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京城郊外,挂着‘王记煤铺’的幌子,里面不仅有传递消息的人,还连着她联系‘特殊渠道’的线,管家也常去那边。
咱们要是派暗卫悄悄拿下那个煤铺,抓住里面的人,肯定能逼问出‘特殊渠道’的下落,到时候就能护住我的家人,还能端了她的一个窝点。”
“好!就按你说的办!”朱允炆立刻起身,吩咐侍卫去请暗卫统领,“让暗卫统领带二十名精锐暗卫,乔装成买煤的、赶路的,悄悄包围‘王记煤铺’,
记住,一定要悄无声息,别打草惊蛇,要是让里面的人跑了一个,或是毁了消息,唯他是问!”
侍卫领命匆匆而去,朱允炆又转身拍了拍大功的肩膀,语气温和下来:“你别担心,暗卫办事利落,不出一个时辰,就能有消息。
咱们先去偏厅等着,顺便说说你那学堂改革的计划,你之前说让富商捐钱给牌坊,这事我再琢磨琢磨,或许还能加个小规矩,让这好事办得更扎实。”
两人来到偏厅,小杏端来刚泡好的热茶,朱允炆喝了一口,缓缓说道:“富商捐钱给牌坊,是个好法子,但得防着有人捐了钱却不办事,或是捐的钱打了折扣。
我想加一条,凡是捐钱超五百两的,朝廷不仅给牌坊,还派专人盯着办学的钱,每一笔支出都要记账,
定期交给官府核查,要是发现有人挪用,不仅收回牌坊,还要罚他双倍的钱,你觉得怎么样?”
大功眼睛一亮,连忙点头:“大人这主意太妙了!这样一来,那些富商既想赚面子,又不敢耍花样,办学的钱也能真正用在孩子身上,再也不用担心被挪用了。
还有师资方面,我想再加一条,不管是老官员还是老秀才,上任前都要考一次,考的是《论语》里的修身之道,
还有怎么教孩子读书,要是考不过,就算学识再高,也不能当先生,免得误了孩子。”
“这个好!”朱允炆笑着点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先生不仅要学识好,还得会教、人品正,不然教出来的孩子,就算读了书,也成不了栋梁。
咱们就按这个来,把计划再细化细化,等暗卫那边有了消息,咱们就把学堂和科举的改革计划一起递上去,
让那些守旧大臣看看,咱们不是瞎折腾,是真真正正为百姓、为大明着想。”
两人正说着,暗卫统领就匆匆赶来,单膝跪地,拱手道:“殿下,‘王记煤铺’已拿下!里面一共抓了八个人,包括那个江南汉子和胡府管家,还搜出了不少传递消息的信件,
其中有一封,是关于联系‘特殊渠道’的,说三日后会有人来取消息,对接大功先生家人的事。”
大功一听,猛地站起身,急切地问道:“那管家和汉子招了吗?知道‘特殊渠道’是什么来头吗?”
暗卫统领摇了摇头:“回先生,那管家嘴硬,不肯说,江南汉子倒是招了一点,说‘特殊渠道’是胡小姐通过一个外地商人联系的,具体怎么对接家人,他也不清楚,
只知道三日后会有个穿青布长衫、带玉扳指的人来煤铺取信,到时候会带去家人的消息。”
朱允炆沉思片刻,说道:“既然如此,就先把他们关起来,派人严加审讯,尤其是那管家,多费点心思,一定要撬出更多消息。
另外,三日后,让暗卫乔装成煤铺的人,等着那个穿青布长衫的人,只要他一出现,就悄悄跟上,找到‘特殊渠道’的老巢,一举拿下,绝不能让他跑了!”
