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如此金贵之物,去淘洗种子,岂非是败坏国本?”
刘晔在一旁听着,脸上的兴奋之色也渐渐褪去,换上了一抹凝重。
是啊,他光想着这法子精妙,却忘了这最要命的成本问题。
盐,在这个时代,可不是什么寻常调味品。
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硬通货。
“主事,元谋所言极是。”刘晔也躬身道,“此事,即便报与令君,怕也断难通过。”
看着二人从云端跌落谷底的神情,林阳总算明白了。
合着这俩人,是把精盐当成这增重的唯一材料了。
“谁让你们用那官府专营的细盐了?”林阳用看地主家的傻儿子似的眼神,语气无奈。
“不用细盐?”刘晔一愣,“那用何物?”
“用粗盐啊!海边晒的,盐池刮的,那些泛黄带苦,做菜都嫌涩口的粗盐,不是有的是?”林阳白他一眼。
“粗盐?”枣渊的眉头拧成了疙瘩,“主事,那等粗盐,内里多含沙土、石屑,更有毒卤,苦涩难当。多是军中用以腌制皮货,不堪大用。”
“元谋啊元谋,你这脑子,怎么就只在田亩之间打转?”林阳被他气乐了,“我等又不是要拿这盐水来做饭,要那么干净做什么?里面的沙土石子,它自己不就沉底了吗?跟选种有何相干?”
枣渊的巴掌猛地拍在自己脑门上,“啪”的一声脆响。
对啊!
砂石沉底,把上面的干净盐水舀出来不就行了?
自己真是种地种傻了!
连如此简单的事情竟然都一时之间没有想通!
“哈哈,是我愚笨,是我愚笨!”枣渊大笑,窘迫中带着狂喜。
刘晔也跟着笑了起来。
林阳也让他们俩给逗乐了。
三个人乐呵了半天,林阳喊下人取来纸笔。
“空谈无用,你们试试便知。”
他站起身,在一张麻纸上唰唰唰地写了起来,口中还在同步讲解。
“这操作之法我教给尔等,具体如何,也需讲究。”
“取一口大缸,装满清水。盐,要一点一点地加,一边加,一边用木棍搅拌。何时为之适宜?”林阳笔尖一顿,抬头看了他们一眼。
两人茫然摇头。
林阳只好自问自答:“寻一枚鸡蛋,放入水中。若那鸡蛋能浮起一半,或蛋壳刚露出水面,不上不下,这盐水的‘重量’,便刚刚好。”
以鸡蛋浮力来测定盐水浓度!
这个方法,简单直观又充满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一下子就让刘晔和枣渊给记住了。
“待盐水调好,便可将其静置,待沉浮分明。可将盐水舀出。”
“而后,即可测种!”
“水面漂浮之物,尽数撇去,糟粕或可食之或可喂那牛马。”
“沉于水底的,方为良种。将其捞出,切记,”林阳的语气变得严肃,“需用清水反复淘洗三遍,将附着其上的盐分洗净。而后,摊在竹席之上,置于通风阴凉之处,让其自然晾干。元谋,这道理你懂。”
枣渊用力点头。
“这还只是其一。”林阳说完,顿了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还有?
刘晔和枣渊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快要承受不住了。
虽说自家老上司每次都能语出惊人,可这方法来的实在太快,太真!
在他嘴里,像是随手就能掏出来的寻常玩意儿。
没管两个人震惊不震惊。
林阳还在耐心解释:“尔等可知,用这盐水选出来的种子,捞出来之后,是不是已经浸泡过了?”
“是。”两人齐齐点头,这是自然。
“那浸泡过的种子,是不是比那干巴巴的种子,更容易发芽?”
