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早朝舌战守旧臣:谋定先机,定策破困局-《大明,朱允炆我来了!》

  北平城的夜色渐浓,西斜的月光透过窗棂,在东宫书房的宣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朱允炆将最后一页改革章程叠好,指尖划过二字,目光落在案头那叠从王记煤铺搜出的信件上,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

  胡静花这是狗急跳墙了,

  朱允炆转头看向对面正在核对账目的大功,语气里不见半分慌乱,反倒带着几分嘲弄,自己没了法子,就找父亲和藩王帮忙,真是没什么新意。大功,你说,咱们该怎么应对?

  大功放下手中的算盘,指尖在账册上轻轻一点:大人,眼下胡侍郎必然会借私设暗卫之事发难,藩王那边又在暗中串联,与其被动辩解,不如先下手为强!

  他走到案前,指着摊开的舆图,明日早朝,您先将科举改革和学堂改革的计划递上去,

  把这两项举措能给百姓、给大明带来的好处说透,让大臣们明白,您不是在扰乱朝纲,是在为大明固本培元。

  说到此处,大功拿起一封字迹娟秀却透着阴狠的信件:私设暗卫的弹劾,您只需说明暗卫是为了追查胡静花的阴谋,保护朝廷官员与百姓安全。再把这些信件公之于众,”

  “让大臣们亲眼看看,她是如何用我家人要挟我,如何暗中破坏杂交水稻推广,如何勾结外力传递威胁——这样一来,既能堵住胡侍郎的嘴,更能让满朝文武看清她的真面目。

  妙啊!朱允炆猛地一拍案几,震得砚台微微作响,就按你说的办!明日早朝,咱们不仅要化解弹劾,还要把改革计划稳稳推出去,让那些守旧大臣和藩王看看,大明变革的脚步,绝不会因为他们的阻挠而停下!

  当晚,书房的灯火直到三更才熄灭。朱允炆和大功逐字逐句细化改革章程:科举资助条款里,

  明确标注贫困学子需由州县官联合乡绅担保,避免冒领之弊;

  学堂建设条目下,补充先生选拔需经礼部考核,侧重品行与学识,杜绝滥竽充数。大功则将信件按时间排序,

  标注出涉及胡府管家、江南信使的关键语句,又附上煤铺掌柜的供词摘要,连成完整的证据链。

  月光洒在两人并肩忙碌的身影上,朱允炆看着大功认真核对细节的侧脸,忽然开口:有你在,本王心里踏实多了。

  这些日子,若不是你助我运筹帷幄,杂交水稻推广、煤铁专营怕是早已夭折。

  大功抬眸一笑:大人信任,属下自当尽心。只是藩王那边不可不防,太祖皇帝当年分封诸王,赋予其移文拿奸、

  领兵靖难之权,如今他们手握兵权,若真联合起来施压,绝非小事。

  朱允炆指尖摩挲着御笔,眼神愈发坚定:本王知道。但改革从来不是坦途,太祖爷也允许后世皇帝在必要时削藩整肃。

  只要咱们行得正坐得端,为的是大明江山,就不怕他们发难。

  窗外的更鼓声传来三下,两人终于将所有准备工作就绪。案头的章程与证据整齐码放,在月光下泛着沉静的光泽——

  他们都清楚,明日的早朝,注定是一场关乎大明未来的硬仗。

  次日天未破晓,北平城还笼罩在薄雾之中,宫门外已响起朝靴踏地的声响。大臣们穿着簇新的朝服,三三两两地聚在丹陛之下,低声议论的声音随着冷风飘散。

  听说了吗?胡侍郎昨晚召集了七位大臣,今日要联名弹劾皇太孙私设暗卫呢!

  何止啊,我还听说太孙殿下要推什么科举改革,怕是要动南方世家的奶酪。

  依我看,今日这早朝,怕是要闹得比上月议盐铁专营时还要凶......

  议论声中,朱允炆身着亲王蟒袍,腰束玉带,带着大功缓步走来。远远便见胡侍郎领着几位面色凝重的大臣站在宫门旁,眼神如刀般剜过来,显然是在等候发难。

  朱允炆目不斜视,径直走过。胡侍郎却上前一步,带着几分刻意的恭敬拦住去路,语气里藏着锋芒:殿下,听闻您昨日私设暗卫,搜查了城外的王记煤铺,还抓了胡府的管家,不知可有此事?

  他刻意抬高声音,引得周围大臣纷纷围拢过来:私设暗卫、随意搜查百姓府邸,这可是太祖爷明令禁止的僭越之举,扰乱朝纲的大事,殿下怎能如此行事?

  朱允炆神色平静,目光扫过围观的群臣,缓缓开口:胡大人,王记煤铺看似是寻常商铺,实则是你女儿胡静花传递阴谋、要挟他人的据点。

  本王派暗卫搜查,是为追查罪证,保护朝廷官员安全,并非随意惊扰百姓。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几分:至于抓捕胡府管家,是因其深度参与阴谋,若任其逍遥法外,岂不是纵容奸邪,寒了忠良之心?

  一派胡言!胡侍郎脸色骤变,厉声驳斥,小女一向温婉贤淑,自幼饱读诗书,怎会做这种伤天害理之事?殿下怕是受人蒙蔽,产生了误会!或是......

  他话锋一转,眼神锐利如刺,殿下是为了掩盖自己私设暗卫的罪行,故意污蔑小女?

  这话一出,人群中立刻响起窃窃私语。几位与胡家交好的大臣纷纷点头,看向朱允炆的目光多了几分质疑。

  误会?污蔑?朱允炆冷笑一声,从袖中取出一叠信件,递给身旁的侍卫,胡大人,口说无凭,你自己看看这些从煤铺搜出的信件。

  侍卫捧着信件逐一传递给大臣,朱允炆的声音清晰有力:上面有你女儿胡静花的亲笔字迹,写着如何用大功先生的家人要挟他放弃推广杂交水稻,

  如何联系特殊渠道向反对她的官员传递威胁,甚至提及要借助藩王势力逼迫本王让步——白纸黑字,你还想抵赖?

  另一位曾参与水稻推广的官员更是愤慨:难怪上月江南稻种屡屡被毁,原来是她在暗中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