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孟德之忧-《三国:兄长别闹,你怎么会是曹操》

  此处。

  几队工兵正按部就班地做着最后的巡检。

  有人拿着长长的铁钎,撬动墙根的砖石,检查其是否牢固。

  有人手持木槌,沿着墙面,一路轻轻敲击,侧耳倾听,凭声音分辨内部是否存有空鼓。

  一切,看起来都有条不紊。

  但是......

  曹操眉头紧蹙,伸手指向青砖与夯土衔接之处,指尖几乎要触到那道足有半指宽的空隙,一扭头,朝工匠问道:

  “这青砖与内里夯土,为何离得这般远?”

  所有人心中都是一突!

  随行的工兵头领更是吓得一个激灵,连忙小跑上前,躬身回话:

  “回主公,砌筑青砖时需留些空隙,不然经日晒雨淋,砖体与夯土胀缩不一,反倒易裂。”

  这套说辞,是工匠们代代相传的经验,本是无可指摘的。

  然而,曹操却未置可否。

  他俯下身,从墙根捡起一块因雨水冲刷而脱落的碎砖。

  砖面上还沾着湿滑的泥浆,他用指尖捻了捻,又抬起马鞭,轻轻戳向那青砖背后的夯土。

  不过两三下,那夯土竟簌簌地掉下渣来,露出内里松散的土层。

  “拿斧来。”

  和林阳院子里那个咋咋呼呼的孟良不同。

  曹操随口一喝,就让周遭的空气瞬间凝固。

  亲兵立刻递上一柄短斧。

  曹操接过斧头,手腕微微用力,对准那青砖与夯土的衔接处,轻劈两下。

  “咔嚓——”

  清脆的断裂声响起,两块青砖应声脱落,砸在泥地上。

  失去了青砖的遮掩,背后的夯土瞬间塌下一小块,露出一个浅浅的土坑,松散的泥土还在不停地往下掉。

  一道阳光恰好从云层缝隙中透出,照在墙体的截面上。

  外层青砖与内侧夯土的分层,清晰可见,彼此之间,竟无半点咬合的痕迹。

  “青砖仅砌外层,与夯土毫无牵扯。”

  曹操缓缓开口,忍不住摇头。

  “且这夯土夯得不够紧实,又饱饮了雨水,更是松垮不堪。”

  他站起身,抬手往北方指了指。

  “细作来报,袁绍麾下撞车重达千斤,投石机所抛石块亦有百斤之力。”

  曹操的目光从身旁的将领与谋士脸上一一扫过,语气里满是深沉的忧虑。

  “这青砖护墙,看似整齐坚固,实则外实内虚!”

  “一旦袁军集中器械强攻,撞车撞击墙面,青砖必先崩碎。内侧夯土因无砖块咬合为继,定随之坍塌,缺口必瞬间扩大!”

  他顿了顿,马鞭重重指向脚下的碎砖与土坑。

  “即便投石机仅砸中青砖,这松动的夯土,也会让整段墙体失稳崩解!”

  “如此防线,如何能挡得住袁军的雷霆之击?”

  “我军之大营,岂不露于袁军兵锋之下?”

  工兵头领脸色惨白如纸,双腿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主公恕罪!属下督工不严,未能察觉此等致命隐患!属下该当死罪!”

  “起来吧。”

  曹操并未发怒,只是沉声道:“非你一人之过,是这土法砌筑,本就有此弊病。”

  “公达,此墙修筑,耗时几何?”

  荀攸早就下了马,一直跟在主公身后半步,此刻连忙上前,躬身答道:“回主公,此段护墙,已耗时两月十七日。”

  曹操微微颔首,算是认可了这个速度。

  两个月筑起这道护墙,已经算是很快了。

  “两月而起墙,已是不易,本当赏之。”

  “奈何昨日我接到细作来报,袁绍数万士卒已集结于白马,军中大兴器械之建造,方有今日之忧虑。”

  他又走到护墙的拐角处,那里是两段墙体衔接的薄弱点。

  “尔等且看!”

  他伸出双手,用力推搡墙面,那看似坚固的墙体,竟发出了轻微的晃动声,衔接的缝隙里,不断有泥土掉落。

  “拐角、壕沟衔接之处,皆是薄弱所在。”

  曹操的眉头锁得更紧了。

  “袁军若集中兵力攻打此处,极易撕开防线,分割我军阵营!”

  荀攸与曹洪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骇然与后怕。

  他们只知督促兵士加紧修筑,却从未想过,这看似固若金汤的防线,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主公,那......那当如何是好?”曹洪忍不住开口问道,“不如......多派些人手,将这夯土墙再加厚一番?”

  “加厚?”曹操摇了摇头,“不过是聊胜于无罢了。根本之难不解,便是加厚到十尺,也挡不住袁军的重锤。”

  “那......”曹洪又试着道,“为今之计,能否全用青砖重筑?”

  “蠢话!”

  曹操想也不想便摇头否定。

  砖墙想要抵挡冲击,势必得筑的更加厚实。

  不然,用处上都不如夯土。

  可这青砖砌墙,需要的数量得有多少?

  “砖墙要挡冲击,必要厚实。烧制青砖何其不易?如今大军所需何其之多?若全用青砖,莫说几月,便是半年,也未必能完工!届时,袁本初的大军,早已踏平我军大营!”

  所有人都沉默了。

  许久,曹操吐出一口浊气:“罢了,子廉所言,亦有道理。土墙若厚些,便可多阻挡一二。”

  “传令下去,将所有夯土墙的厚度,都加到五尺!”

  “诺!”

  众人齐声应道,虽然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

  下达完命令,曹操脸上的忧色却未减分毫。

  他翻身上马,一言不发,双腿一夹马腹,径直往中军大帐驰去。

  一进大帐,他将马鞭“啪”地一声丢给亲兵。

  “取绢帛、笔墨来!”

  亲兵不敢怠慢,迅速将东西备好。

  曹操立于案前,提笔蘸墨,在绢帛上飞快地写了起来。

  他并未写下什么惊世骇俗的解决方案,只是将自己今日所见的隐患,条理分明地一一罗列。

  从“青砖浮于外,与土不相连”,到“夯土遇水软,墙基易塌陷”,再到“衔接处松动,一推便欲倒”......

  每一个问题,他都写得清晰透彻。

  最后,想了想,曹操又加了一条限制:军情如火,袁军最多数月即到,料不得多,工匠有限。

  写完后,又简单的画了一个土墙的草图。

  最后,他把绢帛吹干,小心翼翼地卷起,用火漆封好。

  “来人!”

  一名亲卫快步入帐。

  “将此信,快马送往许都!”

  曹操将信递给亲卫,语气无比郑重。

  “记住,务必亲手交予郭祭酒!不得有误!”

  “诺!”

  亲卫接过手书,转身飞奔而出。

  看着亲卫远去的背影,曹操站在帐口,遥望着许都的方向,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

  澹之啊澹之。

  为兄有难,你当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