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屑还在地上堆着,罗令的锯子没停。一根新竹被削成匀称的条,他放下工具,用布擦了手,转身走出工坊。
赵晓曼站在晒谷场边上,手机举在半空,直播界面已经打开。王二狗正往三脚架上绑摄像头,嘴里念叨:“这次可不能再出岔子,国礼啊,摔了咱全村都赔不起。”
罗令走过去,看了眼屏幕。在线人数刚破十万,弹幕滚动得不急不缓。
“准备好了?”赵晓曼问。
他点头,从脖子上取下残玉,走到陶窑前。窑口封着新泥,火还没点。他把玉轻轻贴在窑壁,闭了闭眼。
那一瞬,梦里的画面又来了——不是碎片,是完整的仪式。一群人围着窑,手搭着手,呼吸同频,火光映在他们低垂的眼睑上。没有人说话,但窑里传出嗡鸣,像有人在唱。
他睁开眼,掏出打火机,蹲下身,点燃了窑口的引火草。
火舌舔上来,慢慢钻进窑膛。他站起身,对镜头说:“二十四小时,古法烧制。不控温,不加氧,靠火自己走。”
赵晓曼把标题推上去:“陶窑终章:永恒的火焰”。
弹幕动了。
【开始了?】
【这火看着不太稳啊】
【听说这次做的杯子要送给外国领导人?】
罗令没看屏幕,转身走向泥缸。他挽起袖子,双手浸入泥浆,慢慢往上提。泥顺着胳膊滑落,留下湿痕。
“拉坯之前,先静心。”他说,“手要听心,心要听火。”
他坐在轮盘前,深吸一口气,掌心压上泥团。轮盘转起来,泥在指间升起,像一棵破土的芽。他手腕微动,泥胎变高,收口,弧线流畅得没有一丝犹豫。
镜头拉近,特写他的手。关节有旧伤,动作却稳得像量过尺。
弹幕突然跳:
【他呼吸一次,手就动一下】
【真的在同步!】
【这不科学】
赵晓曼适时切进投影。画面是残玉中的场景:先民围窑而立,胸口起伏一致,窑火随呼吸明灭。一行古字浮现:“心火相契,物我两忘。”
她轻声说:“这不是技术,是修行。他们用呼吸养火,火养泥,泥养器。每一件陶,都是活出来的。”
弹幕静了一瞬。
【破防了】
【原来我们丢的不是手艺,是心跳】
【这才是文化】
罗令没停。他取出坯体,放在阴棚下晾着。三只杯子,一只碗,一只小鼎。胎体薄,透光,像凝固的月色。
“接下来,等火说话。”他说。
王二狗守在监控前,眼睛盯着温度曲线。窑外贴着测温条,颜色从黄变橙,再往红走。
“差不多了。”他说,“老李头说这火候,跟三十年前祭窑那回一模一样。”
李国栋拄着拐,站在窑边,一言不发。他从怀里掏出一块红布,铺在地上,把三只杯子摆上去。
“祖上规矩。”他对镜头说,“开窑前,先敬火。”
罗令点头,从泥缸底取出一小块朱砂泥,捏成火苗形状,放进窑口。
火光猛地跳了一下。
二十四小时到。窑门打开,热浪扑出。众人后退半步。
罗令戴上厚布手套,伸手进去,慢慢取出第一只杯子。
胎体完整,釉面温润,但在光下细看,表面布满细纹,像蛛网,又像冰裂。
有人低呼:“裂了!”
王二狗脸都白了:“完了,国礼裂了……”
罗令没说话,举杯对着阳光。裂纹在光下折射出虹彩,一层层荡开,像有光在游动。
“这不是裂。”他声音平,“是开片。千年窑火的呼吸纹。”
他指尖抚过杯壁:“古人说,器有裂,光进来的地方,就是魂住的地方。”
赵晓曼递上检测报告:“胎体透光率92%,符合宋代官窑标准。而且,它会越用越润,越用越亮。时间越久,纹路越活。”
镜头推近。杯壁微光流动,像有血在底下走。
弹幕炸了。
【活的?】
【我怎么觉得它在呼吸】
【这哪是杯子,这是命】
李国栋弯腰,从红布下取出一盏小油灯,点燃,放在杯底。光从裂纹里透上来,整只杯子像被点亮了。
“成了。”他说。
赵晓曼把直播镜头切到展台。三只杯子并列摆放,背后是青山村全景图。标题换成:“国礼交付仪式”。
外国代表走上前,穿深色中山装,头发花白。他没戴手套,双手接过杯子,低头凝视良久。
“这不是礼物。”他声音低沉,“这是活着的文明。”
全场静了一秒,随即掌声炸响。
王二狗在监控室突然站起:“等等!那个男的!”