“理应如此。”枣渊点头道,这也是农事常识。
种子在播种前用水泡一泡,确实能出苗快些。
“所以啊,”林阳笑了笑,“这盐水选种,本身就自带了一个‘催芽’的好处。但,我等还能让它更好。”
他顿了顿,抛出了最后一个,也是最点睛的环节。
“将那些用清水冲洗过的饱满种子,不要立刻拿去晾晒。而是趁着它湿润,将其与那细腻的、微湿的河沙,或是田间的沃土,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然后,将其堆放在温暖避光之处,上面再盖上一层湿润的麻布。如此,放上一两日。”
“一两日后,你们再去看。那每一粒种子,怕是都已微微探出了白嫩的根芽。”
“届时,再将其与河沙一同,播撒于田地之中。”
种子沾了水,再拿泥沙拌上,等于有了发芽的环境,播种之后,比往常直接种下去的种子会更快发芽。
这也正好解决了播种延迟的问题,能赶上一些时间。
林阳看着已经完全听傻了的两人,悠悠地说道:
“你们想,播下去的,不再是一粒沉睡的种子,而是一个个已经苏醒的‘小苗’。它们扎根的速度,破土而出的速度,会比寻常种子快上多少?又能省下多少被鸟雀啄食、被雨水泡烂的风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盐水选种,提高的是“质”。
催芽播种,提高的是“速”和“存活率”。
从选种,到用料,到回收,再到播种。
一个完整的逻辑闭环,又被林阳用最简单的语言给描绘了出来。
刘晔和枣渊,已经彻底说不出话来了。
他们呆呆地看着林阳,感觉自己面对的,根本不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而是一位洞悉了天地至理,俯瞰着万物生长的农家圣贤。
他们之前,只想着如何解决“种子不够”的问题。
而林阳,却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顺手把“出苗率”、“播种效率”、“成本控制”等一系列他们想都没想到过的问题,也一并给解决了。
这种思维的高度,这种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畴。
林阳还在继续。
“若要运到他处,则待种子晾干之后,再行播种。”
最终说完,他把写满了步骤的麻纸递给枣渊,脸上是满满的自信。
“主事,我等......我等......”
刘晔和枣渊激动得嘴唇都在哆嗦,他们站起身,对着林阳,又一次,郑重其事地,深深地拜了下去。
这一次,林阳没有去扶。
他知道,这一拜,他受得起。
他只是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心里盘算着。
嗯,种子的问题解决了,今年的粮食应该就稳了。
真好。
“行了,别拜了。”林阳摆了摆手,示意他们起来,“此事,事关重大。你们速速去禀报令君,莫要耽搁了农时。”
“是!”
“还有一事,莫说是我出的主意。去吧!”
刘晔和枣渊对视一眼,只好应了一声。
两人再也不敢有丝毫耽搁,对着林阳又是一揖,便火急火燎地转身,朝着院外冲去。
刘晔在一旁听着,脸上的兴奋之色也渐渐褪去,换上了一抹凝重。
是啊,他光想着这法子精妙,却忘了这最要命的成本问题。
盐,在这个时代,可不是什么寻常调味品。
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硬通货。
“主事,元谋所言极是。”刘晔也躬身道,“此事,即便报与令君,怕也断难通过。”
看着二人从云端跌落谷底的神情,林阳总算明白了。
合着这俩人,是把精盐当成这增重的唯一材料了。
“谁让你们用那官府专营的细盐了?”林阳用看地主家的傻儿子似的眼神,语气无奈。
“不用细盐?”刘晔一愣,“那用何物?”
“用粗盐啊!海边晒的,盐池刮的,那些泛黄带苦,做菜都嫌涩口的粗盐,不是有的是?”林阳白他一眼。
“粗盐?”枣渊的眉头拧成了疙瘩,“主事,那等粗盐,内里多含沙土、石屑,更有毒卤,苦涩难当。多是军中用以腌制皮货,不堪大用。”
“元谋啊元谋,你这脑子,怎么就只在田亩之间打转?”林阳被他气乐了,“我等又不是要拿这盐水来做饭,要那么干净做什么?里面的沙土石子,它自己不就沉底了吗?跟选种有何相干?”
枣渊的巴掌猛地拍在自己脑门上,“啪”的一声脆响。
对啊!
砂石沉底,把上面的干净盐水舀出来不就行了?
自己真是种地种傻了!
连如此简单的事情竟然都一时之间没有想通!
“哈哈,是我愚笨,是我愚笨!”枣渊大笑,窘迫中带着狂喜。
刘晔也跟着笑了起来。
林阳也让他们俩给逗乐了。
三个人乐呵了半天,林阳喊下人取来纸笔。
“空谈无用,你们试试便知。”
他站起身,在一张麻纸上唰唰唰地写了起来,口中还在同步讲解。
“这操作之法我教给尔等,具体如何,也需讲究。”
“取一口大缸,装满清水。盐,要一点一点地加,一边加,一边用木棍搅拌。何时为之适宜?”林阳笔尖一顿,抬头看了他们一眼。
两人茫然摇头。
林阳只好自问自答:“寻一枚鸡蛋,放入水中。若那鸡蛋能浮起一半,或蛋壳刚露出水面,不上不下,这盐水的‘重量’,便刚刚好。”
以鸡蛋浮力来测定盐水浓度!
