道来。”
韩信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一条弧线:“秦军营地背靠洹水支流,前有高地掩护,看似无懈可击。然而近日北风正盛,若我军深夜从上风处火攻,秦军必乱。”
英布忍不住插话:“火攻?秦军营地戒备森严,如何接近?”
韩信微微一笑:“这正是关键。我军可兵分三路:一路正面佯攻,吸引秦军注意;一路绕到秦军后方,截断其归路;主力则趁乱从上风处火攻。”
刘邦摇头:“即便如此,秦军实力占优势,一旦稳住阵脚,我军难以抵挡。”
“所以需要精确计算时间和风向。”韩信目光坚定
“今夜子时,北风最盛。若在此时火攻,秦军必然大乱。而我军只需三万精兵,便可达成此役目标。”
“三万?”
项羽猛地站起,“韩信,你可知苏角有多少兵力?五万长城精锐!你以三万破五万,未免太过狂妄!”
厅内众将纷纷点头,都觉得韩信的计划太过冒险。
赵戈此时缓缓起身:“项将军,今日我军新败,士气低迷。若不能尽快扳回一城,待王离主力到来,后果不堪设想。韩信的计策虽险,却有一线胜机。”
刘邦若有所思:“若此计能成,确实可扭转战局。但若失败...”
“若失败,我军将损失三万精锐。”
项羽接口,双眼紧盯韩信,“你可敢立军令状?”
韩信面色不变:“若项将军准我领兵三万,韩信愿立军令状。不破秦军,甘当军法!”
厅内一片哗然。众将没想到韩信竟敢立下如此重誓。
赵戈适时开口:“项将军,韩信既敢立军令状,必有其把握。我愿以本部兵马两万,再请项将军调拨一万楚军,交由韩信指挥。”
项羽目光在赵戈和韩信之间来回扫视,心中权衡。
他既不愿看到韩信成功立功,又急需一场胜利来提振士气。更重要的是,若韩信失败,正好可借机削弱赵戈势力。
“好!”
项羽终于点头,“就依你所请。我给你一万楚军,加上你本部两万,明日由韩信统领,按计行事。”
刘邦忽然道:“既如此,我部可负责佯攻,吸引秦军注意。”
战略既定,众将各自领命而去。韩信正要离开,项羽却叫住了他。
“韩信,”项羽走到他面前,眼中流露出复杂的光芒,“你可知若此战失败,不仅是你要受军罚,赵王也将颜面扫地?”
韩信躬身:“末将明白。”
“那你为何还要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