画面切到全景。一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正从侧门靠近展台,手里拿着什么,往杯底贴。
“赵崇俨!”王二狗吼出声。
弹幕瞬间爆了。
【是他!】
【滚出去!】
【守护国礼!】
【拍下来!发群里!】
现场安保反应极快,两秒内冲过去,架住那人手臂。他挣扎了一下,眼镜歪了,手里东西掉在地上——是个微型标签器,带磁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又是你。”罗令走过来,捡起标签器,看了看,“想给国礼贴假溯源码?”
赵崇俨冷笑:“你们这破窑烧出来的东西,也配叫国礼?不过是乡野土器,装神弄鬼。”
“装神弄鬼?”赵晓曼走到台前,拿起话筒,“那你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杯子的胎土成分,和你去年拍卖的‘宋代官窑残片’完全一致?而那批残片,已经被证实是赝品。”
赵崇俨脸色变了。
“还有。”她继续说,“你名下公司三年前在南海打捞的陶罐,釉料配方和我们村后山古窑遗址出土的完全吻合。而那片海域,从未登记过任何考古项目。”
弹幕疯狂滚动。
【卧槽这是要翻车?】
【证据链闭合了】
【建议直接查他】
安保把人带出去时,赵崇俨回头瞪着罗令:“你赢不了的。这些东西迟早进博物馆,没人记得你是谁。”
罗令没答话。他转身走到窑前,从窑底拾起一块烧焦的木炭,放在展台边缘。
“记得就行。”他说。
仪式结束,人群散去。赵晓曼关掉直播,走到他身边。
“你说,它真能活吗?”她看着那只杯。
罗令伸手,指尖轻碰杯壁。裂纹在光下微微发亮,像有脉搏。
“火没灭。”他说,“只要有人记得怎么点,它就一直烧着。”
王二狗扛着摄像机过来,把最后一段录下来。镜头扫过展台,扫过窑口,扫过李国栋拄拐离去的背影,最后停在那只杯上。
杯底的油灯还没熄。光从裂纹里渗出来,照在展台木纹上,像一条细小的河。
罗令把残玉重新挂回脖子,转身走进工坊。
锯子还在桌上,木屑落在地,堆成一小片。他拿起新竹,开始削。
赵晓曼站在晒谷场边上,手机举在半空,直播界面已经打开。王二狗正往三脚架上绑摄像头,嘴里念叨:“这次可不能再出岔子,国礼啊,摔了咱全村都赔不起。”
罗令走过去,看了眼屏幕。在线人数刚破十万,弹幕滚动得不急不缓。
“准备好了?”赵晓曼问。
他点头,从脖子上取下残玉,走到陶窑前。窑口封着新泥,火还没点。他把玉轻轻贴在窑壁,闭了闭眼。
那一瞬,梦里的画面又来了——不是碎片,是完整的仪式。一群人围着窑,手搭着手,呼吸同频,火光映在他们低垂的眼睑上。没有人说话,但窑里传出嗡鸣,像有人在唱。
他睁开眼,掏出打火机,蹲下身,点燃了窑口的引火草。
火舌舔上来,慢慢钻进窑膛。他站起身,对镜头说:“二十四小时,古法烧制。不控温,不加氧,靠火自己走。”
赵晓曼把标题推上去:“陶窑终章:永恒的火焰”。
弹幕动了。
【开始了?】
【这火看着不太稳啊】
【听说这次做的杯子要送给外国领导人?】
罗令没看屏幕,转身走向泥缸。他挽起袖子,双手浸入泥浆,慢慢往上提。泥顺着胳膊滑落,留下湿痕。
“拉坯之前,先静心。”他说,“手要听心,心要听火。”
他坐在轮盘前,深吸一口气,掌心压上泥团。轮盘转起来,泥在指间升起,像一棵破土的芽。他手腕微动,泥胎变高,收口,弧线流畅得没有一丝犹豫。
镜头拉近,特写他的手。关节有旧伤,动作却稳得像量过尺。
弹幕突然跳:
【他呼吸一次,手就动一下】
【真的在同步!】
【这不科学】
赵晓曼适时切进投影。画面是残玉中的场景:先民围窑而立,胸口起伏一致,窑火随呼吸明灭。一行古字浮现:“心火相契,物我两忘。”
她轻声说:“这不是技术,是修行。他们用呼吸养火,火养泥,泥养器。每一件陶,都是活出来的。”
弹幕静了一瞬。
【破防了】
【原来我们丢的不是手艺,是心跳】
【这才是文化】
罗令没停。他取出坯体,放在阴棚下晾着。三只杯子,一只碗,一只小鼎。胎体薄,透光,像凝固的月色。
“接下来,等火说话。”他说。
王二狗守在监控前,眼睛盯着温度曲线。窑外贴着测温条,颜色从黄变橙,再往红走。
“差不多了。”他说,“老李头说这火候,跟三十年前祭窑那回一模一样。”
李国栋拄着拐,站在窑边,一言不发。他从怀里掏出一块红布,铺在地上,把三只杯子摆上去。
“祖上规矩。”他对镜头说,“开窑前,先敬火。”
罗令点头,从泥缸底取出一小块朱砂泥,捏成火苗形状,放进窑口。
火光猛地跳了一下。
二十四小时到。窑门打开,热浪扑出。众人后退半步。
罗令戴上厚布手套,伸手进去,慢慢取出第一只杯子。
胎体完整,釉面温润,但在光下细看,表面布满细纹,像蛛网,又像冰裂。
有人低呼:“裂了!”
