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门生帖回执-《红头册》

  正月初六,年味尚浓。林府书房却气氛凝重。

  林闻轩面前摆着三样东西:梅若雪的青丝、装满金叶子的锦盒、还有一份空白的“门生帖”。

  按照官场规矩,递上门生帖,就意味着正式拜入师门,从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大人,”孙先生低声道,“梅府管家刚才暗示,若在元宵前递帖,便是‘开门弟子’。”

  林闻轩冷笑。开门弟子?说得好听,不过是第一个被绑上战车的卒子。

  他展开门生帖,素白的宣纸仿佛烧红的铁板。一旦在这上面签字画押,他林闻轩就再也不是寒门学子,而是江南梅党的核心成员。

  那些他曾经深恶痛绝的贪腐勾当,都将成为他的日常。

  “周先生来了。”门外小厮通报。

  林闻轩急忙收起三样东西。片刻后,周文渊提着两包糕点进来,肩头还落着未化的雪。

  “给你带了茯苓饼和年糕。”周文渊笑得温暖,“我娘说,你最爱吃甜食。”

  林闻轩鼻尖一酸。只有这个穷同窗,还把他当作当年那个嗜甜的少年。

  两人对坐饮茶。周文渊忽然道:“闻轩,我上月去了趟云山。”

  林闻轩手中茶盏一颤。

  “学堂建起来了,”周文渊从怀中取出一沓童蒙字帖,“孩子们听说你要来,连夜写了这些。”

  林闻轩翻开字帖,第一页上歪歪扭扭地写着:“林青天福寿安康”。

  “青天...”他苦笑。若这些孩子知道,他们敬仰的林青天正在考虑加入江南最大的贪腐集团...

  “还有件事,”周文渊压低声音,“我在云山遇到个怪人,总在学堂外转悠。前天他塞给我这个...”他取出一枚残破的铜钱,上面刻着古怪符文。

  林闻轩接过铜钱,胸口古玉突然滚烫!他眼前闪过画面:一个黑衣人在密室中雕刻铜钱,墙上挂满了各种法器...

  这铜钱,竟与他的古玉同源!

  “那人可还说了什么?”

  周文渊摇头:“他只说‘物归原主’,就消失了。”他担忧地看着林闻轩,“闻轩,你脸色不好。是不是...官场太累?”

  林闻轩握紧铜钱,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奇异力量。这莫非是古玉的另一部分?

  送走周文渊后,他立即闭门研究铜钱。当他将古玉贴近铜钱时,异变突生——

  古玉绽放青光,铜钱上的符文活了过来,化作流光融入玉中!他脑中轰然巨响,无数画面奔涌而来:

  梅知节在密室书写《红册》;忠顺亲王微服私访;甚至...三年前那个雨夜,他跪在赵德柱面前献上银票!

  这铜钱,竟能增强古玉的能力,让他看到更多、更远的未来!

  他强忍头痛,集中意念于门生帖。新的画面闪现:

  他签下门生帖,官至二品,却遭梅党排挤;梅若雪与他相敬如“冰”;最终在党争中沦为弃子,一杯毒酒了残生...

  而若拒绝...他看见自己被罢官下狱,周文渊奔走营救却遭牵连,血溅刑场!

  两条都是死路!

  冷汗浸透衣衫,林闻轩跌坐椅中。原来无论怎么选,都难逃悲剧收场?

  不...他猛地抬头。既然知道了结局,为何不能...改命?

  他铺开纸张,开始书写。不是门生帖,而是一份“改革漕运疏”。他要借忠顺亲王南巡之机,献上这份奏疏!

  既然梅党容不下清流,清流容不下梅党,他何不自成一派?

  “孙先生!”他唤来心腹,“把这奏疏抄录三份,一份送通政司,一份送...忠顺亲王在京的别院,最后一份...”他眼中闪过厉色,“送给按察使张清远。”

  孙先生大惊:“大人!这奏疏若传出,可是与整个江南官场为敌啊!”

  “就是要与之为敌。”林闻轩冷笑,“梅知节想逼我站队,我偏要另开一局。”

  他抚摸着增强后的古玉,感受着其中澎湃的力量。既然老天给他这双看透未来的眼睛,他何必再做棋子?

  当夜,林府书房灯火通明。林闻轩在古玉的指引下,重新规划前程。

  他看到了一条险峻却光明的路:借忠顺亲王之势,整顿漕运;用《红册》秘密,制衡梅党;甚至...在未来的皇权更迭中,押下重注!

  破晓时分,他写好给梅知节的回信:

  “恩师钧鉴:门生帖已备,待亲王南巡后当面奉呈。学生愚钝,唯知忠君报国,余事不敢擅专。”

  既不接受,也不拒绝。他要梅知节知道,他林闻轩...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信送出后,古玉突然清凉。他看见梅知节摔碎茶杯,又看见忠顺亲王拿着他的奏疏颔首...

  第一步,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