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梅公书信至-《红头册》

  腊月二十八,年关将至。江安府的雪下得正紧。

  林闻轩在书房里批阅公文,手边的炭盆噼啪作响。他刚刚处理完漕粮改道的首尾——赵文昌下了大狱,张清远调任他省,一切都如他预想般顺利。只有胸口那枚古玉,偶尔还会在深夜发烫,提醒他那十三个溺毙漕工的冤魂。

  “老爷,梅老的信。”孙先生屏息躬身,递上一个紫檀木匣。

  林闻轩指尖微颤。自漕粮案后,梅知节已两月未与他联络。这封信,是问罪,还是褒奖?

  他开启木匣,里面只有一张素笺,梅知节独有的梅花小楷墨香犹存:

  “闻轩吾弟:雪晴梅绽,可来共赏?另,江南春早,当备新茶待客。知名不具。”

  林闻轩反复咀嚼这二十三个字。“雪晴梅绽”是梅府暗号,意指危机已过;“备新茶待客”却让他心头一紧——什么客人,需要他亲自准备?

  他抚上胸口古玉,眼前突然闪过破碎画面:一个锦衣公子在梅林赏雪,腰间玉佩刻着“忠顺”二字!

  忠顺亲王!那个以铁面无私闻名的皇叔,竟要来江南?而且梅知节的意思,是要他负责接待?

  冷汗瞬间湿透重衣。谁不知道忠顺亲王最恨官员逢迎?三年前福建巡抚因接待逾制被革职查办,去年浙江布政使因献珍玩被流放琼州...这分明是道送命题!

  “备车,去梅府。”林闻轩起身,古玉突然灼热,新的画面闪现:他在梅府书房打开一个暗格,里面是一本...朱红封面的册子!

  《红册》?原来它真的存在,而且就在梅知节手中!

  马车在雪中疾行。林闻轩摩挲着古玉,这宝物近来示警愈发清晰,却总像蒙着层薄纱。就像此刻,他能看见《红册》,却看不清上面的字迹。

  梅府暖阁里,地龙烧得燥热。梅知节披着狐裘,正在插一瓶红梅。

  “闻轩来了。”他头也不回,“你看这红梅,开得多艳。可知道它为何能在寒冬绽放?”

  林闻轩躬身:“学生不知。”

  “因为它懂得藏。”梅知节转身,目光如炬,“将生机藏在枯枝里,将芬芳藏在冰雪中。待到时机成熟...”他轻轻一折,梅枝应声而断,“便是独占春色。”

  林闻轩屏住呼吸。这话中机锋,他听懂了七分。

  “忠顺亲王下月南巡,”梅知节将梅枝插入瓶中,“皇上命我接待。可我老了,精力不济...”他意味深长地看着林闻轩,“想找个年轻人分担。”

  “学生愚钝,恐负恩师重托。”

  梅知节轻笑,从袖中取出一份名单:“这些人,你都熟悉吧?”

  林闻轩瞳孔骤缩。名单上罗列着江南各级官员,每个名字后面都标注着银两数目——正是他这三个月来“打点”过的!原来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梅知节掌控之中。

  “恩师...”

  “年轻人犯错不可怕,”梅知节烧掉名单,“可怕的是不知错在何处。你可知赵文昌为何必死?”

  林闻轩垂首:“他贪墨太甚...”

  “不,”梅知节打断,“是因为他忘了自己的位置。”他踱到窗边,“闻轩,你是我最看重的学生。但你要记住——在江南,只能有一枝红梅。”

  这话如冰锥刺入林闻轩心脏。他明白了,赵文昌的死,不只是弃车保帅,更是杀鸡儆猴!

  “学生谨记恩师教诲。”

  梅知节满意地点头,递过一个锦盒:“亲王好茶,尤其爱武夷大红袍。这是皇上御赐的母树茶,你拿去斟酌。”

  林闻轩接过锦盒,入手沉重。打开一看,哪里是什么茶叶?分明是满满一盒金叶子!盒底还压着一份地契——江宁最好的茶园。

  “这...”

  “接待亲王的费用,”梅知节轻描淡写,“该花就花,不必节省。”

  林闻轩指尖发冷。这哪是茶叶钱?分明是买他彻底投诚的价钱!收下,他就是梅党核心;拒绝...赵文昌就是前车之鉴。

  古玉在此时灼痛,他看见自己收下金盒,官运亨通;又看见自己拒绝,血溅梅林...

  他深吸一口气,盖上锦盒:“学生...定不负恩师所托。”

  梅知节笑了,拍拍他的肩:“好孩子。去吧,有人在后园等你。”

  后园梅林中,等着他的竟是梅知节的独女——梅若雪。

  这位江南第一才女披着白狐斗篷,立在红梅丛中,宛如画中人。

  “林大人。”她微微欠身,递上一卷画轴,“听闻大人雅善丹青,小女拙作,请大人指点。”

  林闻轩展开画轴,是一幅《寒梅傲雪图》。画工精湛,但让他心惊的是题诗:“冰心一片寄春风,何必红尘问始终。”

  这分明是...示爱?

  他猛地抬头,梅若雪已翩然而去,只在雪地上留下一行浅浅足迹。

  回到马车,林闻轩才发现画轴中夹着一缕青丝和一张字条:“父意已决,君当早谋。”

  古玉剧烈灼痛,他眼前闪过洞房花烛、梅若雪泪眼、还有...一柄刺向他心口的匕首!

  “回府!”他厉声吩咐,冷汗已浸透重衣。

  梅知节这是要把独女嫁给他,彻底绑死他!而那缕青丝,既是柔情,也是枷锁。

  车窗外,雪越下越大。林闻轩握紧那缕青丝,知道从此再无退路。

  要么做梅知节的乘龙快婿,平步青云;要么...成为下一枝被折断的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