王二狗脸都白了:“完了,国礼裂了……”
罗令没说话,举杯对着阳光。裂纹在光下折射出虹彩,一层层荡开,像有光在游动。
“这不是裂。”他声音平,“是开片。千年窑火的呼吸纹。”
他指尖抚过杯壁:“古人说,器有裂,光进来的地方,就是魂住的地方。”
赵晓曼递上检测报告:“胎体透光率92%,符合宋代官窑标准。而且,它会越用越润,越用越亮。时间越久,纹路越活。”
镜头推近。杯壁微光流动,像有血在底下走。
弹幕炸了。
【活的?】
【我怎么觉得它在呼吸】
【这哪是杯子,这是命】
李国栋弯腰,从红布下取出一盏小油灯,点燃,放在杯底。光从裂纹里透上来,整只杯子像被点亮了。
“成了。”他说。
赵晓曼把直播镜头切到展台。三只杯子并列摆放,背后是青山村全景图。标题换成:“国礼交付仪式”。
外国代表走上前,穿深色中山装,头发花白。他没戴手套,双手接过杯子,低头凝视良久。
“这不是礼物。”他声音低沉,“这是活着的文明。”
全场静了一秒,随即掌声炸响。
王二狗在监控室突然站起:“等等!那个男的!”
画面切到全景。一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正从侧门靠近展台,手里拿着什么,往杯底贴。
“赵崇俨!”王二狗吼出声。
弹幕瞬间爆了。
【是他!】
【滚出去!】
【守护国礼!】
【拍下来!发群里!】
现场安保反应极快,两秒内冲过去,架住那人手臂。他挣扎了一下,眼镜歪了,手里东西掉在地上——是个微型标签器,带磁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又是你。”罗令走过来,捡起标签器,看了看,“想给国礼贴假溯源码?”
赵崇俨冷笑:“你们这破窑烧出来的东西,也配叫国礼?不过是乡野土器,装神弄鬼。”
“装神弄鬼?”赵晓曼走到台前,拿起话筒,“那你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杯子的胎土成分,和你去年拍卖的‘宋代官窑残片’完全一致?而那批残片,已经被证实是赝品。”
赵崇俨脸色变了。
“还有。”她继续说,“你名下公司三年前在南海打捞的陶罐,釉料配方和我们村后山古窑遗址出土的完全吻合。而那片海域,从未登记过任何考古项目。”
弹幕疯狂滚动。
【卧槽这是要翻车?】
【证据链闭合了】
【建议直接查他】
安保把人带出去时,赵崇俨回头瞪着罗令:“你赢不了的。这些东西迟早进博物馆,没人记得你是谁。”
罗令没答话。他转身走到窑前,从窑底拾起一块烧焦的木炭,放在展台边缘。
“记得就行。”他说。
仪式结束,人群散去。赵晓曼关掉直播,走到他身边。
“你说,它真能活吗?”她看着那只杯。
罗令伸手,指尖轻碰杯壁。裂纹在光下微微发亮,像有脉搏。
“火没灭。”他说,“只要有人记得怎么点,它就一直烧着。”
王二狗扛着摄像机过来,把最后一段录下来。镜头扫过展台,扫过窑口,扫过李国栋拄拐离去的背影,最后停在那只杯上。
杯底的油灯还没熄。光从裂纹里渗出来,照在展台木纹上,像一条细小的河。
罗令把残玉重新挂回脖子,转身走进工坊。
锯子还在桌上,木屑落在地,堆成一小片。他拿起新竹,开始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