暗卫统领领命而去,大功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一半,他看着朱允炆,感激地说道:“大人,谢谢您,要是没有您,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咱们之间,还说什么谢?”朱允炆拍了拍他的胳膊,“你跟着我,帮我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让百姓能吃饱饭,往后还要让孩子能读书,我护着你,是应该的。
对了,这几日你别再单独出门了,我让两个侍卫跟着你,不管是去书房还是回房,都有人陪着,免得胡静花再耍什么花招。”
大功连忙应下,心里满是暖意——他原本以为,穿越到这个时代,只能孤身一人,没料到能遇到朱允炆这样信任他、
护着他的人,还有柳雨嫣、王翠环那样和善的人,这大概是他穿越以来,最幸运的事。
而此时的胡府,胡静花正坐在房间里,等着管家回来复命,却左等右等,都没见人,心里渐渐有些不安。她派人去醉仙楼、去煤铺找,
都没找到管家的身影,派去的人回来禀报,说煤铺的门开着,里面空无一人,地上还有零星的银钱,像是被人翻过。
“不好!”胡静花心里咯噔一下,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管家肯定出事了,煤铺也被人端了!她赶紧走到梳妆台前,打开暗格,拿出里面的账本和信件,一把塞进火盆里,看着账本和信件被火焰吞噬,她的手还在不停发抖。
“朱允炆,肯定是你!”胡静花咬着牙,眼中满是恨意和慌乱,“你不仅破了我的谣言,还端了我的据点,抓了我的管家,
你等着,我绝不会就这么算了!就算没了‘特殊渠道’,我还有别的法子,我就不信,我斗不过你!”
她转身看向身边的丫鬟,语气急促:“你赶紧去给我父亲送信,让他在朝堂上帮我说话,就说朱允炆私设暗卫,随意搜查百姓府邸,扰乱朝纲,让大臣们联名弹劾他!
另外,再去联系之前那些对朱允炆不满的藩王,就说只要他们肯帮我,等我事成之后,就给他们更多的封地和特权!”
丫鬟不敢耽搁,匆匆领命而去,胡静花则靠在椅背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她知道,这是她最后的机会了,若是这次再失败,不仅她自己,整个胡家都要跟着遭殃。
而朱允炆这边,刚安排好审讯和三日后的埋伏,就接到了侍卫的禀报,说胡侍郎在朝中联络大臣,准备联名弹劾他“私设暗卫、扰乱朝纲”......
咱们要是派暗卫悄悄拿下那个煤铺,抓住里面的人,肯定能逼问出‘特殊渠道’的下落,到时候就能护住我的家人,还能端了她的一个窝点。”
“好!就按你说的办!”朱允炆立刻起身,吩咐侍卫去请暗卫统领,“让暗卫统领带二十名精锐暗卫,乔装成买煤的、赶路的,悄悄包围‘王记煤铺’,
记住,一定要悄无声息,别打草惊蛇,要是让里面的人跑了一个,或是毁了消息,唯他是问!”
侍卫领命匆匆而去,朱允炆又转身拍了拍大功的肩膀,语气温和下来:“你别担心,暗卫办事利落,不出一个时辰,就能有消息。
咱们先去偏厅等着,顺便说说你那学堂改革的计划,你之前说让富商捐钱给牌坊,这事我再琢磨琢磨,或许还能加个小规矩,让这好事办得更扎实。”
两人来到偏厅,小杏端来刚泡好的热茶,朱允炆喝了一口,缓缓说道:“富商捐钱给牌坊,是个好法子,但得防着有人捐了钱却不办事,或是捐的钱打了折扣。
我想加一条,凡是捐钱超五百两的,朝廷不仅给牌坊,还派专人盯着办学的钱,每一笔支出都要记账,
定期交给官府核查,要是发现有人挪用,不仅收回牌坊,还要罚他双倍的钱,你觉得怎么样?”
