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刺中了关羽心中最敏感的地方。
他脸色微微一变,扶住徐晃手臂的手僵在了半空。
“徐晃!休得胡言!”张辽厉声喝道,试图制止徐晃失去理智的言语。
“俺没有胡言!”徐晃豁然站起,胸膛剧烈起伏,看着关羽,眼神中充满了痛苦与不解,“帮主!俺一直敬重你,佩服你!你说的话,俺从来都信!可这一次……俺不明白!俺真的不明白!难道咱们的‘忠义’,也分人吗?也看值不值得吗?”
演武场上,风声呜咽,气氛凝重。
关羽、张辽、徐晃,这三根支撑青龙帮的擎天巨柱,此刻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拉扯,发出了呻吟声。
关羽看着徐晃那因激动而扭曲的面庞,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他该如何解释?
解释那庙堂斗争的复杂与凶险?
解释那可能将整个青龙帮拖入万劫不复之地的担忧?
解释他内心深处,对于融入朝廷体制那份根深蒂固的排斥与警惕?
这些理由,在徐晃那纯粹而炽热的“恩义”面前,似乎都显得苍白而无力。
“公明,”关羽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并非关某不救,亦非心存芥蒂。而是此事……需谋定而后动。洛阳乃龙潭虎穴,大牢更是有进无出。你单人独骑前去,与送死何异?”
“那就想办法啊!”徐晃吼道,“集合帮中力量!联络各方豪杰!总能找到办法的!难道就因为难,就不去做吗?当年在落石峡,面对两千黑山军,俺们怕过吗?在解良城外,面对三家联军,俺们退过吗?”
“此一时,彼一时!”张辽插话,语气严峻,“落石峡、解良城,那是江湖之争,是正邪之战!而介入朝堂斗争,性质完全不同!那是与整个朝廷为敌!青龙帮再强,也无法与一个国家抗衡!”
“那就看着忠良去死?”徐晃怒视张辽,“张文远!俺一直以为你是个有担当的汉子!没想到你如此畏首畏尾!你是不是也觉得,跟着青龙帮没前途了?想着另谋高就,所以不敢得罪朝廷了?”
“你!”张辽脸色立刻变得铁青,眼中闪过一丝怒意,但更多的是一种被误解的痛心与无奈。
他攥紧了拳头,最终却只是重重叹了口气,别过头去。
争吵,终于从理念的分歧,滑向了伤及情感的相互指责。
关羽闭上了眼睛,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席卷而来。
他仿佛又回到了处置周贺的那个时刻,情与法,义与理,兄弟之情与帮派存续,再次化作了尖锐的冲突,折磨着他的内心。
一边是徐晃以命相托的恩义,是那不容玷污的最朴素的“忠义”观。
另一边是张辽冷静分析的巨大风险,是整个青龙帮数万兄弟的身家性命。
如何抉择?
就在这时,一名负责情报的香主冲了进来,脸色惨白如纸,声音颤抖得几乎不成调:
“报——帮主!两位护法!洛阳……洛阳最新消息!杨太尉之子,杨修……因试图为父申冤,冲撞宫门……被……被陛下降旨,打入死牢!五日后……与杨太尉一同……问斩!”
“轰——”
这个消息,彻底劈碎了徐晃心中最后的理智与侥幸。
他呆呆地站在原地,手中的横刀“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他看了看关羽,又看了看张辽,眼神中的愤怒、质疑、痛苦,最终都化为了一片死寂的绝望。
他忽然笑了,笑声凄厉而悲凉。
“好……好……好一个‘从长计议’……好一个‘谋定而后动’……”
他不再看两人,缓缓弯腰,捡起了地上的横刀。
他用衣袖,一点点,极其仔细地擦拭着刀身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动作缓慢而专注,仿佛在进行某种神圣的仪式。
然后,他抬起头,目光空洞地望着阴沉的天空,喃喃自语,又像是在对关羽和张辽做最后的告别:
“你们有你们的顾虑,你们的道理……俺不懂,也不想懂了。”
“杨太尉对俺有知遇之恩,赏识之情。他如今蒙难,父子皆陷囹圄,命在旦夕。”
“俺徐晃,烂命一条,没什么大本事,就只剩下一身力气,和这颗还算知道‘恩义’二字的心。”
“你们可以权衡利弊,可以审时度势……但俺,不能。”
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斩断一切的决绝。
“青龙帮的恩情,俺徐晃,来世再报。”
说完,他再没有任何犹豫,提着那柄横刀,大步向着总舵大门的方向走去。
他的背影在阴沉的天光下,显得异常魁梧,也异常孤独。
没有告别,没有回头。
“公明!”关羽豁地睁开眼,厉声喝道。
徐晃的脚步顿了一下,却没有停留,反而加快了几分,很快便消失在演武场的尽头。
张辽伸出手,似乎想阻拦,但最终,那只手无力地垂了下来。
他知道,有些决定,一旦做出,便再也无法挽回。
关羽站在原地,望着徐晃消失的方向,拳头紧紧攥起,指甲深深陷入掌心,渗出血丝,他却浑然不觉。
秋风卷着枯叶,打着旋儿从他身边掠过,带来刺骨的寒意。
恩与义,兄弟与原则,江湖与庙堂……
这重重枷锁,将他牢牢困在原地,动弹不得。
他赢了望野坡的“势”,却输掉了兄弟的“心”。
一滴冰冷的雨滴,从天际坠落,砸在他的额角,顺着坚毅的脸庞滑落。
山雨,终于落了下来。
他脸色微微一变,扶住徐晃手臂的手僵在了半空。
“徐晃!休得胡言!”张辽厉声喝道,试图制止徐晃失去理智的言语。
“俺没有胡言!”徐晃豁然站起,胸膛剧烈起伏,看着关羽,眼神中充满了痛苦与不解,“帮主!俺一直敬重你,佩服你!你说的话,俺从来都信!可这一次……俺不明白!俺真的不明白!难道咱们的‘忠义’,也分人吗?也看值不值得吗?”