这个方法,简单直观又充满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一下子就让刘晔和枣渊给记住了。
“待盐水调好,便可将其静置,待沉浮分明。可将盐水舀出。”
“而后,即可测种!”
“水面漂浮之物,尽数撇去,糟粕或可食之或可喂那牛马。”
“沉于水底的,方为良种。将其捞出,切记,”林阳的语气变得严肃,“需用清水反复淘洗三遍,将附着其上的盐分洗净。而后,摊在竹席之上,置于通风阴凉之处,让其自然晾干。元谋,这道理你懂。”
枣渊用力点头。
“这还只是其一。”林阳说完,顿了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还有?
刘晔和枣渊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快要承受不住了。
虽说自家老上司每次都能语出惊人,可这方法来的实在太快,太真!
在他嘴里,像是随手就能掏出来的寻常玩意儿。
没管两个人震惊不震惊。
林阳还在耐心解释:“尔等可知,用这盐水选出来的种子,捞出来之后,是不是已经浸泡过了?”
“是。”两人齐齐点头,这是自然。
“那浸泡过的种子,是不是比那干巴巴的种子,更容易发芽?”
“理应如此。”枣渊点头道,这也是农事常识。
种子在播种前用水泡一泡,确实能出苗快些。
“所以啊,”林阳笑了笑,“这盐水选种,本身就自带了一个‘催芽’的好处。但,我等还能让它更好。”
他顿了顿,抛出了最后一个,也是最点睛的环节。
“将那些用清水冲洗过的饱满种子,不要立刻拿去晾晒。而是趁着它湿润,将其与那细腻的、微湿的河沙,或是田间的沃土,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然后,将其堆放在温暖避光之处,上面再盖上一层湿润的麻布。如此,放上一两日。”
“一两日后,你们再去看。那每一粒种子,怕是都已微微探出了白嫩的根芽。”
“届时,再将其与河沙一同,播撒于田地之中。”
种子沾了水,再拿泥沙拌上,等于有了发芽的环境,播种之后,比往常直接种下去的种子会更快发芽。
这也正好解决了播种延迟的问题,能赶上一些时间。
林阳看着已经完全听傻了的两人,悠悠地说道:
“你们想,播下去的,不再是一粒沉睡的种子,而是一个个已经苏醒的‘小苗’。它们扎根的速度,破土而出的速度,会比寻常种子快上多少?又能省下多少被鸟雀啄食、被雨水泡烂的风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盐水选种,提高的是“质”。
催芽播种,提高的是“速”和“存活率”。
从选种,到用料,到回收,再到播种。
一个完整的逻辑闭环,又被林阳用最简单的语言给描绘了出来。
刘晔和枣渊,已经彻底说不出话来了。
他们呆呆地看着林阳,感觉自己面对的,根本不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而是一位洞悉了天地至理,俯瞰着万物生长的农家圣贤。
他们之前,只想着如何解决“种子不够”的问题。
而林阳,却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顺手把“出苗率”、“播种效率”、“成本控制”等一系列他们想都没想到过的问题,也一并给解决了。
这种思维的高度,这种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畴。
林阳还在继续。
“若要运到他处,则待种子晾干之后,再行播种。”
最终说完,他把写满了步骤的麻纸递给枣渊,脸上是满满的自信。
“主事,我等......我等......”
刘晔和枣渊激动得嘴唇都在哆嗦,他们站起身,对着林阳,又一次,郑重其事地,深深地拜了下去。
这一次,林阳没有去扶。
他知道,这一拜,他受得起。
他只是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心里盘算着。
嗯,种子的问题解决了,今年的粮食应该就稳了。
真好。
“行了,别拜了。”林阳摆了摆手,示意他们起来,“此事,事关重大。你们速速去禀报令君,莫要耽搁了农时。”
“是!”
“还有一事,莫说是我出的主意。去吧!”
刘晔和枣渊对视一眼,只好应了一声。
两人再也不敢有丝毫耽搁,对着林阳又是一揖,便火急火燎地转身,朝着院外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