大功眼睛一亮,连忙点头:“大人这主意太妙了!这样一来,那些富商既想赚面子,又不敢耍花样,办学的钱也能真正用在孩子身上,再也不用担心被挪用了。
还有师资方面,我想再加一条,不管是老官员还是老秀才,上任前都要考一次,考的是《论语》里的修身之道,
还有怎么教孩子读书,要是考不过,就算学识再高,也不能当先生,免得误了孩子。”
“这个好!”朱允炆笑着点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先生不仅要学识好,还得会教、人品正,不然教出来的孩子,就算读了书,也成不了栋梁。
咱们就按这个来,把计划再细化细化,等暗卫那边有了消息,咱们就把学堂和科举的改革计划一起递上去,
让那些守旧大臣看看,咱们不是瞎折腾,是真真正正为百姓、为大明着想。”
两人正说着,暗卫统领就匆匆赶来,单膝跪地,拱手道:“殿下,‘王记煤铺’已拿下!里面一共抓了八个人,包括那个江南汉子和胡府管家,还搜出了不少传递消息的信件,
其中有一封,是关于联系‘特殊渠道’的,说三日后会有人来取消息,对接大功先生家人的事。”
大功一听,猛地站起身,急切地问道:“那管家和汉子招了吗?知道‘特殊渠道’是什么来头吗?”
暗卫统领摇了摇头:“回先生,那管家嘴硬,不肯说,江南汉子倒是招了一点,说‘特殊渠道’是胡小姐通过一个外地商人联系的,具体怎么对接家人,他也不清楚,
只知道三日后会有个穿青布长衫、带玉扳指的人来煤铺取信,到时候会带去家人的消息。”
朱允炆沉思片刻,说道:“既然如此,就先把他们关起来,派人严加审讯,尤其是那管家,多费点心思,一定要撬出更多消息。
另外,三日后,让暗卫乔装成煤铺的人,等着那个穿青布长衫的人,只要他一出现,就悄悄跟上,找到‘特殊渠道’的老巢,一举拿下,绝不能让他跑了!”
暗卫统领领命而去,大功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一半,他看着朱允炆,感激地说道:“大人,谢谢您,要是没有您,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咱们之间,还说什么谢?”朱允炆拍了拍他的胳膊,“你跟着我,帮我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让百姓能吃饱饭,往后还要让孩子能读书,我护着你,是应该的。
对了,这几日你别再单独出门了,我让两个侍卫跟着你,不管是去书房还是回房,都有人陪着,免得胡静花再耍什么花招。”
大功连忙应下,心里满是暖意——他原本以为,穿越到这个时代,只能孤身一人,没料到能遇到朱允炆这样信任他、
护着他的人,还有柳雨嫣、王翠环那样和善的人,这大概是他穿越以来,最幸运的事。
而此时的胡府,胡静花正坐在房间里,等着管家回来复命,却左等右等,都没见人,心里渐渐有些不安。她派人去醉仙楼、去煤铺找,
都没找到管家的身影,派去的人回来禀报,说煤铺的门开着,里面空无一人,地上还有零星的银钱,像是被人翻过。
“不好!”胡静花心里咯噔一下,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管家肯定出事了,煤铺也被人端了!她赶紧走到梳妆台前,打开暗格,拿出里面的账本和信件,一把塞进火盆里,看着账本和信件被火焰吞噬,她的手还在不停发抖。
“朱允炆,肯定是你!”胡静花咬着牙,眼中满是恨意和慌乱,“你不仅破了我的谣言,还端了我的据点,抓了我的管家,
你等着,我绝不会就这么算了!就算没了‘特殊渠道’,我还有别的法子,我就不信,我斗不过你!”
她转身看向身边的丫鬟,语气急促:“你赶紧去给我父亲送信,让他在朝堂上帮我说话,就说朱允炆私设暗卫,随意搜查百姓府邸,扰乱朝纲,让大臣们联名弹劾他!
另外,再去联系之前那些对朱允炆不满的藩王,就说只要他们肯帮我,等我事成之后,就给他们更多的封地和特权!”
丫鬟不敢耽搁,匆匆领命而去,胡静花则靠在椅背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她知道,这是她最后的机会了,若是这次再失败,不仅她自己,整个胡家都要跟着遭殃。
而朱允炆这边,刚安排好审讯和三日后的埋伏,就接到了侍卫的禀报,说胡侍郎在朝中联络大臣,准备联名弹劾他“私设暗卫、扰乱朝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