演武场上,风声呜咽,气氛凝重。
关羽、张辽、徐晃,这三根支撑青龙帮的擎天巨柱,此刻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拉扯,发出了呻吟声。
关羽看着徐晃那因激动而扭曲的面庞,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他该如何解释?
解释那庙堂斗争的复杂与凶险?
解释那可能将整个青龙帮拖入万劫不复之地的担忧?
解释他内心深处,对于融入朝廷体制那份根深蒂固的排斥与警惕?
这些理由,在徐晃那纯粹而炽热的“恩义”面前,似乎都显得苍白而无力。
“公明,”关羽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并非关某不救,亦非心存芥蒂。而是此事……需谋定而后动。洛阳乃龙潭虎穴,大牢更是有进无出。你单人独骑前去,与送死何异?”
“那就想办法啊!”徐晃吼道,“集合帮中力量!联络各方豪杰!总能找到办法的!难道就因为难,就不去做吗?当年在落石峡,面对两千黑山军,俺们怕过吗?在解良城外,面对三家联军,俺们退过吗?”
“此一时,彼一时!”张辽插话,语气严峻,“落石峡、解良城,那是江湖之争,是正邪之战!而介入朝堂斗争,性质完全不同!那是与整个朝廷为敌!青龙帮再强,也无法与一个国家抗衡!”
“那就看着忠良去死?”徐晃怒视张辽,“张文远!俺一直以为你是个有担当的汉子!没想到你如此畏首畏尾!你是不是也觉得,跟着青龙帮没前途了?想着另谋高就,所以不敢得罪朝廷了?”
“你!”张辽脸色立刻变得铁青,眼中闪过一丝怒意,但更多的是一种被误解的痛心与无奈。
他攥紧了拳头,最终却只是重重叹了口气,别过头去。
争吵,终于从理念的分歧,滑向了伤及情感的相互指责。
关羽闭上了眼睛,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席卷而来。
他仿佛又回到了处置周贺的那个时刻,情与法,义与理,兄弟之情与帮派存续,再次化作了尖锐的冲突,折磨着他的内心。
一边是徐晃以命相托的恩义,是那不容玷污的最朴素的“忠义”观。
另一边是张辽冷静分析的巨大风险,是整个青龙帮数万兄弟的身家性命。
如何抉择?
就在这时,一名负责情报的香主冲了进来,脸色惨白如纸,声音颤抖得几乎不成调:
“报——帮主!两位护法!洛阳……洛阳最新消息!杨太尉之子,杨修……因试图为父申冤,冲撞宫门……被……被陛下降旨,打入死牢!五日后……与杨太尉一同……问斩!”
“轰——”
这个消息,彻底劈碎了徐晃心中最后的理智与侥幸。
他呆呆地站在原地,手中的横刀“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他看了看关羽,又看了看张辽,眼神中的愤怒、质疑、痛苦,最终都化为了一片死寂的绝望。
他忽然笑了,笑声凄厉而悲凉。
“好……好……好一个‘从长计议’……好一个‘谋定而后动’……”
他不再看两人,缓缓弯腰,捡起了地上的横刀。
他用衣袖,一点点,极其仔细地擦拭着刀身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动作缓慢而专注,仿佛在进行某种神圣的仪式。
然后,他抬起头,目光空洞地望着阴沉的天空,喃喃自语,又像是在对关羽和张辽做最后的告别:
“你们有你们的顾虑,你们的道理……俺不懂,也不想懂了。”
“杨太尉对俺有知遇之恩,赏识之情。他如今蒙难,父子皆陷囹圄,命在旦夕。”
“俺徐晃,烂命一条,没什么大本事,就只剩下一身力气,和这颗还算知道‘恩义’二字的心。”
“你们可以权衡利弊,可以审时度势……但俺,不能。”
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斩断一切的决绝。
“青龙帮的恩情,俺徐晃,来世再报。”
说完,他再没有任何犹豫,提着那柄横刀,大步向着总舵大门的方向走去。
他的背影在阴沉的天光下,显得异常魁梧,也异常孤独。
没有告别,没有回头。
“公明!”关羽豁地睁开眼,厉声喝道。
徐晃的脚步顿了一下,却没有停留,反而加快了几分,很快便消失在演武场的尽头。
张辽伸出手,似乎想阻拦,但最终,那只手无力地垂了下来。
他知道,有些决定,一旦做出,便再也无法挽回。
关羽站在原地,望着徐晃消失的方向,拳头紧紧攥起,指甲深深陷入掌心,渗出血丝,他却浑然不觉。
秋风卷着枯叶,打着旋儿从他身边掠过,带来刺骨的寒意。
恩与义,兄弟与原则,江湖与庙堂……
这重重枷锁,将他牢牢困在原地,动弹不得。
他赢了望野坡的“势”,却输掉了兄弟的“心”。
一滴冰冷的雨滴,从天际坠落,砸在他的额角,顺着坚毅的脸庞滑落。
山雨,终于落了下来。